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刘韧刘韧K2K2投资

刘韧刘韧K2K2投资

发布时间:2021-08-10 20:51:19

A. 刘韧的律师说法

北京市佑天律师事务所的马国华律师告诉记者,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数额较大’是以一千元至三千元为起点;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马国华律师说,刘韧等人索要23万如果被认定,就超过了“数额巨大”的标准,刑期应该在10年了。其中未遂部分可以从轻量刑。

B. 风险投资名言警句

1、不要懵懵懂懂的随意买股票,要在投资前扎实的做一些功课,才能成功!——[美]威廉·欧奈尔

2、股票市场最惹人发笑的事情是;每一个同时买和同时卖的人都会自认为自己比对方聪明!——[美]费瑟

3、第一条:保住本金最重要。第二条: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美]沃伦·巴菲特

4、错误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错误已经显而易见了却还不去修正!——[美]乔治·索罗斯

5、耐心等待确定信号的出现,避免高风险的模糊不清阶段的盲目投资!——[英]伯妮斯·科恩

6、投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带有哲学意味的东西!——约翰·坎贝尔

7、理财市场是有经验的人获得更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更多经验的地方!——[美]朱尔

8、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象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美]彼得·林奇

9、每个新手都会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聪明人则从专业团队的帮助中获益!——[德]俾斯麦

10、你永远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因为还有好多其他错误你完全可以尝试!——[英]伯妮斯·科恩

11、经验显示,市场自己会说话,市场永远是对的,凡是轻视市场能力的人,终究会吃亏的!——[美]威廉·欧奈尔

12、买一种股票时,不应因便宜而购买,而应该看是否了解它!——[美]彼得·林奇

13、股市在已经一片看好声中,你将付出很高的价格进场。——[美]沃伦·巴菲特

14、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美]乔治·索罗斯

15、平常时间,最好静坐,愈少买卖愈好,永远耐心地等候投资机会的来临。——[美]罗杰斯

16、我的忠告就是绝不赔钱,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下去。——[美]罗杰斯

17、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美]罗杰斯

18、我只管等,直到有钱躺在墙角,我所要做的全部就是走过去把它捡起来。——[美]罗杰斯

19、投资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美]罗伊·纽伯格

20、始终遵守你自己的投资计划的规则,这将加强良好的自我控制!——[英]伯妮斯·科恩

21、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美]沃伦·巴菲特

22、假设自己手中只有一张可打20个洞的投资决策卡。每作一次投资,就在卡片上打一个洞。相对地,能做投资决定的次数也就减少一次。假如投资人真受到这样的限制,他无们就会耐心地等待绝佳的投资机会出现,而不会轻率地作决定。——[美]沃伦·巴菲特

23、我从来不在我不懂的事情上投入大量的金钱。——[美]彼得·林奇

24、耐力胜过头脑。——[美]彼得·林奇

25、如果你没有做好承受痛苦的准备,那就离开吧,别指望会成为常胜将军,要想成功,必须冷酷!——[美]索罗斯

C. 刘韧的个人简介

刘韧,贝塔斯曼签约作家。1993年进入IT界,10年记者生涯著有: 《中国.com》 、 《知识英雄》 、
《中关村问题》 、《企业方法》、《知识英雄2.0》、《知识英雄2.0》繁体台湾版、 《网络媒体教程》等。 《中国信息产业史》在编著中。1986年迷上文学,1990年迷上计算机,1991年迷上新闻,1995年迷上网络。基本属性为网络媒体编辑、新闻记者、网虫、文青、愤青,爱好电影、历史、哲学。长期致力于中国信息产业深度报道。

D. 雷军说普通人成功需要“忠诚”,真的有用吗

小米创始人雷军对年轻人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如果你不是出身富贵人家,此生成就一番事业的唯一机会是选择忠诚和勤奋!勤奋很好理解,天道酬勤嘛。但“忠诚”是个什么鬼?为什么要忠诚,是对谁忠诚,老板吗?一些老板在心里暗自点头,嗯,知我者雷军也。但是,凡是这样想的老板都是自欺欺人、自作多情了也。所谓忠诚,并不是指的员工对老板忠诚。

这个手下为老板鞍前马后,既操劳公司的事,也关心老板家里的事,连老板的家人都说,这个人太忠诚了。大老板也常教育员工,看某某某,跟我多少年了,现在有车有房又做公司的总经理,这就是忠诚的回报。就像其他故事一样,都有个后来。后来大老板因为犯事进去了,好不容易出来,结果公司的资金全被他的“忠臣”卷走了,散播了许多大老板的隐秘事,让大老板气到吐血。对个人的忠诚,从来是不可靠的,都什么年代了,君君臣臣这套早就是被扫到垃圾堆里去了。

E. 京城四大IT名记你知道吗与雷军开饭局!

京城四大IT名记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那么他们到底都有谁?他们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且听扒爷跟你碎碎念!(文章一定要坚持看到最后!不会失望!)

遥想当年的确有四大名记之说,他们算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记者的代表人物。

其一,李学凌

现在是欢聚时代(YY)CEO,被雷军雷总投资,一直表现不错,和雷总的关系也很好。 此举帮了周鸿祎极大的忙。

但是最终,周鸿祎自己的好兄弟刘韧亲手送进监狱

想知道其中故事?

关注V信公众号“互联网扒爷”,回复刘韧。

互联网江湖,就在你的手中!



F. 千橡论坛名字怎么改,我的现在是一串号码来的。我想改成名字那位大神能帮下我。

这个必须找论坛的管理员才能改,自己是不能改的。因为这个是你在论坛里的ID是不能随便改的

G. 同学来我家聚会,我该如何安排〈一天呢〉

这个人,名叫李彦宏,典型的“海归”,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业。这个公司叫网络,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网络技术型公司,“网络”两个字取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彦宏是网络公司总裁。

李彦宏不平凡——

他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infoseek、yahoo在网络世界如日中天的时候,逆风飞扬,回到中国来搞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他和IT界头号人物比尔·盖茨、迈克·戴尔一样,放弃了唾手可及的“洋博士”学位,辍学经商,一举成功;

他在2000年6月互联网的寒冬里,不但一举拿下新浪、搜狐、网易、TOM的技术委托大单,而且第二次融资1000万美金成功。

他回国不到2年,仅凭一个不到百人的公司家底,夺得“2002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的桂冠。

他创建的网络引擎,三年成名,在中国已经堪与google比肩,在某些指标方面甚至超过google,被国际网络界誉为奇迹。网络的日访问量,现在已经跻身中国网站“四强”。

Google情未了!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网络总裁李彦宏和市场总监毕胜在苦等一个结果。从创建网络到融资1000万美元,从卖技术给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独立搜索网站,从8个人的草台班创业到100人的“闪电计划”,李彦宏等的就是一个结果——是网络好还是Google好?

自从2000年Google推出中文版后,“上帝”像暖风般吹醉了中国人,对“上帝”赞不绝口的,首先就是那些记者和编辑,像刘韧、方兴东这样的“名记”,几乎逢人便要说“今天你GoGo了没有?”据说后来方兴东突然不用Google了,原因是,他突然发现,他大名鼎鼎的“方兴东”三个字居然在Google上搜不出结果。

李彦宏要用网络与Google比,“聪明人”一看就觉得是拿鸡蛋与石头比。可李彦宏不这样看,他认为网络成“金”了。自2002年年底“闪电计划”结束后,他就要求公司的人“绝对不要再用Google,网络已经不比Google差!”遇见道上的朋友,李彦宏不好“赤化”别人,就由市场总监毕胜“代唠”:“网络已经不比Google差!”据说被他们“赤化”的朋友,没有一个认为上当受骗,比较中肯的评价认为,“在中文领域,网络和Google一样好用了!”。

由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的“Google Vs Bai——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万人公测,在2003年6月4日下午16�30结束,共计持续一周时间。在参加评测的10�015名普通用户中,约55%的人选择了“Bai比Goolge好”,10%的人选择了“Bai、Goolge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Google比Bai好”。

有“谣言”说,这次“万人公测”有网络幕后公关的影子;有“观察家”疑神疑鬼。6月5日的《京华时报》报道:万人公开评测,网络超越Google;同一天,发行量很大的《北京青年报》载文说:网络成为中文第一搜索门户,网络杀进中文网站“四强”,紧跟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之后。

记者们喜欢笔下生花是常有的事,坊间总有人“公正”地怀疑某事件的“幕后”,本不奇怪。三年苦练,网络今日能够被媒体拿来与Google说事,本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1998年4月,他与Infoseek技术总监威廉·张一起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国际互连网大会,与会的就有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那次会议的来宾有二分之一与搜索引擎有关,李彦宏当时正在Infoseek做技术主管,大家对他好奇心很重,要求与他交流技术的人士一个又一个。于是,他们临时搞了个小型聚会,也就在会议的留言板上把自己的姓名和聚会地点留下,就来了100多人,那个时候,完全就像“西部淘金”。两位创始人向他提出了很多技术问题,他也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没想到,就这么三四年,这两个家伙的Google像引擎杀手一样,相继把Infoseek、Yahoo砍于马下。李彦宏在硅谷的时候就憋着一股劲,别的国家你摧城掠地也罢,在中国,我李彦宏是要与你血战到底的。

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2002年春节后,李彦宏开始隐约感觉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已经开始成熟,而更叫他开始担心的是Google在中国网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一种压力开始令李彦宏不安——一方面是网络占据着中国市场80%的份额,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经在国际上成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网络如何抵御Google对中国本土的进攻?这些问题无时不在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李彦宏感觉到与Google的决战就在眼前。

网络必须在技术上超越Google。

2002年三月,以雷鸣为首的技术突击队成立,李彦宏给这次秘密技术行动命名为“闪电计划”。(未完待续)

《网络传奇》之二——网络“闪电”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网络“闪电”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

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

网络公司真正开张是2000年3月份,除了财务、出纳、行政外全是技术人员,李彦宏和徐勇兼做Sales,专职的技术人员有5人,其他都是来兼职的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不想多招几个技术人员,李彦宏感叹,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技术的人才太少,只好一边干,一边培养。

李彦宏的新公司选在北大资源楼。这个地方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隔四环相望,非常适合技术创业。他这套选址的技术是从硅谷学来的,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老师和学生兼职起来方便。早期的硅谷创业公司,夸张点说,“是踩在特曼教授和他学生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北大资源楼刚好余下两间房,420在楼道的转角,面积大些,适合技术人员集中办公;406正好在楼道的中间,不到20平方米,李彦宏就把财务、行政安排在里面。李彦宏自己的办公室设在420靠窗处,从窗口斜望去,他当年在北大读书时住的43号楼一览无余,每到晚上,43号楼的灯光总能勾起他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回忆。

北大资源楼被一片绿树环抱,楼下的那棵老槐树少说也有30年树龄了,那个夏天,知了在这棵树上炸开了窝,整个晚上不停地鸣叫,像在开一次没完没了的研讨会。420房整夜亮着灯,有人困了,躺在椅子上就睡;有人实在扛不住睡意,就去厕所洗把脸,回到电脑前接着干;“烟民”们抵抗黑夜的办法明显更多,端一把椅子,在厕所旁的过道里吞云吐雾,听知了唱夜歌。网络就在这么一个校园民谣似的环境中诞生了,并且用2年的时间一举拿下了80%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场,2002年初,公司搬到了更加宽敞的海泰大厦。

2002年3月,北京。正是春寒料峭的日子。春节刚过,企业里弥漫着过年的余波——

“毕胜,今年回唐山老家过年了吗?”“Robin�李彦宏的英文名怎么样,硅谷的春节热闹吗?”

李彦宏是在美国过的年,看看老婆和孩子,10天不到,他就匆匆回国了。美国人的“圣诞”节早就过了,Google这个时候正在加紧他的华语市场扩张。他想起自己1999年圣诞节回国,决计在本土与“上帝”交战,两年多来,网络在中国与Google的交手中,功力仍显不够。Google在2000年9月推出中文版后,中国至少有500万网民开始用Google。

网络的新年突然紧张起来,按照李彦宏的意见,以雷鸣为首的“闪电计划”成员必须在9个月内“让网络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部分指标还要领先Google......”

雷鸣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00届硕士毕业生,在学校里就小有名气,按照李彦宏的话说,雷鸣的确是个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

雷鸣的“闪电小组”很快行动起来。李彦宏给他们另外还下达了具体指标,要求“闪电计划”完成后,网络的日访问页面(Pageview)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与Google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过Google。

那年夏天,天热得出奇。

“闪电小组“的成员们除了在技术上有了巨大的革新,还有了新发明,他们买了一部遥控玩具汽车,把需要交换的磁盘和文档放在玩具车上,谁需要什么,就由车运过去,倒省了不少腿脚功夫。还有人买了滑板车,站在滑板上去财务室报账。“闪电小组”忙中取乐,一团热火。

2002年8月,李彦宏对“闪电计划”的进展仍然感觉不满意,决定自己亲自兼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作研发。由于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很深,加之对当时世界的前沿技术非常了解,他的加盟,确实使“闪电计划”的进展比原来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老楼下的那棵老槐树掉下了最后一片叶子,新楼里的“闪电计划”也终于大功告成,一段忙碌的攻坚岁月尘埃落定。

李彦宏的“闪电计划”一共15人参与,有人戏称是“野战排”,当初有小组成员忧心忡忡,人家Google是800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我们打得过吗?”李彦宏4月份还在广安门医院住院,他给大家打气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家‘打仗’,你们每个人平时不都对Google不服气吗?这回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

“闪电计划”的结果是辉煌的,在网络,有人悄悄地删掉了Google的链接,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网络。毕胜率领网络的市场队伍,白天拜见客户,晚上拜见媒体,开始了推广方面的“闪电计划”。他们要让每一个中国网民明白,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

“闪电计划”胜利结束后,公司没有召开“庆功会”。李彦宏带着大家去郊外玩了两次,算是对大家的犒赏。

网络前面的路还很长,比起硅谷的同行来,李彦宏只是对中国的路更熟一些。

下期请看《网络传奇》之三——硅谷狂想曲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像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狂想曲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象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硅谷是李彦宏心中的梦。那里有HP、SUN、网景、Yahoo�、Oracle,那里有Internet和VC�投资商,那里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阳光,都是那么让他向往。

威廉·张站在Infoseek大楼的门前迎接他。这位Infoseek的CTO来自台湾,哈佛博士头衔,从工程师干到CTO,也算身经百战的“江湖高人”。他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与李彦宏邂逅相遇,谈技术,谈大陆,谈台湾,谈中华文化,谈互联网,谈搜索引擎……人逢知己。威廉·张极力怂恿李彦宏,到硅谷Infoseek共谋发展。

李彦宏原来供职的那家金融信息公司,实际是道琼斯属下的一家专门分析财经数据的专业咨询公司。李彦宏的头衔是“高级顾问”,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财经新闻,《华尔街日报》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这些互联网追捧出来的神话英雄,几乎天天占据华尔街日报的重头版面,李彦宏心里隐隐有了一股冲动——到硅谷去。

李彦宏一直想“做大家需要的东西”,加盟Infoseek使他兴奋不已。看着每天有几百万人在使用自己设计的东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李彦宏的住所离网景公司很近。网景当时是华尔街的“红人”,开发了一个称作“领航者”的浏览器软件,连微软都惧怕三分,股民追,媒体捧,是大家心目中的“富翁速成机器”。

李彦宏晚饭后常去网景公司附近散步,看着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工地几个月就变成了漂亮的网景工业园区,让他一次次地感叹新经济的魔力。硅谷的中国工程师很多,李彦宏经常去参加大家的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哪家公司上市了,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啦;谁谁又通过options(股权)赚了钱,别墅买到山上去了啦。

每一次谈话都是一次躁动。

李彦宏很喜欢Infoseek的开发环境,大家相互之间比较尊重,氛围轻松。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的技术功底,几乎没有人怀疑。有人这样评价李彦宏在Infoseek的贡献——威廉·张创造了第一代Infoseek,罗宾·李(彦宏的英文名)创造了第二代Infoseek。

李彦宏加入Infoseek的那阵子,这个公司既辉煌也痛苦。跟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外面看起来像一团火、一尊神,内部人觉得是一块冰、一个坑。投资商给每家公司的压力——市场占有率要大,现金流要健康,盈利能力要强——还真应了那句古话“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Infoseek和excite打得最厉害,Infoseek的前任总裁约翰逊曾想通过紧缩开支来拖垮对手,结果excite没拖跨,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约翰逊的是36岁的哈瑞·马超。

马超果然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达到1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5%,亏损为每股0.15美元,比华尔街预计的每股要少亏0.05美元。这是Infoseek上市以来最风光的一个季度。

1998年4月,李彦宏与威廉·张一起参加了布里斯班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认识了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李彦宏的印象中,这两个家伙也就20多岁,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这个月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迪斯尼宣布购买Infoseek 40%股份。迪斯尼的加盟,使华尔街兴奋无比,而对Infoseek的技术人员来讲,却是一段从天堂通往地狱的长路。迪斯尼的作风是典型的“排排坐”,员工的升迁主要看资历,这对习惯了硅谷自由之风的年轻人来讲,就像关闭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李彦宏感觉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多了,虽然这时候他已经拥有50多万美金的Infoseek股权。

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中国之行,从根本上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搜狐员工鼓励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

从“国庆典礼”返回美国的李彦宏已经无心再在Infoseek继续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彦宏刚刚从东部闯荡到硅谷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徐勇在一家制药公司做销售。后来,徐勇和一帮硅谷的中国人攒着拍摄的纪录片《走进硅谷》,在北京电视台和内地其他电视台还播出过。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彦宏约好第二天与徐勇谈回国创业的大事。

《网络传奇》之四——在美国淘金的日子

-本报记者黎和生杨子北京报道

《走进硅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应约来到李彦宏的家里谈“大事”。李彦宏拿出一份“保密协议”,徐勇有些惊讶,但马上转为镇定——李彦宏在硅谷两年半,已习惯美国人的谈话作风了。

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李彦宏说,“我们回国干一家互联网公司吧。”

融资

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当然,这时候他在美国的身份是生物学博士后。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各自在未来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职责分工、发展规划等等。对于这两个身处硅谷的“梦想家”来说,创业的躁动,对前景的向往,就像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时之间,让他们激动不已。

硅谷11月的早晨,秋阳如春。经过一夜畅谈,两人美丽的新公司计划已然“万事俱备,只欠投资”。

他们的融资目标100万美金。硅谷有的是投资家,据说一片树叶落下,总会砸住三个VC(风险投资商)。然而这一次风向变了,VC们的口味不再是门户,而是电子商务,其中商业模式B2B最受青睐。

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给他们这家技术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看重他们新公司的三个概念:中国,技术,团队。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两家,用他的话说,“热情得实在无法拒绝”。这些VC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那天签字前,有个VC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Infoseek的威廉·张,“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罗宾是李彦宏的英文名。威廉·张告诉他,“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两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独投,徐勇和李彦宏觉得还是两家一齐投资更好,一家60万美金。

签订投资协议后,徐勇先回到了中国,李彦宏在硅谷多呆了一段时间,看看老朋友,陪陪妻子马东敏。没有妻子的帮助,他那本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硅谷商战》不可能完成,也没有今天的回国创业。

1999年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飞往祖国的飞机。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抉择。

8年前的这一天,他离开北大、离开家乡阳泉去美国“镀金”的一幕一幕,犹在眼前。

留学

李彦宏在北大读的是图书情报专业(先为北大信管系),自己却喜欢计算机,和北大众多出国留学的同学一样,他广种薄收,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最后被纽约布法罗大学录取。

布法罗风景秀丽,李彦宏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正是白雪皑皑,冰封大地。这所大学的计算机系在全美排名在前20名之内。本来李彦宏是奔着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去的,但那几年,美国的IT太火,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在这些学校眼里,基本上还是“婴儿”,根本不招中国大陆留学生。布法罗本来也不准备招大陆留学生的,只因为学校聘了两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在教授们的要求下,学校破例招了他们几个中国大陆学生。

靠近尼亚加拉瀑布的布法罗

H. 刘韧杰拼音是多少什么

刘韧杰拼音:

liú rèn jié
刘 韧 杰

I. 关于新东方刘韧老师的听力

今天刚上完,不过只有一次课~没上过强化,虽然之前上过他的其他可,这次上的是他的点题,是挺帅的,励志哥!

阅读全文

与刘韧刘韧K2K2投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仓格力的基金有哪些 浏览:107
中国银行现货白银价格走势图 浏览:968
21加币是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826
国外橡胶期货实时行情 浏览:159
股票市盈动静 浏览:270
麦田外汇 浏览:202
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575
基金估值计算 浏览:354
基金投资债权税 浏览:859
航天机电资金流向 浏览:774
股票账户借用 浏览:712
国泰君安微融资 浏览:767
兴业银行贵金属交易客户端 浏览:251
菲拉格慕股票 浏览:637
基金660010今日 浏览:261
农业银行惠农贷款如何还贷 浏览:154
星期六可外汇转帐 浏览:55
融资需要抵押吗 浏览:159
汇泉投资 浏览:177
铅蓄电池股票 浏览: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