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始入账金额,初始确认金额,初始投资成本有什么区别吗怎么区分它们请会计专业人士回答!谢谢!
有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一、概念不同
1、初始入账金额
指资产初始登记账簿的价值,即期初入账的金额。
2、初始确认金额
包括交价格、支付手续费、相关运杂费,即购买所花费本相关费用合计数。
3、初始投资成本
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
二、应用会计科目不同
1、初始入账金额
应用于期初采购的存货、固定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如采购的存货的初始入账金额一般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其他为达到预定用途的其他成本。
2、初始确认金额
应用于长期股权投资,在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是按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份额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初始入账金额和确认金额之间有差异的需要一定的调整。
3、初始投资成本
即投资XX公司的期初成本,相对于后期投入而言的。应用于实收资本科目。
(1)初始投资的扩展阅读:
初始入账金额即入账价值
建造固定资产的自营工程入账价值=领用物资+进项税额转出
例:工程领用本企业生产的水泥,确定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额为: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② 初始投资成本的定义
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成本的确定分为企业合并取得和非合并取得,分别做出规定: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新旧准则存在明显差别:原准则以投出资产的帐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而新准则是以取得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投资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即以付出的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③ 什么是初始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
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
现金股利
,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
债券利息
,应作为
应收项目
单独核算。
④ 以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何计算
1、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成本法)
原以形成的合并部分是采用成本法核算,即维持初始成本不变,后来加投资不是企业合并,而是购买少数股东权益,仍是成本法核算,两次成本相加即是新的长投余额。
2、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权益法)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
3、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成本法)
借:长期股权投资 。
贷:银行存款 。
此时甲公司以1000万只实实在在的享受了乙公司15%的股权。没有得到其他利益.多的500万只是乙公司的,别人给你多少就多少,因为没有重大影响,乙公司分配多少股利,你就按你的比例去分得多少股利。
4、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权益法)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
营业外收入。
⑤ 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是多少(cpa,会计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分两种情况。第一是同一控制下,初始投资成本是被投资企业在原始合并企业的账面价值+原始确认的商誉。第二是非同一控制下,按照开始的被投资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选择500万。
⑥ 什么是微商,初始投资怎么样谁知道
三级在四五百
⑦ 如何区分初始投资成本与入账价值
投资是用“实收资本”科目来体现的,计量单位是元。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实收资本也即最初的投入资金在资金循环运动中创造出了利润或形成了亏损。资金运动形成了利润,那么归属于所有者的权益就越来越多,假如企业清盘,那投资者收回的钱就比当初投入的钱多,所以资本就产生了增值,亏损与之相反。
所以企业投资运行一段时间后,实收资本科目只代表两层意思:一是投资者的原始投资本金,二是各投资者占总投资的比例。如果后续有新的股东加入进来,或投资者出让自己的投资比例,那他就要将已经赚到的钱同步收回来,就会高于自己的非打原始投资额,这一部分就形成资本溢价。
所以“投资成本”是后续投资者实际投入的钱,是真金白银实际要拿出那么多。而入账价值是原始投资者的投入计量,只相当于原始股东的出资额度,两者之间又有所不同:
对投资者来讲,投资额=投资成本;分录借长投,贷资金;
对被投资者来讲,收到的投资额=被转让的实收资本额度+资本溢价。分录借资金,贷实收资本,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⑧ 原始投资包括什么
原始投资是一个反映项目所需现实资金水平的价值指标。它是指为使项回目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答,开展正常经营而投入的全部现实资金。原始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两项具体内容。
从项目投资的角度看,原始投资等于企业为使项目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开展正常经营而垫支的全部现实资金。
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投资(生产准备和开办费投资)。
注意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产原值不同,固定资产投资不考虑资本化利息。
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流动资金投资(营运资金投资或垫支流动资金)。
⑨ 求初始投资额
第1年净收益折算初始投资额=300*(P/F,1,10%)=数值1
第2-6年净收益折算初始投资额=500*(P/A,5,10%)*(P/F,1,10%)=数值2
第7年净收益折算初始投资额=(600+50)*(P/F,7.10%)=数值3
初始额=数值1+数值2+数值3
实际是把收益折现。
⑩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入账价值怎么区分
一、企业合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持股比例在50%以上;
(2)初始投资投资成本为享有的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3)采用成本法核算;
(4)付出对价的账面价值与初始入账价值的差额倒挤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5)初始入账价值与初始投资成本相同,为享有的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持股比例在50%以上;
(2)初始投资投资成本为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3)采用成本法核算;
(4)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不存在两者间需要调整的差额;
(5)初始入账价值与初始投资成本相同,为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二、非企业合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1.持股比例在20%以下:
(1)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2)采用金融资产核算;
(3)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不存在两者间需要调整的差额;
(4)初始入账价值与初始投资成本相同,为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2.持股比例在20%至50%之间:
(1)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2)采用权益法核算;
(3)初始投资成本大于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作为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4)初始入账价值为经过上述(3)调整后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