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浦东张江这一带有没有KTV是按小时算的
3个小时的如何呀?碧波路就有,不过你说的这个多少个小时还是要看是晚上还是白天的
来本地论坛看看吧,360搜索搜“张江视窗”
㈡ 谁有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朗诵诗把朗诵的诗歌和配乐一起发到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谢谢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作者: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思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979年4月20日
(选自《双桅船》,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的歌。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你好,我也是一名大学生,现在的很多赞美党国的诗歌,真他妈的烂。假情假调,虚张声势,想来想去,还是推荐最真诚的这首《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赞美祖国的诗,不骄作,不浮夸。最主要的是,作者真正的从心底发出来的声音,发人肺腑!!希望对您有帮助。 追问恩 我也不喜欢假情假调的诗歌 ········· 我想要紧扣时代的诗歌,有没有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诗歌?要一一讲述建党以来的伟大成就的,比如澳门回归,奥运会的举办,世博会····· 回答我是一只世博鸟
一只五光十色的不老鸟
150年的沉淀
使我披上了历史的霞光
欧美亚的周游
让我染上了文化的五彩
朋友的情意
为我绣上了民族的斑斓
我是一只世博鸟
一只见多识广的记忆鸟
英国的水晶宫
美国的自由女神
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还有蒸汽机、萨克斯、电话机、蛋筒冰激凌
我历历在目
虽然没有到过中国
但湖丝、茅台、还有航天技术和新能源
我仍记忆犹新
有趣的事、新鲜的物、好吃的食品
说不完、道不尽
我是一只世博鸟
一只承载梦想的快乐鸟
春暖,花开了
飞到了中国,来到了上海
世博的工地上
一条条马路,为世博的畅通而架
一座座建筑,为美好的未来而砌
一幢幢大楼,为朋友的光临而起
一盏盏灯火,为明天的盛会而亮
工地的窝棚里
看,一张张黑脸,这是勤奋的色彩
闻,一阵阵汗味,那是努力的回味
听,一声声小曲,就是精彩的前奏
我不想飞
飞向其他国度
我要飞
飞翔在美丽而富饶的国家
我要留
留在中国、留在上海
见证2010,目睹伟大的时刻
享受世博轴“阳光谷”的“天地人合一”
穿越“里弄”与“老虎窗”间的生态、环保和科技
在“东方之冠”俯瞰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
我是一只世博鸟
一只传递幸福的和平鸟
我要将中国,一个古老国家复兴壮大的故事
传遍世界
我要让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旋律
响彻五洲
我要将世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㈢ 从街头卖艺吞火,到成立顶级演艺公司年入9亿,他是怎么做到的
多年过去后,我依然记得那幅景象,站在峭壁之上,远望一望无际的大海,背后是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的摩纳哥皇家赌场。
太阳马戏团的创始人拉里贝特站在赌场的阳台上,转身对我们说:“我曾经街头卖艺一无所有。使尽全力维持生计,我从未上过任何商业培训课程,但是我今天站在了这里,我追寻到了我自己的梦想。”
那一瞬间,我确定他是一个完美的表演者。
这位表演者和艺术家追寻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今天这个伟大的马戏团最终还是消失了。我依然觉得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伟大组织,这是本世纪最宏大的吉普赛大篷车全球化之旅,也是对于沉浸式演艺的最佳创新。
所以当听说,在本次疫情灾难中,太阳马戏团正在寻求破产的时候,我把多年前的那篇专访重新翻了出来,与大家复盘下这个独特而有魅力的存在。
真心期待有一家VR公司能够买下它,这样那些绝美的瞬间,会依然在我们心中。
————汤维维
当人们突然在上海发现一顶黄蓝色相间的巨大帐篷的时候,太阳马戏团的大帐篷刚在韩国驻扎了60多天,之后将迁徙到墨西哥。
每天表演者在里面的主要工作就是训练、表演,再训练、再表演。表演者尽量彼此保持快乐而轻松的关系,然而劳累和疲倦往往会在重复的迁徙中蔓延。有的人在旅途中结婚,甚至带着孩子一起漫游世界。
给予这些流浪的表演者心理慰藉的就是一成不变的大帐篷。在很多方面,这个帐篷都是一个舒适而超然物外的存在。
马戏团的标志性建筑巨大帐篷
对于创意团队来说,拉里贝特的想法和改变就是最终执行的标准,最初确定的表演时间也是不可更改的一条金线。
而创意人员所能做的,就是在时间和成本的限制下,无限地接近拉里贝特的要求。那就是他们的目标。
离太阳马戏团最少还有500米的距离,出租车司机对我说:“你说的地方是远处那个蓝黄颜色相间的大帐篷吧?”我放眼望去,真的,虽然周围有树丛和高楼遮挡,但依然无法掩盖那耀眼的色彩和巨大的篷顶。
这个大篷每个夜晚上演着狂欢的剧目,每个白天静悄悄的如同一出哑剧。
在太阳马戏团,人们更愿意用“开心”的方式来达到协调。
㈣ 没有才艺为了两千块钱参加选秀的杨超越,凭啥落户上海
01随着女团选秀节目《创造101》的风靡,“锦鲤女孩”杨超越因软萌可爱的长相,敢于直言的性格大火,并且顺利加入《火箭少女101》组合,以第3名的好成绩高位出道。
此后,杨超越的资源不断,歌坛,综艺,影视全面开花。而即使《火箭少女101》组合解散后,杨超越的发展也丝毫没有受限。
最近,她不仅在上海临港区注册成立了新公司,还以特殊人才的身份得到落户上海的资格。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收到好消息的同时,杨超越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甚至扒出了她成名前后的经历。
4. 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杨超越身上的诽谤和批评声也越来越响,但是她从不过分在意和自卑,就像她自己说的:现在还没有实力去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只有有能力的时候才可以选择做自己。
而她现在能做的,是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杨超越的目标很直接也很单纯:赚很多钱,买房子。不虚幻,对她来说,也不遥远。
为了这个目标,她懒理非议,拼命三郎似地工作,挣钱。如今,终于离目标越来越近。
05诚然,杨超越的成功是带点偶然因素,如果不是因为2000元参加选秀,如果评选人没有只是因为漂亮而选上她,如果观众对她的性格不买账,那到现在,她仍然是个默默无闻,不知道在哪个餐厅端盘子的服务员。
但另一方面来说,她的成功也绝非毫无道理,如果她自己不够坚强,不够果敢,没有为人处世的能力,那她也绝对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杨超越身上的非议之所以大,是因为草根出身,各方面能力都不超群的她,一点点地抓住了所有机遇,用非常短的时间爬上了很多人奋斗一生都难以登上的高峰。
而不管别人服不服气,她就是成功了,猝不及防,但又无可辩驳。
不过,这还远远不是杨超越的人生终点,也所幸这不是终点。因为22岁的杨超越,还需要努力,还需要提升,还需要用实力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要知道,流量只是一时的,来得快去得也快,要想真正立足娱乐圈,还需要过硬的实力。
否则,短暂的辉煌过后,只会是一夜陨落的凄凉。
㈤ 上海复读学校有哪些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
对于选择学校,很直观的当然是网上了解,或者是口碑了解。建议还是从历年的成绩去考量一下,看看自己到底适合在怎么样的教学环境下学习,管理模式还有学校老师的教学风格等方面。其次就是可以去学校实地参观了解一下,看看平时学生上课的情况或者是平时学校的管理,这样选择下来我相信肯定就能选到最适合你的学校了。
选择专业其实还是要看自己,旁人只能给点建议,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手里。不过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1、现在高薪行业比较多,热门的电子商务、平面广告设计、网站网页设计、室内装修设计、汽修、烹饪、整形、美容等都是就业情景好,薪资待遇高的行业。
2、选择什么专业还要看自己,最起码自己也要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学得更好。并且自己学起来也不吃力。不管什么专业,只要能够选自己所爱,爱自己所选,那一定会学得很好,并且也会是以后给自己带来优厚的物质条件的专业。
3、选择学校建议还是要到学校实地参观了解的,特别现在职业学校比较多,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很难选择的,建议还是要多对比、多了解再做决定。可以多问问自己身边的人上过的学校。
最后,当然是祝你选得一所好学校,选得一个好专业,拥有一个好未来。
㈥ 长城汽车携多项“黑科技”亮相2019上海CES展,这些黑科技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四大体验区展示长城汽车前沿“黑科技”
而车载健康检测系统更是可以通过使用77GHz毫米波雷达监测人体微动来实现对心率和呼吸的监测,达到对驾驶员健康状况监测的目的,进一步保障驾驶员的驾驶安全。
㈦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AI作曲,四位虚拟歌手在线合唱是怎么回事
2020年7月9日上午9点30分,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开幕式将在上海世博中心金厅拉开帷幕。作为开幕式亮点,微软小冰、网络小度、小米小爱、B站泠鸢等四位虚拟歌手合唱全球首支人工智能作曲MV《智联家园》。
云端峰会中马斯克、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张文宏等嘉宾云聚一堂,共同参与极具时代性、科技性、互动性的全景式智慧峰会。本次大会将呈现全球首次大型会议现场真人全息投影,发布全球首支人工智能合唱MV,实现首场实时3D云嘉宾体验,首创3D虚拟环境云展览——AI家园。
(7)上海复歌科技扩展阅读
让世界更有“AI”
这是一场极为特殊的相聚:马云、马化腾、马斯克、李彦宏等行业大咖以“云上见”的方式,跨越大洲、汇聚云端;这是一次提振信心的亮相:人工智能(AI)不仅是防控疫情的援兵,也是经济复苏的“后手”。
7月9日至11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以“云端”方式参加的国际嘉宾超过500位。“最先一公里”——在大数据支撑下,人工智能算法创新为疫苗药物研发提供支撑;“最后一公里”——人工智能与5G、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加速融合,为经济复苏注入“智力”。为全球智慧城市探索“样板间”,为世界经济转型开放新场景,从“互联网+”到“智能×”,透视大会,技术将让世界更有“AI”。
㈧ 关牧村198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她当时31岁怎么师从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她水平高1987年毕业
教 授(按汉语拼音排序):蒋立平 苏 斌
副教授(按汉语拼音排序): 陈 勤 田 园 王 健 祝炼坪 匡 昉
陈泱泱
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
陈泱泱,女,湖南长沙人。钢琴系讲师。1988年考入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1994年进入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1998年获学士学位,并留钢琴系任教。曾先后师从多位中外专家、教授,如:乌克兰钢琴家芭波娃卡琳娜教授、苏霍姆尼诺夫教授、白俄罗斯钢琴家列奥尼特教授等。2003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著名旅法钢琴家许忠。曾于1998年成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曾于2001年及2002年先后两次赴法国参加枫丹白露艺术夏令营的钢琴大师班学习。
所担任课程由钢琴主科,数码钢琴机体课。除教学工作外,一直担任钢琴艺术指导工作,曾赴北京为我院参加“第二届全国长笛比赛”的选手担任伴奏;代表学院赴天津参加“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钢琴艺术指导研讨会”;为竹笛大师詹永明先生的独奏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等。还经常参加钢琴系举办的一系列专场音乐会,如参加钢琴家许忠与钢琴系教师四手联弹专场音乐会;举办纪念莫扎特诞生250年专场双钢琴音乐会等。
陈勤
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
陈勤,男,汉族,钢琴系副教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钢琴考级评委会评委、湖北省钢琴学会理事。
1989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陈婉教授;1993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陈婉教授,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师从多名外国钢琴专家,如:加拿大钢琴家舒尔茨教授、白俄罗斯钢琴家列奥尼特教授、加拿大钢琴家阿兰·弗雷泽教授等。曾多次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湖北大剧院举办各种形式的钢琴专场音乐会演出。
在教学中成绩显著,学生在德国“威斯巴登”国际比赛、全国“星海杯”比赛、中法“咪多”钢琴比赛、“海资曼杯”东方青少年钢琴,键盘大赛等获得奖项。多篇学术论文也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如《黄钟》、《江汉大学学报》、《湖北教育》等。参与完成了院科研项目《麦克道威尔练习曲》的研究工作。此外,还多次参与湖北省钢琴辅导丛书诠释的编写工作。
曾获第二届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园丁奖,中法咪多比赛园丁奖, “海资曼杯”东方青少年钢琴键盘大赛园丁奖等。
胡杨
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
胡杨(1973——),男,汉族,硕士,副教授,钢琴系主科教研室主任。
1988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于姚敬庄副教授(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95年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武汉音乐学院。1999年在职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师从于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作曲家彭志敏教授和钢琴教育家、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蒋立平副教授,2002年获音乐学专业钢琴演奏方向硕士学位。2004至2005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留学进修,随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人民艺术家V.杰涅索夫教授和A.瓦西里耶娃教授学习。
在校期间曾先后随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家R.彼得洛维奇,美国钢琴家S.赫波特博士等外国专家学习钢琴演奏,2002、2005年在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科研成果有:《俄罗斯现代钢琴艺术研究》,2005年4月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撰写论文:
《作为完整系统的肖邦前奏曲OP.28及艺术特色》发表在《黄钟》2000年
《与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有关的一些特点》发表在《黄钟》2002年
《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教学简论》发表在《黄钟》2005年
《四季——在俄罗斯留学的日子》发表在《黄钟》2005年
立平
职称:教授 院系:钢琴系
女,汉,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钢琴考级评委会副主任。湖北省钢琴学会副会长。湖北民族学院名誉教授。
曾担任香港第二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赛委副主任、评委;担任香港TOYAMA亚洲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评委;担任上海“大剧院杯”少年儿童钢琴比赛评委;担任第65届施坦威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评委(华东、华中赛区)。担任第八届、第十届“星海杯”全国少儿钢琴比赛评委;担任第一届、第二届鼓浪屿全国少年钢琴比赛评委等。
曾负责完成了《双钢琴演奏技术与教材建设研究》的院级科研项目;曾参与完成了《新型高科技电子乐器的演奏技术、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的省级科研项目;现正主持《武汉音乐学院钢琴作品集成及演奏研究》的省级重点项目的研究。曾在《黄钟》、《音乐探索》、《天籁》等学术刊物中发表论文、译文多篇。主要论文有:《注重培养钢琴学生的立体思维的能力》该论文曾获湖北省高校艺术教育类论文评选一等奖;《双钢琴演奏技术研究》;《钢琴学习中音乐分析的重要性》;《论巴赫三套世俗性钢琴组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技巧》;《论斯特拉文斯基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及其演奏风格》;《论钢琴演奏中的层次问题》等。译文:《罗季翁.谢德林24首前奏曲与赋格》。著作有:《电子琴演奏手册》(合著)。此外,还在湖北省钢琴考级辅导丛书中撰文多篇。
曾应邀赴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曾率学生赴日参加“滨松国际钢琴比赛”。
曾获香港第二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园丁奖;北京“海资曼杯”东方青少年钢琴、键盘乐器大赛优秀园丁奖;“蒲公英”全国钢琴比赛园丁奖等。
匡昉
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
匡昉,女,生于1968年,自幼随外祖母柯央教授学习钢琴。1980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陈婉教授,1986年以优异成绩直升大学本科。1988~1989年考入加拿大钢琴教育家威廉·舒尔茨教授专家班学习。199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1995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硕士学位,师从蒋振瑞教授、赵德义教授。1996年进入专家班,得到白俄罗斯钢琴家尤什克维奇·列奥尼特·彼得路维奇教授的悉心指导。1997年5月成功举办了毕业独奏音乐会,同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工作之余,撰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如:《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演奏中的结构感觉》、《中国钢琴作品织体的民族风格六议》、《论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演奏中的音色联想》、《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演奏版本之比较研究》、《关于采用钢琴专业“小组课”教学的思考与尝试》等。
巍
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
罗巍,女,汉族,钢琴系讲师。湖北省钢琴学会会员。
2003年毕业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钢琴与理论系,师从钢琴教授A.吉利斯基和钢琴教育家E.卡娃连卡教授,获硕士学位。
2000年获敖德萨国家音乐研究院“吉利尔斯”钢琴比赛优秀奖。2003年代表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参加在基辅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艺术”国际钢琴重奏比赛,获第二名。2003年五月被授予乌克兰国家钢琴演奏专业“演奏家”称号。曾成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重奏音乐会,参加了各种形式的专场音乐会,并多次担任钢琴艺术指导。
现担任钢琴系主科教学工作。
鲁晓玲
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
鲁晓玲(1980——),女,汉族,钢琴系手风琴专业讲师。
1999年从天津音乐学院键盘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武汉音乐学院。2001年在职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2003年获音乐学专业手风琴演奏方向硕士学位。2004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俄罗斯进修。
曾先后师从于我国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王域平教授,莫斯科师范大学V.罗金教授,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国际手风琴大师Lips教授。曾在1998年成都“美视”杯国际手风琴大赛中获青年组第二名,国内赛青年组一等奖;在2002年天津国际手风琴比赛中获“演奏特殊才艺奖”。1999年作为国内最早的巴扬(键钮式双系统自由低音手风琴)演奏者赴德国参加克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比赛,获得专家好评。曾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及参与专业音响资料的录制工作。
论文《手风琴复调作品演奏中的风箱处理》发表在《黄钟》2003年第1期。
苏斌
职称:教授 院系:钢琴系
男,汉,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
1972年入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专业,师从陈婉教授;1978-198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专修班,学习钢琴专业,师从杨峻教授;1983-1988考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理论专业;1987-198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学习钢琴艺术指导、总谱读法,同年考入YAMAHA株式会社上海音乐学院高级电子琴师资训练班,随日本著名电子琴演奏家日野正雄先生学习;1996、1998连续两年在白俄罗斯钢琴专家班学习;1999年在瑞士爵士乐专家班学习。
曾负责完成了省级科研项目《新型高科技电子乐器的演奏技术、技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双钢琴演奏技术及教材建设研究》、《特殊节奏训练》的院级项目和《武汉音乐学院钢琴作品集成及其演奏研究》的省级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曾在《钢琴艺术》、《黄钟》、《音乐探索》等学术刊物中发表论文、译文多篇。主要论文有:《罗季翁.谢德林25首前奏曲的构思特点与演奏风格》;《双钢琴演奏技术研究》;《论总谱读法中的移调弹奏技术》;《钢琴学习中音乐听觉训练的若干问题》该论文曾获湖北省高校艺术教育类论文评选二等奖。译文:《罗季翁.谢德林24首前奏曲与赋格》。著作有:《电子琴演奏手册》。此外,还在湖北省钢琴考级辅导丛书中撰文多篇。
曾获“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评奖”优秀演奏奖;香港第二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园丁奖”;北京2005“海资曼杯”东方青少年钢琴、键盘乐器大赛优秀园丁奖。创作的钢琴曲《木偶进行曲》获“全国首届少年儿童钢琴作品评奖”二等奖。
田园
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
女,汉族,钢琴系副教授、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省音协钢琴考级评委会评委。
1990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并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师从多位中外专家、教授,如:加拿大专家舒尔兹教授、乌克兰钢琴家,布加耶夫斯基教授、苏霍姆尼偌夫教授、白俄罗斯钢琴家尼奥.尼特教授等。曾成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及各种形式的专场音乐会。
除教学工作外,一直担任钢琴艺术指导工作,多次代表武汉音乐学院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各种类型的器乐比赛,并使选手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还先后多次为来汉举办音乐会的加拿大、法国、等国的器乐演奏家担任艺术指导。在国内多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王健
职称:教授 院系:钢琴系
王健,男,汉族,1961年3月生,高级演奏家文凭(硕士),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钢琴考级专家评委会副主任、湖北省音乐家协会表演委员会委员。
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钢琴演奏人才,在全国各地大专院校、艺术中心任教,多名学生在美国、加拿大、奥地利、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留学。多名学生在不同层次钢琴比赛中获奖,如:匡力 2001年11月参加日本第七届国际高中生钢琴比赛获复赛奖;2002年参加香港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国内选拔获第二名;香港决赛获第四名;除教学工作以外,还一直担任钢琴艺术指导,为武汉音乐学院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国际声乐比赛国内选拔赛选手江明、丁平、黄灏、李大新等担任钢琴伴奏,曾获“最佳伴奏奖”。先后为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歌唱家来汉举办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为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周小燕教授来汉举办声乐大师班担任钢琴伴奏。
1996年9月—1997年12月,先后随白俄罗斯和美国钢琴专家班学习。1997年12月,作为武汉音乐学院领队赴香港参加钢琴比赛。2001年11月,随武汉市外事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和交流。2003年1月—2004年5月,赴加拿大多伦多音乐学院钢琴系攻读高级演奏家文凭(硕士),师从著名钢琴家亚历山大·盖茨教授学习钢琴演奏及教学法,师从著名的指挥家、钢琴家威廉·肖可夫教授学习歌剧艺术指导,为国际著名的意大利歌剧大师在加拿大举办歌剧大师班担任钢琴伴奏。2004年5月,在多伦多赫利孔山音乐厅举办了毕业音乐会,当地《世界日报》、《星岛日报》等众多媒体进行了报道。
多篇论文在《黄钟》、《琴童》等刊物发表,编著《钢琴音乐教程》(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发行)、担任湖北省《钢琴考级教程》副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发行),策划和监制《钢琴考级CD》(扬子江音像出版社发行)。
吴怡青
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
吴怡青,讲师。自幼师从陈婉教授学习钢琴,1989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95年考入香港演艺学院师从钢琴教育家、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院士、香港钢琴教师协会主席、驻院艺术家黄懿伦女士,1999年赴新加坡学习,2000年获澳大利亚昆士兰音乐学院优秀海外留学生奖学金,赴该校随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家Stephen.Savage教授深造,主修钢琴,并副修钢琴教学和重奏。留学期间,先后获演奏文凭、深造演奏文凭、音乐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以及学位后深造文凭。
2003年回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 2006年评为讲师。曾独自完成了院科研课题《古键琴课程的设立与教材编写》,同时在国内音乐院校中率先开设了《古键琴选修课》。以副主编身份参与编写《新编数码钢琴教程》,在《黄钟》杂志上发表论文《羽管键琴演奏之强弱表现》。
曾多次参与各种音乐会演出,合作举办钢琴音乐会;指导多名学生在“贝多芬钢琴大赛香港总决赛”、“舒曼钢琴大赛”、“莫扎特钢琴大赛”等比赛上获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张林
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
张林,女,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讲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协钢琴考级评委会评委,湖北省钢琴学会理事。
1994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师从多位中外专家、教授,如:陈婉教授、加拿大专家舒尔兹教授、美国钢琴家桑德拉·赫伯特博士、白俄罗斯钢琴家尼奥尼特·彼得罗维奇教授、加拿大钢琴家阿兰·弗雷泽教授等。参加各种钢琴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多次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湖北大剧院举办各种形式的钢琴专场音乐会的演出。
所教学生在香港莫扎特钢琴大赛、TOYAMA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中法“咪多”钢琴比赛、全国星海杯钢琴比赛、“雅菲德”钢琴比赛等赛事中获得奖项。在国内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意象之意象》、《让手指去歌唱》等多篇论文。
张莹
职称:讲师 院系:钢琴系
张莹,女,硕士,中共党员,出生于1978年12月。现为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讲师,兼任学生辅导员工作。曾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系本科,2001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攻读钢琴演奏与教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张有成教授和钱仁平教授,同时还接受许忠先生的指导。200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自工作以来,承担钢琴系本科、附中、附小钢琴专业教学任务,并一直兼管本系学生工作,同时还应邀参加各类演出。科研成果有:《巴赫〈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的版本及形态研究》,2005年4月参与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音乐考试学研究与实验。
另担任湖北省钢琴协会公关部部长,参与《钢琴考级教程》编委和演奏录音工作。
祝炼萍
职称:副教授 院系:钢琴系
女,汉族,1982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现任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先后跟随国内外六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学习。1991年获文化部、广电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等联合颁发的“优秀伴奏奖”。2002年随“东方交响乐团”出访欧洲,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法兰克福“世界剧院”等参加新年音乐会演出。
参与中、外民歌精选伴奏带的录制、主编钢琴教材两套、发表论文多篇。所授学生分别在德国“威斯巴顿国际钢琴比赛”、香港“莫扎特钢琴大赛”、“贝多芬钢琴大赛”、“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及全国“海之曼杯”、“星海杯”等赛事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为大专院校培养了许多教师,多名学生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留学。 曾担任“第十二届香港亚洲钢琴公开赛”评委,多次获全国、香港钢琴大赛“优秀教师奖”及“园丁奖”。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