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按内照马克思主义政容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因此,资本并不完全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广义上,资本也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B. 360的最大股东是哪个
根据复360披露的公开招股制书,奇虎360股票代码为“NYSE:QIHU”,融资规模为2亿美元。奇虎360表示,计划将IPO募集的资金用于研发和收购技术、产品和企业。关于360的股权架构,招股书显示,周鸿祎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1.5%。其次是奇虎360总裁齐向东,持股比例为12.43%。招股书同时披露,奇虎360的投资人红杉中国合伙人沈南鹏持股比例为9.48%,鼎晖投资合伙人王功权持股比例为7.05%。360安全中心网络安全专家石晓红则持股4.37%。奇虎360创立于2005年9月,曾先后获得过红杉、鼎晖、高原、红点、Matrix和IDG等风险投资商数千万美元的投资。花旗、UBS将担任本次IPO主承销商。
C. 360的投资人是高原资本——高原好像是日本名字——360是日本人投资的公司
高原资本不是日本企业,高原资本是美国公司。上网络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D. 360 是日本高原资本投资的~~那日本人说了算喽~
如果360大股东是日本高原资本,我就删360,不是,就是QQ在用民族感骗人,拒用QQ
E. 360到底是不是日本的
360的最大投资人是涂鸿川,日本明治大学的高材生,就是他代表日本高原资本,向奇虎360投下了6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目的也就是看中了360可以占据中国更多的电脑终端。高原资本(中国)董事总经理。他拥有超过14年创业投资和互联网的经验。于2005年加入高原资本,并负责集团在中国亚太区的业务扩展。目前,他是网康科技、维旺明(Viva)的董事,并主导了高原资本对奇虎360安全卫士和悠视UUSee的投资。涂鸿川表示目前出现很多从事移动互联网的初创企业,其中充斥了大量的翻版及资源浪费,相对于盈利模式,高原资本更在乎的是用户体验。“我们并不在乎你的收入是多少,我最在乎用户的体验,就是用户爱不释手,你的应用不赚钱也没有关系,有一个还是能赚回来了。像360、手机杂志阅读,刚开始收费,我们得不到效果,用户量少,所以我们我们就免费的做,而且用户用得就更多。” 涂鸿川以投资的手机阅读企业为例,表示优化一些大家正在做的东西也是颠覆性的东西。“以Viva为例,法国总统来北京的时候,很多杂志就写他过去的一些历史,他小时候的照片等,但等出来的时候人已经走了。而如果和Viva这个平台合作的话,这个杂志还没有印到书的时候,就已经上传到收集了。 如果是真的!那我们帮助360呐喊出气是不是SB啊!求真相!!!!!!!!!!!!
F. 涂鸿川的个人履历
姓 名:涂鸿川
所在公司:高原资本
籍贯 :湖南
职 位:董事总经理
教育背景:
语言:母语:普通话,外语:英语,日语,马来语和广东话。
涂鸿川是高原资本中国创办人和董事总经理。他拥有16年创业投资和国际业务经验。涂先生专注于在中国的媒体行业(新媒体,互联网), 无线通信和消费服务领域。在2006年,他作为早期投资者主导了高原资本对奇虎360 (2011年纽交所上市,NYSE: QIHU) 的投资,目前任职奇虎360的董事会董事。涂先生也先后投入了网康科技,维旺明(Viva)及趣游的投资并担任董事会董事,且参与悠视网的投资项目。
加入高原资本之前,涂鸿川分别是集富JAFCO集团在北美的投资合伙人,并负责通信及高科技领域的创业投资业务。他同时负责在亚太区的业务拓展。在职业生涯早期(1995年至1999年),涂鸿川在集富集团总部(东京)任全球IT投资部门负责人。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对中国、日本和北美的数个宽带通讯和网络服务公司的投资。他也协助集富集团拓展了在全球市场和对美国背景公司的投资业务。
居住在上海,曾旅居美国波士顿,东京。 除了母语(普通话)以外,涂先生说英语,日语,马来语和广东话等。嗜好包括羽毛球,网球,旅游等。
G. 高原资本是日本的
针对各网络公司都讳莫如深的投资公司---高原资本。
这个神秘的公司,在其内公开资料上竟然只写1988年成容立,通常都写哪年成立于哪;
更神秘地是,这个公司只有若干个办事处地址从不写总部在哪。
另人匪夷所思的是,该公司忽然增加了2位中国董事总经理,原唯一的董事总经理在对外信息里开始排名次席,连个办事处都弄3个总经理,是否在掩饰什么?
仔细阅读一下其官方发布的资料就看出其中端倪了,各个董事总经理都是负责除日本以外的亚洲投资业务,为什么要除了日本?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被办事处业务范围除外的地方就是总部。
一个费尽心思隐藏自己国家属性的公司、一个千方百计不说自己总部在何处的公司,这个公司到底意欲何为?
H. 360老大周鸿祎投资了哪些企业听说周鸿祎是天使投资人。
搜了一篇周鸿祎的文章,楼主看看这个对你有用吗?
今天,中国最缺的还是天使投资人。
《创业邦》_文/周鸿袆
在中国,我绝对不是天使投资者投资项目最多的,也不是投资额度最大的。我对天使投资的理解是这样的:你创业的时候别人帮助了你,那么你今天有能力了,你其实可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今天,中国最缺的还是天使投资人。这也是我当初为什么选择去做天使投资的原因。
做天使投资,我觉得要抱有一种支持年轻人的心态,要有平常心,把钱投出去的时候就要有思想准备,知道这个投资有可能赚,但更有可能赔,因为投资于公司早期,它的风险一定是最大的。所以,投这个钱的时候,无论是一百万还是两百万,你心里就当这个钱不在了。如果他能成功,就是你运气好。如果赌不上,那就是年年交学费。
天使投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创业者。很多年轻人有勇气,有锐气,还有对新市场、新用户的了解,但是他们缺经验、人脉关系,还有一些资源。我发现,在美国硅谷,有很多大公司的高管都是积极的天使投资人,他们有经验,在投钱的同时也会给年轻的创业者一些帮助和指导。在国内,这样的天使投资者也越来越多了,因为成功上市的或者卖掉公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要把一个公司从小做到大,其实真的是一部血泪史,里面有很多失败的教训,也有很多弯路,有很多浅滩和暗礁。过来人都走过一遍了,如果能够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年轻的创业者,我觉得会加快整个行业创业和创新的步伐。
中国应该有更多的“微天使”和“微投资”。我觉得有一种误导,天使投资如果一个案子不投个几千万,说天使投资人好像没面子似的。我反对这种价值观,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微天使、微投资。就是说,每个人勿以善小而不为,你投不了一百万,你投五十万也可以,投十万块钱也不少。不要老去攀比谁投的钱多,比谁投的项目多,这样比来比去没有意义。在美国,投十万美元的微天使也不少。但是,这点钱就能改变一些创业者命运,就可能给一些年轻人一些帮助。张朝阳创业的时候,尼葛洛庞帝一共给了他不到十万美元,是一个典型的微天使、微投资,但是他改变了张朝阳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格局。
做天使投资,最重要的就是看准人。你的投资额本来就不大,这几个钱连律师都雇不了,更何况去雇什么财务、会计事务所、审计什么的。要想看准人,其实更多的时候就是打几个电话,做一些背景了解,然后跟创业团队做一个交流。凭你的感觉,你喜不喜欢他,谈得来谈不来,这些小伙子是不是需要你支持,谈过几次,感觉就出来了,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人看准。
另外,我还有几个主张:
第一,我主张天使投资的额度不要太大,因为毕竟风险比较高,你又不愿意把所有的钱都赌在一个项目上,万一失败了你可能损失会比较大。所以我建议,不管碰到多好的项目,你投的时候最好有一个最高限额;第二,你占的比例不要太高,否则对企业未来再融资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比如说,一些传统的天使投资人自己70%控股。后来的投资者就会有比较多的顾虑。而且,你占了比较大的股份,这个风险实际上是扛在你身上的。所以,一个项目不要投的金额太大,占的比重不要太多,但是可以持续投资,多投几个项目。
我觉得,一些天使投资人不太负责任,他讲就讲他成功的项目,只说自己如何过五关斩六将,不谈自己走麦城。投资成功率做到100%,那是不可能的,否则就不叫风险投资了。所以,我认为,投资成功率能达到一半或者能超过三分之一,就是不错的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