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刚刚毕业有自己的公司,正在做一个高科技产品,想找天使投资人。怎么找请留下联系方式。
你在哪里,北方的话,可以找一手天使孙军董事长,很好的天使投资人,网站可以自己搜一下,有好的产品,也得做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希望能帮到你!
② “非主流”投资人麦刚:我为什么投资黄太吉求答案
当然,他有一个身份——“非主流”的天使投资人。“创业工场郑重承认我们就是投资黄太吉的‘某知名投资人’。由于本人一向懒散,未及时公告,抱歉。”这是日前麦刚在微博上针对虎嗅网质疑黄太吉的文章所做的表态。不过“某知名”是加引号的,因为与网络营销做得如火如荼的黄太吉相比,投资人麦刚可谓非常低调。甚至一度有人将麦刚旗下的创业工场与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分不清楚,虽然作为创业孵化器来说,前者要比后者早上了4年多。麦刚而翻开麦刚的简历,一定会映入你脑海一个词“华丽”:1997年便入行VC;参与筹建深圳创新投资公司;参与创办上海浦东科创投资公司任副总裁;担任德丰杰投资基金董事;创办SNS网站亿友;创办文档分享网站豆丁;创办通卡并任公司董事长;担任中国青年天使会常务理事、天津天使投资协会会长……“我本人是中国最早的VC从业人士,后来自己又创业,之后又开始做天使投资,也给基金出资做LP,这些经历让我把行业里所有角度都看遍了,每个角色环节的利益、想法和纠结所在都打通了。”麦刚这样向i黑马总结了自己的“GP—LP—创业者—天使投资人”轨迹。而当黑马哥问及麦刚现在最喜欢的身份标签时,他的答案是天使投资人,目前他已经累计投资了近60家创业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做过GP、LP和多次创过业的天使投资人,麦刚为什么投资备受争议的黄太吉?他为什么投资做传统行业的IT男?他又持有什么样的投理念和原则?以下为麦刚口述。“水泥+鼠标”我现在做投资比较关注“水泥+鼠标”领域,这个概念是我在2009年就提出来的,但那时候并没有真正实施。2011年开始,我就发现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难以为继了,而“水泥+鼠标”却是一个可以突破的方向。应该说我的思维是超前的,通过近年投资的这些案子的实际操作也验证了我的看法。为什么我会去投黄太吉?因为其创始人赫畅用互联网思路进入餐饮业的方向让我很认同;另一方面赫确实是个人才,他曾在网络、谷歌待过,对互联网营销和用户体验的理解都很深刻。这两方面都具备了,我就毫不犹豫地投了。黄太吉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对传统餐饮的营销和用户体验进行了改进。后来有人说要跟风做个肉夹馍,但这真的就是发微博、发微信和制造话题这么简单吗?不是的!一个公司的成功,一定有不为人知的东西,比如黄太吉的互联网下单流程、顾客体验机制和排队系统等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内部运营的。说实话,让全部消费者都喜欢黄太吉是不太可能的。它能通过互联网低成本地迅速获取用户,这已经很厉害了,因为消费市场只要足够大,卖狗屎都会赚钱。互联网对传统餐饮行业的改变是在体验和品牌内涵上,吃黄太吉和在大街上买煎饼果子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后者会让人觉得很屌丝,而前者对许多人来说就意味着小资。这和小米手机一样,都在给自己贴一个标签。此外,我投资的潮品店泡泡玛特也是个类似的例子,你从中能感受到互联网对传统零售行业供应链的变革。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以前在新浪工作,更早前做过零售业,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结合起来他很有经验。比如,过去商家自己去采购产品,然后再卖给消费者,消费者是被动接受。但泡泡玛特在采购环节会引入一些互联网因素,举例说采购数据来自淘宝网,并让用户参与到采购的过程,用户认为哪个好他们就采购哪个。供应链管理正应用互联网的模式进入消费者主导的C2B时代,这将是零售业的根本革命。我投资的果酷网体也体现了IT手段及互联网对传统服务行业的改变。果酷网创始人贾冉既没有像赫畅那样用互联网营销,也没有像王宁一样做很传统的零售业,他选择比较好入手的水果切,运用IT技术去开发系统、控制订单流程和建立采购体系。一个普通的水果商贩或许能服务十几家企业,但是要服务好成千上万的企业就必须有强大的管理运营体系,这个时候就尽显IT人的优势了。上面三个都是IT男转型传统行业的典型案例。什么样的IT男适合做传统行业?首先必须特别喜欢干脏活累活,很多IT男都过不了这一关,太多人喜欢追逐热点。同时你还要明白互联网也不是万金油,不是抹到哪个行业都可以。你必须找到一些合适的领域,例如同样做零售业,做标准化零售业就没戏了,而体验型的和非标准的零售业就有很大发展空间。所以,创业者要明白这个趋势,并且聪明地跟上这个趋势,很多创业者人云亦云,别人搞App,他就搞App,但不知道天已经变了。很多人认为,我投资的这些都是没有门槛的小生意,但在我看来,消费行业从来没有小生意,低门槛的生意往往表明市场需求量越大。而规模永远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只要运用互联网你就能不断的扩张用户,并通过IT技术进行大规模运营管理。为什么投资“水泥+鼠标”?互联网再怎么玩儿都出不了流量这个圈,因为它的本质就是倒腾流量,如果一个创业公司过多依赖外部买流量就意味着永远为别人打工,购买流量之后,还要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为何大部分电商公司不赚钱?因为电商的本质核心不在线上,而在于你的品牌、品类、产品推广和繁琐的供应链管理。所以,你的外部流量越大,就意味着你靠别人的东西越多,也表明你越弱势。一个人的黄金创业年龄是从25岁到45岁,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年,所以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在传统消费服务行业干几年至少还能挣点钱,比如卖个煎饼一年也能卖好几千万元。而你在互联网行业即使有人给你投资,你最多烧5年,最后也不过是做个梦,而在传统行业做五年就可以获得财务自由,这是我给创业者的一个忠告。这个世界上“人中龙凤”寥寥无几,很多创业者注定要失败的,绝大部分生意注定是小生意,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微软和谷歌。最大的创新一定是有周期的,互联网发展历史上较大的创新无非就是门户、搜索和社区,别的全是小风小浪。微创新有什么用? 第二天就被人复制了,过去总有创业者讲微创新,我认为这顶多是个起步的诀窍,绝对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大部分创业者把创业都当成一种实现自我的努力,但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决心,在还没看透行业本质的情况下就说,自己一定会坚持下去直到找到方向。有决心很好,但是成败却不是由决心来衡量的,在行业趋势面前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所以回到那句老话“男怕入错行”,坚持和维持是不一样的,维持的后果会很严重,就是浪费青春,浪费时间浪费钱,不如早死早超生。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首先我是一个爱思考的人。此外,我也创过业,很清楚一个企业是怎么运作的。创业能成功首先是因为你抓住了强需求,这不外乎用新的手段去满足过去的需求,或者因为时代的变化而产生新的强需求,但强需求不是天天都有的。抓住强需求后,你就需要用好的产品去满足这种需求。所以,我从来不讲概念,只想着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
③ 什么是天使投资人
④ 什么是天使投资人,国内有哪些天使投资人
1、天使投资(Angel Investment):
是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是指富有的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资。 它是风险投资的一种形式,在根据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数量以及对被投资企业可能提供的综合资源进行投资。
2、形成与发展:
天使投资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自2000年以来,伴随中国的风险投资的发展,中国也拥有了自己的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一般是一种个人行为,凭个人经历、喜好等来推动。赚钱不是最主要的动力。
3、天使投资的主要对象:
项目方向上:主要是,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审定重点上:主要是看项目潜力,项目策动执行人的能力,特别是后者。
4、国内天使投资人:
1)个人:
目前已经有投资案例的国内著名天使有这些:蔡文胜、朱敏、邓锋、张醒生,刘晓松,钱永强,李镇樟,刘晓人,雷军、杨宁、沈南鹏、张向宁、周鸿祎、蒋锡培、薛蛮子、龚善斌、梁武、郑晓军、麦刚、景奉平、李开复等等,以及活跃在上海的一批南方几省的所谓的“富二代”投资人,也就是用父辈的财富积累直接从事各种投资或投机活动的年轻一代,一般为80后,代表性的有中国创业投资协会秘书长:张培英、释羽然、戴寅、陈豪、朱舜、张烨等等。还有一部分有着独特投资理念的80后天使投资,比如青阳天使投资的苏禹烈。
2)机构:
目前,国内专业的天使投资机构并不多,但其中也不乏优秀的投资团队。如泰山天使,亚洲搭档种子基金,赛伯乐天使投资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⑤ 什么叫“天使投资人”
天使投资一词源于纽约百老汇,特指富人出资资助一些具有社会意义演出的公益行为.对于那些充满理想的演员来说,这些赞助者就像天使一样从天而降,使他们的美好理想变为现实.后来,天使投资被引申为一种对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企业的早期投资.相应地,这些进行投资的富人就被称为投资天使,商业天使,天使投资者或天使投资家.那些用于投资的资本就叫天使资本. 天使资本主要有三个来源:1,曾经的创业者;2,传统意义上的富翁;3,大型高科技公司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者. 天使投资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富有的个体投资者、家族型投资者、天使投资联合体、合伙人投资者。从天使投资人的背景来划分,天使投资人可以分为如下几类:管理型投资者、辅助型投资者、获利型投资者。 所谓的天使投资是一种概念,所有有闲钱愿意做主业外投资的公司或个人都可以叫天使投资者,他们更多参与早期容易参与的项目,也有天使敢于投资大项目,不过一般受资力和个人能力范围限制或各种因素干预而不能如愿,即私募股权资本PE所做的事情。 目前已经有投资案例的国内著名天使有这些:朱敏、邓锋、张醒生,刘晓松,钱永强,李镇樟,刘晓人,雷军、杨宁、沈南鹏、张向宁、周鸿祎、蒋锡培、薛蛮子、郑晓军、麦刚等等,以及活跃在上海的一批南方几省的所谓的“富二代”投资人,也就是用父辈的财富积累直接从事各种投资或投机活动的年轻一代,一般为80后,代表性的有戴寅、陈豪、朱舜等等。 这些天使的联系方式不能随意贴出,但他们的公司并不难找,找到他们的公司就等于找到了他们。 这些天使投资人突出的特点是,不会要求很大的股权。
⑥ 中国有哪些天使投资人
中国天使投资人目前大部分都是企业主、老板、高层、还有一些娱乐明星。比较知版名的,专门权做天使投资的,如雷军、薛蛮子、朱敏、邓锋、张醒生,刘晓松,钱永强,李镇樟,刘晓人、杨宁、沈南鹏、张向宁、周鸿祎、蒋锡培、郑晓军、麦刚等。他们有充分的投资经验,能够判断出哪些项目比较好,哪些项目比较差,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比较看人,就是人才和团队。曾经有人说过,投资的企业发展的速度怎么样,全看创始人的成长速度,人才强大,项目基本上就不会太差,也就值得投资。但是现在市场上专门培训投资的比较少,而且很多人都不具备投资项目的经验,想从这方面获得财富难上加难。所以培训投资人的学校就变得非常重要,开办天使投资人学院也是正确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对国家都是有利的。中国跟外国比较,最缺少的就是天使投资人太少了,除了知名的一些创业公司的老板和精英,能够驾驭投资,成功投资项目的普通人几乎没有。中国天使投资人学院是社会和市场都必须的产物。我们国家也很重视教育的,一直倡导发展科教兴国,投资人培养学院也是国家非常赞同的,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天使投资人学院的诞生,未来中国跟国外一样,将出现更多的天使投资人,这样我们国家将会更加进步。
⑦ 中国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又哪些
搜了一篇周鸿祎的文章,楼主看看这个对你有用吗?
今天,中国最缺的还是天使投资人。
《创业邦》_文/周鸿袆
在中国,我绝对不是天使投资者投资项目最多的,也不是投资额度最大的。我对天使投资的理解是这样的:你创业的时候别人帮助了你,那么你今天有能力了,你其实可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今天,中国最缺的还是天使投资人。这也是我当初为什么选择去做天使投资的原因。
做天使投资,我觉得要抱有一种支持年轻人的心态,要有平常心,把钱投出去的时候就要有思想准备,知道这个投资有可能赚,但更有可能赔,因为投资于公司早期,它的风险一定是最大的。所以,投这个钱的时候,无论是一百万还是两百万,你心里就当这个钱不在了。如果他能成功,就是你运气好。如果赌不上,那就是年年交学费。
天使投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创业者。很多年轻人有勇气,有锐气,还有对新市场、新用户的了解,但是他们缺经验、人脉关系,还有一些资源。我发现,在美国硅谷,有很多大公司的高管都是积极的天使投资人,他们有经验,在投钱的同时也会给年轻的创业者一些帮助和指导。在国内,这样的天使投资者也越来越多了,因为成功上市的或者卖掉公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要把一个公司从小做到大,其实真的是一部血泪史,里面有很多失败的教训,也有很多弯路,有很多浅滩和暗礁。过来人都走过一遍了,如果能够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年轻的创业者,我觉得会加快整个行业创业和创新的步伐。
中国应该有更多的“微天使”和“微投资”。我觉得有一种误导,天使投资如果一个案子不投个几千万,说天使投资人好像没面子似的。我反对这种价值观,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微天使、微投资。就是说,每个人勿以善小而不为,你投不了一百万,你投五十万也可以,投十万块钱也不少。不要老去攀比谁投的钱多,比谁投的项目多,这样比来比去没有意义。在美国,投十万美元的微天使也不少。但是,这点钱就能改变一些创业者命运,就可能给一些年轻人一些帮助。张朝阳创业的时候,尼葛洛庞帝一共给了他不到十万美元,是一个典型的微天使、微投资,但是他改变了张朝阳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格局。
做天使投资,最重要的就是看准人。你的投资额本来就不大,这几个钱连律师都雇不了,更何况去雇什么财务、会计事务所、审计什么的。要想看准人,其实更多的时候就是打几个电话,做一些背景了解,然后跟创业团队做一个交流。凭你的感觉,你喜不喜欢他,谈得来谈不来,这些小伙子是不是需要你支持,谈过几次,感觉就出来了,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人看准。
另外,我还有几个主张:
第一,我主张天使投资的额度不要太大,因为毕竟风险比较高,你又不愿意把所有的钱都赌在一个项目上,万一失败了你可能损失会比较大。所以我建议,不管碰到多好的项目,你投的时候最好有一个最高限额;第二,你占的比例不要太高,否则对企业未来再融资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比如说,一些传统的天使投资人自己70%控股。后来的投资者就会有比较多的顾虑。而且,你占了比较大的股份,这个风险实际上是扛在你身上的。所以,一个项目不要投的金额太大,占的比重不要太多,但是可以持续投资,多投几个项目。
我觉得,一些天使投资人不太负责任,他讲就讲他成功的项目,只说自己如何过五关斩六将,不谈自己走麦城。投资成功率做到100%,那是不可能的,否则就不叫风险投资了。所以,我认为,投资成功率能达到一半或者能超过三分之一,就是不错的成绩了。
⑧ 天使投资人的著名人物
刘晓松,陈永强,李镇樟,刘晓人,费京辉,雷军、杨宁、沈南鹏、张向宁、周鸿祎、蒋锡培、薛蛮子、郑晓军、麦刚等等,以及活跃在上海的一批南方几省的所谓的“富二代”投资人,也就是用父辈的财富积累直接从事各种投资或投机活动的年轻一代,一般为80后,代表性的有戴寅、陈豪、朱舜等等。
这些天使的联系方式不能随意贴出,但他们的公司并不难找,找到他们的公司就等于找到了他们。
⑨ 目前国内比较出名的天使投资人有哪些他们有哪些比较成功的投资案例
靠谱的有以下这些人:刘占文、徐小平、朱敏、邓锋、张醒生、刘晓回松、钱永强、李镇樟、刘晓答人、费京辉、雷军、杨宁、沈南鹏、张向宁、周鸿祎、蒋锡培、郑晓军、麦刚、释羽然、李开复、孙志伟、蔡文胜,陈磊等。为什么不说薛蛮子,因为他被抓了后来影响不太好。然后关于他们的成功案例,这个你完全可以网络。我呢,就给一个名录给你,希望能够给一个方向,希望对你有用。--韦玮
⑩ “非主流”投资人麦刚:我为什么投资黄太吉
当然,他有一个身份——“非主流”的天使投资人。 “创业工场郑重承认我们就是投资黄太吉的‘某知名投资人’。由于本人一向懒散,未及时公告,抱歉。”这是日前麦刚在微博上针对虎嗅网质疑黄太吉的文章所做的表态。不过“某知名”是加引号的,因为与网络营销做得如火如荼的黄太吉相比,投资人麦刚可谓非常低调。甚至一度有人将麦刚旗下的创业工场与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分不清楚,虽然作为创业孵化器来说,前者要比后者早上了4年多。
麦刚 而翻开麦刚的简历,一定会映入你脑海一个词“华丽”:1997年便入行VC;参与筹建深圳创新投资公司;参与创办上海浦东科创投资公司任副总裁;担任德丰杰投资基金董事;创办SNS网站亿友;创办文档分享网站豆丁;创办通卡并任公司董事长;担任中国青年天使会常务理事、天津天使投资协会会长…… “我本人是中国最早的VC从业人士,后来自己又创业,之后又开始做天使投资,也给基金出资做LP,这些经历让我把行业里所有角度都看遍了,每个角色环节的利益、想法和纠结所在都打通了。”麦刚这样向i黑马总结了自己的“GP—LP—创业者—天使投资人”轨迹。而当黑马哥问及麦刚现在最喜欢的身份标签时,他的答案是天使投资人,目前他已经累计投资了近60家创业公司。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做过GP、LP和多次创过业的天使投资人,麦刚为什么投资备受争议的黄太吉?他为什么投资做传统行业的IT男?他又持有什么样的投理念和原则?以下为麦刚口述。 “水泥+鼠标” 我现在做投资比较关注“水泥+鼠标”领域,这个概念是我在2009年就提出来的,但那时候并没有真正实施。2011年开始,我就发现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难以为继了,而“水泥+鼠标”却是一个可以突破的方向。应该说我的思维是超前的,通过近年投资的这些案子的实际操作也验证了我的看法。 为什么我会去投黄太吉?因为其创始人赫畅用互联网思路进入餐饮业的方向让我很认同;另一方面赫确实是个人才,他曾在网络、谷歌待过,对互联网营销和用户体验的理解都很深刻。这两方面都具备了,我就毫不犹豫地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