⑴ 大健康产业十大投资热点报告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养老产业
2.1 定义
2.2 评级
2.3 行业综述
2.4 政策
2.5 产业链分析
2.6 市场现状
2.7 养老模式
2.8 盈利模式
2.9 案例分析
2.10 投资风险
2.11 投资建议
第三章 健康管理
3.1 定义
3.2 评级
3.3 产业综述
3.4 政策
3.5 产业链
3.6 经营模式
3.7 市场规模
3.8 市场竞争
3.9 经典案例
3.10 发展阶段
3.11 发展路径
3.12 投资价值
3.13 投资机会
3.14 投资风险
3.15 投资建议
第四章 商业医保
4.1 定义
4.2 评级
4.3 产业综述
4.4 政策
4.5 产业链
4.6 行业现状
4.7 商业模式
4.8 盈利状况
4.9 投资风险
4.10 投资建议
第五章 医疗美容
5.1 定义
5.2 评级
5.3 产业综述
5.4 政策
5.5 分类
5.6 产业链
5.7 市场规模
5.8 行业现状
5.9 世界医疗美容发展状况
5.10 投资价值
5.11 行业前景
5.12 行业瓶颈
5.13 投资建议
第六章 在线医疗
6.1 定义
6.2 评级
6.3 产业综述
6.4 政策
6.5 行业周期
6.6 市场格局
6.7 产业链分析
6.8 价值链
6.9 运营模式
6.10 投资机会
6.11 投资风险
6.12 投资建议
第七章 养生旅游
7.1 定义
7.2 评级
7.3 产业综述
7.4 政策
7.5 市场分析
7.6 消费者诉求
7.7 基础资源
7.8 产品种类
7.9 产业链
7.10 产品特点
7.11 产品设计
7.12 行业问题
7.13 投资建议
第八章 智慧医疗
8.1 定义
8.2 评级
8.3 产业综述
8.4 政策
8.5 产业链
8.6 市场竞争
8.7 行业特点
8.8 投资价值
8.9 发展现状
8.10 投资机会
8.11 投资风险
8.12 投资建议
第九章 康复医疗
9.1 定义
9.2 评级
9.3 产业综述
9.4 政策
9.5 行业现状
9.6 行业问题
9.7 投资机会
9.8 行业趋势
9.9 投资建议
第十章 医药电商
10.1 定义
10.2 评级
10.3 产业综述
10.4 发展环境
10.5 行业生命周期
10.6 中国医药电商特征
10.7 发展现状
10.8 商业模式
10.9 发展展望
10.10 投资机会
10.11 投资风险
10.12 投资建议
第十一章 基因测序
11.1 评级
11.2 产业综述
11.3 定义
11.4 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历程及对比
11.5 产业链分析
11.6 市场现状
11.7 政策环境
11.8 商业模式
11.9 盈利水平--以华大基因为例
11.10 驱动因素
11.11 投资机会
11.12 投资风险
11.13 投资建议
⑵ 健康投资的投资与消费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益,是一种积累;消费则多是为了享受,是一种消耗。 在人们处于相对健康时,为健康而进行的支出,往往是一种健康投资。而在发生疾病时则是为了改善病症,恢复健康而进行的健康消费。可以说人们在一生中或多或少地都在为健康进行投资和消费,只是往往不太意识到而已。
对健康的投资实际上是为了减少对健康的消费。对为了维护健康,或在亚健康状态时买的保健品,以及为保持健康状态而进行的持续运动、健身等支出,在个体行为上是产生了消费行为,但由于其结果是促进健康,而实质上是一种健康投资。人们往往因为这是一种费用支出,就想当然地认为是一种消费,而忽略了其结果是健康,是一种健康投资。就如同对待健康体检,一般认为这是一种消费,是一种费用支出, 而忽略了其帮助自己认识自身的健康状况,以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健康这一结果,将其简单视为消费而非投资。试想,到目前为止,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除了健康体检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健康消费则是在疾病产生后,为恢复健康而产生的费用支出。这种消费是一次性的,在恢复健康后就不再进行。这种消费会因为造成疾病的原因不同而支出不同,其差别很大。其中的某些疾病(一般是慢性疾病、恶性疾病)的支出是巨大的,是预防这些疾病而进行的健康投资费用的100倍左右。
健康投资与健康消费都是必须的。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健康投资,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缺乏持续的健康投资,是没有意义的。而健康消费是一种被迫性的行为,只要有经济基础,就会进行消费。因此,健康投资和健康消费是一个人维护健康的一生都必须做的事情,二者不可偏废。
美国的健康管理现状---健康管理效益的直接经济学指标
如今,健康管理在美国的发展日益迅速。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健康管理服务计划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
美国密执安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第·艾鼎敦博士曾经提出:美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秘密,即90%和10%。具体地说就是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
由此可见,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其目的在于使病人以及健康人更好地拥有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并节约经费开支,有效降低医疗支出 。
⑶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比较成功的案例有哪些,希望给列举一些值得借鉴的
1、北医健康产业园
2、天狮国际产业园
3、中谷生命科学医疗器械产业园
4、玉林健康产业园
5、苏州环球国际产业园
6、南京国际健康产业园
7、天津健康产业园区
8、合肥医药嵇康产业园……
⑷ 中年人怎样为健康投资
当我们全身心投身于事业的时候,千万不可忘了对健康的投资,要给健康点时间。没有了健康,一切全会化为乌有。
在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效益”二字成了常用词:你的企业效益怎样?他的经营效益如何?可见“效益”已经充满了经济领域中各个环节;然而,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健康效益如何?却很少有人问津,这不能不说现代人观念上有失偏颇,甚至是轻视生命的一种悲哀!那么,何为健康的效益呢?
为健康投资,应着力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认识到健康“投资”的极端重要性,从而舍得投资:健康“投资”是一切其他投资的基础,是投身事业、实现自我价值、享受生活的基础。时间飞逝,人生暂短,当中青年朋友进入黄昏、尽享天伦之乐时,靠什么?靠健康,可以设想,躺在病床的老年生活不可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认识问题解决了,便舍得为健康而投资,“没时间锻炼”的借口也就不存在了。
二是掌握武器,学一些保健、养生方面的医学普及知识,你会受益匪浅。“养生”是祖国医学的概念。中医养生的方法进行修炼这方面的中医养生精粹,许多已被一些发达国家所采纳,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不是更该“近水楼台”吸取精华吗?
有一个资料很值得思考,说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疾病监测中心统计,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越高,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低,这与他们自我保健能力强有关。因此建议多读一些医普知识,在经济条件允许条件下,订一份医普杂志和报纸更好。
三是留点时间给健康,适当的参加一些业余活动如:打球、做体操、练太极拳、跳绳、骑自行车;散步、逛街、旅游等。
⑸ 健康领域有哪些著名的投资者
“SV Angel一直在关注那些有可能影响未来世界的前沿领域,比如实时数据、O2O业务、社会化电商、协作消费、在线教育以及物联网。这些都是我们投资的重点对象。
而如今,我们看到了下一个机会广阔的投资方向,即通过结合软件和生物学进行创业的公司。以前学术界有一个名词,叫‘健康信息学’(Health Informatics),可以用来概括我们关注的这个领域。但我的理解和传统解释还略有出入,按照我自己的思路,Health Informatics是通过软件方式(比如移动设备上的应用),来收集人体健康数据,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进而为医学研究提供参考,最终服务于临床医疗的一个新兴领域,它包涵了人体、精神以及情感三个层面。
⑹ 关于健康养生投资的事情
坑到一个是一个他们
⑺ 健康产业的创业项目有哪些
健康产业的创业项目有健身俱乐部、体检中心、运动康复类、校园健康、老年人健康。
1、健身俱乐部
健身俱乐部不同于健身房,它不是单纯的锻炼身体的场所,而是集健身塑体,娱乐休闲及传播健身知识于一体,能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综合性服务的场所。
2、体检中心
医疗咨询,健康保健,上门服务,关注健康要从更好地了解自己开始,体检医疗现在的模式并不理想,所以才有商机,把它完美化。
5、老年人健康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而养老院的严重不足,早就体现出来了,严重缺少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在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里,服务于人的基本健康产业,却有太多的空白和不足,很自然健康会是未来最有发展的行业。
⑻ 人为什么要为健康投资
生活工作更高效,每天更开心,老年生活更轻松
⑼ 世界上有哪些投资成功的案例
中国风险投资业萌发于80年代,被称为创业投资。1985年1月11日,中国第一家专营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企业--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该公司跟后来成立的北京太平洋优联技术创业有限公司、清华永新高科技投资控股公司等数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风险投资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稳定的发展。直到1998年,民建中央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著名的“一号提案”,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风险投资才在中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国内这方面的案例虽然不像美国那样典型,但我们更有意义,所以我们将分期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一)
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引入风险投资案例
1998年5月6日,我国最大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之一――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宣布,金蝶公司与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跨国集团――国际数据集团 IDG已经正式签定协议,将接受IDG设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2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用于金蝶软件公司的科研开发和国际性市场开拓业务。这是继四通利方之后国内IT业接受的最大一笔风险投资,也是中国财务软件行业接受的第一笔国际风险投资。
一石激起千层浪,金蝶软件公司这一敢“吃螃蟹”的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面对风险投资这一新生事物,人们不禁纷纷要问:金蝶公司在自身业务飞速发展时,为什么要引进风险投资呢?为什么IDG公司要选择金蝶公司这样一个规模并不大的企业进行投资呢?风险投资的引进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何意义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这一引进风险投资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引入风险投资的必要性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近20年来,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从直接由国家财政拨款,到拨改贷,企业从银行申请贷款,再到发展证券市场融资,改革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国家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一直支持力度不大,这导致了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借钱、要钱、多投资的极大冲动,在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同时,净资产收益率却一降再降;而那些产权关系清楚,极具发展潜力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却告贷无门,始终未能建立较好的融资渠道。这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在对非国有企业的贷款上存在着许多成文与不成文的限制,不愿对非国企贷款;另外,非国有企业目前几乎没有上市的机会,很难从证券市场上得到资金。这些最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却因资金的短缺不能快速发展。由于资金不足,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积累发展,所以导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直接面对的是国际跨国集团的竞争,往往因企业规模太小而不能形成规模优势,难以与之相抗衡。 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永远都是需要的,企业没有内部积累,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抗御风险的能力。但是,仅仅停留在以自身的积累进行再投入是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从现在市场趋势看,往往是高起点、大投入的企业才能占领市场。完全依靠自身的积累进行大投入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做不到的,没有融资的积累是低效率的积累,如果企业的资本积累仅仅局限在由生产经营而产生盈利之后进行分割,企业的资本积累就非常地有限,企业也不能得到快速和超常规发展。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和超常规的发展,就必须把积累的视野拓展得更宽一些。当今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大公司际窃谧时驹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