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中国风险投资总额数据
夏泽网有这年鉴,不需要论坛币,在他们的留言本里申请就可以了,不过只能申请两本年鉴。
2. 需要找关于 中国风险投资的年度融资和投资规模的数据图表 ,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请问从哪里可以找到
06年风投总量近600亿 种子期融资仍显不足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日前发布《年中国风险投资业调研报告》,对2006年度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现状,以及我国风险投资业的新动向进行阐述。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风险资本总量超过583.85亿元人民币,金额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但仍存在种子期项目融资水平依旧不足的问题。同时,2006年传统行业实现了对以互联网、软件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强势冲击,一举成为风险资本的宠儿。但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这种“风向”转变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中国风险资本与投资总量齐创新高,增速创下历史纪录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风险资本总量超过583.85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底的441.29亿元高出32.31%;2006年高达240.85亿元的新筹资风险资本规模,比2005年对应的195.71亿元增加了23.06%。2006年度中国风险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143.64亿元的投资总额,比2005年增加22.17%。2006年风险资本与投资总量的增长率均超过20%。
海外风险资本与投资占据半壁江山,本土边缘化趋势未改
从调研结果看,虽然制约“红筹上市”路径的政策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但其并未动摇海外风险资本坚定的中国战略。在2006年新筹集的风险资本中,超过一半的风险资本来源于海外,所占比例高达65.1%,正是由于近年来大量海外风险资本的涌入,风险资本管理规模中,海外资本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5%,激增至2005年的33.9%,2006年更是接近50%,达到43.7%,海外资本占据中国风险资本半壁江山的局面日益显现。
对调研投资总量的分析可以看出,由外资机构主导的投资额超过109.29亿元,占总投资额的76.1%,本土机构主导的投资总量仅为34.34亿元,占23.9%。
传统行业强势分解IT行业,已成为风险投资的宠儿
与往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6年,传统行业实现了对以互联网、软件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强势冲击,一举成为风险资本的宠儿。调查显示,2006年度有16.2%的风险投资项目属于传统行业,该行业吸收了20.57亿元的风险资本,所占比例上升至14.3%,仅次于IT行业。而本年度22个实现IPO的风险投资企业中,就有6个属于传统行业,也仅次于IT行业的IPO案例数。传统行业不仅在风险资本融资额还是在IPO方面都与IT行业形成抗衡,对其进行强势分解。
北京和上海引领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趋势持续巩固
从调研的投资总量看,2006年投资于北京的风险金额最多,所占比例达到34.8%,并且逐年增加;上海的投资金额比例也比2005年有所增加,其比例达到24.8%,紧随北京,列全国第二。
北京地区风险资本总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占全国风险资本总量的比例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15%上升到2004年的23%、2005年的33%以及2006年的45.5%。上海地区2006年的风险资本量仅次于北京,占全国资本总量的15.6%。
京沪两地不仅在资本额合计比例还是投资额合计比例,均占全国的60%。
种子期项目融资水平依旧不足
从调研结果看,有69%的投资项目数属于扩张期和成长期,且成长期的项目数比例延续2005年的增长趋势,比例值升至49%。种子期项目数比例与2005年保持一致,仍然没有扭转前三年调研结果中出现的逐年比例下降的态势。虽然《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已经掀起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扶持种子期项目的浪潮,但是从目前的调研结果看,效果还没显现出来,种子期项目融资水平依旧不足。
资本市场在风险投资中的重要性日益展现
调研结果显示,有62%的项目退出方式为股权/股份转让,低于2005年的七成,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退出已升至32%。资本市场在风险投资中的重要性日益展现。随着2006年6月份深圳中小企业板实现全流通后的上市“开闸”,以深圳同洲电子登陆中小企业板并融资3.5亿元为标志,拉开风险投资国内资本市场退出的序幕。
截至2006年底,已经有5家风险投资企业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实现IPO,占本年度22个风险投资企业IPO案例数的27.73%。调研中,有50%风险投资经理认为中小企业板的“开闸”将极大推动风险投资通过国内上市退出。而已经生效的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也将助推风险投资企业选择国内资本市场作为风险投资退出市场。
研究员称:风投“转向”存在风险
调研结果显示,在2006年度的风险投资项目中,投向IT行业的项目数有121个,投资额为63亿元,分别占总项目数和总投资额的32.7%和43.88%;总投资项目数的16.22%属于传统行业,其吸收高达20.57亿元的风险资本,占年度总投资额的14.32%,仅次于IT行业吸收的风险资本规模,成为继IT行业外的最大赢家。在上市退出方面,对2006年度22家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完成IPO的风险投资企业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有6家(占27.27%)属于传统行业,超过IT行业的IPO家数(5家,占22.73%)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研究员林良镱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传统行业逐渐成为风险投资的宠儿,其中也存在相当大的市场风险。风险投资可以说就是随高科技创新发展应运而生,与高科技创新行业是天然交织在一起的。如果过多的风投采取跟风的形式,片面夸大或只注重利益方面而盲目跟进传统行业,这不仅不利于传统行业的发展,而且本身对中国风投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此外,如果风投过分地“宠爱”传统行业,很有可能将风险投资引向产业投资,而后者也就是一般的私有权益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通常简称VC)不等同于PE。从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可以看出风险投资的重要作用,中国需要发展更多的风险投资来服务于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看看这里 http://www.cvcri.com/index.asp
3. 2010年,我国风险投资总额、风险资本总量和环比增量各是多少
2010年中国VC/PE投资市场共披露基金359支,其中募资完成(含首轮募资完成)及开始募资基金数量分别为235支和124支;募资规模方面,募资完成(含首轮募资完成)及开始募资基金规模分别为304.18亿美元及407.56亿美元。
2010年新成立基金数量及目标规模相比2009年基本持平;而募资完成情况相比2009年则明显好转,并超过2008年182支基金募资267.78亿美元的历史高位。
募资完成(含首轮完成)基金中,成长型(Growth)基金数量占比38%;募资规模占比达60%,相比2009年,成长型基金募资数量及规模占比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2010年披露VC投资案例804起,投资总额56.68亿美元,均超过2007年721起案例、投资总额53.33亿美元的历史高位。
VC投资共涉及20个行业,制造业、互联网及IT行业披露案例数量最多;互联网行业融资总额居各行业之首,达18.31亿美元,占年度创投总额的32%。
币种以人民币为主的中资基金创业投资案例为507起,投资总额为21.37亿美元,分别占2010年VC投资总量的63.1%和37.7%。
2010年全年披露PE投资案例375起,投资总额196.13亿美元,无论是披露投资案例数量还是投资金额,均达到历史最高,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5230万美元。
PE投资共涉及20个行业,制造业、能源及医疗健康行业是全年披露投资案例数量最多的三个行业;融资金额方面,食品饮料行业融资总额最高,达33.73亿美元。
成长型(Growth)投资披露案例289起,投资金额107.93亿美元,PIPE投资披露案例71起,占比18.9%,投资总额达78.33亿美元,占比39.9%。
2010年VC/PE背景中国企业境内外IPO数量为220家,融资金额373.74亿美元,占年度IPO总量的44.8%和35.0%。其中,152家选择了境内上市,占比69.1%,A股市场依然是投资机构退出的主要渠道。
2010年投资机构通过企业IPO实现480笔退出,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为8.06倍,相比2009年下降28.2%。
IT行业是投资机构获得回报最多的行业,平均账面回报率达14.62倍,其次分别是金融、化学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
2010年共披露26起VC/PE背景企业并购案例,涉及43笔退出。其中22笔退出案例完整披露其最初投资金额及最终退出回报金额,其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30倍。
4. 现在全中国风险投资公司有多少
据普华永道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司获得了最大的风险版基金权投资。
根据这项研究,2018年上半年,全球风险资本投资额增长了32.2%,达到990亿美元。在10项最大交易中,有7项是对中国公司的投资。名单上居于首位的是中国车货匹配信息平台满帮集团(Manbang Group),第二季度获得19亿美元。还有其他大额交易分别是印尼(Go-JEK)、美国(优步)和新加坡(Grab)的公司。
最活跃的风险投资公司中,有5家来自美国,另外5家来自中国。
该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共进行了6611笔交易,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14%。分析师认为,金融技术、人工智能和医学数字技术已成为最具突破性的方向。
这一时期的1亿美元以上大型投资(所谓的“超级轮”)的领先者是北美,其中有82笔交易完成。亚洲记录有69笔交易,欧洲为14笔交易!!!!
5. 求2001-2008年中国风险投资机构各年总量及投资规模
国内有几个对这方面有整理的网站,比如投资中国网(chinaventure)、清科投资网(zero2ipo)、Ezcapital、投资潮等。当然要是想知道详细的有些是需要收费的。 不过看你出于什么目的了,如果纯粹是研究的话,或许可以更方便找些。
lz如果是特别需要的话,可以与我进一步交流
6. 风险投资的国内发展
熊晓鸽,阎炎和周全曾被誉为风投“中国三大傻”。
其中熊晓鸽是IDG创始合伙人,1991年入行,湖南人。
阎焱是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
周全现任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总裁
风投vs忽悠,初期市场往往将风投和忽悠划等号,完全没有今天风光无限的样子。国金证劵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曾经打趣说风投的产出模式是:风投就是第一年给别人投,第二年有结果,第三年成功出名,然后另开炉灶,自己当家。
在投资领域方面,20世纪90年代,VC在中国所投资的企业几乎全部都是互联网企业,比如耳熟能详的新浪、搜狐、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但与以往扎堆投资互联网行业不同,新一轮VC投资潮热衷传统项目,教育培训、餐饮连锁、清洁技术、汽车后市场等都是投资热点。传统行业一旦形成连锁品牌,很容易形成整体效应,而且像餐饮连锁、连锁酒店等行业在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属于成长性很好且回报非常稳定,受到风投青睐势在必然。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最近几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投资于中国市场的高回报率使中国成为全球资本关注的战略要地。
虽然中国产业投资市场的总体规模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中国投资的回报却是世界级。此外,风险投资应当同宏观经济走向保持一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将使中国城镇人口增长至2025年的19.2亿人。而城镇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也将增长至95%。城镇居民消费品市场、医疗设备、环境、能源等,将成为风险投资日后关注的重点。
今后十年被认为是中国风险投资“由弱到强”、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需要以长远眼光和全球视野来正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期望在未来十年内中国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洲的风险投资大国。无论是从宏观经济发展势头、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还是从风险投资业自身的发展态势来看,这一愿望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2012年2月3日道琼斯风险资源(Dow Jones VentureSource)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共获得了60亿美元的风险资本股权融资,同比增长了8%,而在欧洲的数值为61亿美元。中国吸引的风险投资规模第一次追平欧洲。 2007年2月5日,《商业周刊》发表分析文章称,2006年美国风险投资领域呈现出三大新趋势:风险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目标开始转向成熟公司、以及更加关注美国之外的市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那种由两个人在一间车库里创建的新兴公司是风险投资公司的首选目标,比尔·休伊特(Bill Hewlett)和大卫·佩卡德(David Packard)创建的惠普,以及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ergey Brin)创建的Google,就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两个例子。但在过去一年里,这一模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风险投资规模越来越大
根据VentureOne公布的数据,2006年融资规模最大的两只基金分别来自于Oak Investment Partners和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融资额分别为25.6亿美元和25亿美元。整体来看,2006年融资规模在5亿美元到10亿美元之间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占比例为 12.1%,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融资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占比例为4.4%,远高于2005年的1.6%。
Venture One分析师约什·格罗夫(Josh Grove)表示:“这些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小规模的基金逐步被淘汰出局。甚至有人认为,那些以投资早期公司为主的小规模基金将会形成‘真空’。” 2006年融资规模在1亿美元以下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占比例为34%,远低于2002年的71%。2006年中等规模基金的平均融资额为2.005亿美元,而2004年仅为1.53亿美元。
这一趋势产生导致一些风险投资者已经开始模仿私募资本投资者,在成熟公司中寻找高增长机会,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从最底层做起,帮助新兴公司招募管理层、推广产品、以及打造市场。Venrock Associates董事总经理布莱恩·罗伯茨(Bryan Roberts)表示:“一些基金实际上源于泡沫,它们的业务模式更像是低风险的证券投资,而不是风险投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创新将受到抑制。”
2.小规模基金受排挤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趋势的产生同首次公开招股市场低迷不振,以及科技股持续走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与此同时,这也表明了私募资本投资的强劲走势,2006年私募资本投资总额高达6600亿美元。在私募资本赚钱的同时,风险投资公司自然也不甘示弱。除Oak Investment Partners和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之外,另外三只排名前五位的基金来自于Polaris Venture Partners、VantagePoint Venture Partners、以及红杉资本,融资额分别为10亿美元、10亿美元和8.615亿美元。
在五大风险投资公司齐头并进的同时,其它公司的融资规模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例如,Charles River Ventures公司2004年融资2.5亿美元,低于2001年的4.5亿美元;North Bridge Venture Partners公司2005年融资5亿美元,低于2001年的8.25亿美元;U.S. Venture Partners公司2004年融资6亿美元,低于2001年的10亿美元。基金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投资额的增加,一家企业获得的最大额风险投资通常在2000万美元到5000万美元之间,远高于以前的1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
3.投资目标转向国外
这一趋势并不意味着新兴公司无法吸引投资。根据VentureOne公布的数据,2006年信息服务领域新兴公司,也就是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体业务的公司共获得了24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比2005年增长了27%。不过,要在新兴公司中找出一位赢家十分困难,而且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公司将目光转向了美国以外的市场。即使是那些专门面向早期科技公司的基金,它们的投资范围也不再仅限于硅谷。
Draper Fisher Jurvetson管理的资金总额为40亿美元左右,但包括了19只基金,其办事处遍及波士顿和北京等多个地区。通常情况下,地区经理比那些在公司总部工作的管理者更容易发现投资机会。过去两年,在Draper Fisher Jurvetson最为成功的四笔投资中,有三笔来自于美国之外市场,投资对象分别是网络、eBay的Skype部门、以及分众传媒。
中等规模基金生存空间受限
风险投资公司正全力在中国和印度寻找那些缺乏资金、较为成熟、而且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在这一过程中,中等规模基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与小规模基金相比,它们不够灵活;与大规模基金相比,它们的实力又有着不小的差距。基于这一原因,养老基金和大学捐款往往选择了大规模基金或小规模基金,中等规模基金则无人问津。
不论如何,美国新兴公司获得的风险投资总额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安永和VentureOne公布的数据,2006年美国公司共获得257.5亿美元风险投资,比2005年增长8%。其中,手机服务提供商Amp'd Mobile2012年四月融资1.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英特尔和高通;网络广告代理商Spot Runner2012年10月获得了4000万美元风险投资,投资者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Interpublic等等。
【VC是一种更适合于传统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
(1)VC具有高风险性,投资对象是具有高成长性的项目,目的是获得潜在的高收益。它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而不是资产负债状况。传统中小企业开发新项目,在技术研发、技术转化、产品试销、扩大生产等各环节都潜藏着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安全性考虑往往不会提供贷款;(2)VC是一种权益资本,投资者与企业是风险利益共同体,因而会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对于传统中小企业明晰产权,完成向现代企业的转型有指导作用。银行贷款则只注重本息的收取,不介入企业管理;(3)VC资金流动性不高,是长期投资,资金流供给稳定。它投向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可以满足其对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组织营销等各环节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银行贷款则难以满足这种少量多次的资金需求;(4)VC严格规范的运行机制,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督,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可以规范中小企业行为,保护知识产权,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由此可见,风险投资是传统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一条有效融资渠道。首先,帮助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科研投入,吸收优秀人才,向以技术和人才为主导生产要素的集约型转变;其次,为企业引入现代化经营模式,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次,减轻企业过高的负债率,进行财务规划,避免重复开发、重复建设,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最后,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改善形象,提高社会地位和信用度。
7.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报告在哪里有啊
据国家风险投资委员会分析,在2008年所有的热门投资领域中,风险投资商们将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清洁科技、媒体和互联网公司,以及生物工程设施上。 高回报公司锐减 另一方面,据国家风险投资委员会研究,80个获得风险投资的公司在2007年上市,比上年的57个有所提高。这其中包括第一个交易日股价就上涨36%的NetSuite公司,以及从2007年8月14日上市以来股票价格飙升60%的VMware软件公司。 然而,来自国家风险投资委员会和汤姆森财金公司(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市的公司数量,根本无法同1999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相比。那年有260个公司上市,次年则达到264个。 从2007年前三个季度的平均状况看,公司成立到上市,前后需要近八年时间,比2005年的六年和1999年的四年有了明显延长。这就意味着风险投资商们不得不鞭策那些表现不佳的企业。“必须促使它们采取行动,或者干脆放弃它们。”国家风险投资委员会主席马克·汉森(Mark Heesen)说。 有些公司上市后表现不好,使得风险投资商们难以得到他们所期望的赢利回报。据国家风险投资委员会和汤姆森财金公司分析,风险投资商们从某些表现良好的公司并购交易中,至少可以获得10倍于其原始投资的赢利,但这样的公司在他们的投资组合公司中,只占约20%。 至于那些公司具体被卖到了怎样的高价,这是风险投资商们所不愿透露的。20%的比例比2006年稍高一点,但是却无法跟六年前相比。2000年,可以使其获得10倍甚至更高回报的公司,占到总投资公司数量的45%。 难以利润最大化 这种走下坡路的上市环境,还产生了另外一个结果:它降低了风险投资商们从所投资公司被微软等大公司收购时所发挥的杠杆作用。“正是公司上市所带来的足够利润,驱动并购方从并购交易中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VantagePoint风投公司的戴维森说。 的确是这样的。雅虎公司花费6.8亿美元,收购了成立不久的互联网广告公司Right Media公司,使得Right Media的风投公司获得了高出其原始投资45倍的利润。微软、Google、美国在线服务公司(AOL)以及IAC/InteractiveCorp公司,也向风投支付了巨额的交易费。 2007年1月5日,戴尔公司支付14亿美元现金给EqualLogic. Standard & Poor's公司。这家公司同《商业周刊》一样,从属于麦格罗·希尔国际出版公司(McGraw-Hill)。它预言,相对于标准普尔指数500家公司15%的涨幅来说,科技公司的每股赢利在2008年将要上升24%。 但是,信用紧缩已经影响了风险投资商们从并购交易中所获得的赢利。私募公司买下在某一特定领域非常强的科技公司,然后又买下几个比较小的起步不久的公司,后者可以作为对前者的补充,从而创立一个新的公司。这就阻碍了风险投资商们抽回他们的资金。 “这样,风险投资商们就会较少地发挥杠杆作用。”法林顿说,“从某种程度上说,风险投资商们从并购交易中获利,以后不会再那么容易了。” 赢利模式成问题 风险投资商们在努力卖掉自己所投资的公司,或者把表现最佳的互联网公司推上市,并后续组建新公司时,他们必须时刻关注美国经济如何影响在线消费的表现。如果顾客的消费信心指数继续降低,商业信心持续下滑,投资者将会降低对那些刚起步公司的发展期待。 “投资一个刚起步的公司,投资的就是它的未来。” Hummer Winblad Venture Partners风险投资公司主任威尔·普瑞斯(Will Price)说,“如果顾客的消费信心指数普遍下滑,那么在线广告市场也会面临滑坡。公司50%的增长率和15%的增长率,还是有巨大差别的。” 对于那些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来说,风险投资商们还必须考虑的因素是:有些公司还没有明确的赢利模式。就拿社交类网站Facebook粗糙的购买跟踪广告系统来说吧,这可能会降低那些本来准备投放互联网广告的公司的热情。 “人们不得不非常小心地投资互联网公司。” StarVest公司的法林顿说,“以免杀死那些会给企业下金蛋的鹅。” 2007年中国风投业呈井喷式增长 2008年1月9日,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发布了《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报告指出,2007年度,中国风险资本规模与投资总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共有109家风险投资公司扩资或募集新的基金,筹资金额达到893.38亿元人民币,为上一年度的4倍以上。投资总额超过398.04亿元人民币,投资项目数高达741个。 2007年,实现增资或新募集基金的内资机构为83家,募集金额为197.53亿元人民币。本土资金中,来自政府资金的比例由7.4%提高到34.57%,但政府角色由直接投资者转变为间接投资者。 是年,受国内股市的影响以及国家政策导向,为方便在中国国内进行投资与退出,大量外资机构开始设立人民币基金。与此同时,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在新《合伙企业法》生效之后开始进行调整,至年底共有十多家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企业设立。 在风险投资方面,投资行业进一步分散,尽管TMT领域和能源环保类企业仍占据大部分投资份额,但传统行业尤其是一些连锁类企业体现出扩张优势。在此背景下,很多新兴行业加快了整合速度,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在退出渠道方面,共有77家具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大大超出2006年的22家IPO退出数量,融资总额1569.41亿元人民币,其中共有28例IPO发生在A股市场。 该报告显示,仅11.5%的被调查投资者认为2007年行业已经发展过热、出现泡沫,46.2%的投资者认为行业出现偏热现象,32.7%的投资者认为行业发展正常。 对于2008年的行业前景,有17.88%的投资者认为可能会出现泡沫,但约有57.6%的投资者则认为,随着创业企业的进一步增多、投资环境的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整体水平的提高,行业将实现平稳增长。
8. 中国风险投资问题!
风险资本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股权资本,在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进程中,已有10余年的历史。但时至今日,我国的风险资本无论是融资渠道,或是规模数量,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瓶颈”。正是鉴于此,本文着重从风险资本的投入方面,探讨我国政府作用的发挥,以期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政策有所启示。
一、政府在风险资本投入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政府风险资本的投入在风险投资业发展中,尤其是在初期,确实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已被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在发展风险投资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否要采取直接投资的办法(如设立国有股份风险投资公司),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认真吸取美国在发展风险投资业中政府支持的小企业投资公司失败的教训。
1958年,美国国会颁发了《小企业法案》,并授权小企业管理局制定和实践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设立政府风险投资公司,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风险企业,促进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小企业投资公司可以从小企业管理局得到极低利率的贷款,使得很多小企业投资公司没有把资金投向高科技风险企业,而是以高利息的形式向那些有现金流入的企业提供债权融资,稳获利差。此外,小企业投资公司由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因而缺少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能吸引高素质的投资经理,所以因投资经理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低和管理不善而经常招致投资的失败。1976年,全美700个小企业投资公司中有 232个成为有问题的投资公司。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一项立法,赋予小企业管理局更广泛的执法和监督权,以加强对小企业投资公司的审计和管理,但这些措施并没有扭转小企业投资公司惨败的局面。1997年,小企业投资公司已减少到276家,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21%,到1999年,这个比例已经锐减到 l%。
由此可见,即使在美国具备如此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市场机制的前提下,政府直接投资的办法也不是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理想办法。在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还不完备的条件下,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更不能主要采取政府直接出资设立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繁衍一批又一批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风险投资公司的办法。因为无论设计多么完善和周密的代理人方案,都难以解决出资方所有者空缺及由此派生的代理人问题,其结果可能是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双重软化,大量的国有股份风险投资公司因投资失败而破产,或者是又回到“政府既当裁判又做球员”,的老路,市场和政府功能双重失效。因此,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政府的主要职责不是直接投资,而是以适量的投资提高风险投资企业的信誉,引导民间资本,调动社会投入的积极性。
二、我国风险资本的投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政府投资已成为我国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政府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的出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地方政府直接投资为主,同时吸收机构投资者参股的股份制风险投资公司
这类公司往往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其公司规模一般都较大如总资本达10亿元的深圳高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政府出资5亿元,其余由社会机构投资者投资组成。
2.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共同投资设立的风险投资公司
这类公司大部分都由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共同投资设立,并由科技行政部门管理。如总资本达2.5亿元的江苏省高新技术投资公司。
3.以政府科技主管部门为主要投资者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公司
这类公司有上海创新科技集团公司,广东省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和天津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等。现在这类风险投资公司在风险投资机构占较大比例。
4.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投资引导,主要吸收机构投资者参股的股份制风险投资公司
在这类公司中,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投资主要起引导作用,以带动社会资金投资于风险投资市场中。如投资1 .2亿元成立的陕西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由陕西省科委投资200万元,其余由陕西秦建实业公司和长安实业公司共同投资组成。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没有调动起民间主体投资的积极性,民间资本参与度低,从而造成风险资本规模偏小,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
三、政策建议
风险投资业要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的资金支持体系,必须有雄厚的资本。因此,拓宽资金来源,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使民有资本在风险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发展风险投资的首要条件。结合国情,我国在解决风险资本短缺问题时,要做如下工作:
1.学会两条腿走路
我国在发展风险投资的过程中,一方面利用本国资金;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外风险资本,由国外运作规范的风险投资公司作为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公司的发起人之一。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引入直接投资形式的大量国际资本;带来国外先进的创业投资管理经验;沟通与国际资本市场、高新技术市场的联系渠道;便捷的获取国际创业市场的信息;扩大与国际同业组织的交往关系。
2.为风险投资企业融资提供政府担保
政府担保在国外被称为风险投资的“放大器”,根据实际数据,政府担保的资金放大倍数通常在l0~15之间。通过政府担保,国家可以少量的资金带动大量民间资本向风险投资业发展。在我国,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民间资本介入风险投资业比较少。鉴于这个事实,我国政府可采取政府担保手段,并带动大量民间资本向风险投资业发展,从而发挥政府担保的乘数作用。
3.放松金融管制
风险资本的供给是风险投资运作的首要环节。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业进一步发展首先遇到的重大障碍是:风险资本供给源渠道单一,风险资本规模小。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并不缺乏资金,有巨大的风险资金潜在供给源。因此,在开辟风险资金的来源渠道,增加风险资金的有效供给方面可采取一些改革性和突破性的举措。例如,允许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适度参与风险投资,鼓励上市公司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等。
4.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
投资者是否介入风险企业,取决于投资的潜在风险和预期收益。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潜在风险时,风险投资的介入才有充分的理由。由于风险投资的预期收益与政府的税收政策等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国政府可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大量闲散的社会资金投资于风险企业。
5.降低科技企业设立“门槛”
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企业的发生与发展相辅相成,没有大量的小单元高科技企业的设立,就没有对风险资本的大量需求。美国实行“无门槛”公司登记制度,只要花 18美元的登记费,不到两小时,就可以注册登记一家公司。而与此相比,目前我国公司注册登记制度可谓是高“门槛”。我国可结合国情,降低公司注册登记的“ 门槛”,促进风险资本的有效需求。
6.加强对高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投资的市场风险,鼓励风险企业投资,增加风险企业对资本的有效需求,刺激资金尤其是民间资金流向风险大、收益高的高科技企业。
参考文献:
1.陈尔瑞等编著.风险投资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沈荣芳等.发展风险投资业政府行为研究[J].经济管理,2001,(12).
3.辜胜阻.风险投资孵化高科技产业的制度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
4.高桂云.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与政府定位[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5.孙琪等.风险投资中的政府行为定位[J].煤炭经济研究,2003,(06).
作者:张平 彭美玉 崔永胜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