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能建董事长是谁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 宋海良
中国能建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和个人背景:
1.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 宋海良
男,汉族,1965年7月生,中共党员,1987年参加工作,教授级高工,天津大学管理博士。
人物履历:
1987年07月-1993年08月,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先后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93年08月-1998年12月,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先后任航道室副主任、主任(后改称为设计二所所长);
1998年12月-1999年11月,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任院长助理兼经营处处长;
1999年11月-2001年09月,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任副院长;
2001年09月-2006年06月,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任院长;
2006年06月-2012年12月,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期间2012年8月任上海振华重工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2年09月-2013年12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上海振华重工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4年01月-2014年02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兼上海振华重工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4年03月-2014年12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兼上海振华重工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
2015年01月-2017年04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兼上海振华重工董事长;
2017年05月-2018年10月,任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
2018年10月-2020年08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2020年08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中国能建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孙洪水
男,1962年1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管理学双学士。
人物履历:
历任水电六局工程部副部长、部长、水电六局副局长兼总工、水电六局局长;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中国水电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中国水电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中国水电股份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常委等职务。
于2020年6月30日获委任为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及副董事长。
3.中国能建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马明伟
男,1964年6月出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讲师。
历任中国工运学院(现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系教师、副处级干部,全国总工会基层工作部外商投资企业工作办公室助理调研员,中组部干部五局副处级调研员,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副处级干部、副处长、调研员、处长,国资委机关纪委副书记,国资委机关党委副书记,国资委机关党委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
于2020年6月30日获委任为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4.中国能建党委常委 吴春利
男,1963年3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文地质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历任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院长助理兼人事处处长、副院长,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及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于2017年12月28日获选为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5.中国能建党委常委 周厚贵
1962年11月出生于湖北枝江市。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文化,工学博士学位。
人物履历:
1978年9月-1982年7月武汉水院治河工程专业学习;
1982年8月-1993年2月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技术处、工管处技术员、副科长、副总工程师;1993年3月-1997年5月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三峡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兼工管部副部长、总工程师;
1997年5月-1998年6月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部部长;
1998年6月-1999年5月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期间:1994年1月至1999年1月任宜昌市西陵区政协兼职副主席;
1999年5月-2001年6月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三峡指挥部总工程师,期间:1997年3月-1999年12月清华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学习;
2001年6月-2002年4月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2002年4月-2007年1月宜昌市政协副主席,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2007年1月-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期间,2006年1月至今任中国民主同盟宜昌市委员会主委。 联系市人大农村经济委员会相关工作及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工作。
6.中国能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李子勇
法学学士,中国能建集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中国能建股份党委常委、纪委书记。2016年加入本公司。
李先生曾供职于公安部。
7.中国能建党委常委 吴云
1964年8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历任中南电力设计院系统处系统科副科长,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规划处副主任工程师、副处长、副处长(主持工作),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处处长、副总工程师兼规划研究部主任、总经理助理、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及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于2017年12月28日获选为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8.中国能建党委常委 陈晓华
男,1974年8月出生,199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7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人物履历:
历任葛洲坝国际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国际业务部主任、外事办公室主任,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葛洲坝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任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2021年8月,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
B. 宋海良的工作简历
宋海良1987年参加工作,1993年8月至1998年12月,先后任交通运输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副所长、所长,1998年12月至1999年11月,任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院长助理,1999年11月至2001年9月,任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自2001年9月起,任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院长,自2003年起,任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自2005年起,任北京中交紫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自2006年起,兼任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9年又任中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自2008年4月起,担任本公司独立董事。2012年8月14日起任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任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13年7月9日起兼任任装备制造/海洋重工事业部总经理。
C. 中交集团董事长周纪昌是哪里人
中国建筑500强之中交集团
关键字:中国建筑500强 中国建筑 500强 中交集团
这是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联合会连续第六次对中国建筑业进行全面,科学、独立的企业实力发展调查研究宣传发布工作。今年我们对超过12,000家利润总额在3000万元至90亿元之间的中国大陆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中国建筑企业进行了数据采集研究,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资信等级、社会贡献、业主满意度等指标对候选企业进行排名,并对部分候选企业进行实地拜访,从中遴选出500家中国建筑500强企业。
中交集团高居2010年中国建筑500强榜首。
在江苏泰州长江大桥建设工地上,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员工们正挥汗如雨地加紧施工。这是一座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的连续双主跨超千米悬索桥工程。装水泥等施工材料的编织袋被收集起来整齐堆放着。以往工地上塑料编织袋随风到处飘舞、污染环境的景况,如今看不到了。
“泰州长江大桥只是中交人承担的国家重点交通建设工程之一。”在位于北京德胜门外的办公大楼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纪昌说。他办公桌后的墙上,挂着一幅条幅——“让世界更畅通”。作为中国公路、桥梁、港口建设的主力军,中交集团正朝着世界交通建设市场上的“王牌军”迈进。
修路架桥筑港通航
“对于一家中央企业来讲,我们首先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交通基础设施产品,在国家‘高、新、特、难’工程中发挥骨干作用,推动交通行业进步;其次,不断提高效率和效益,确保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最后,通过企业的强大推动国家的强大。这就是我们基本的央企责任观。”周纪昌坦言。
2010年中国建筑500强中交集团旗下的中交一公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公路一师转制而来,是我国公路建设中名副其实的“国家队”。截至2008年底,中交集团旗下力量共完成我国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超过3万公里。特别是在“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中,中交集团旗下力量完成高速公路超过2万公里。许多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工艺结构复杂的特、难、精、尖的工程,其勘察、设计、施工都由中交人承担。中交人占据了目前中国公路建设40%的市场份额。
在港口建设方面,中国所有大中型港口均由中交集团旗下力量设计和建造,中交占据了近100%的市场份额;在港口外的航道上,则活跃着中交集团旗下的航道建设队伍。中交旗下的天津航道局、上海航道局、广州航道局,是我国航道疏浚业的主力军,占据了航道疏浚市场60%的份额。
16年前,我国大型港口机械只能依赖进口。中交旗下的上海振华重工生产的集装箱起重机等港口机械作业设备,如今占领了世界75%以上的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商。
在激烈竞争中壮大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振华港机厂2009年上半年的订单只有生产能力的六分之一。周纪昌感慨地说:“像这样为拿不到订单、拿不到项目而着急,我们经历的太多了。中交集团称雄交通建设市场,不是依靠央企的垄断地位、不是靠国家保护获得的,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了发展壮大之路。”
1995年,周纪昌被任命为中交的前身原中国路桥集团总经理的当天,公司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他回顾说:“银行贷款第二天必须还,但资金还没着落,我不得不到处借钱还债。”
今天的中交集团不可同日而语。到去年底,中交集团资产规模达2724亿元,净赚了98亿元真金白银的利润。9万多名职工人均年收入8万多元。
“中交集团职工最困难的时候,为了糊口,曾组织起来承包上街扫马路。”周纪昌说。
我国交通行业是开放最早的行业。以公路建设市场为例,我国有资质的公路建设企业有400多家,一个公路建设标段,有上百家企业竞标。
回首发展历程,周纪昌感慨地说:“作为央企,我们经历了非常痛苦的过程。”他举例说,仅激励机制的改革就经历了降低成本中提取奖金、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制、岗位技能工资制、成本核算控制、战略激励等多个阶段。国企经历从“等饭吃”到“抢饭吃”脱胎换骨的转变后,依靠科技创新,勇打硬仗,建别人做不了的工程,中交逐步崛起为我国交通建设市场中的“王牌军”。
2005年,中国路桥集团和中国港湾集团两家重组为中交集团。重组给中交集团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提供了平台。中交集团2006年在香港整体上市,把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结合了起来。2007年,中交集团昂首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榜。
重组后的5年,是中交集团发展最快的5年。集团总资产从重组时的660亿元提高到去年的2724亿元,利润由21亿多提高到去年的98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三个中交集团。
“我们之所以能占领世界同行制高点,靠的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创新。”周纪昌剖析企业胜出奥妙。他举例说,上海振华重工有一支1000多人的科技创新队伍,每年开发出至少一个世界第一的港机产品。振华重工对重大创新功臣的奖励可以达到100万元。
在发展壮大中,中交集团还成为吸纳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周纪昌介绍,从2005年以来,中交集团每年吸纳5000名大学生、提供50万个农民工就业岗位。上海振华重工的4.5万名农民工,已成为港机生产中熟练的产业工人。
“赚外国人的钱才是最牛的”
周纪昌心中的梦想是把企业做成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他说:“中国的企业别老是关起门来称大王,要到国际上去赚外国人的钱,才是最牛的。”
这位来自于江苏的农家子弟,同济大学桥梁专业毕业后,1977年跨入交通建设行业,曾在英国学习过桥梁技术。1983年回国后,由于没有计算机,所学竟没有用武之地。
“如今,中国交通建设人不再生活在外国人的阴影下了,中交企业的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周纪昌认为,作为央企,要从本行业的高端入手,在装备、技术、管理、产品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标准,带动行业在国际市场中领先。而把行业中的低端市场让给中小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一起发展。目前,由中交经过筛选的中小企业合作伙伴有1万多家。
为做成国际一流企业,中交集团近年来一直对标世界交通建设领域排名第一的法国万喜集团。中交集团成立了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专职参与境外市场的竞争。2010年中交名列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第18名,在中国公司中名列第一,并高居2010年中国建筑500强榜首。
尽管遭遇严重的国际危机,中交海外业务去年仍逆势上扬,海外业务板块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0.4亿元,完成营业额31.9亿元,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0%。乌克兰等中亚国家、古巴、巴西等南美国家的港口、公路、航道疏浚行业,都活跃着中交人的身影。
打造可持续发展平台
“要实现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目标,中交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构造能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架构。”周纪昌认为。
中交集团过去的业务一头沉,都集中在交通建设上。周纪昌说:“今后,要通过调整,使基建施工、疏浚、装备制造、投资等业务板块均衡发展。”
中交集团目前投资了38个交通基础项目,获得19亿元利润,初见成效;公司加大铁路市场开发力度,承担的铁路基建合同超过1000亿元。
“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在国际市场。”周纪昌指出。中交集团2006年提出海外业务要占总业务40%比例的目标,目前已经接近30%。
“更重要的转变是,追求环境和交通建设和谐发展已成今后交通建设领域新的主流,适应不了新形势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周纪昌认为。“科技创新是节能减排第一推动力。”周纪昌说,中交2009年节能减排共投入技改资金4300万元,设立123项技改项目。
“2008年,中交集团的规模只有世界同行第一法国万喜集团的一半,利润是万喜的37%。中交全球同行中排名只是第六位。”周纪昌对记者念出一组数字。
企业的竞争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无法称雄,就谈不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周纪昌展望未来10年说:“我们将通过打造可持续发展平台,推动中交集团在全球市场上配置资源,崛起为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
D. 上海振华港机公司的懂事长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 管彤贤先生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执行董事 刘启中先生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 王珏先生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 李敏女士
E. 振华重工的灵魂人物
管彤贤
“你看这个米老鼠,我们员工3至6岁的孩子一人一套,它会跳舞、也会唱歌。”76岁的管彤贤,指着面前书架上的迪斯尼礼盒,笑容很是卡通,而他身后的墙上,又是一张米老鼠的大图。
“美国人把最丑陋、大家最不喜欢的东西,打扮成大家都喜欢的,这就是艺术。”他这样解释自己喜欢的理由
而身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总裁,管彤贤的“艺术”便是,领导着一家不像国企的、另类而强势的央企。
17年前,曾先后担任交通部水运司工厂处副处长、中港总公司船机处处长等职的管彤贤,从北京来到上海浦东,从100万美元资产起步,闯出世界知名品牌“ZPMC”。如今,振华港机已进入7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港口,占据全球港机市场78%的份额。
更体现管彤贤个人风格的,则是他在国企体制和市场规则之间自由的游走。在他看来,在振华重工,“严格贯彻公司法”与“从思想政治上绝对与国家一心一意”可以并行不悖。
76载时光,用管彤贤自己的话说,“有得意也有倒霉,行时过也落魄过”,但“在上海17年最有意义”。
我需要的是事业发达
2009年,在这个特殊时刻,在“能拒则拒”的情况下,管彤贤还是获得了多项荣誉:60周年60位“感动交通人物”、上海2009《走近他们》年度十大人物、60周年上海十大科技人物。
17年前,全球港机市场还是欧美日韩产品的天下。凭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50万美元的出资、上海港机厂作价50万美元的一块地皮,以及十几个人的团队,管彤贤面对的对手,是日本三菱、韩国现代、芬兰科尼、德国克虏伯等巨头。
但他当时便放出“狂言”:“全球各大集装箱码头,都要有我们中国人制造的超大型集装箱起重机。”然后,这一切变成了现实。
“我运气好,企业这么多人的努力,荣誉都跑到我身上来了。”言谈之间,他更爱提及企业、业务与员工,“咱们国家有时容易拜物拜人,其实不好。我需要的是事业兴旺发达。”
领导着全球最大的港机集团,但管彤贤的工资,却让人大跌眼镜。
相对振华的增长,作为总裁,他的年薪可能是最低的。振华重工每年的产值增速在25%至30%,但管彤贤2008年的年薪仅为35万元,比2007年多了1.8万元。而他手下14个副总裁中,有13人的年薪高于他,最高者为42.67万元。
“为什么我的工资不高,因为我外语太差了,没有这部分津贴。”说这话时,管彤贤又露出了很卡通的笑容。他所指的是,振华推行的一年两次的外语考试,员工每月1000至2000元的外语津贴,与考试成绩挂钩。
谁管理企业?总裁!
在不少人眼中,管彤贤不像国企领导人,而振华重工则是一家“不像国企”的央企。
对此,管彤贤开玩笑说:“我们是国有控股,但天高皇帝远,北京的官隔得远,上海又对我们比较客气,支持但不干预。”提及当初上海将长兴岛5公里的深水岸线及5平方公里的腹地给予振华,他很感叹“地利人和”。
“我们公司是最彻底按照公司法组建的现代企业。公司制有很多优点,如副手由总裁提名,经董事会批准,而非上级委派”;“企业属于谁?应是股东所有,公司法规定,总裁对股东会负责”。
而对于“党组织”在国企中的角色,管彤贤亦有独特见解。“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按照公司法来说,党组织在企业里不是管理干部的,而是管理党员的。”
“谁决定管理人员,就是总裁。如果我连管理人员都不能决定,我们怎么经营这个企业。”管彤贤认真地说:“振华公司,一是,严格贯彻公司法,一是,从思想政治上绝对与国家一心一意的企业。”
我从没想过退休
在沪深1600多家上市公司中,振华重工核心管理层的年龄可能是最大。事实上,振华重工的总工程师邬显达,今年已79岁,但他不仅亲自画图纸,还是公司紧急事务的“救火队队长”。
“从一开始,我们企业就没有退休一说。”76岁的管彤贤说,“我从来没想过退休,老觉得要做点事情才有意义。很多时候,要努力做成一件事,没有5到8年是不行的。”
据振华员工介绍,他晚上工作经常至深夜,但哪怕凌晨三四点睡下,第二天照样坚持在7点半准时上班。
“人有用的时间那么短,只有安心才能做点事,首先要热爱一个职业。不安心,一晃就过去了。”或许是那段他不愿提及、被浪费的岁月,造就了他今日对时间的珍惜。1957年,时为交通部海河运输局技术员的管彤贤,被错划为“右派”,赴 北大荒劳动改造,直到1970年代末,才平反回京。
如今,在将港机业务做到全球最大之后,管彤贤还有新的“野心”——海工装备。此前,振华已拿下伊朗22亿美元石油装备订单,正式进军全球海工装备领域。
“传统市场太小,不过30亿美元。而我们的目标是一年50亿美元产值,需要到别的地方找饭吃。整个海工领域仅仅装备提供这一块,就至少有1000亿美元的份额,我们占3%,就不得了。”管彤贤说。
F. 振华重工刘建波怎么了
经AI快讯,振华重工(SH 600320,收盘价:3.22元)7月2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刘建波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副总裁)的职务。陈斌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副总裁)的职务。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刘建波先生、陈斌先生的辞呈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2020年年报显示,振华重工的主营业务为港口机械、钢结构、南京宁高BT项目、船舶运输、海上重型装备,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3.81%、14.47%、10.44%、5.45%、4.69%。
据启信宝数据显示,振华重工的总经理、董事长均是刘成云,男,52岁,中国国籍,硕士学历,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经济师。
G.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区别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同一公司,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更名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H. 中国振华重工集团是央企吗
上海复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制司(原名: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ZPMC)是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知名企业,为国有控股A、B股上市公司,控股方为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交通建设公司。振华港机已改名为振华重工,占领海洋领域。 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于上海本地和南通、江阴等地设有8个生产基地,占地总面积1万亩,总岸线10公里,特别是长江口的长兴基地有深水岸线5公里,承重码头3.7公里,是全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厂。公司拥有26艘6万吨~10万吨级整机运输船,可将大型产品跨海越洋运往全世界。 2016年5月13日,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起重船在上海长兴岛基地交付,并在现场命名为“振华30号”。
I. 振华重工 南通分公司的老总叫什么名字
振华在南通有好几个分公司,齿轮箱分厂的老总姓戴,还有一个更大的分厂老总貌似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