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投资占GDP比重
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刘铮、刘羊旸)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5日宣布,初步核算显示,2006年我国GDP为209407亿元,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2006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价格涨幅较低、群众受惠较多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谢伏瞻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这样,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在10%平台上加速。2003年的增长率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4%。 “2006年,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谢伏瞻说。 初步核算显示,2006年四个季度的全国GDP增速分别为10.4%、11.5%、10.6%和10.4%,在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下,经济运行总体比较平稳。 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全年产量超过49000万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实现利润增长31.0%。 投资增幅回落,消费增速加快。2006年,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0%,增速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顺差达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加速增长。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4%,增幅均比上年加快。 谢伏瞻同时表示,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包括农业基础仍然脆弱,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投资消费关系不合理,国际收支不平衡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仍比较突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仍十分艰巨。 “展望2007年,总的看,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仍占主导地位。2007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谢伏瞻表示。
Ⅱ 近几年中国的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是多少
中国的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
2009年中国的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达39%。
2012年,我国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已达到40﹪以上。
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美国和德国甚至高达80%,而中国现在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规划,在2020年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求在2020年,中国的研发投入要达到GDP的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科技进步是指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持续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工作指导方针,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手段和成就。
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舒尔茨研究表明:美国战后农业生产的增长中物质资本积累的贡献,率仅为20%,其余80%是由科学技术引起的。
科技进步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科技活动自身的规模与水平的提高;二是科技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影响力的增强。
Ⅲ 中国2008投资 占gdp 比重
08年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1.5%
Ⅳ 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对gdp的贡献率
7.1%
后面那个拉倒什么意思没看懂
Ⅳ 中国目前对GDP贡献最大的产业是什么
中国数字经济。
2017年,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指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8.9%,占GDP比重达到30.3%;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已达到69.9%,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5)中国投资gdp贡献率扩展阅读: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重大发展战略,被认为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引擎,但应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产业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下却仍存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差距。中国数字经济目前发展有产业不均衡的问题。例如,第一、第二产业数字经济相对滞后,而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超前。
安邦智库认为,应谨慎看待中国数字经济目前的发展现状,在数字经济如此高的GDP贡献率背后,应当引导资本、技术、人才合理地分配到生产性的第一、第二产业,实现经济增量。
Ⅵ 如何计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公式: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 ×100%
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4)各产业贡献率: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的增量计算。
Ⅶ 中国投资占gdp多少
2011年,中国现价GDP总量为458217.58亿元,同比增长15.1%;可比价GDP总量为154573.70亿元,同比增长9.5%;GDP平减指数为296.44(1990=100),比上年上涨5.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20日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11.09版预测,2011年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9.5%,按本币计算GDP总量为458217.58亿元,按美元计算为69884.70亿美元,年均汇率为1美元折合6.5568元人民币。 《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11年,中国现价GDP总量为458217.58亿元,同比增长15.1%;可比价GDP总量为154573.70亿元,同比增长9.5%;GDP平减指数为296.44(1990=100),比上年上涨5.2%。 IMF预测,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为每美元折合6.5568元人民币,比上年的6.7704升值3.3%。以此计算,2011年中国按美元计价的现价GDP规模为69884.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9%。 IMF推算,2011年中国年中人口数为134812.1万人,比上年增加670.7万人。以此计算,2011年中国人均现价GDP为33989元,折合5184美元;人均实际GDP为11466元,同比增长8.9%。 IMF估算,2011年中国PPP GDP规模为113162.24亿国际元,比2010年增加11963.28亿国际元,增长11.8%。人均PPP GDP为8394国际元,比2010年增加850国际元,增长11.3%。2011年中国PPP GDP占世界的比重由上年的13.6%提高到14.4%,上升了0.8个百分点。人民币对国际元的比率从上年的3.933贬值至4.049。 IMF预测,2011年中国总投资占GDP的比例将达48.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国民总储蓄占GDP的比重达53.8%,提高0.4个百分点。 IMF还预测,2011年中国CPI年均上涨5.5%,比上年扩大2.2个百分点,其中年末CPI涨幅将回落到5.1%,比上年同期扩大0.4个百分点。 IMF预测,2011年中国货物和服务出口总值将增长15.6%,其中货物出口增长15.6%,均比上年回落8.6个百分点;中国货物和服务进口总值将增长16.5%,其中货物进口增长16.5%,分别比上年回落3.3个和5.5个百分点。 IMF预测,2011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2267.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6%;石油出口量将达274.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6%。 IMF预测,2011年中国公共财政收入将达95612.02亿元,同比增长18.0%,占GDP的比重将达20.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支出将达102806.85亿元,同比增长13.9%,占GDP的比重为22.4%,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财政赤字7194.8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 IMF预计,2011年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将达3605.36亿美元,比上年的3053.00亿美元增长18.1%,占GDP的比重为5.2%,与上年基本持平。
Ⅷ 关于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问题
说实话,我也没太搞懂你们老师的意思,或者说,我怀疑你们老师要求的只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贡献率,和中国官方统计计算出的贡献率会有相当大的偏差。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一步一步说来看看。
1、按标准的经济学定义,贡献率=分量的增量/总量的增量。
也就是说,投资的贡献率=投资的增量/GDP的增量=(今年的投资-去年的投资)/(今年的GDP-去年的GDP),消费和净出口也是一个道理。
2、按国家官方的统计制度,分子和分母的两个增量都要求必须是不变价的,也就是说,
投资贡献率=(不变价的今年投资-不变价的去年投资)/(不变价的今年GDP-不变价的去年GDP)。
3、不变价GDP比较好办,因为国家统计年鉴表2-3就是不变价GDP,直接查询就可以。
可是不变价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就不好办了。因为计算这三者的贡献率,要求必须使用支出法GDP中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这三个指标作为分子,而年鉴和其他公开数据渠道均不提供这三个指标的不变价数据,也不提供不变价的增长率,所以完全没有获得或者进行推算的可能。
4、所以综合上述推论,我只能认为你们老师要求的经济学意义上的贡献率。那就简单了,直接找年鉴上两年的数据,减出增量来一除就可以了。和年鉴上现有的贡献率数据差距会有多大,就不好说了。
5、对你公式里的一点小纠正。GDP去/a这个东西是完全错误的。
(1)你给定的a是个增长率,也就是8%这样的概念,用去年的数据推算今年的数据要使用发展率1+a,就是108%这样的概念。
(2)去年GDP、今年GDP和a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不考虑物价因素即理想状况下,
去年GDP*(1+a)=今年GDP,
今年GDP/(1+a)=去年GDP;
考虑物价因素即与现行统计制度一致的情况下,
去年GDP*(1+a)=以去年价格计算的今年GDP,
今年GDP/(1+a)=以今年价格计算的去年GDP。
除非去年或者今年刚好有一年是基期年,否则后一种计算出来的数据基本无用。
6、顺便提一下楼上的和你评论里的不太正确的地方。因为按照GDP核算的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常说的GDP=投资+消费+净出口,或者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就是从这里来的。你说所的政府购买,在GDP核算中被归在消费中。你看国家统计年鉴表2-18《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就能看到最终消费支出被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两大类。这里的政府消费可以理解为经济学上的政府购买。
既然GDP=投资+消费+净出口,那么增量投资+增量消费+增量出口=增量GDP,(C今-C去)/(增量投资+增量消费+增量出口)计算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贡献率,消费贡献率再乘以GDP增长率,这计算的是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点数,公式可以见国家统计年鉴表2-20的表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