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大连外国语大学俄语本科课程表
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描述表(俄语系俄语专业)
课程
名称
教学方法、手段
考核
方法
理论教学(学时)比例
实践教学(学时)比例
总学时
课程1
基础俄语综合课1-4
多媒体手段支持下的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和学生生互动
考试
60%
40%
520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以语法、词汇、语篇知识为基础,依托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内涵的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口笔头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俄罗斯文学文化的能力。课程内容涉及俄罗斯政治、经济、教育、历史、社会文化、文学及自然科学诸多方面。教师通过任务教学、项目教学、问题驱动等多种方法,辅以大量的语法、词汇等练习,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思辨技能及人文素养。
选用教材:
《大学俄语》(新版东方)1-2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大学俄语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大学俄语4》,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课程2
高级俄语综合课1-4
多媒体手段支持下的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教学法
考试
60%
40%
328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俄语语言基本功,扩大词汇量,丰富国情文化知识,提高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题材文章的分析理解及进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增加词汇量、强化常用词语、句式的积极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口、笔语的语言交际能力。
选用教材:
《俄语》5-8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程3
俄语会话
1-2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互动
考试
20%
80%
68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注重提高学生听和说的综合能力,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训练学生的俄语表达技能。本课程听力训练包括涉及与政治、经济、科技、交通、社会、教育、历史、文化等诸内容的听力和言语表达训练、日常言语会话练习等。
选用教材:自选教材
课程4
俄语语音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
考试
20%
8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系统传授语音和语调知识,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语音的训练,熟练掌握俄语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性。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听辨、听力训练;发音、口语训练;语音语调模仿训练;语音语调的诊断。
选用教材:
自选教材
课程5
俄语阅读1-2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
考试
70%
30%
68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巩固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增进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国情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带动听,说,写,译技能的训练,进而提高他们综合运用俄语的能力,使学生能读懂俄语原文中等难度的各种文章(包括新闻电讯与特写、短文、电报、史地、传记、游记、科普文章)。
选用教材:
《俄语阅读教程》,王辛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1版;
《俄语专业阅读教程》,史铁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俄语泛读》,阮福根,周日荣,张友毅,上海译文出版社。
课程6
国际商务俄语笔译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讲授的内容大体分成两部分:一是讲授相关的翻译理论,每节课一个专题,针对专题准备实践材料,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和吸收;二是通过练习和测验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俄语与汉语互译能力,提高学生从事商务翻译应该具备的素质帮助学生掌握主要的篇章类型的经贸文本翻译的理论、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商务翻译应该具备的素质。
选用教材:
自编教材;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 Швейцер
А.П.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ЛИБРОКОМ, 2010.等
课程7
国际商务俄语口译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组织商务活动与参观展览话语交替口译、商务活动中开场白视译等,对于培养学生未来在商务领域中运用俄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教学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俄语与汉语话语的口头互译能力,提高学生从事商务翻译应该具备的素质。通过大量的商务口译实践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良好的记忆能力、自如表达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除了具备基本的口译技能和技巧外还要具备口译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够承担一般的商务口译工作。
选用教材:
自编教材;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е обучение
переводчика Алексеева И.С.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ИИЯ, 2000等
课程8
基础俄语视听说1-3
多媒体手段支持下的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试
60%
40%
102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听、说训练学生能听懂俄罗斯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及中等难度的听力材料,能理解大意,捕捉所需信息(如事件、人物、时间地点、数目等)领会说话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就听所听材料全篇或段落,说出其内容大意,简述某事的发展过程,掌握听说的基本技能,能够听懂适合基础阶段学习的听力材料并能够转述其大意和准确记录其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选用教材:
《大学俄语听说教程》(1、2)(第二版),刘玉英、白振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俄语视听说教程》(1、2),吴克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俄语视听说教程》,孙玉华,长春出版社。
课程9
高级俄语视听说
1-3
多媒体手段支持下的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教学法
考试
20%
80%
130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俄语听力和口语相结合的课程。在听力理解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听懂俄罗斯人在社交场合的交谈、讲话,听懂俄罗斯联邦电视台、电台的有关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的新闻报道、采访讲话和电视文献片。要求能理解大意,抓住主要论点,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在口语表达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就熟悉的题材进行交谈和发言,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就我国和俄罗斯的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常见话题与外宾进行交谈。要求语音语调自然、语言基本正确、连贯达意,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正确运用语言的各种表达形式,完成交际任务。
选用教材:
《俄语视听教程》,张家骅,黑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
《俄罗斯电视新闻视听教程》,付晓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课程10
经贸俄语报刊阅读
多媒体手段支持下的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60%
4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通过选取不同难度的俄语报刊、杂志中不同体裁的文章或评论,结合报刊文体的基本特点,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练习,使学生熟悉报刊文章的思想观点、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了解篇章布局、语言技巧以及文体特点等。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训练,讲解主要词汇、言语范例及相关背景知识,使学生掌握后学会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巩固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增进学生对该国文化国情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带动听,说,写,译技能的训练,进而提高他们综合运用俄语的能力。
选用教材:
自编教材。
课程11
俄罗斯交际礼节
多媒体手段支持下的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20%
80%
28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从国情概况、国家标志、节日、礼俗、姓名、生活习惯、宗教、社交等方面对语言对象国俄罗斯的文化背景、民风民俗、国情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采用自组教材,内容系统、翔实、全面,结构简明、清晰、合理。本课程在对知识进行介绍和传达时,紧紧围绕着交际礼节这一中心思想,阐述做为俄罗斯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际礼节方方面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语言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有助于刚刚开始俄语学习的处于基础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民族的交际文化和交际习惯,为顺利、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以形成良好的文化对话和文化沟通。
选用教材:
《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胡文仲,刘光准,黄苏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吴克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课程12
国际商务俄语函电写作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20%
8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有针对性的准备讲解相关函电理论,总结商务函电基本技巧,根据俄语商务活动的规律,结合商务写作的特点,强调简明完整、清楚正确的写作风格,通过模拟商务函电写作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主要的俄语商务函电写作理论、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俄语与汉语话语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应该具备的素质。
选用教材:
《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姚大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国际贸易实务》,高运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课程13
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1-2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试
60%
40%
68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两大部分。
在理论方面,本课程的重点是讲授翻译理论知识、俄汉语言的异同和俄译汉技巧,俄译汉的技巧及俄汉文体差异与转换。讲授翻译技巧时,为更加直观地介绍翻译技巧并使学生内化相关技能,课程中配备了足够量具有典型意义的翻译实例进行演示。
在实践方面,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印发一系列课后训练材料,材料紧紧围绕每次课的教学内容,选材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旅游、文学等领域。此外,选材中包含一些人文内容,教会学生翻译技巧的同时,开阔其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性。
选用教材:
《俄译汉教程》,蔡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俄译汉教程》,王育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
《俄汉翻译理论教程》王秉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14
汉俄翻译理论与实践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60%
4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俄语专业本科三年级《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延续,俄译汉和汉译俄的主要理论和翻译技巧基本相似,具有共通性,因此,《汉俄翻译理论与实践》以翻译实践为主。该课程主要分析俄汉语在各种语体材料上的异同和语际翻译时的注意事项,并通过翻译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材料,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选用教材:
《实用俄汉汉俄翻译教程》,张永全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课程15
俄罗斯概况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系统讲授俄罗斯国情与文化的基础知识,包括当代俄罗斯、俄罗斯历史、俄罗斯文学、俄罗斯艺术、俄罗斯科学技术、俄罗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授课过程也常常使用中俄文化的对比的方法,比较中俄两国生活习俗、国情文化的差异,以加强学生对语言对象国的了解。
选用教材:
《俄罗斯文化国情教程》,商玉洁、赵永华、山鹰 (А. С. Шани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俄罗斯历史之路》,
李英男、戴桂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俄罗斯概括》,王仰正,赵爱国,周民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当代俄罗斯》,戴桂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课程16
国际贸易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是俄语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政策,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国际商务知识和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既为今后工作积累知识,又为今后继续从事有关研究奠定基础。
选用教材: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案例》(第二版)陈宪,张鸿,上海财经大学
2008。
课程17
俄罗斯艺术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本科的主要内容是俄罗斯艺术,包括俄罗斯的建筑、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及电影等,俄罗斯艺术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在世界文化艺术的版图上占据自己的位置,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旨在介绍俄罗斯各种艺术发展及特色,是俄语专业提高阶段的课程,是使学生掌握俄罗斯国情文化知识及提高俄语水平的重要课程。
选用教材:
自编教材
课程18
俄语实践语法1-4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试
70%
30%
272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对俄语语法系统讲解结合分析语言现象。主要内容包括名词和形容词的性、数、格以及形态变化规律,动词的体、时、人称以及形态变化规律,各类前置词的结格关系和意义,带前缀的动词的用法,副动词和形动词的构成和使用,三个人称命令式的构成及意义,定向动词和不定向动词的用法;句子的不同分类标准,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划分,主从复合句的用法。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语言的本质和交际功能有一初步认识,从而促使学生更科学地认识语言的内部结构和普遍规律。
选用教材:
《大学俄语》(新版)学生用书第一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大学俄语》(新版)学生用书第二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大学俄语》(新版)学生用书第三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大学俄语》(新版)学生用书第四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课程19
国际金融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国际金融》阐述的是国际金融学科的最一般规律、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和基础知识。这一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理解开放经济的运行特点与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途径。要求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的国际收支、汇率、国际资金流动等基本理论,正确分析国际金融领域的现实问题,并能系统了解和运用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防范汇率风险,进而实现金融专业为国家培养开放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同时也为今后工作积累知识。
选用教材:
刘军善、王月溪,《国际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20
当代俄罗斯社会生活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俄语专业基础阶段增长学生语言背景知识的重要课程,属于俄语专业所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系统讲授俄罗斯文化、国情、日常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知识,着重扩展学生对语言背景知识的了解,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语言对象国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该课程涉及俄罗斯民族的风俗、习惯、国情、文化等语言背景知识,对学生了解语言对象国,提高语言修养与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授课过程也常常使用中俄文化的对比的方法,比较中俄两国生活习俗、国情文化的差异,以加强学生对语言对象国的了解。
选用教材:自编教材
课程21
俄罗斯文学史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50%
50%
68
课程主要内容:
1、文学史
1)给学生介绍俄罗斯文学史每一阶段发展的历史背景;
2)给学生介绍有关的社会政治知识;
3)相应介绍每一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创作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2、文学作品选读
1)在以史为主要讲解内容的同时,选取当时个别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进行赏析;
2)通过作品的讲解和赏析,使学生对当时文学史的发展具体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选用教材:
1、《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选读》(上、下两册,商务印书馆,1984);
2、《苏联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商务印书馆,1989)。
课程22
俄语科学语言分析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30%
70%
34
课程主要内容:
俄语科学语言分析课程是俄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选课,是在俄语科学语言理论知识指导下的实践课。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基本的科技俄语知识的指导下,借助专业词典,完成一般的与科技俄语相关的交际活动注意要求学生将科学语言的典型特征运用到俄语语言交际的实践中。
选用教材:
孙玉华等
俄语科学语言教程 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 2010;
李志乔,俄汉科技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а Л.А. Лингводидактическая модель обучения
студентов-нефилологов письменным формам научной коммуникации 2003;
Буре Н.А.
Основы научной речи,2003.
课程23
俄语写作1-2
把成果法和过程法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设施和课件,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写作任务练习、教师反馈、同侪反馈等方式进行写作教学
考试
40%
60%
68
课程主要内容:
俄语写作系统传授用俄语写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为良好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具体的写作实践,使学生掌握提纲、摘要、记事、说明、议论及应用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浓缩信息和扩放信息的能力,讲授说明文、议论文的篇章结构,修辞特点及写作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清晰的思维能力和准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选用教材:自选。
课程24
俄罗斯历史地理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地理概念,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对俄罗斯的重要山川、峡谷、河流、湖泊等有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且在短时间内在地图上找到城市、河流、海洋等著名地点,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全面提高俄语技能。在介绍相关内容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掌握且学会讲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经过及其当时的俄罗斯国情。
选用教材:自编教材、地形图。
课程25
中国文化(俄语)1-2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80%
20%
68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是用俄语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包括哲学、思想、艺术、文化、习俗等,符合现代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原则,旨在指导学生在两种语言文化中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用所学外语描述、介绍中国文化,并从文化对话的视角解读文化现象,是一种有建设意义的尝试,使处于外语学习提高阶段的高年级学生已有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得以更广泛的运用和发挥,在熟练掌握俄罗斯社会、历史、文化的同时,对伟大的中华文化如何用所学外语进行流畅表述有所了解和掌握。
选用教材:
1、《中国文化常识》,华文出版社,2009年
2、《中国文化—北语对外汉语精版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年。
课程26
同声传译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40%
6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在对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讲授俄汉、汉俄翻译理论、俄语经贸口译、俄汉口译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熟练进行俄汉语对译,熟练进行俄汉语的迅速转换及提高口头交际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未来进行俄汉语同声传译的基本能力。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进行俄汉语口语互译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同声传译应有的基本素质。
选用教材:
1、贝文力、施国安:《俄语高级口译技能训练与实践演练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黄忠廉等:《俄汉翻译开发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等。
课程27
俄语国际贸易实务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俄语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通过俄语了解国际贸易实践的课程,旨在培养俄语技能和国际贸易知识兼容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帮助。该门课程能够为相关的国际商务俄语课程提供背景知识和俄语语言训练奠定基础。
选用教材:
1.
自编
2.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1年
3. 彭福永国际贸易实务教程(第四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等
2. 大连外国语大学俄语本科课程表
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描述表(俄语系俄语专业)
课程
名称
教学方法、手段
考核
方法
理论教学(学时)比例
实践教学(学时)比例
总学时
课程1
基础俄语综合课1-4
多媒体手段支持下的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和学生生互动
考试
60%
40%
520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以语法、词汇、语篇知识为基础,依托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内涵的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口笔头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俄罗斯文学文化的能力。课程内容涉及俄罗斯政治、经济、教育、历史、社会文化、文学及自然科学诸多方面。教师通过任务教学、项目教学、问题驱动等多种方法,辅以大量的语法、词汇等练习,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思辨技能及人文素养。
选用教材:
《大学俄语》(新版东方)1-2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大学俄语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大学俄语4》,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课程2
高级俄语综合课1-4
多媒体手段支持下的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教学法
考试
60%
40%
328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俄语语言基本功,扩大词汇量,丰富国情文化知识,提高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题材文章的分析理解及进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增加词汇量、强化常用词语、句式的积极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口、笔语的语言交际能力。
选用教材:
《俄语》5-8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程3
俄语会话
1-2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互动
考试
20%
80%
68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注重提高学生听和说的综合能力,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训练学生的俄语表达技能。本课程听力训练包括涉及与政治、经济、科技、交通、社会、教育、历史、文化等诸内容的听力和言语表达训练、日常言语会话练习等。
选用教材:自选教材
课程4
俄语语音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
考试
20%
8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系统传授语音和语调知识,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语音的训练,熟练掌握俄语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性。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听辨、听力训练;发音、口语训练;语音语调模仿训练;语音语调的诊断。
选用教材:
自选教材
课程5
俄语阅读1-2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
考试
70%
30%
68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巩固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增进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国情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带动听,说,写,译技能的训练,进而提高他们综合运用俄语的能力,使学生能读懂俄语原文中等难度的各种文章(包括新闻电讯与特写、短文、电报、史地、传记、游记、科普文章)。
选用教材:
《俄语阅读教程》,王辛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1版;
《俄语专业阅读教程》,史铁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俄语泛读》,阮福根,周日荣,张友毅,上海译文出版社。
课程6
国际商务俄语笔译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讲授的内容大体分成两部分:一是讲授相关的翻译理论,每节课一个专题,针对专题准备实践材料,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和吸收;二是通过练习和测验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俄语与汉语互译能力,提高学生从事商务翻译应该具备的素质帮助学生掌握主要的篇章类型的经贸文本翻译的理论、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商务翻译应该具备的素质。
选用教材:
自编教材;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 Швейцер
А.П.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ЛИБРОКОМ, 2010.等
课程7
国际商务俄语口译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组织商务活动与参观展览话语交替口译、商务活动中开场白视译等,对于培养学生未来在商务领域中运用俄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教学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俄语与汉语话语的口头互译能力,提高学生从事商务翻译应该具备的素质。通过大量的商务口译实践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良好的记忆能力、自如表达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除了具备基本的口译技能和技巧外还要具备口译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够承担一般的商务口译工作。
选用教材:
自编教材;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е обучение
переводчика Алексеева И.С.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ИИЯ, 2000等
课程8
基础俄语视听说1-3
多媒体手段支持下的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试
60%
40%
102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听、说训练学生能听懂俄罗斯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及中等难度的听力材料,能理解大意,捕捉所需信息(如事件、人物、时间地点、数目等)领会说话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就听所听材料全篇或段落,说出其内容大意,简述某事的发展过程,掌握听说的基本技能,能够听懂适合基础阶段学习的听力材料并能够转述其大意和准确记录其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选用教材:
《大学俄语听说教程》(1、2)(第二版),刘玉英、白振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俄语视听说教程》(1、2),吴克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俄语视听说教程》,孙玉华,长春出版社。
课程9
高级俄语视听说
1-3
多媒体手段支持下的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教学法
考试
20%
80%
130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俄语听力和口语相结合的课程。在听力理解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听懂俄罗斯人在社交场合的交谈、讲话,听懂俄罗斯联邦电视台、电台的有关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的新闻报道、采访讲话和电视文献片。要求能理解大意,抓住主要论点,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在口语表达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就熟悉的题材进行交谈和发言,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就我国和俄罗斯的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常见话题与外宾进行交谈。要求语音语调自然、语言基本正确、连贯达意,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正确运用语言的各种表达形式,完成交际任务。
选用教材:
《俄语视听教程》,张家骅,黑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
《俄罗斯电视新闻视听教程》,付晓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课程10
经贸俄语报刊阅读
多媒体手段支持下的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60%
4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通过选取不同难度的俄语报刊、杂志中不同体裁的文章或评论,结合报刊文体的基本特点,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练习,使学生熟悉报刊文章的思想观点、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了解篇章布局、语言技巧以及文体特点等。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训练,讲解主要词汇、言语范例及相关背景知识,使学生掌握后学会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巩固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增进学生对该国文化国情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带动听,说,写,译技能的训练,进而提高他们综合运用俄语的能力。
选用教材:
自编教材。
课程11
俄罗斯交际礼节
多媒体手段支持下的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20%
80%
28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从国情概况、国家标志、节日、礼俗、姓名、生活习惯、宗教、社交等方面对语言对象国俄罗斯的文化背景、民风民俗、国情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采用自组教材,内容系统、翔实、全面,结构简明、清晰、合理。本课程在对知识进行介绍和传达时,紧紧围绕着交际礼节这一中心思想,阐述做为俄罗斯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际礼节方方面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语言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有助于刚刚开始俄语学习的处于基础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民族的交际文化和交际习惯,为顺利、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以形成良好的文化对话和文化沟通。
选用教材:
《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胡文仲,刘光准,黄苏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吴克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课程12
国际商务俄语函电写作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20%
8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有针对性的准备讲解相关函电理论,总结商务函电基本技巧,根据俄语商务活动的规律,结合商务写作的特点,强调简明完整、清楚正确的写作风格,通过模拟商务函电写作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主要的俄语商务函电写作理论、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俄语与汉语话语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应该具备的素质。
选用教材:
《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姚大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国际贸易实务》,高运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课程13
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1-2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试
60%
40%
68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两大部分。
在理论方面,本课程的重点是讲授翻译理论知识、俄汉语言的异同和俄译汉技巧,俄译汉的技巧及俄汉文体差异与转换。讲授翻译技巧时,为更加直观地介绍翻译技巧并使学生内化相关技能,课程中配备了足够量具有典型意义的翻译实例进行演示。
在实践方面,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印发一系列课后训练材料,材料紧紧围绕每次课的教学内容,选材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旅游、文学等领域。此外,选材中包含一些人文内容,教会学生翻译技巧的同时,开阔其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性。
选用教材:
《俄译汉教程》,蔡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俄译汉教程》,王育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
《俄汉翻译理论教程》王秉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14
汉俄翻译理论与实践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60%
4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俄语专业本科三年级《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延续,俄译汉和汉译俄的主要理论和翻译技巧基本相似,具有共通性,因此,《汉俄翻译理论与实践》以翻译实践为主。该课程主要分析俄汉语在各种语体材料上的异同和语际翻译时的注意事项,并通过翻译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材料,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选用教材:
《实用俄汉汉俄翻译教程》,张永全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课程15
俄罗斯概况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系统讲授俄罗斯国情与文化的基础知识,包括当代俄罗斯、俄罗斯历史、俄罗斯文学、俄罗斯艺术、俄罗斯科学技术、俄罗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授课过程也常常使用中俄文化的对比的方法,比较中俄两国生活习俗、国情文化的差异,以加强学生对语言对象国的了解。
选用教材:
《俄罗斯文化国情教程》,商玉洁、赵永华、山鹰 (А. С. Шани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俄罗斯历史之路》,
李英男、戴桂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俄罗斯概括》,王仰正,赵爱国,周民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当代俄罗斯》,戴桂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课程16
国际贸易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是俄语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政策,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国际商务知识和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既为今后工作积累知识,又为今后继续从事有关研究奠定基础。
选用教材: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案例》(第二版)陈宪,张鸿,上海财经大学
2008。
课程17
俄罗斯艺术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本科的主要内容是俄罗斯艺术,包括俄罗斯的建筑、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及电影等,俄罗斯艺术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在世界文化艺术的版图上占据自己的位置,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旨在介绍俄罗斯各种艺术发展及特色,是俄语专业提高阶段的课程,是使学生掌握俄罗斯国情文化知识及提高俄语水平的重要课程。
选用教材:
自编教材
课程18
俄语实践语法1-4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试
70%
30%
272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对俄语语法系统讲解结合分析语言现象。主要内容包括名词和形容词的性、数、格以及形态变化规律,动词的体、时、人称以及形态变化规律,各类前置词的结格关系和意义,带前缀的动词的用法,副动词和形动词的构成和使用,三个人称命令式的构成及意义,定向动词和不定向动词的用法;句子的不同分类标准,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划分,主从复合句的用法。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语言的本质和交际功能有一初步认识,从而促使学生更科学地认识语言的内部结构和普遍规律。
选用教材:
《大学俄语》(新版)学生用书第一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大学俄语》(新版)学生用书第二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大学俄语》(新版)学生用书第三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大学俄语》(新版)学生用书第四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课程19
国际金融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国际金融》阐述的是国际金融学科的最一般规律、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和基础知识。这一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理解开放经济的运行特点与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途径。要求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的国际收支、汇率、国际资金流动等基本理论,正确分析国际金融领域的现实问题,并能系统了解和运用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防范汇率风险,进而实现金融专业为国家培养开放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同时也为今后工作积累知识。
选用教材:
刘军善、王月溪,《国际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20
当代俄罗斯社会生活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俄语专业基础阶段增长学生语言背景知识的重要课程,属于俄语专业所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系统讲授俄罗斯文化、国情、日常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知识,着重扩展学生对语言背景知识的了解,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语言对象国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该课程涉及俄罗斯民族的风俗、习惯、国情、文化等语言背景知识,对学生了解语言对象国,提高语言修养与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授课过程也常常使用中俄文化的对比的方法,比较中俄两国生活习俗、国情文化的差异,以加强学生对语言对象国的了解。
选用教材:自编教材
课程21
俄罗斯文学史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50%
50%
68
课程主要内容:
1、文学史
1)给学生介绍俄罗斯文学史每一阶段发展的历史背景;
2)给学生介绍有关的社会政治知识;
3)相应介绍每一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创作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2、文学作品选读
1)在以史为主要讲解内容的同时,选取当时个别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进行赏析;
2)通过作品的讲解和赏析,使学生对当时文学史的发展具体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选用教材:
1、《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选读》(上、下两册,商务印书馆,1984);
2、《苏联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商务印书馆,1989)。
课程22
俄语科学语言分析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30%
70%
34
课程主要内容:
俄语科学语言分析课程是俄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选课,是在俄语科学语言理论知识指导下的实践课。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基本的科技俄语知识的指导下,借助专业词典,完成一般的与科技俄语相关的交际活动注意要求学生将科学语言的典型特征运用到俄语语言交际的实践中。
选用教材:
孙玉华等
俄语科学语言教程 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 2010;
李志乔,俄汉科技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а Л.А. Лингводидактическая модель обучения
студентов-нефилологов письменным формам научной коммуникации 2003;
Буре Н.А.
Основы научной речи,2003.
课程23
俄语写作1-2
把成果法和过程法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设施和课件,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写作任务练习、教师反馈、同侪反馈等方式进行写作教学
考试
40%
60%
68
课程主要内容:
俄语写作系统传授用俄语写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为良好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具体的写作实践,使学生掌握提纲、摘要、记事、说明、议论及应用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浓缩信息和扩放信息的能力,讲授说明文、议论文的篇章结构,修辞特点及写作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清晰的思维能力和准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选用教材:自选。
课程24
俄罗斯历史地理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地理概念,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对俄罗斯的重要山川、峡谷、河流、湖泊等有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且在短时间内在地图上找到城市、河流、海洋等著名地点,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全面提高俄语技能。在介绍相关内容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掌握且学会讲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经过及其当时的俄罗斯国情。
选用教材:自编教材、地形图。
课程25
中国文化(俄语)1-2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80%
20%
68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是用俄语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包括哲学、思想、艺术、文化、习俗等,符合现代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原则,旨在指导学生在两种语言文化中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用所学外语描述、介绍中国文化,并从文化对话的视角解读文化现象,是一种有建设意义的尝试,使处于外语学习提高阶段的高年级学生已有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得以更广泛的运用和发挥,在熟练掌握俄罗斯社会、历史、文化的同时,对伟大的中华文化如何用所学外语进行流畅表述有所了解和掌握。
选用教材:
1、《中国文化常识》,华文出版社,2009年
2、《中国文化—北语对外汉语精版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年。
课程26
同声传译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考查
40%
60%
34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在对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讲授俄汉、汉俄翻译理论、俄语经贸口译、俄汉口译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熟练进行俄汉语对译,熟练进行俄汉语的迅速转换及提高口头交际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未来进行俄汉语同声传译的基本能力。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进行俄汉语口语互译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同声传译应有的基本素质。
选用教材:
1、贝文力、施国安:《俄语高级口译技能训练与实践演练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黄忠廉等:《俄汉翻译开发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等。
课程27
俄语国际贸易实务
多媒体支持下的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
考查
70%
30%
34
课程主要内容:
俄语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通过俄语了解国际贸易实践的课程,旨在培养俄语技能和国际贸易知识兼容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帮助。该门课程能够为相关的国际商务俄语课程提供背景知识和俄语语言训练奠定基础。
选用教材:
1.
自编
2.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1年
3. 彭福永国际贸易实务教程(第四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等。
3. 杭州量子大学在青岛有分院吗
可以直接登录大学的官网查询,如果它有分校的话,官网上一定都会有公布的。
4. 浙江传媒经济学系毕业能干啥
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北京交通大学数学三+820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国际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奥利维尔.布兰查德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三+802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版暨南大学数学三+803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复旦大学(包括产经数量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三+860微观经济学不提供参考书(推免7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学三+815经济学综合微观经济学(第6版)[美]罗伯特·平狄克,王世磊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宏观经济学(第8版)[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等著;王志伟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西方经济学(第4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专业英语(经济类),不指定参考书中央财经大学数学三+8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北京大学数学三+885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H.范里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42元2微观经济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42元3全球视觉的宏观经济学萨克斯拉雷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65元4宏观经济学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9元5宏观经济学霍尔泰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9元北京工商大学数学三+801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帕金;《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微观部分、或合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版高鸿业首都经贸大学数学三+9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刘英骥著)《经济学教程》经济日报出版社(张连城著)南开大学数学三+884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4版《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4版《经济学》(上、下册)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卡尔·E·沃尔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辽宁大学数学三+806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四版上海交通大学数学三+841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或第七版)H.范里安著上海三联书店;《宏观经济学》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06-5上海财经大学数学三+803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宏观经济学》曼昆(Mankiw),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上海海事大学数学三+818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上海大学数学三+827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与应用》陈宪韩太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宏观经济学》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上海师范大学数学三+907经济学基础理论《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共两册)吴树青、卫兴华等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共二册)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南京大学数学三+经济学原理《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刘厚俊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梁东黎,刘东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中英文皆可)WalterNicholson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教程》沈坤荣,耿强,付文林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山东大学数学三+807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格利高里.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五版),格利高里.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浙江大学数学三+801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教材》蒋学模主编,第13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范家骧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第二版)赵伟等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六版,上下册),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络经济》张小蒂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商务》斯奈德著,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数学三+811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赵英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或2009年版;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或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江西财经大学数学三+803经济学王秋石:《微观经济学原理》(第四版或第三版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王秋石:《宏观经济学原理》(第四版或第三版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武汉大学数学三+817宏微观经济学R.S.Pindyck&D.L.Rubinfeld:《微观经济学》N.G.Mankiw:《经济学原理》(上册)J.E.Stiglitz:《经济学》(上册)H.R.Varian:《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周惠中:《微观经济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三+(806)经济学(宏、微观)《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微观)全两册,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经济学原理》中文第4版(宏观、微观)全两册,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湖南大学数学三+(848)经济学综合(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西方经济学》,刘辉煌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华南理工大学数学三+(868)经济学(含宏观、微观)《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美]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重庆大学数学三+(802)经济学原理(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曾国平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陈仲常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西南财经大学数学三+802经济学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刘诗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刘诗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政治经济学》逢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二版《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微观经济学》吴开超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曾志远、刘书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三+845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曼昆
5. 陈宪的介绍
陈宪,男,经济学博士。现为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经济学院执行院长,中国服务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应用经济系教授。199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起任上海大学教授。2001年起受聘为上海社科院博士生导师。2007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受聘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6年和2000年曾赴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短期合作研究。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担任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6. 上海经济转型的时候到了吗
但,这样的增长轨道,在今年上半年却发生了变化。 除了经济增速仅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增幅这一指标,出现了较明显的“双低”现象———较去年同期相比低,较全国水平相比低。 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增长的趋势,是否会出现逆转?全市的国民经济,下半年走势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 人们关注。昨天,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聚焦热点,去探讨、去求解…… 增速放缓——有规律性因素 对今年上海经济出现的“双低”现象,上海社科院经济景气研究预测中心主任刘誯松认为:这有其规律性因素的作用。上海速度的放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是人均GDP到达一定阶段、商务成本上升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一方面是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上海的后发优势,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政策上的,都基本利用完了;而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上海的先发优势效应,也越来越不明显了。 华东师范大学远东金融学院院长、终身教授潘英丽认为:经济增速的放慢,是传统增长方式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以往的中国经济增长,从需求角度主要靠投资拉动,从供给看主要靠要素投入拉动,这就导致经济难以可持续。因为一味投资既消耗当前的产品,又容易引起生产性过剩的危机;而越来越多的要素投入,会带来资源的压力,带来通货膨胀,导致经济的滞涨。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振华研究员表示:上海经济的趋势,应该是“增长速度减缓,增长质量提高,增长结构改善”。有一个倾向很好,现在区县政府对GDP的增长兴趣似乎开始减少,这说明地方政府对GDP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更讲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上海,更注重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不去单纯追求GDP。 他认为,全国的经济形势好像已不存在过热的问题,目前大部分指标都在正常区域,但也有一些指标处于“黄灯区”,关键就看这些指标能否稳住。他还特别提及区域经济格局的微妙变化。如长三角,今年引进外资下降比较快,这有能源瓶颈因素,也有土地制约因素。这可能不会是一个短期现象。而上海身处长三角,可能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说: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经历了5次经济周期。而这一轮经济周期是从1992年开始启动,这也可能就是最后一次由实物,如住房、汽车等拉动的经济周期。上海在这一波中可能是最先感觉到的。然而,住房又不单是实物,它还是金融产品,是资产,房价升得太快,大量投机、泡沫就会溢出,于是必然就会有宏观调控。带来的结果是,这轮周期还没走完就结束,许多改善性居住还没完成,持币待购者还有很多。 内部调节——抵御波动风险 下半年中国经济将面临严峻考验,房价、金融证券价格、车价、油价等的波动,也会对上海经济产生冲击。如何去抵御外部压力,抵御经济增长的波动风险?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石良平教授观点明确:寻找内部结构调节机制。 他认为,上海可以在三方面着力。一是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落实,突出国际化、科技化、生态化;譬如绿色的基础设施工程是最可持续的,做的越早,上海经济的抗波动能力就越强。二是利用第三产业引资的大幅上升势头,积极打造全球化的物流集散基地。洋山深水港的即将建成开港是个很好的契机,今后可能会在上海形成面向全世界的生产型服务业,如大型物流中心、大型科研基地、大型投资决策中心。三是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决不缩手,以此推动上海新一轮第三产业的发展。 增长方式——必须主动转型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不是坏事,恰恰是极好的机会,因为“它可以逼着你去考虑后面该怎么做”,去主动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主任费方域教授说:上海完全可以找到新的路子,上海的竞争优势要建立在大城市本身的优势上,即人才、资金、物流等方面的集聚,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去挖掘、去深化优势。 周振华教授说,上海城市的功能已从集聚阶段走向集聚与辐射并存,而辐射依靠的就是服务。这一点已经显现,如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开始发展。当然,与大城市相伴随的是商务成本会抬高。对此,刘誯松博士指出,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能转到适应高商务成本的阶段上来,产品附加价值、人均劳动生产率等要素就不能和现阶段相匹配。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很多高薪岗位,吸引很多高级人才到上海来,上海就能真正建成国际大都市。未来5年是上海经济发展非常关键的5年,是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5年。 做好准备——承受转型代价 专家们提醒,转型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对此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周振华教授举了发达国家的先例,纽约、伦敦当年从工业城市转向现代金融、经济城市,用了三四十年,在转型的过程中一些经济、社会指标是比较糟糕的,致使当时的一些经济学家几乎绝望,认为看不到前途。所以我们要做好承受转型代价的准备,不能太着急,要保持信心。 困难会表现在哪些方面?袁志刚教授说:上海在发展服务业方面困难很重,因为不是产业结构的自我自然升级,而是要从外国人手中“抢”过来。但上海也是有机遇的———全世界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势头正在出现。先是软件外包,现在又出现了研发外包,后者要求一个城市具备知识、资金、信息、人才等许多要素,这正是上海的一大优势。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陈宪教授指出:发展制造业对拉动GDP立竿见影,发展服务业见效则比较慢,而且服务业产品有难以标准化、制度难以建立等难题,我们必须对此有充分认识。费方域教授说,上海经济结构转变要真正把“三二一”落到实处,且应以科技为基础,提高附加值。上海现在要发展新的东西,同时迅速淘汰旧的东西,现在旧的东西占有资源太多,要施加压力加速淘汰。潘英丽教授认为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两头在外”战略已不适合继续推行了。根据“微笑曲线”,加工制造业这块的利润是最低的,大约只占总利润的10%左右。 “突围”关键——要发展服务业 发展服务业是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不言而喻的选择。 对服务业深有研究的陈宪教授总结:今年以来上海服务业出现了6个变化。第一,上半年服务业增长9.6%。第二,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数量超过制造业利用外资,说明经济驱动发生变化,服务业迎来发展机遇。第三,上海经济亮点之一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很大一块可归入生产者服务业。第四,从服务业产业结构来看,出现了多个新亮点,如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会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也开始形成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第五,服务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产业聚集区、聚集带,一些市郊的经济开发区也开始向服务业转变。第六,服务贸易势头不错,上海的服务贸易占全国服务贸易的18.2%。 对于如何发展服务业,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建议。袁志刚教授说,上海在服务业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是推进制度改革,就是事业单位的改革。我们竞争性的制造业为什么有这么快的效率,企业制度的改革很重要。现在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业占到50%以上,很多服务业上不来是因为没有供应。上海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速与北京相比落后了,应该更加敞开胸怀为全国服务。 费方域教授提出一个新鲜的口号:“大小并举”,以对应“抓大放小”。“抓大放小”是从所有制角度讲的,“大小并举”则是从企业结构讲的。“小”有两个概念,一是小型高科技企业;二是运用高科技的专业化的小企业,它自己不做研发而是用别人的东西。这两块恰恰是上海需要而又很缺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对小企业要特别重视。 还有,上海面临市场深化问题,科技市场不发达,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不明确。同时,市场有好坏之分,必须要有好的设计。再者,政府要转变职能,更好地提供法规、政策。特别是必须制定大量的微观政策,而不是统称“宏观政策”。同时,中介机构的独立程度反映了市场深化程度,也反映了政府职能转变的程度。政府还要提供很好的规划和指南。 周振华教授举了一个很具体的例子:上海商务楼的供给不够充分,且以出租为主的方式没有与国际接轨。大型跨国服务机构需要整栋的或几层楼面的商务楼,金融、保险机构一般喜欢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