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南小伙,草根出身,如今掌管5000亿财富,曾帮过刘强东和马化腾
文 鉴史人
编辑 Q
他被称之为“中国巴菲特”,所投资的项目,回报率比巴菲特还要高出18%。
草根出身,差点连初中都考不上的他,仅仅用了15年,其执掌的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五千亿人民币,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股权私募基金。 这个男人所创造的财富神话,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不仅如此,他还是马化腾、刘强东、董明珠一众商业大佬“背后”的男人,他就是高瓴资本的创始人—— 张磊 。
1972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对夫妻生下了一个孩子,夫妇给他取了一个当时“烂大街”的名字—— 张磊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男孩日后能够执掌5000亿的财富。
张磊的家境一般,并非大富大贵的人家,而张磊又是个典型的“熊孩子”,从小就不爱念书,以至于初中也只是勉强刚过及格线。这样的孩子在很多人看来,注定是平庸的一生,一辈子都是一个“打工仔”。
不过张磊虽然不爱学习,但是对经商却颇有头脑。
由于住处离驻马店火车站不远,于是 年仅7岁的张磊就在课余时间搬个小板凳在火车站附近摆摊,把自己的连环画书租给候车旅客和过往路人 。有趣的是,即使是在上到高中之后,张磊仍然还在做这个生意。
高三暑假的时候,张磊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租书生意,还开始卖一些矿泉水、面包、特产之类的东西。 暑假结束的时候,靠着摆摊,张磊就赚到了800多块,而当时公务员的工资也才100多块。
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张磊却十分爱看课本之外的书籍,也正是这个爱好,让他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高二的时候,他在图书馆意外看到了一本关于金融的书籍—— 《资本论》 。或许是从小就对经商感兴趣,于是他被书籍里面的 财经 知识深深打动了,在那一刻,他终于知道自己的人生不该这样颓废,想要成为金字塔顶端,高考无疑是“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
于是,从那个时候起,张磊像 着了魔一样,开始发奋学习,在同学看来,他就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 到最后高考他狂虐了河南几十万考生,直接拿了河南省文科状元 。真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990年,张磊反其道而行之,在同学纷纷选择理工科专业的时候, 张磊竟然选择了当时无比冷门的国际金融专业。
这个专业在当时几乎没有学生选择,毕竟我国2001年才加入世贸组织,90年代,大部分人连国际金融是什么都不知道。后来张磊的班主任回忆起这件事时表示:
在大学生涯里,张磊也是一个风云人物,在读大二的时候,作为学生会主席的他,还参加了校园组织的股市模拟大赛,并且还被邀请到央视做讲解,可谓是风光无限。
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在大学毕业后,他再次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一家金融机构工作,而是去了 五矿集团 。这是一家专门做矿产开采和贸易的公司,可以说和张磊的专业完全不搭边。
由于经常要去偏远的矿山,所以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行工作,但是张磊却十分乐意,在他看来,这能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
当张磊坐着绿皮火车“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中国互联网还处于 “石器时代”:
未来的中国首富马云才刚从学校辞职,拿着 2万块钱创办中国黄页;企鹅老总马化腾也才刚刚做上惠多网分站的站长;至于刘强东,也还在中关村运营着他的 “京东多媒体” 小柜台……
在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之后的张磊,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去国外留学,见识更大的世界。
就这样,在 1998年,张磊踏上了出国留学的旅程。 也正是这个决定,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由于张磊以前在校园里的成绩十分理想,所以在他决定留学的时候,有7所学校对张磊 提供了入学机会。在一番比较之下,张磊最后选择了前往耶鲁,原因很简答, 因为耶鲁能够为张磊提供 入学奖学金。
但让张磊没想到的是,耶鲁确实能够提供奖学金,但是仅提供一年,这让身上没有多少积蓄的张磊开始慌了,身处异乡,手头上没有钱的日子可没有那么好过。
于是他开始疯狂找寻兼职,在碰壁了一个星期之后,张磊终于找到了一份耶鲁投资办公室实习生的工作,时隔好几年,张磊又再次进入了投资行业。
也正是这次实习生涯,让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大贵人、他的恩师—— 大卫·史文森 。
这个人的来历可不简单,作为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首席投资官,不仅在投资行业鼎鼎有名,还为美国各大投资机构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是被业界称之为投资教父级别的人物 。日后在谈起张磊的发展史的时候,接触大卫·史文森的这段经历,被大家认为是张磊人生的转折点。
其实按照惯例,耶鲁投资办公室是不会接受像张磊这样工作经历的实习生,但是大卫·史文森却表示在张磊身上看到了真挚和蕴藏的巨大潜质。
在实习生的那段时间里, 史文森可以说是言传身教,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投资理论传授给张磊。 并且从耶鲁硕士毕业之后,在恩师的推荐下,张磊还进入华盛顿一家做新兴市场对冲基金的企业工作。
在这里,张磊见到了行业顶尖的分析方法,并免费获得了大批量的公司数据以及年报,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练就了毒辣的投资眼光 。可以说张磊之所以能够在日后获得巨大成功,这段经历起了决定性因素。
由于在工作期间,为公司带来了巨大效益,领导还委派张磊担任中国地区第一任NYSE的代表,对于当时的张磊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 但让众人没想到的是,“不安分”的张磊竟然拒绝了这份好意,并且提出了辞职,决定回到国内创业。
在企业打拼了几年的张磊,深知自己这样下去也只是拿着高薪的 “打工人”而已,而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崛起,同时也趁着加入WTO的东风,张磊回到中国创办了 中华创业网 。在网站最巅峰的时候,有13000多家企业入驻,企业遍布了中国各大一线城市,在当时被称之为是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投资品牌” 。
不过创业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随着2001年互联网泡沫幻灭,张磊的中华创业网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即使张磊使出了浑身解数去挽救,但也终究只是螳臂当车, 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领导企业,仅仅红了一年就成为了 历史 。
在这次失败之后,张磊再次前往了美国,加入 全球新兴市场投资基金 ,在这里他“沉寂”了四年,直到2005年,32岁的张磊带着恩师史文森投资基金所拨出的2000万美元,回到国内创立了 “高瓴资本” 投资公司。在这之后,张磊正式开启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2005年,腾讯QQ同时在线用户突破1000万,创造了互联网史上的神话,但是彼时的马化腾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欣喜,因为他时刻都在为无法将用户变现而头疼。
以至于当时李嘉诚次子 李泽楷 都不看好腾讯,认为腾讯的高光期已过。但是正在浙江义乌考察的张磊却不这样认为, 他当时注意到大街上很多商贩招商以及老板的名片都会印着QQ号,这让他嗅到巨大商机。
他认为只要有这样的恐怖流量,就不可能赚不到钱, 于是他将公司所有流动资产全部压在了腾讯的二级市场。
果不其然,到了2020年,腾讯的估值就已经高达5000亿美元,翻了将近250倍,如今更是将近3万亿的市值,所以张磊的这次出手无疑是“赌”赢了。
而在接触腾讯的同时,不被业界看好的 京东 也被张磊看在眼中。当时京东正处于转型时刻,亟需资金支持,但无可奈何的是,大部分投资机构并不看好京东的经营模式。
直到2010年,张磊带着几百页的分析报告找到了刘强东,告诉 他京东的经营模式非常理想,未来必定是有市场的,所以打算为其注资。
听到张磊的分析,刘强东也是欣喜若狂,于是向张磊表示自己需要7500万美元的融资,听完这个请求,张磊接下来的一番话让刘强东简直是难以置信:
就这样,张磊协同八大校友一起为京东注资3亿美元,成为当时国内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一笔交易 。其实当时业界很多大佬都不看好这笔生意,还嘲讽高瓴资本是“人傻钱多”,但是张磊并没有理会这些风言风语,他深知京东背后的强大潜力。
2014年,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飙升至26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张磊这笔2250万美元的投资价值已经价值超过30亿美元。
同样的,张磊的传奇投资史中还有董明珠的影子。
2019年,张磊来到格力总部,开口就向董明珠要15%的股权,要做格力大股东。面对这个“无理”的男人,董明珠起初是非常反感的。 毕竟作为一个市值千亿的家电龙头企业,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请求”,确实有点太过狂妄。
不过随后格力遇到了严重资金危机,最后不得已需要投资机构进入接盘,而张磊的高瓴资本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019年4月,格力电器发布公告,高瓴资本出资400亿,获得格力集团总股本15%的股票,正式成为格力大股东之一。
不过张磊并没有过多参与公司的管理,并向董明珠承诺了以下几点:
经过张磊的指点,董明珠带领格力迈上新的台阶。而张磊的高瓴资本在短短几年里,也从格力集团收获颇多。
不仅如此,张磊还以长远的目光盯准了当时无人关注的 宠物领域 。早在2014年,张磊就带领着公司开始对宠物行业进行布局。并且从投资者晋升为创业者,短短一年的时间,高瓴资本就开了将近300家宠物店。
直到2018年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看到宠物这个趋势时,才发现高领在四年前已经把整个行业都给布局了。而在他人奋起直追的时候,张磊再次展现了他惊人的投资能力, 他直接与宠物行业几家龙头公司的将近1000家宠物店进行整合。
至此,高瓴资本在宠物行业已经是龙头老大,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对抗1000多家连锁店的巨无霸,彻底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玩法。
按照张磊的投资理念,高瓴资本一年最多只对2-4个项目进行投资,并且令行业为之震惊的是,高领资本几乎没有进行过糟糕的押注,创立至今,其平均年回报率都高达39%,远超股神巴菲特的21%,张磊也正是因此被称为是“中国巴菲特”。
张磊仿佛开了上帝视角一般,在中国资本市场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而高瓴帝国的版图也越做越大。
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很多大型企业,例如网络、腾讯、美团、滴滴……这些几乎涵盖了我们所有日常生活的公司,其背后其实都有着张磊的影子。 可以说我们在平日里消费的每一分钱,都有一部分会流向高瓴资本。
而在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张磊也没忘记当初培养他的母校。
2010年, 他给耶鲁大学捐赠了888.8888万美元 ,这是当时耶鲁毕业生个人捐赠的最高记录。不过这个行为在当时还引发了一段争议—— 大家都认为张磊应该捐赠给母校人民大学,而不是捐赠给一所美国的大学。
其实张磊并没有忘记, 在同一年, 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6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张磊就为其捐赠了1000万人民币。不仅如此,在2017年, 张磊又向人民大学捐赠了3亿人民币,用来设立教育基金。
从河南驻马店的一名卖报少年,到后来的高考状元,再到如今的资本大鳄,不仅执掌5000亿的财富,个人身价也是高达200亿,张磊的经历无疑是一个传奇。
虽然他的出身十分平凡,但是他所做的事,每一件都震惊业界,他这些年来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他当年和刘强东在酒桌上说的那番话:
Ⅱ 驻马店走出的投资大师,给刘强东雪中送炭二十亿,入股格力四百亿
当今最有名的是两位人物,一个是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现在是西湖大学首任校长。另一个是刘强东的师哥张磊,被称为价值投资第一人,在中国他是价值投资做得最好的人之一,十年的投资收益率远超巴菲特。为师弟刘强东雪中送炭3亿美元,帮助京东渡过难关,最近又投资400多亿成为格力的最大股东。
他的价值投资原则就是选择优秀公司,做时间的朋友。要么不投,一投就会下重注,而且会长期持有。
他理解的本质的价值投资者,一定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如果什么事情看得短都很难办,但稍微一拉长很多事情就看明白了,正所谓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一个人能不能把长期主义应用到每一天的微决策里面,形成肌肉记忆以后,就真正变成了一个长期主义者,穿越周期,手有价值心头不慌。做对的事情,长期价值最大化。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价值投资大师,小时候竟是个经常逃课的学渣。
张磊小时候,的父母都上班非常忙,没有时间管他。张磊就彻底放飞了自我,同学们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时候,他却在河里摸鱼。这样一个逃课大王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考初中时考了141,录取分数线140,也就是说初中他都差点没考上。
初二的时候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发奋学习,因为他知道了施一公这个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磊高考时竟然以驻马店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成为了刘强东的师哥。毕业后他又去美国耶鲁深造,师从与巴菲特齐名的著名价值投资大师、耶鲁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学成后,张磊带着恩师给的2000万美元回国创业。
2005年他回国创办高瓴资本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腾讯,他做了充分的调研得出来自己的结论,他认为腾讯的即时通讯工具未来讲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于是他把能投的钱都放投到了腾讯,最后收益超过百倍,完成了高瓴质的飞跃。
张磊投资蓝月亮也是极为经典,2008年的时候,张磊深入研究了中国的消费品升级,那时候很多基础的消费品品类都被跨国公司占领,比如宝洁和联合利华。
张磊看到这些跨国公司本质上都是有 历史 包袱的,无法抓住消费升级的趋势,所以当时就基于这个逻辑张磊找到了蓝月亮公司创始人罗秋平,鼓励他做洗衣液。2010年,高瓴资本以4500万美元投资了蓝月亮的天使轮,并于2011年追加投资。
在张磊高瓴资本的加持下,蓝月亮迅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蓝月亮的年销售额从2007年的4亿元提升至2013年的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9%,成长为中国洗衣液的霸主。
高瓴资本对蓝月亮持股10%,是最大的外部投资者。2020年12月16日蓝月亮在香港成功上市,张磊坚守10年成为IPO背后的最大赢家。
张磊最经典投资案例还是京东,这一票确立了他的江湖地位。2010年刘强东找到张磊,那时候的京东刚刚经历了08年的金融危机,因为融不到资差点关门。
张磊问刘强东想要多少钱,刘强东咬咬牙说7500万美元,张磊笑了笑说:“师弟,我给你测算过了,如果把京东建成你理想中的亚马逊加UPS模式,至少需要3亿美元。要投就投3亿,要么一分不投。”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刘强东正是因为有了这3亿美元,迅速在全国建立了现价的仓储物流体系,也正是因为有京东物流这张王牌,京东才有了和阿里掰手腕的资本,现在京东已经成为最大的自营电子商务平台,张磊也是因为这笔投资赚得盆满钵满。
2017年张磊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人民币,设立“中国人民大学高瓴高礼教育发展基金”。2019年高瓴资本投资417亿入股格力,成为格力最大股东。
张磊用了十来年的时间,把高瓴资本从一开始的2000万美金的管理规模发展到现在650亿美金,高瓴资本现在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股权投资基金之一,他也被誉为中国价值投资第一人。
张磊的《价值》里详细讲述了他的三大投资哲学:
1、守正出奇:在坚持高度道德自律、人格独立、遵守原则的基础上,坚持专业和专注。
2、弱水三千,但取一瓢:一定要克制住不愿意错失任何好事情的强烈愿望,但同时又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赏花摘果,在树下走出了一条小路。用在投资上来说就是不要在意短期创造的 社会 声誉或者价值,应在意的是长期创造了多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