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的“天眼”,对中国的贡献都有哪些呢
其实人类科学的进步是离不开望远镜的发明以及使用的,而且随着人们科学技术的发展,望远镜所能探测到的距离越来越多了。而且人们现在所使用的望远镜也不是传统的光学望远镜而采用多种技术所创造出来的望远镜。在我国就以一个被称之为天眼的望远镜,这个望远镜能够探测到宇宙外的信息,而且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那么中国的天眼,对于中国的贡献是有多大的呢?
② 中国的航天科技对全人类有过哪些贡献
中国进行航天飞行科学实验,打破了世界上极少数国家垄断航天技术的局面,既彰显了雄厚的综合国力,也是对人类科学与和平事业的贡献,有助于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缓解地球面临的自然压力。
走向太空、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太空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疆域,空间资源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载人航天是人类进入太空的阶梯,也是人类开发宇宙空间、利用太空资源的必由之路,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航天技术涵盖了许多尖端科学技术,航天技术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如果能够有突破性成果,那么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将可能出现质的飞跃,其价值更是用数字无法估计的。
神七是中国的,然而科学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所取得的航天成就都属于全人类,中国的航天成就理所当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当今世界,国际航天合作越来越多,合作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为人类探索太空增添了一支生力军。中国航天作为世界航天的一部分,必将为人类探索太空事业发挥积极作用。中国航天事业的终极目标就是和平利用太空资源,最终造福全人类。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中华民族一直在为实现飞天梦想而不懈地探索和努力。神七升空,太空行走之后,航天器交会对接、建造大型空间实验室、月球探测、深空探测……中国在太空中的脚步将会越走越远,对人类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
集中来说,在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1.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它也影响这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从而可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如系统工程、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系统、推进能力、环控生保技术、通信、遥感以及测试技术等诸多方面。它也能体现这个国家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水平。没有航天医学工程的研究与发展,要想把人送进太空并安全、健康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美国赫赫有名的"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共花费240亿美元,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中国科技力量的跨越式发展。
2.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前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特别是“神舟飞船”计划一旦获得成功,将如同60年代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引起全世界的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毫无疑问,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日渐重要。而载人航天技术显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太空工厂”可以几乎像是在变魔术一般,在微重力、真空和无对流的条件下,制造出地球上难以形成的合金材料和其它的相关产品,可以想象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那么这次由太空技术引发的“新工业革命”最终将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现有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样将充满整个市场的各个角落。中国要想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开发太空资源的基础——载人航天技术。
除了以上几点,载人航天事业的从分发展将标志着人类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以往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镜头,将一步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类转移到其他星球上居住和生活将不再是幻想,完全可以开发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来解决生活空间越来越拥挤的现状,特别对于中国。到了那个时候,人类又将面临着更多新的考验和抉择。
③ 在人类探索宇宙中有哪些历史人物及贡献
太空探索的十大贡献者
我们每天都会学到更多关于终极前沿的知识,但是让我们探测宇宙的技术并不是自发出现的。这份名单确认了空间探索和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的一些最伟大的个人贡献者。我已按时间顺序排列了这份清单。
1、托勒密——90-168年
托勒密
托勒密是最早的天文学家之一。他根据对夜空的观察,开发了一种已知的最早的宇宙模型。他的模型把地球放在几个天体的中心,太阳、恒星和其他行星都是固定的。他的模型是第一个解释行星在夜空中“漫游”的模型之一。他的天文学专著《大汇编》和《Tetrabiblos》编目了48个星座,并提供了一个供未来天文学家使用的天文预测表。托勒密的工作构成了一千多年的天文学基础。
2、尼古拉斯·哥白尼——1473-1543年
哥白尼
哥白尼最著名的成就是他发展了最早的日心说的宇宙模型之一。日心模型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模型。哥白尼在发展他的模型时,提到了托勒密的观察。除了直接加深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外,哥白尼的思想还被认为是科学革命的开端。科学革命导致了几乎所有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的发展。
3、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年
伽利略
伽利略被认为是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在伽利略几乎所有天文学都是用肉眼完成之前,他研制出了放大率高达30倍的望远镜。他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最大卫星,观察了太阳黑子,并用他的新技术证实了金星的相位。他也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模式,尽管他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宗教法庭以及其他天文学家的骚扰,因为他这样做了。当伽利略不观察夜空时,他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这项工作将成为牛顿所发展的经典力学的先驱。
4、第谷·布拉赫——1546-1630年
第谷·布拉赫
第谷·布拉赫既是天文学家又是富有的贵族。据估计,他曾经控制过丹麦所有财富的百分之一。他大量的财力使他既能对天文学做出科学贡献,又能为他人的工作提供大量资金。布拉赫建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和天文台。他的观察在他的时间里是最精确的,中位数误差为1.5。他的数据稍后将被他的助手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使用,第五个在这个列表中。有趣的是,第谷因丢失了部分鼻子而闻名,他把鼻子换成了金或银的假肢。
5、约翰内斯·开普勒——1571-1630年
开普勒
开普勒以其描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运动定律而闻名。他的三条定律后来将被艾萨克·牛顿证实。他的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定律揭示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并不像先前假定的那样是完全圆形的。它们实际上是椭圆的。椭圆是一个细长的圆,有两个焦点或聚焦点。每颗行星围绕太阳运行一个椭圆,该椭圆位于两个焦点中的一个上。开普勒还发明了一种改进版的折射望远镜,由伽利略使用。
6、艾萨克·牛顿——1642-1727年
牛顿
艾萨克·牛顿在物理和数学领域的工作对现代太空知识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他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物理学的支柱,他是微积分发展的两个功臣之一。牛顿证实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和太阳系的日心说。他还研制了第一台实用的反射式望远镜。他在引力研究方面的工作将有助于未来天体物理学理论的发展。简而言之,今天的物理学让我们能够将一个有效载荷发射到太空中,并知道当它到达太空时它将做什么,从艾萨克·牛顿的工作开始。
7、罗伯特 h. 戈达德——1882-1945年
罗伯特 h. 戈达德
戈达德被称为现代火箭之父。他无疑是他所选择的领域的先驱。在他的研究中,他发射了超过34枚火箭,这些火箭达到了2.6公里(1.6英里),时速885公里(550英里)。他研制了第一代液体燃料火箭和第一级多级火箭并申请了专利。正是他的研究使现代航天成为可能。虽然他的作品是革命性的,但在他有生之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这使得他对自己的作品变得非常保密。
8、埃德温·哈勃——1889-1953年
埃德温·哈勃
埃德温·哈勃最著名的是他的同名法律“哈勃定律”,该定律对“红移”现象进行了扩展。“红移现象是空间中最容易观察到的现象,从离开我们的光源发出的光会转移到光谱的红端。红移的反义词是蓝移。这使得科学家能够确定宇宙中的物体,比如星系和恒星,是否正在远离我们或朝向我们移动,以及它们飞得有多快。几乎所有可观察到的星系都显示出红移,这证明了宇宙在膨胀。著名的哈勃望远镜是以埃德温哈勃望远镜命名的。
9、沃纳·冯·布劳恩——1912-1977年
沃纳·冯·布劳恩
沃纳·冯·布劳恩是一名火箭科学家、航空航天工程师和空间设计师。许多在太空竞赛中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火箭技术都要归功于冯·布劳恩。战后,他既在德国的纳粹政权下工作,又在美国工作。在德国期间,他研制了用于袭击伦敦的V-2火箭。迁移到美国之后,他研制了中程弹道导弹。尽管他对武器的背景是他对劳动的热爱是太空飞行。在与NASA的合作中,他是土星V火箭的总设计师,也是马歇尔航天中心的主任。土星V号火箭为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提供动力,将人类送上月球。
10、埃隆·马斯克——1971年至今
埃隆·马斯克
埃隆·马斯克是Space 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企业家。他的创新业务是将太空工业私有化。该公司旨在创造第一个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一个革命性的目标。太空X龙飞船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私人航天器。这个名单上唯一没有死亡的成员;他的贡献的全部影响还没有看到。然而,如果马斯克能够成功地将太空飞行货币化,我们可能正处在太空探索和发现的新时代的开端。
④ 哥白尼和布鲁诺的学说对宇宙的探索分别做出了什么贡献
哥白尼 日心说,改变了人类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点
布鲁诺 他的理论是太阳系不过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规律是:人类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要经历艰难挫折
⑤ 1975年至2020年科学家对宇宙的有哪些发现
四个最奇怪宇宙新发现,每一个都有可能颠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无限延伸的太空,永远数不清的天体,还有探索不尽的奥秘,这就是我们通常口中所说的浩瀚宇宙。可以说宇宙空间是无穷无尽,你想它有多大,它便有多大。当然,宇宙中隐藏着奥秘也是如此,我们永远不会有探索完这一天。即便如此,人类对宇宙探索却从未放慢脚步。
从水中爬上陆地,从陆地射入太空,再从太空飞往其它星球,这些我们已经做到了。未来还将冲破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甚至移民另一颗超级地球。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显然,我们正一步步向遥远太空迈进,科学家也加大了对宇宙的探索力度,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科学家对神秘宇宙又有了不少奇怪的宇宙新发现,每一个都有可能重塑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一.宇宙空间漂浮着一种有毒油脂
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广泛存在于星际空间的尘埃中存在着大量油脂原子。研究数据表明,100万个氢原子中含有100个油脂碳原子,它们占全宇宙碳总量的4分之1。如果按这个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光银河系内就有400000亿亿亿桶油脂。我们知道油脂有很强粘性,因此未来人类宇宙飞船可能要装“刮油刷”了。
二.中子星内核存在比钢硬100亿倍的“核披萨”
中子星是全宇宙最致密天体,如果地球密度也变得那么大,那么地球体积只有足球大。中子星内部物质的原子核被引力紧紧地挤压在一起,合成一团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密集核物质。在挤压过程中它们形成的各种形状让科学家联想到了汤团,意大利面和面条。因此,科学家将密集核物质称为“核披萨”。然而更疯狂的是,“核披萨”的硬度竟是钢铁的100亿倍。
三.太阳系后院一颗恒星突然变暗80%,以至用“戴森球”都解释不了
在大多数星系中,主恒星光线变暗一般不会超过3%,这是因为绕行星球遮挡缘故。就算是被外星劫持,存在“戴森球”的KIC 8462852恒星其光线最多变暗22%。然而,在距离太阳系440光年的太阳系后院,有一颗名为EPIC 204376071的红矮星光线突然变暗了80%。因此,以至于用外星人的“戴森球”都解释不了。不过有专家初步推测可能是超大行星或尘埃云。
四.银河系内存在着1000亿颗流浪星球,科学家怀疑曾有一颗来过太阳系
来自荷兰莱顿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银河系内有多个恒星系存在着行星脱轨现象。科学家通过对猎户座大星云一批恒星系进行了研究后,确定恒星系的行星脱轨率大约为16.5%。如果按这个数据来计算,那么银河系至少存在着1000亿颗流浪星球。科学家怀疑,有一颗流浪星球有可能已经来过太阳系,天王星倾斜的轴向可能就是流浪星球引力造成的。
宇宙对人类来说永远是神秘的,永远有那么多探索不完的奥秘。对以上四个奇怪大发现,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⑥ 哪些科学家对人类探索宇宙有过贡献
伽利略,牛顿,布鲁士,爱因斯坦
⑦ 对探索宇宙有贡献的人和事 简洁!
1. 巴斯德
巴斯德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学者。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
2. 钱学森
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3.波义耳
罗伯特·波义耳用玻璃活塞继续实验,发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事情。当他向堵住的空气施加双倍的压力时,空气的体积就会减半;施加3倍的压力时,体积就会变成原来的1/3。当受到挤压时,空气体积的变化与压强的变化总是成比例。他创建了一个简单的数学等式来表示这一比例关系,现在我们称之为“波义耳定律”。
4.牛顿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5.普利斯特里
普利斯特里刻苦好学,兴趣广泛。他曾学过古文、数学。自然哲学导论等,后因体弱多病,中断过一段学习,待康复后,他进入了考文垂的非国教的高等专科学校。因为他学习勤奋刻苦,成绩超群,学校同意他免修一、二年级的部分课程。他在后来的学习中,深感自己的数学与德语基础太差,又主动要求学校允许他补学了这两门。
6.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7.童第周
著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与他同住的俄国人皮诺挑衅地说:“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见到你,就想到了你的国家,东亚病夫……”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你可以代表你的国家,我就代表我的国家,从明天起,看我们谁先取得学位!”皮诺哑口无言。4年之后,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了欧洲生物界的赞扬,他为自己争了那口气,也为祖国争了光。
8. 毕达哥拉斯
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有一个敏锐的音乐耳朵。对于铁匠打铁的声音,人们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得他们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但他却听出了差别。有一天路过一家铁匠铺,就听出这一家的敲击声比其它的更谐和悦耳。他量了量铁砧和铁锤的大小,终于发现了音响的和谐与发声体存在一定比例关系的规律。
9.爱因斯坦
有一次,爱因斯坦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了,猛的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便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10.诺贝尔
当有人要诺贝尔写自传时,他认为不应拿自己的功绩吹嘘,他写道:“下面的记载,依我看是最漂亮的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当他呱呱坠地时,他那可怜的生命,本可断送于一位仁慈的医生之手。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清洁,从不累及他人。主要的过失:没有太太,脾气很坏,消化不良。唯一的愿望:不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祭拜财神。……”
以上是十个科学家的故事,我已经尽量地缩短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⑧ 刚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84岁美国老人,为宇宙做了什么贡献
他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宇宙,让人们可以更明白更清楚的了解宇宙,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了贡献。
⑨ 中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火箭在震天憾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急速飞向太空。
10月15日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从这一刻起,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州六号载人飞船
2005年10月12日09:00时,神州六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飞船着陆成功.
“嫦娥一号”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绕月球飞行的卫星.
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04秒,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嫦娥一号”肩负4项任务
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3,探测月壤特性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领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政治领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是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又一象征,表明了中国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资源、实现科研创新、凝聚民心、增强国家竞争力等一系列远大目标的决心与行动。嫦娥一号在十七大胜利闭幕之际成功发射升空,无疑是对中共十七大献礼的最好礼物。
经济领域:将带动信息、材料、能源、微机电、遥科学等其它新技术的提高,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空间技术的进步和深空探测的深入,对相关材料的需求必将促进相关行业、产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同时,月球上特有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是对地球上矿产资源的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月球表面具有极其丰富的太阳能,月壤中蕴藏的丰富的氦3也能提供新型核聚变的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军事领域:表明我国的导弹技术\火箭技术都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科技领域:将促进中国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中国基础科学的全面发展。月球探测将推进宇宙学、比较行星学、月球科学、地球行星科学、空间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学等学科的发展,而这些学科的发展又将带动更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文化领域:嫦娥奔月的成功带给中国人的是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通过媒体以各种形式传播“嫦娥奔月”的科普知识、时代意义,公众接受了氛围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启蒙。
⑩ 有哪些伟大的科学家为探索宇宙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2、霍金
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3、普朗克:
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博士论文开始,普朗克一直关注并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发表诸多论文。大约1894年起,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
4、卡尔·萨根:
美国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科幻作家,和非常成功的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作家。行星学会的成立者。小行星2709、火星上的一个撞击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萨根的一生主要从事天文学以及核战争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曾任美国天文学协会行星科学学会主席,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会行星学会主席,在美国的太空计划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阿诺·彭齐亚斯:
阿诺·彭齐亚斯,德国出生的美国射电天文学家,犹太人,1964年与罗伯特·威尔逊一起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也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