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里可以查到,投资、出口、消费占中国GDP比重的数据
《中国统计年鉴2008》
http://www.sei.gov.cn/hgjj/yearbook/2008/indexCh.htm
在第一章《综合》中的1-2节中有详细数据
❷ 中国大陆 2010年GDP 的 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 分别占多少百分比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2010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投资的贡献率是54.8%,出口的贡献率是7.9%。它们分别拉动GDP增长3.9、5.6和0.8个百分点。而在2009年,消费、投资、出口各拉动GDP增长4.6、8、-3.9个百分点。
http://finance.eastday.com/economic/m1/20110121/u1a5682759.html
❸ 中国2011GDP中 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净出口 各占比重多少
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471564亿元,根据统计局发布的详细数据,2011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8%,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1.6%。即消费为243327亿元、资本为255587.7亿元、净出口-27350.7亿元。
❹ 中国投资占GDP比重
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刘铮、刘羊旸)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5日宣布,初步核算显示,2006年我国GDP为209407亿元,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2006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价格涨幅较低、群众受惠较多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谢伏瞻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这样,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在10%平台上加速。2003年的增长率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4%。 “2006年,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谢伏瞻说。 初步核算显示,2006年四个季度的全国GDP增速分别为10.4%、11.5%、10.6%和10.4%,在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下,经济运行总体比较平稳。 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全年产量超过49000万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实现利润增长31.0%。 投资增幅回落,消费增速加快。2006年,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0%,增速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顺差达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加速增长。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4%,增幅均比上年加快。 谢伏瞻同时表示,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包括农业基础仍然脆弱,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投资消费关系不合理,国际收支不平衡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仍比较突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仍十分艰巨。 “展望2007年,总的看,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仍占主导地位。2007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谢伏瞻表示。
❺ 出口占中国GDP比率为32.5应该如何准确理解
错了,虽然是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但是你下降的是直接的出口,而不是说你的出口下降,进口就一定会随之下降,它们两个不是直接关联的。
净出口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且都是对外的经济关系,所以放在一起了。
比如说,出口下降为0了,进口没变,那么GDP还是下降了32.5%。
继续补充一下,这实际上是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习经济学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各种变量关系。变量分为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研究某一个问题的时候,是针对这个内生变量而言。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出口。因为是将出口作为内生变量来看,而进口与出口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关关系(由于出口影响GDP进而影响进口这就太远了),所以说出口占GDP的32.5%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里需要忽略掉进口。
而如果将净出口当做一个整体的内生变量来看也同样是没问题的虽然它只占6.7%,但是它可以变为负值,所以同样影响巨大。
❻ 投资、出口、消费占GDP的比例是多少
GDP是一个国家生产的最终商品的总价值。这里,国家的概念是在地域的意义上理解的,故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主要由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两种方法核算。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这个是指不包含政府采购和税收因素在内,以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核算GDP的支出方法是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以测算的方法。如果Q1,Q2,…Qn分别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的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而P1,P2,…Pn分别表示它们相应的价格,那么所有这些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即从支出主体的角度来看,支出方法测算的GDP主要包括家庭、厂商的支出。家庭部门的支出包括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其他的支出,其中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购买非耐用消费品以及劳务支出。厂商部门的支出包括用于机器设备、厂房、民用住房和存货方面的支出。以C表示总消费,I表示总投资,外国人购买本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应该计入本国的生产,而本国购买外国生产的产品应予以扣除。以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不包含政府因素,以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GDP=C+I+(X-M)即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厂商过去生产但没卖出去的存货,是算在当时的厂商投资中的,所以在过去已经计算进当年GDP,现在就不再记入.汇金宝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用,望采纳
❼ 消费 投资和净出口应该占多大比重合适
GDP是一个国家生产的最终商品的总价值。这里,国家的概念是在地域的意义上理解的,故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主要由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两种方法核算。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这个是指不包含政府采购和税收因素在内,以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核算GDP的支出方法是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以测算的方法。如果Q1,Q2,…Qn分别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的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而P1,P2,…Pn分别表示它们相应的价格,那么所有这些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即从支出主体的角度来看,支出方法测算的GDP主要包括家庭、厂商的支出。家庭部门的支出包括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其他的支出,其中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购买非耐用消费品以及劳务支出。厂商部门的支出包括用于机器设备、厂房、民用住房和存货方面的支出。
以C表示总消费,I表示总投资,外国人购买本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应该计入本国的生产,而本国购买外国生产的产品应予以扣除。以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不包含政府因素,以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GDP=C+I+(X-M) 即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厂商过去生产但没卖出去的存货,是算在当时的厂商投资中的,所以在过去已经计算进当年GDP,现在就不再记入.
汇金宝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用,望采纳
❽ 2009 GDP 中 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净出口各占多少
统计年鉴上的支出法GDP构成数据最新为2008年。
其中 消费=108392.2 投资=133612.3 政府购买=40720.4 净出口=24134.9
单位(亿元)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❾ 1979-2011中国和美国的消费和投资占GDP的比例(不知比例的话可以,把中美消费和投资的数据给我,谢谢)
中国的G D P――同消费一样――可能比报道的要高很多。摩根士丹利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2008年,中国的实际GDP大约比官方公布的数据要高出约30%,人均消费估计要高出80%。其他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家庭收入被低估了约20%至30%,因此,GDP实际上也比公布的数据要高很多。大体上,GDP可能要比官方数据高出10%至15%,实际的消费占G DP比例可能为4 0%至4 5%,而投资占G D P的比例可能是3 5%至40%。
更加重视政府开支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官方的消费占GDP比例从50%降至35%,下降了15个百分点。同期,类似的三个经济体―――日本、台湾和韩国的这一比例下降了20至40个百分点,其间,它们实现了快速工业化。
使中国如今非凡发展的不是其消费占GDP比例下降的幅度,而是绝对值。中国的这个比例目前比其他国家要低15至20个百分点。
数据有缺陷只是造成这种差距的部分原因,但无可否认,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的政策。大的房地产企业和工业企业都归国家所有,因此这些资产产生的收益主要使地方当局和国企受益,并不惠及普通家庭。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指出,在中国,投资收益及政府转移性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到1 0%,在其他国家,这个比例为20%至30%。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作出有关中国经济即将崩盘的预测,证据不可靠。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很脆弱,其中有很多原因,但这并不是其中之一。
二是,应该更加重视政府开支的作用。经济学家通常依据消费和投资来得出结论,但他们应当看看这个国家的转移支付制度如何,以及怎样提供最终成为居民消费的服务。
从理论上来看,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补充居民消费的那部分公共社会开支的比例应该更大。不过,现实情况是,中国的公共社会开支和政府转移性支出占G DP的比例远远低于人们期望的正常水平,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中的社会主义部分的收益没有惠及中国普通家庭。除非中国增加福利开支,政府放弃这些国有资产,不然的话,消费占GDP的比例不大可能提高到与其他国家一样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