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的成就及现状论文1500字左右
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经济交往有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的开辟,到了汉朝不断扩大,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得中国和周边国家交往密切。隋唐宋元时期采取比较开明开放的国策,同周边国家的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比如东部的日本朝鲜,东南下附属国,以及同印度西域、中亚等国的交往是外国的商品不断流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商品等流入外国,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到了明清时期,大多采取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同外国经济交往有所减少,但是同周边国家的交往并没有中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开昂的国策,同外国经济交往处于黄金时期,各项经济指数不断提高。加入到了东南亚经济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同欧洲国家签署了许多经济合作协议,特别是区域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的产生,把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经济交往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主要成就:
其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外交的重大举措。中国正式成为WTO一员,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外交政策取得极大成功,意味着中国将与占世界经济贸易额9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意味着中国的增长速度将由此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其二,亚太经合组织成为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重要舞台。作为一个跨区域的经济合作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不同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成员国沟通与协调、寻求利益交汇点以及促进全球化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纽带作用。
其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最新尝试。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将加强双方业已存在的经济合作,也将有助于扩大双方的贸易和投资。
其四,中国近年来在非洲、中亚以及南美地区开展的能源外交也是中国经济外交的一大亮点。
中国的经济外交成就是显著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近年和缅甸关于石油管道的合作以及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口建设、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的合作也不可忽视;海峡两岸已经签订ECFA,确保经济合作双赢。 中国经济外交战略是中国推动建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诠释,是中国坚持平等互惠原则基础上拓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贸易自由化、吸引外资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加深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交往和相互理解,拓展国际市场起到巨大的作用。有利于消除周边国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担忧,改善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也有利于中国拓展国际经济影响力、展现大国国际形象。具体现状:
其一,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持续增长,中国进入了一个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这将是中国在经济崛起中不得不面对的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
其二,在全球资源日益短缺、中国经济又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能源和资源的依存度急剧增高,并因在全球资源市场缺乏国际定价权而陷入被动局面。
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国际经济挑战并非偶然,在国际贸易市场与全球资源市场获得“规则制定权”对于中国来说绝对具有战略意义。中国走到了经济崛起、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和平崛起,中国的经济外交还需要进一步规划与完善。
『贰』 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以及对策
中国周边局势历来紧张 ,没有一个安静的时候 只有在紧张中发展自己国力 再打几次立威之战才会在安宁几年 看看日本韩国 越南菲律宾 印尼印度美国法国这些国家都是明面上的对抗 暗地里不知道有多少国家一直把中国当做大蛋糕 分而食之 社会的诟病 帝国的亡我之心都是在啃食着我们这个国家的皮肤与血肉 现在国力不够强大 没有热血鹰派人物 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没有铁血领导人 注定持续这个局面 现在就是发展 就像文景之治后汉武大帝 期待这样
『叁』 谈谈当前中美关系在中国周边外交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和美国是朋友也是竞争对手,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实力提高,从而相对消弱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和话语权,因此在南海和东海挑唆盟国和更中国闹事,是在制约中国的发展,从而减少美国重返亚太时的压力。这样使亚太地区的国家借中国威胁轮论扩充军备,与中国产生军事上的对峙
『肆』 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以及新理念是什么,二者关系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在追求自身发展和强大的同时,努力实现与他国和平共处、共享繁荣。和谐世界理念。
『伍』 分析中国外交战略走势,谈谈怎样进一步做好我国周边外交工作
国家的外交个人觉得基本有两个特点:
1、为了在联合国等会议说话的时候,有同意举手的或者说,有一起的;
2、为了展示国家的亲和里和国力(没有国家愿意交往,肯定是有某种错误在里面,国家外交工作做好了,就代表国家发展是稳步的,健康的)
至于其他很多特点,我个人觉得都是次要的。
所以,你问的进一步做好周边的外交工作,而且你突出提出的是周边外交,那么,我觉得下一步就是:展现国力和潜力,以此来开展吸引式外交活动。会本着不急不燥的态度,不会让个别现状或者突发状况而进行明确的转变。
『陆』 中国周边外交对我国外交大局有那些影响
中国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 致力于建设和谐亚洲、和谐世界,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成果丰硕。
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的;丰富的实践已经结出了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累累硕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老挝、越南等国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漫长的边界变成和睦相处的纽带。
2000年7月中越陆地边界条约正式生效;当年12月,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正式签署。最近,两国又决定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进度,确保最迟于2008年完成陆地边界全线勘界立碑工作并签署新的边界管理制度文件。2005年中印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达成共识,中印边界争端已不成为阻碍两国开展广泛合作的障碍。为了妥善解决南海争议问题,中国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2002年,中国同东盟各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5年,中、菲、越三国的三家石油公司签署《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
由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进入实践阶段。这不仅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开拓了道路,也为世界其他地区有关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为了争取合作共赢,中国提倡“邻居”之间坦诚对话、平等协商、增进互信,坚持不懈地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并得到了友邻的积极回应。199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两国又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新世纪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已经走过了整整15年。
15年来,中国致力于在“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加强与东盟的睦邻友好合作。在中国—东盟的共同努力下,双方政治互信明显增强,经贸合作成效显著,其他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取得了丰硕成果。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成为加入该条约的第一个区域外大国。同年,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东盟和世界承诺,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将永远是东盟各国值得信任与合作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中国与朝鲜的传统友好关系不断巩固、发展;与韩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与巴基斯坦继续保持和发展全天候友谊,开展全方位合作;2005年,中印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与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蒙古等近邻关系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阿富汗的重建,恢复发展了中阿传统友谊。越来越多地通过区域合作机制消弭分歧、和谐相处、发展合作,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新亮点。
10年前,“上海五国”机制建立,启动了“上海合作”进程。5年前,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睦邻互信和互利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搭建了广阔舞台。5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始终坚持并不断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此外,中国还通过东盟与中日韩合作、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中俄印和中日韩等多个多边对话机制,全力促进本地区的睦邻合作。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中国一直以大局为重,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并为此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为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促进了中日政治关系的转圜。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既得益于与周边国家的密切合作,也为周边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分析家指出,1996年至今的10年中,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2004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超过了7%,并有望在2005至2007年维持6%以上的增长水平。有关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5%以上,已成为世界第三和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2005年中国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总额达到44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中国进口总额的67%。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也在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对外投资的80%集中在亚洲地区。未来5年,中国将从亚洲进口超过2万亿美元的商品,市场容量会进一步扩大。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繁荣,也使中国大受裨益。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中国—东盟自贸区从2005年7月全面降税以来,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21.6%。中国—东盟自贸区一旦建成,将会成为亚洲最大的自贸区和世界第三大自贸区。
目前,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富有发展活力和潜力的经济板块,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中国还向周边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已向柬埔寨、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国推出“亚洲减债计划”;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给予了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全力支持。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和2005年南亚大地震灾难发生后,中国在第一时间迅速反应,举国动员,开展了空前规模的救援活动。言必信,行必果。中国以自己的行动,树立起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良好形象。一位外国评论家说,中国“面带微笑和开放市场的承诺融入本地区”。
『柒』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中国奉行的周边外交方针
国家利益是国家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方针既符合我国利益,也符合周边国家的利益。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广泛而深远的共同利益,因而我国与周边国家积极合作,实现共赢。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在对外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即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捌』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分析
日本想成为正常的国家,就是可以正常参与国际军事行动拥有自己的合法军队,目前日本由于是战败国,自己的宪法规定日本只能拥有自卫队,就是只能是被动防守的军队,但是随着国家的实力增强日本日渐希望可以成为“正常的国家”,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石,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领导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认识,所以不同的日本首相会采取不同的对华政策和态度。日本和中国有领土纠纷和俄罗斯韩国也都有,而且相对而言和韩国俄罗斯的貌似更难以解决,所以日本的对华政策应该是在美日同盟的基础上发展对华友好关系。
韩国和日本一样把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但是由于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半岛有着长久的裙带关系,所以韩国对中国比日本要更有亲近感。韩国前首相卢武铉曾提出希望韩国可以成为各大国发展关系的纽带,尤其是中美之间。但是由于韩国这身的影响有限,所以最终没有向着卢武铉的理想方向发展。
韩国对中国的态度是比较矛盾的,既有一种传统的亲切感,又有一种不想存在于中国或美国的阴影当中的逆反心理,比如韩国的首都以前叫“汉城”但是韩国人觉得这个名字太有“中国特色”了,所以改成了首尔,应该说韩国自身的力量对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安全不构成威胁。
『玖』 中国周边外交的亮点和难点有哪些
亮点就是洒钱给俄罗斯、蒙古、韩国、朝鲜.......得好处的时候都当时给政府面子(不包括中国百姓);难点是除巴基斯坦外没一个真心跟你站一个战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