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现在金融行业就业前景还好么
金融分析师就业方向抄包括但不限于:投行经理,基金经理、财务经理、行政总裁、资金分析高管、资金管理总监、审计项目经理、首席执行官、税务经理、融资经理、总出纳、财务总监、财务结算高级经理、投资分析高级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顾问、投资银行家、交易员。
金融分析师是全球投资业里严格与含金量高的资格认证,为全球投资业在道德操守、专业标准及知识体系等方面设立了规范与标准。《金融时报》杂志于2006年将金融分析师专业资格比喻成投资专 才的“黄金标准”。
金融分析师考试有三个级别,分别为金融分析师一级,金融分析师二级,金融分析师三级,金融分析师考试需要逐级进行考试,通过金融分析师一级考试才能报考金融分析师二级考试,通过金融分析师二级才能报考金融分析师三级考试。
❷ 在基金公司实习半年的到哪就业比较好
在基金公司实习半年后,
最好还是在基金公司去就业,
毕竟熟悉了业务,好开展工作。
❸ 本科毕业生。 从就业来看,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哪个比较好
我认为如果处事稳定,性格温和的人到基金公司好,将来做基金经理,可以大振宏图。如果性格急的,可到证券公司,锻炼几年,适合再到证券公司,不适合就留在证券公司。
❹ 金融好就业吗
从整体上看,金融行业一直都比较热门,其职业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据大数据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
就业状况一览
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行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就业方向一览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❺ 基金公司好吗比如基金业老大华夏基金
很多人对于基金行业有很强的神秘感,就说具体点吧。这么说吧,金融行业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比较“高端”的行业,和钱打交道,光鲜亮丽。而金融行业又可以分出许多的子行业,这其中最神秘或者说最有“前途”的莫过于基金行业和投行业,所以说,金融行业是皇冠,那基金和投行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了。包括在国外,华尔街,基金和投行也是最赚钱的,最顶尖的人也都聚集在这里,例如我们熟知的巴菲特、索罗斯、富达基金等都是基金,而高盛、美林、花旗等则是投行,从业人员都是高智商高学历高薪水。在国内,基金和投行兴起的比较晚,也就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极为迅速,投行以保荐代表人为象征,都是号称最难考的CPA、律师等,年薪过百万很正常,但是是苦力活。这里单说公募基金行业,国内现在有约70家的基金公司,管理者约4万亿的资产,但行业集聚度很高,大公司份额占比大。首先,基金公司都属于国有企业,且牌照很值钱,所以旱涝保守。其次,基金公司在金融行业里属于轻资产的公司,就是管理的钱很多,但是从业人员很少,而且个个都是精英,要么是自身非常有能力,要么有很强的关系和资源,所以工资待遇很高(应该在所有行业里平均算最高的),自然,招人门槛特别高,甚至很少招人,都是同行业之间挖角。以基金行业的老大华夏基金为例,管理着3000多亿的资产,却只有几百名员工,每年坐收管理费,想想都知道员工的待遇和福利。年报曝出平均工资100多万,这是可信的,不说基金经理、研究员了,就是做渠道、机构直销、后台运营等岗位,工资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当然他们的自身素质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基金经理研究员基本都是哈佛等名校海龟、国内的高考状元等,或者华尔街挖来的,做销售的也都是国内外名校硕士起步,什么CFA、CPA比比皆是,乃至现在的名校学生对基金行业趋之若鹜,一个待遇好,二则工作环境好,同事都算是精英。
❻ 请问一下金融行业就业好吗
你好!
回答的有点多请耐心看哈!
希望能帮助到您!还请及时采纳谢谢!
分析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急缺金融分析师、金融工程师、特许财富管理师、基金经理、精算师、副总裁级高管、稽查监管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九大类人才。 金融分析师(CFA):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得CFA资格几乎是进入投资领域从业的必要条件,全球至今仅有3.55万人通过考试,而我国大陆,目前约50人拥有此资格,未来3年对CFA的需求量将超过5000人。 金融工程师:注重金融市场交易与金融工具的可操作性,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规模化处理方式(工程方法)应用到金融市场上,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赢取利润、规避风险或完善服务。 特许财富管理师:5年以上金融机构工作经验,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和至少精通两个投资领域,其要求之高,很少人能通过。 投资管理人才:市场急需大量的投资管理人才,这些投资管理人才主要包括风险投资人才、融资租赁人才、金融业务代表、个人投资顾问等。 稽查监管人员:有能力胜任者,只有在薪水能高于原先30%到40%才愿意跳槽。 就业前景无比宽广光明 国际金融学院努力追求教学紧跟金融全球化发展进程,以积极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广泛需要的国际型金融管理人才为目标。在选择国外合作大学时,始终将该大学的学生就业率排名作为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目前合作的国外大学,在学生毕业后就业率方面都是名列前茅,从而确保学生家庭教育投资物超所值。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广阔,选择机遇繁多。既可以继续深造,在国际知名大学的商学院中完成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学业,也可以到海外金融机构或外国在华独资、合资金融企业,以及国内的银行、保险、证券和财会公司或机构从业。 一般而言,中国的金融学本科教学是偏向宏观金融的。诸如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这样的学科在西方是属于货币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这样的学科设置适合那些打算从政 和做学问的学生,但对有意进入商场的同学似乎显得大而无用 而西方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学是微观金融学。主要分为资产定价(投资学)和公司金融(类似于财务管理)两块。 根据你的说法,你是打算在毕业后从事相对微观的工作,那么你就需要在学习好本科主干课程的同时有一些更多的涉猎。 想要进投资银行类的公司就要学好投资学,另外财务知识对你来说必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证书,国内有证券从业和期货从业资格,国外有CFA等一系列的金融类认证,不过门槛很高。 具体你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查一些资料,有需要在这里继续留言,我尽量帮你解决。 学金融的可以考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理财规划师, 如果你想做会计,可以先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然后再考中级会计职称. 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经济全球化走在了前面,而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全球化就走在最前面。金融业的发展,必将带来金融人才的需求扩大。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中,10%以上的人口从事金融业,而我国目前最大的金融城市上海却只有1%的比率。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的数字是33万人,而上海只有10余万人。按照目前上海1700万的人口规模计算,未来15年内,金融人才的增加量每年应该在10万人左右。中国加入WTO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00多家金融机构。随着中国银行业在2006年底全面开放的时日迫近,外资银行在逐步解除束缚、延伸产品线、深入扩张的同时,招纳我国高级金融人才已经成为其进行人才储备的一项重要战略。有关专家指出,国际金融企业中高端人才缺口有近万人,且将目标瞄准了国内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的业务骨干。外国金融机构的大量涌进,必然会促进我国金融人才的市场化、职业化、产业化和全球化,出现“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现象。岌岌可危的金融人才争夺,已经开始推动国内众多金融机构酝酿人才洗牌。如此大规模的金融人才需求,如此高端的素质要求,这样的人才究竟从何处来?在国际上早在1963年就开始实行CFA(注册金融分析师)制度,4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能够在金融领域“游刃有余”且兼顾行业自律的从业高管。而我国内地,目前只有317人获得了注册金融分析师称号,大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土金融人才因语言、时间等原因被挡在了门外。另外,单纯掌握国际管理和理论的人才,在一段时间内也很难走上具有国内本土特色的金融发展的“快车道”。由此可见,运用全球的视野和思维并兼顾本土特色,创建中国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中国企业联合会与CFA著名培训机构STALLAREVIEW联手共同打造的“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为我国真正培养一批有理论、有实践、懂国际、明国内,可以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大型企业等各类机构发挥才智的跨领域高端金融人才,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发展。 金融人才将会吃香。 因为现在整个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金融专业学生的出口除了个别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办事处或者有限的几个分行以外,主要的出口渠道还是集中在几大商业银行,而目前的国有银行已经是机构臃肿,所以在短期内市场需求不会大旺盛。 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会在增加,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香港贸发局一项研究报告认为,现时在内地营业的142家外资银行,大部分在两年内获利或达到收支平衡。报告认为,内地未来经济发展带动的资金需求,将为外资银行带来庞大的业务机会。相应地,金融专业的人才将会得到重视,其市场价值将重新体现 金融专业就业前景好 由于金融行业是北美最大型的行业之一,金融相关的工作种类繁多,并且金融业素来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 金融服务行业是加拿大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整个行业包括银行、信托公司、信用社、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代理等七大类金融公司。在加拿大金融产业直接雇佣五十五万从业人员,每周支付的工资达四亿两千万加币(资料来源:加拿大财政部)。金融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一般来说随便一家银行、证券公司都有上百亿的资本金。 金融业现在很缺乏风险管理人才和金融工程的人才,他们一方面需要有财务和金融知识,另外一方面他们要具备写金融计算程序的能力(FinancialModeling)。他们还需要熟悉金融产品以及这些产品会产生哪些风险等。建议有理工科和数学、统计背景的学生,大学毕业后选修金融类行业证书或报考金融类研究生,以扩展职场打击面。 整个金融系统的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快速有效的电子信息系统,因此电子信息系统对金融产业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大型金融类公司拥有自己的信息系统管理团队,另外一些金融公司外包给专业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如CGI等。因此,金融行业也是IT人士的主要非直接雇主。 目前金融业所需人才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般业务人员、财会类业务人员、个人金融理财人员、金融投资分析人员、金融财务审计师和会计师、交易?、研究分析人?、风险管理人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着中介绍中国大陆移民从业人数较多、收入较高的两种职位:金融投资分析人员(FinancialAnalyst)和个人金融理财人员(FinancialAdvisor)。 金融投资分析人员(FinancialAnalyst)和个人金融理财人员(FinancialAdvisor)都是从事提供金融分析结果和投资指导的工作,所不同的是金融分析人员为企业提供服务,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行业的发展现状,并据此为金融机构提供投资的指导性意见。个人金融理财人员则侧重于根据个人的金融需要提供一系列金融产品以供选择。 金融投资分析人员(FinancialAnalyst)也被称为金融分析师、证券分析师或投资分析师。他们一般就职于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帮助这些公司或公司客户作出理性的投资决定。 个人金融理财人员(FinancialAdvisor)也被称为金融理财师、金融策划师、金融顾问等。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客户的短期和长期的金融需要和金融状况,为客户提供购买适合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的建议。 绝大多数金融分析人员就职于大型金融公司的总部,19%的人员就职于证券和商品交易所、中介公司和投资服务公司,余下的人员主要工作在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管理、科技咨询公司以及地方及联邦政府。31%的金融理财人员就职于证券、基金经纪公司,14%的理财人员就职于银行、信用社或存款公司,38%的金融理财人员属于自雇人员,作为金融产品的代理工作于小型投资顾问公司。余下少部分人员工作于保险经纪公司。 金融本科生的需求量日渐消退 由于连续多年考生对金融学的趋之若鹜,近年来国内金融业对金融专业毕业(本科、研究)生的需求,已经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尤其表现在对金融专业本科生的需求上。由于金融研究生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对于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有所下降,研究生的需求则有所上升。在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比较中,对会计与财务专业的需求有所上升,自2000年始已经超过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此消彼涨,金融本科生的需求量日渐消退。 另外,近年来,法律、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生的金融从业进入口径扩宽。法律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高度实现业务的信息化,所以大量计算机信息专业的毕业生被大量引入金融业。在证券公司这个重要性更加突出,如果一个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将是一场灾难。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加入到金融业中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向综合性质发展。这在无形中也缩小了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金融业的门径,增加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据说在一个现代投资银行中甚至有一半以上的人士是非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专业各异,有机械、通信、物理、法律等。
❼ 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相比哪个待遇好些基金公司一般年终是多少个月的工资谢谢!
我的一位朋友原在证券公司任客户经理,后来调到了银行任客户经理.我问他是证券公司还是银行待遇好,他嫩明确说:银行待遇好!而基金公司的待遇远比银行要高得多!
❽ 在公募基金公司上班和在国有企业上班哪个好
除非好的国企好的岗位,还是选择公募基金公司上班。收入是一方面,公募基金是金融行业中的重要子行业,市场化成都高,未来发展前景不错,积累的经验在金融行业非常有竞争力。
❾ 基金公司员工待遇好不好
补充:一般来说都是外来务工,基金肯定是有发展前景的,只要肯干而且有能内力,留在基金容公司做没有问题,本科生能进去不错了,建议把握机会!
月薪三千左右不算低,毕竟刚出来工作,
后台工资却是不是很高,但胜在稳定,起码比现在销售人员好,
另外个个基金公司还是有所区别的,总体是这样
❿ 即将去专业基金公司工作,不知道干这行好不好
亲爱的taffy1:介绍您读一篇文章。看看顶尖高手行谊,您大概就知道该怎麼做这一行了。
荷兰银行林慧渝——以个性擦亮客户眼光的女人
从入行「一周打一千通电话,不时落泪」的小女生开始,林慧渝现在已经是个超级理专,当过客户小孩的褓姆,也意外在金门打下战地江山,回首她成长的来时路,她认为「个性」、「勇气」和「专业」就是这行成功的关键。
《数位时代双周》 林正文
为了打入目前号称台湾有钱人密度最高的台北信义区中,荷兰银行在三年前,把向来给人神秘印象的贵宾理财中心,搬到办公大楼的一楼。明亮的大片落地窗、圆形的绒布沙发,要不是门口的招牌以及四处可见的梵谷名画,否则荷兰银行台北分行,会让人误以为是某个五星级饭店的大厅。
「我非常喜欢这个工作场所,就连婚纱照都是在这里拍的,」荷兰银行协理林慧渝三年前从花旗银行被挖角来此,成为荷银新分行的开行元老,在这里,她也因缘际会地结识了另一半,进而为人妻、为人母。
不喜欢数学的理财专员
人生际遇真的很难预测,林慧渝的故事就是一例。「高中的时候,最讨厌的科目就是数学,最不想做的工作就是业务,」但事隔多年,林慧渝不但从东吴商用数学系毕业,还成了银行里的顶尖理财专员。
林慧渝回忆,联考制度让她进了商用数学系,当时最大的志愿就是以后可以在学校里当数学老师。不过个性独立外向的她,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进证券投顾公司当研究员。因为是没有经验的「菜鸟」,所以在电子股正热的时候,林慧渝却被分配到最冷门的「塑、化、橡」产业,「那时候每天就是忙著看盘、看报、看资料,一个人埋头苦干,常常一天讲不到十句话,」这种沈闷的工作只做了几个月,就让她决定放弃年轻时的「偏执」,要找份「可以和人接触、与人对话」的工作,因此开始往业务工作方面尝试。
中国人寿的理财专员是林慧渝的第二份工作,当时她的工作内容是负责大客户的关系维持,而不是一般人寿保险顾问,而是针对资产上千万、亿元的大户,提供可以节税的保险商品。当时只要维系好旧客户关系,每个月找到一两个新客户,就可以达成业绩,领取不错的奖金。林慧渝在中寿做了两年多,不但逐渐失去新鲜感,她也慢慢发现本土企业里有著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文化,同样的资历、同样的工作内容,她的底薪就是比男同事少了两千元,甚至晋升的机会也比较少。
为了争取更公平的工作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林慧渝决定转战到花旗银行金融服务部(贵宾理财的前身),担任理财业务的开发工作。
每天打电话打到想哭
没有银行工作背景的她,除了要补强基金、债券等各种专业知识,而且手中只有存款达二十五万元以及信用卡客户的名单,要如何从中挖掘三百万元以上的VIP客户,就是她的工作目标。
打电话开发客户,几乎是每个理财专员入行之初的必经考验,林慧渝进入花旗的前三个月也是如此。当时手中有一千多笔的客户名单,她便规定自己每天早上八点进办公室就开始打电话,一直到晚上八点才可以停止,扣除吃饭时间,第一周就将手上一千多笔的名单都打完了,但是成交的机率非常低,「那一阵子我常常落泪,」不过,个性好强的她也不容许自己一直陷在沮丧中,而是调整话术,想著一回生、二回熟,因此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将手中的名单打了三轮,慢慢建立起与客户的关系后,自然也就有业绩进帐。
「我还曾经飞到金门去开户,」林慧渝在信用卡名单上接触到一位住在金门的客户,前后一共至少打了五次电话,不断向对方说明成为贵宾理财户的好处,但是客户表明他人在金门,不可能到台湾来办手续,没去过金门的林慧渝抱著「如果开户不成,就当作去旅游」的心态,利用自己的休假,自掏腰包搭飞机到金门,客户见她如此有诚意和行动力,也热情地介绍当地的陶艺店老板、金门刀王、甚至酒厂老板给她认识,因此短短的周休假期,竟也一口气多了好多名新客户,这个特别的经验,还在当时的理专之间,成为「开发客户的最佳示范」。
靠专业不随客户要求起舞
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林慧渝就因为业绩表现优异,成为花旗财富管理银行的理财专员,在离开花旗之前,她已经是负责资产三百万美元以上、私人银行的理财顾问。一路走来,林慧渝能够在理财专员这个领域里「存活」接近十年的时间,靠的就是过人的「耐力」。
「培养一个优质客户至少要半年的时间,这期间什麼事情都可能发生,」林慧渝就曾碰过一个资产规模已达私人银行级的潜力客户(尚未开户),突然以临时外出为由,要求林慧渝去家里充当临时褓姆,帮忙带小孩。「当客户的资产规模愈大,对人的戒心与猜疑往往也更高,」面对和客户之间「不确定」的关系之前,林慧渝觉得除了耐心外,如何让关系能够快速加温,与客户可以「麻吉」到他愿意把口袋的钱都交给你打理,最终的关键还是在专业判断。
宁可不赚,也不错卖
一九九九年,网路热潮让高科技类股票型基金热卖,美国那斯达克指数标也一路攀升至五千点,当时有个客户主动上门,带著十万美元支票指明要买投资网路概念股的股票型基金,但是林慧渝却告诉他,现在市场过热、风险太高,建议他如果真要买,先用一万美元试试,其他九万美元放在稳健型的投资商品上。客户暂时听了她的建议,只放了一万美元,但是到二○○○年初,科技类股仍然涨个不停,客户几乎天天打电话骂她,认为她的建议害他失去赚钱的大好时机,但是林慧渝仍然硬著头皮,建议客户不要再加码。二○○○年三月,因为微软财测首度出现亏损,美国股市开始狂泄,一直到那斯达克指数跌到剩两千点左右,林慧渝才开始主动建议客户可以准备进场布局。
二○○一年底,林慧渝突然接到该名客户的电话表示,他又汇了一百万美元到户头,至於如何投资配置,则交给林慧渝全权规划,「那通电话就像天上掉下来的礼物,证明自己过去的坚持没有白费,」林慧渝说,想要当个称职的理专,虽然业绩压力很沈重,但是要有「宁可不赚这笔手续费收入,也不可以进行错误销售(miss sailing)」的坚持与耐力,才能够跨越客户与理专之间那条难以化解的隐形界线,「一旦跨过去了,业绩上的压力自然就减轻许多」。
有知识才能让客户看得起
「现在很多理财专员像是空姐卖免税商品一样,每天打扮地漂漂亮亮,大脑里却没有东西(专业),」林慧渝曾经听过不只一个客户这样严厉地批评,显示有些高资产人士是相当看不起空姐或是理财专员这份职业,这席话也让她引以为戒,因此在努力达成逐渐求高的业绩目标之外,她还同时利用时间准备CFA(美国特许财务分析师)的资格考试,「考CFA除了是为未来做准备,更重要的是希望透过扎实的财务知识,让客户知道理专的大脑里也是有东西的,」林慧渝说。
当然,一个以专业取胜的理财专员,除了能赢得客户的信任、赚取高额的业绩奖金外,更重要的是在为数众多的理财专员中,凸显出个人独特的工作价值。
林慧渝
荷兰银行协理
管理总资产...10亿以上
目前客户数...约200位
理专战力分析(以去年整体销售业绩计算)
基金50%
保险0%
连动债15%
外币30%
指数型商品5%
客户的评价
陈小姐:我在大陆进出口贸易,跟香港的银行也有往来。香港的理财专员非常积极,常常赚了一、二%就会打电话告诉我该卖掉,再换别的商品更好。但是那些商品到底好在哪里我也搞不清楚,所以到现在我还有些投资都是亏的。但是林慧渝不一样,我每次回台湾时候,都会主动联络我,除了报告资产现况外,还会聊聊生活近况,除非我主动提到要调整投资,她很少会强迫我买商品。如果她要介绍新的投资商品,也会用引导式的叙述,让我们从门外汉变得慢慢有概念,而且她给的投资建议往往是会提出两种方式,让我们选择,而不像香港的理专只能说YES或NO。
社会履历表
1994 大学毕业,进入鑫报投顾当研究员
1995 中国人寿寿险顾问
1997 花旗银行金融服务部业务专员
1998 花旗银行贵宾理财专员
2002 花旗私人银行理财顾问
2003 荷兰银行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