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经济学分析药不能停

经济学分析药不能停

发布时间:2021-10-30 04:27:06

A. 用经济学十大原理 分析下面的问题!!!

选择只有一个,所以我想,要是我是管理者,我觉得裁掉孙悟空,理由是:

1.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压了500年,受观音之命去西天取经才得以解脱,换句话说,他是为了被迫的,也就很可能不忠于团队

2.性格极端,不听指挥,自以为是,一夜孤行,团队意识比较差,甚至赌气旷工离队回花果山,影响项目工厂进度.

3.从控制成本方面考虑,孙悟空本领比较强,月薪比其他两个师弟较高

4.唐僧是那种可以把形形色色的人组织起来为自己所用的管理者,缺他不可

5.猪八戒虽然有不足,但是他性格开朗,公关能力比较强,加上唐僧的管教,业务水平定有提高,并且其在天上也有一定的关系网,遇上难对付的妖魔,可由它上天庭去动用关系摆平。

6.沙僧比较踏实,他和猪八戒的性格是一种互补,踏实的人吃苦耐劳,基础好,技术过硬,忠诚度高。

7.小白龙,这个一直是唐僧取经的支持者,任劳任怨,何况月薪是团队里最低的一个,并且有效得分担了 唐领导的体力负担

所以应该裁孙悟空。大家认为呢?呵

http://www..com/s?kw=&sc=web&cl=3&tn=sitehao123&ct=0&pn=&rn=&lm=&ie=gb2312&rs2=&myselectvalue=&f=&pv=&z=&from=&word=%CE%AA%C1%CB%BD%DA%D4%BC%B3%C9%B1%BE%A3%AC%BC%F5%C9%D9%C8%CB%D4%B1%B1%E0%D6%C6%A3%AC%D3%D6%D2%AA%B1%A3%D6%A4%C8%CE%CE%F1%CD%EA%B3%C9%B2%BB%CA%DC%D3%B0%CF%EC%A1%A3%D2%AA%D4%DA%CE%F7%D3%CE%BC%C7%CD%C5%B6%D3%D6%D0%D4%D4%D2%BB%B8%F6%C4%E3%BB%E1%B2%C3%B5%F4%C4%C4%CE%BB%A3%BF+

B. 用经济学原理怎样解决谷贱伤农求答案

从现阶段从事农业节目的电视工作者身份构成看,大多数人自小生活在城市,没有任何农村生活的感性认识,即使有部分人出身农村,但是在求学过程中已对农村、农业、农民的认识日逐表面化、肤浅化。他们中的很多人原先并没有从事农业电视节目制作的经验,所以对农村的认识还处于非常粗浅的阶段,因此对农业生产规律、市场规律、价值规律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认识。看到田间麦浪滚滚,园子硕果累累,就会想当然地认为今年农民大丰收,农民收入必然会大副度增加。孰不知,在经济学原理中还有“谷贱伤农”的说法,农产品的丰收并有一定就意味着农民效益能够得到大增长。在很多农业节目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字眼:今年某地农民的收入将会大幅增长,农民们从**的大丰收中体会到无比的喜悦。其实他们也许并不知道,某种农产品过剩后,由于价格下滑,农民们收获的也许只是丰收的苦涩。
经济的人经济一词从小就有耳闻,可真正懂得经济一词内涵的却为数不多。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学家考虑的问题,像北极的那种豹子,也会成本收益的计算,农民伯伯他们做出的有些决策不知不觉地也运用了经济学知识。所以经济是一切人——所谓的经济人抑或理性人的经济。比如说大人们做事都先问问自己做这件事经不经济:今年咱家是否再多养两头牛,因为看到别人家都放弃养猪了,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又一直在上涨;今年咱家多种点西瓜和糯米稻,杂交水稻面积减少点,因为粮价持续下跌,谷贱伤农,多种些经济作物还能增加收入;再比如这家人家有两个小孩,这俩小孩还挺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考上大学一定没问题,在该不该盖新房的问题上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说不盖了。这些都是现在农村的一些现象,在经济学眼中是否能有些许研究意义呢?所以,在读了《经济学原理》之后,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会自觉地运用经济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机会成本——放弃不一定是错的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和收益。但是,有些行为的成本并不是那么明显。比如说,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3000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这些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0台电脑。于是,可以说,生产3000辆汽车的的机会成本就是所放弃生产的2000台电脑。因此,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关键是其他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我们也是大二的学生了,再过一年就要面临着升学或是就业决策的选择。升学的利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以后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肯定有人回答是: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的加总。首先,这并不是你继续升学的全部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选择工作,你也要需要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学校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真正的一部份成本。其次,它忽略了上大学的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再把三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用这些时间去工作。所以,对于继续考研升造的同学而言,为升学而不得不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的机会成本。
三、激励——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正如上面说的:粮食价格下跌时,农民就会决定多种些西瓜等经济作物而减少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因为种植粮食的收入将减少。所以,无论是公共决策者还是个人决策者都不应该忘记激励。我个人认为激励可以分为两类: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就是我们所说的表扬,即微观经济单位在做出某种行为之后获得的积极的有效的经济利益。而负激励就是我们所说的惩罚,即微观经济单位在做出某种行为之后受到的消极的有害的经济处罚。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这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上下册都提到了这个原理,上册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中关于租金控制的一个案例,就是政府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有经济学家戏称租金控制是“除了轰炸之外,毁灭一个城市最好的办法”。下册的第二十六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中的失业保障谈到有些人因为能获得失业的保障而不愿就业,造成政府沉重的负担。曼昆都是从宏观角度阐述该原理的,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农村滥砍滥伐的森林和过度放牧等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杜绝,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对封山育林的激励措施不完整科学吧。
四、三农问题——另类的经济学
三农问题这几年已为公共决策者的提上议事日程,所以在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比如说现在为了落实中央的政策——村村通公路,各级政府纷纷拟订了各乡镇的方案,但一打听才知道所谓的村村通公路是指公路通到村委会,那这个资金的提供就有意思了。从国道分出来到村委会这一段由政府拨款,那受益的是沿线的那些村子,而还有好些村子不在这条村道两旁,就不能获得这条村道的正外部效应。殊不知,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而这些纳税人的却得不到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好处,这能算是公平吗?这与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吗?再者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这路是修给谁的,农民们还能认为这是公平的吗?社会主义新农村能真正建成吗?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农民收入的问题,我们学经济的都听过“谷贱伤农”这个在我国流传已久的说法,它的意思是:在丰收的年份,农民得收入却反而减少了。经济学也经常讲这个问题,因为谷物是缺乏价格弹性的物品,丰收的年份粮食产量大增,导致市场上的粮食供给上升,引起价格下降,结果使收入反而减少了。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减少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来减少供给,从而保证农场主的收入。那我国这8亿多广大的农民群众的生活谁来管哪?政府能坐视不管吗?所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所以在公元2004年出台了中央一号红色文件:免去农业的税收,规定粮食的最低价格,进行粮食直补,根据承包的耕地面积进行补贴,等等使农民的收入有了提高。所谓的只有收而没有出,农民的口袋当然就能鼓起来了。但现实却没有发生这些,反而却发生了让农民诧舌的事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暴涨,粮种价格翻了两三番;化肥农药也是拼了命似的涨;抛秧板和地膜的价格也是飞到天上去了……为啥?政府的强制限价时违法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即使政府规定了农业生产资料的最高价,却不能避免这些现象:最高限价会导致农民排队抢购生产资料和黑市交易;也会有生产者粗制滥造,降低了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最终,农民获得的好处仍然不多。
结束语:经济学其实是一种人生哲学,不仅是教人致富,经邦治国,也教我们正确对待人生,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人生旅途中遇到的问题。永不后悔是沉没成本,追求快乐和谐是最大化。《经济学原理》,曼昆写的,值得一看,细细品味……声明:我是来自农村的,所以就我家那儿的一些现象说了说,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未能分析准确,望予以谅解。

C. 经济学分析中停止营业点的含义是什么

停止营业点是厂商的平均可变成本的均衡点,在这一点上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一样,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完全竞争市场下即AVC曲线与d(AR=MR=P)的交点)

D. 关于药物经济学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及其关系的边缘学科。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是通过成本分析对比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或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的优劣,设计合理的临床药学监护方案,保证有限的社会卫生保健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 1 )药品定价通过对新药和已上市同类药品的经济学评价研究,制药厂家可以战略性地确定新药的价格范围,这是药物开发过程中很重要的内部战略研究。
( 2 )药物补偿或共付水平除了英国有国家医疗服务体制补偿几乎所有的上市药品以外,大多数欧洲国家或者指定药品报销范围,或者对不同种类药品采用不同的共付水平,或者是采用参考定价体系来限制药品的公共补偿。
( 3 )制定医院用药目录或诊疗常规很多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各个独立的医疗服务决策者(包括地方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医院、医师)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 4 )促进合理用药药物经济学研究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合理用药,有效利用药品资源,药品合理使用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使病人获得临床需要的药物,采用满足个人需要的剂量,服用适当的期限,并具有最低的成本。”
( 5 )控制药品费用随着经济和人口增长,疾病谱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医疗高新技术和新药被广泛地使用,医疗费用特别是药品费用的急剧增长日益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的关注。

E. 西方经济学问题:相对而言,为什么化妆品可以薄利多销而药品不可以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化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药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所以,化妆品可以薄利多销而药品却不行。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在药品中的保健类药品与普通药品相比,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也可以适用于薄利多销的原则平达到增加总收益的目的。

F. 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法

【关键词】 医疗机构 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入我国已有十几年,很多人对这一概念模糊,甚至陌生,以为是药品销售商研究利润的专利工具。2006年3月亚太专家聚会上海探讨药物经济学,得到政府部门和临床医生越来越多的重视。 1 药物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和可行性方案 1.1 概念 药物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物费用的增长,为药品的市场经营决策和药品管理提供依据[1] 。 1.2 方法 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各种分析方法的主要差别在于对健康结果的不同测量上。 1.3 药物经济学研究可行性方案 药物疗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时,应使用最小成本分析法;有显著性差异时(P<0.05),可用单个中间或最终健康指标分析的适用于成本效果分析法,否则应选择成本效益分析或成本效用分析法。医疗机构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成本效果分析法。 2 临床研究程序 2.1 立题 分析素材,提出问题和确立研究的目的,立项命题。 2.2 收集材料的方法和结果 回顾性研究或随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选择住院或门诊患者或住院、门诊综合就诊患者。与治疗方案相似的备选有效方案可并入研究和比较的范围。 药物疗效,无论是期望的效果还是不期望的不良反应,都应收集比较。若不良反应不影响方案成本和结果的构成因素,可忽略不计。 2.3 查阅、收集研究资料 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各种已有数据,包括财务凭证、收费单、贴现率等;考察结果,包括病历、检验和诊断报告单等。充分利用院内局域网搜寻、电话回访和信件、E-mail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工作效率。 2.4 计算治疗方案的终点成本 治疗终点,是对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得到治愈、死亡,转归后治愈,或未治愈等不同结果的决策分析。如果患者在1个疗程或观察期内药物治疗后获治愈,便不再耗费卫生资源。可其他尚未治愈的患者需追加治疗成本,治疗更长的时间。很显然,不同时段的治愈结果所耗费的资源也不同。 2.5 选用合理的药物经济学方法 治疗方案中药物疗效相近或相同,也就是说没有统计学差异,应选用最小成本分析法;疗 效有统计学差异的用药方案应选择成本效果分析法。 2.6 确定结果事件的概率 用于计算成本和决策分析。一是通过文献检索,如采用元分析法(meta-analysis),对药物治疗结果进行统计汇总,求得治愈率、不良反应率和转归率等结果的概率。二是通过医院或多中心的研究结果或历史数据,对上述指标的概率进行估计。 2.7 应用决策分析方法,计算成本效果比 比值越小越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决策分析方法是选择最理想治疗途径的一种定量方法。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决策类型属于统计型决策,即决策者对未来发生的自然状态不能完全肯定,但其出现的概率可以估计,不过要承担一定风险,所以又称为风险性决策。 2.8 进行成本贴现或敏感度分析 研究时间超过1年就应将各年的成本进行贴现。贴现就是把将来的价值换算到现在的价值,换算比率称贴现率(discount rate),也叫折扣率,它是根据银行利率和物价指数综合确定,一般在3%~15%之间,计算公式为:C=Σ n t=1 C t(1+r) t。式中Ct为时间段内的总成本;r为贴现率;n为时间段的数目。 由于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参数测准不易,加之贴现率也是假设估计的,因此,考虑对结果的影响,还必须进行增量成本分析或敏感度分析,即分析增量成本效果比,或者选择两个以上参数的百分比或增或减的变化来分析结果的灵敏度,使该项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信度更高。 2.9 报告结果 研究报告必须叙述采用的具体方法和实施过程,说明估计算术的理由,讨论方法的局限性,以便读者能理解和接受报告的结论。 2.10 参照药物经济学论文的结构撰写文稿,结题[2] 。 3 讨论 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者太少;有药物经济学专栏的医药杂志更是屈指可数。药物经济学在药品研发,药品定价,医保用药,促进合理用药等多方面发挥着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政府决策者来说,药物经济学是科学决策的保证,并且在干预和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文主编.药物经济学.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8. 2 胡明,张伶俐.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结构分析.中国药房,2005,16:1148.

G. 用西方经济学知识分析取消政府药品最高定价

取消政府限价说白了,是放开政府管制,将药品市场的价格制定权重新交回市场,由市场自身规律来产生,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出于对某些商品的保护和限制,西方经济学认为商品价格应该由市场自行完成,不应该由政府干预

H. 沉默成本为何是经济学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

沉没成本别称沉落成本、沉入成本、旁置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它表示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存在形式有多种,比如时间、金钱、精力。它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内涵阐释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对企业来说,沉没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没成本。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如果沉没成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成本。

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撤消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

从数量角度看,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账面价值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

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固定资产、研究开发、专用性资产等都是容易沉没的,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此外,资产的沉没性也具有时间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转化。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资产为例,在尚未使用或折旧期限之后弃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沉没成本,而中途弃用沉没的程度则会较高。

I. 在经济学中,厂商在什么情况下会停止生产

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的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时候就是厂商停产的临界点,这个时候如果厂商继续经营,那么他赚的钱只能弥补维持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水电费的支出,但是不能收回早期的固定成本投入。


(9)经济学分析药不能停扩展阅读:

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代经济学家看来,所谓经济,就是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功利活动,所谓经济学就是教人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经世致用的学问。但随着后来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出现、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出商品经济,发展出市场经济,提升为知识市场经济,衍生出虚拟经济;经过西方古典-新古典-新兴古典经济学家与时俱进线性抽象的一路折腾一路演化,价值逐步异化为价格,异化为金钱,经济活动逐步异化为赚钱。

经济学也就逐步异化为教人怎样赚钱,包括怎样投机赚钱。随着产品的逻辑逐步演变为货币的逻辑,衍生出金融的逻辑,最后产生出金融泡沫,虚拟经济也就演变成虚幻经济。当金融泡沫破灭,虚幻经济就酿成金融危机。

J.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原则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为福利经济学,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这一时期的福利经济学被后人称为旧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卡尔多、希克斯、勒纳等人对旧福利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批判,并从帕累托的理论出发创立了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和旧福利经济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研究框架,它是一个新体系而不应仅仅被认为是理论上的改进。此后萨缪尔森、伯格森继续在新福利经济学的框架内研究并提出社会福利函数理论。二战后,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提出否定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结束了新福利经济学时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经济学进入了新发展时期,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学说,其中包括社会选择理论、非福利主义、超福利主义等[1,2]。由此可见,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并非一脉相承,而是由多种福利学说松散组成的。

从评价方法角度分类,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可以分为福利经济学中的福利主义与超福利主义,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论框架[3,4](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方便与超福利主义对应,本文中的福利主义是指广义上的福利主义,代表新福利经济学观点,而不仅仅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新福利经济学有四个基本原则[3]:效用原则,个人主权,结果论和福利主义)。福利主义观点是通用领域经济学评价的理论基础,是在固定预算的前提下尝试最大化个体效用的总和,其分析方法为成本-效益分析,通常用支付意愿来测量效用指数,成本和收益都用货币计量; 超福利主义观点主要应用于健康领域,其目的旨在通过选择比某一标准更具经济性的健康产品来最大化健康产出,而这一标准必须由政策制定者来选择,其分析方法主要是成本-效果分析与成本-效用分析,成本用货币计量,而结果用生命年(Life Year,LY)、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等效果、效用指标来测量。

效用是消费商品或服务的相对满意程度或欲求的测量手段,效用函数是偏好的数字化表现形式。福利主义认为健康是在一个经济体制中可以被生产出来的众多商品之一,是可以产生效用的消费,它与人们的能力和期望有关,允许不同个体有不同的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意愿支付法 超福利主义不是根据健康与其他商品头对头比较的偏好来进行定义,是通过健康产品对健康本身的贡献,而不管其是否产生效用[5,6]。

福利主义的观点视一些人的个体健康价值在与其他商品比较时比其他人要多;超福利主义的观点则排除任何收入、社会群体的变化,认为所有患同类疾病的个体健康价值都是一致的。福利主义的观点在健康领域里很难实现,因为在实践中很难测量每个个体增加一个健康水平的支付意愿。超福利主义观点看似天真,但是它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个体的健康价值,因此在实践中很容易被执行。此外,将阿玛蒂亚森的非福利主义观点引进健康领域并发展为超福利主义的著名健康经济学家Culyer也认为,健康产品不同于其他商品,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基于效用的福利主义观点应用于健康领域的经济学评价是不合适的,并支持使用QALY来测量健康。大多数国家的健康管理部门也特别愿意接受超福利主义的观点,例如英国健康和临床疗效国家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就是超福利主义观点的忠实实践者[7]。

福利主义有着理论完备性的优点,而超福利主义易于实践,因此一些超福利主义者常常试图将两种观点的优势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既有理论完备性又易于在实践中执行的方法[8]。Johannes-son[9,10]认为,如果成本-效果分析使用一个外设的评价标准,它就可以被解释为成本 - 效益分析。由此可见,在有人为设定评价标准干预下的超福利主义,同样也具有与福利主义相似的理论完备性。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分析药不能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融资对象分 浏览:728
凯裕金银贵金属 浏览:394
展博投资管理 浏览:980
壹理财下载 浏览:144
贵金属看盘技术 浏览:930
外汇ea三角套利 浏览:389
宝盈转型动力基金今日净值查询 浏览:311
abl外汇软件 浏览:817
天使投资移动互联网 浏览:315
中翌贵金属老是系统维护 浏览:225
历史期货松绑 浏览:23
信托借款平台 浏览:214
吉林纸业股票 浏览:324
贵金属元素分析仪 浏览:30
融资打爆仓 浏览:645
分级基金A还能玩吗 浏览:289
网络贷款平台大全 浏览:358
13月房地产到位资金 浏览:744
姚江涛中航信托 浏览:518
coding融资 浏览: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