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仓库盘点分析报告怎么写
关于对仓库物资盘点表的稽核报告(实物与物质不符)
一、盘点稽核背景
2010年5月28日,公司财务部组织对生产系统及车间物资进行盘点,公司相关领导指示2010年6月1日生产审计部与财务部联合对这次盘点进行稽核。
二、盘点稽核结果
见《生产审计实物核查记录》
三、盘点问题分析
1、对三楼仓库(原郭勇军管理)盘点表共核查43项,其中27项物料(除铜材外)中有1项盘盈,2项盘亏,有16项为铜材,其中有1项重量相符,其他15项重量其本不符,账物差错率为41.86%。
主要原因有:
1-1出库时仓库按理论重量出库,盘点按理论重量核实,将会造成理论与实际不符。
1-2记账错误:三楼仓库中R10*30*2400 铜排,在记账中误将243根为1458Kg记账为4026Kg,账上比实际多出约420根。
2、对二楼仓库(李井军管理)盘点表共核查18项,有2项符合、11项盘盈、5项盘亏。账物差错率为88.89%
3、对二楼仓库(张清梅管理)盘点表共核查24项,其中3项盘盈。账物差错率为12.5%
4、本次合计对仓库物资进行了85项次账物核查,结果有37项次账物不符,共计差错率为43.53%
四、建议
仓库作为生产物流系统的心脏,仓库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计划的实施和生产进度的控制,对此次仓库盘点表稽核的结果很不理想,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员频繁的更换、物资摆放、出入库的管理流程等对库存的准确性都有影响。相关的管理问题在这里也就不用多说,说多了也不起任何作用,目前仓库管理已经到了紧急整治的地步,请相关部门尽快完善仓库管理的最基本的文件制度:《仓库平面示意图》、《进料作业流程》、《物料储存、保管、搬运管理办法》、《领(发)料作业流程》、《退料作业流程》、《补料作业流程》、《成品进仓作业流程》、《成品出仓作业流程》、《账务处理规定》。加快仓库人员的培训和人员配置,建立岗位绩效考核和上下工序问责制。请相关部门和领导加快生产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心和进程。有针对性的加快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请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予以高度重视。
补充附录:
首先对整个盘点后实物数量与账面数有很大的差别进行全面分析,看是在否账务处理\登账有差错,如串户情况\登账差错等,如有则必须进行账务调整,但对已入库未支付货款且未拿到发票,或已账务处理对方未提货必须等情形进行相应的调整分析.通过分析后再确定实际盘盈盘亏数,再编制盘盈盘亏明细表及说明交由仓储部门查明短缺原因,根据仓储部门查明原因财力人员编制<盘盈盘亏请示处理报告>交由管理层批示,财务人员根据管理层批示进行的账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_存货>共二十二条描述,存货不可能存在盘盈情况,但实际工作中确实有盘盈情况
一般对材料盘盈盘亏后都应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如盘盈按原材料近期进价估价:借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_待转流动资产损溢
如盘亏按账面价值并结转应交增值税(进项)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_待转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
贷;应交税金_应交增值税(进项转出)
再根据管理层批示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盘盈:借:待处理财产损益_待转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盘亏:定额内消耗盘亏借:管理费用
他人责任:借其他应收款
非正常损失: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_待转流动资产损溢
Ⅱ 存货损失的认定
对盘盈和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 1.存货保管人对于盘盈和盘亏的情况说明;
2.盘盈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者其他确定依据);
3.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
4.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对报废、毁损的存货,将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为损失: :1.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
2.残值情况说明;
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对被盗的存货,将其账面价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以下证据,认定为损失:
(一)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二)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三)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对已削价、折价处理的存货,由企业有关部门说明情况,依据有关会计凭证将原账面价值与已收回价值的差额部分,认定为损失。对清查出的存货成本高留低转部分,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
Ⅲ 企业哪些损失应作专项申报,哪些损失应作清单申报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规定,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1、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
2、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3、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4、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5、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前条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根据《关于商业零售企业存货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号)的规定,商业零售企业存货因零星失窃、报废、废弃、过期、破损、腐败、鼠咬、顾客退换货等正常因素形成的损失,为存货正常损失,准予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数据以清单的形式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同时出具损失情况分析报告。商业零售企业存货因风、火、雷、震等自然灾害,仓储、运输失事,重大案件等非正常因素形成的损失,为存货非正常损失,应当以专项申报形式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存货单笔(单项)损失超过500万元的,无论何种因素形成的,均应以专项申报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来源于网络
Ⅳ 超市损耗分析报表怎么写
1、国内零售企业对损耗还没有明确和统一的定义,美国零售业对损耗(Shrinkage)的定义是:不明原因的库存短缺金额, 而把已知原因的库存减少,如报损的商品称之为损失而不是损耗, 报损商品相当于商品毛利的损失, 是降价金额的一部分。这种定义方法让管理者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控制不明原因的损耗上, 突出了例外管理, 是比较科学的;国内大部分零售企业则把不明原因的库存短缺和报损商品金额合在一起作为损耗, 这种方法的观点是,损耗是未对销售产生贡献的商品金额, 强调了损耗对利润的影响。
2、损耗的种类: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不明原因的库存短缺金额;二是已知原因的库存减少,如报损的商品。
3、损耗率的计算:
损耗率有两种计算方式:
1)零售价法。零售价法计算方法:(实际盘点库存-账面库存)÷账面库存×100%。实际盘点库存为年终盘点时所有商品的零售价乘以库存数量的总和。账面库存=期初库存+收货金额-销售额-∑降价金额,∑降价金额=(原售价-新售价) ×商品现货数量;
2)成本价法。成本价法计算方法:(实际盘点库存-账面库存)÷账面库存×100%。实际盘点库存为年终盘点时所有商品的成本价乘以库存数量的总和。账面库存=期初库存+收货成本-销售额成本。
分析报告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内容,
1:小分类分析,对比各项数据,如:销售额与去年同期增减的数据分析增减原因、毛利额与去年同期增减的数据分析增减原因、毛利率与去年同期增减的数据分析增减原因。
2:二八销售原则分析:今年的销售额前20%的商品与去年同期的增减的数据分析增减原因。今年的毛利额前20%的商品的增减的数据分析增减原因。
3:损耗分析对单品的进、销、存的数据分析数量和毛利额损耗原因。
4:总结今年哪些方面做的好与不足。怎样改进等。
Ⅳ 存货账务分析报告该怎么做
首先,要做的就是存货账龄分析表,通过对账龄数据的分析,反映出存货结构等问题,比如呆料,滞销产品等。再者,可以延伸出存货的管理问题:存货管理松散、没有建立存货的有效管理等,以实际盘点中发现的问题来例证。最后,进行总结,将上述问题进行有效剖析后得出如何解决方案。
一.存货的成本构成: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通过购买的存货的成本由A采购成本构成;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通过经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货由A采购成本,B加工成本以及C其他成本构成。 A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保险费、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 B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薪酬)和制造费用 C其他成本指除AB外使存货达到现状的其他支出 无助于使存货达到现状的非正常消耗(如自然灾害造成的消耗)不能计入存货成本,采购入库后发生的仓储费不能计入存货成本
二.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
1. 先进先出法
2.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单价=(期初成本+本期收入成本)/(期初数量+本期收入数量) 期末成本=期末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本期发出成本=期初成本+本期收入成本—期末成本
3. 移动加权平均法
4. 个别计价法
三.原材料
1.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成本为采购成本)的核算
1) 购进原材料 在途物资用于先付款后收到材料情况的核算 借:已付款的实际成本贷:入库实际成本 原材料 借: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贷: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① 货款与材料同时入库,一般纳税人原材料和应缴税费分开,小规模纳税人不分
② 先付款,先计入在途物资,后转入原材料
③ 先收到材料,可先不做帐等账单到后再做同1);若月底没有到账单先估计做。 上月末,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相反。收到账单后再做同1)。
2) 原材料发生短缺
① 合理损耗计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② 少发货则按实际到货数量做账,若已付全款则冲减应付账款
③ 有责任人的,借记“其他应收款”
④ 意外灾害或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 购进原材料发生非正常损失或用途改变时,应冲减当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费(进项税额转出)
3) 原材料发出 发出材料用于在建工程和福利项目等非税项目时,冲减增值税进项税额, 借:在建工程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费(进项税额转出)
2.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的核算。 原材料 借: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贷: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采购 借:实际采购成本 贷: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借: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 贷: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的差异
1) 购进原材料,先计入材料采购,再转入原 材料
2) 原材料发生短缺,同上。
3) 原材料发出 按计划成本做账,期末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成本差异在借方则+,在贷方则— 本期成本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本期购进成本差异)/(期初计划成本+本期购进计划成本) 本期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 先做计划成本的帐,再算出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做账,注意非税项目要转出进项税额
四.库存商品
五.委托加工物资
1. 拨付委托加工物资,借:委托加工物资(实际成本) 贷: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加工费,运费,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增值税(增值部分计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消费税(实际成本和增值部分计税),用于直接销售则计入成本,同加工费运费处理 用于连续生产应税产品,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
2. 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按收回物资的和剩余物资的实际成本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或按计划成本或售价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 差价”,贷:委托加工物资
六.周转材料
七.存货的期末账面价值 :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 直接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账面价值=min{可变现净值,成本}
2. 需要加工的存货,存货账面价值计价方式=min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成本} 产成品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继续加工所需成本—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3. 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第二期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Ⅵ 存货账务分析报告该怎么做
存货帐务分析报告该怎么做,我想发表下我个人的见解。仅供参考。首先我说明下我是做审计的。在我审计的客户中,您说的上述问题都存在,理论说出来很清晰,但是具体管理很难规范化。首先财务分析报告的对象是谁,必须搞清楚,是给公司领导看的,是供内部审计用的。其次,我们知道了报告对象,我们就能做出针对性的分析报告。报告包含以下内容:一、存货收、发、存情况。在会计期间里,存货的流向问题,这个是领导及审计比较关注的。存货购进有没有一套入库手续,出库是否有出库手续,是否经过审批,验收。采购验收出库入库审批等环节有无设立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是否有效执行。二、存货属于公司资产,必须是公司掌控的能在未来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东西,所以在报告里必须指出,存货是否有外部单位或个人寄存的东西,如果有,做为一个问题反映在报告内。三、定期盘点。盘点存货是财务制度规定必须执行的程序,能起到规范存货管理,找出存货管理中的问题的作用,所以报告里必须指出公司存货定期盘点情况,是否盘盈盘亏,是否及时进行处理。四、存货帐龄分析。上面有人提到过,存货帐龄分析的目的在于选择哪种存货出库方式,分先进出,后进先出等;以及及时了解存货的结构情况,在报告中必须反映。实际过程中有无有效执行。五、存货财务指标分析。如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通过财务数据整合得出,领导不一定要去库房里查看存货的现状,但必须要了解存货的周转情况,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很容易让领导及他人了解存货目前的状况及公司对存货的利用状况。六、存货计价问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像工业领域,存货计价是个很复杂的东西,这个能便于考核公司成本与盈利情况。是否设置了存货跌价准备进行风险控制,跌价准备是公司很重要的财务规避风险的手段,举例来说,近来迪拜地产危机影响中国,但是当被记者问到影响有多大时,财政部部长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在这次危机之前我国已对地产提足跌价准备!所以可想而知准备是必须要充足。这个也需要反映在报告里。总而言之,一套存货分析报告里,必须要把存货怎么进来的,又如何出去的,在公司又是如果管理和利用的,通过制度,数据及内控措施等一系列的问题反映出来,这才是完整的存货分析报告。需要注意的是,存货分析报告重在分析得出解决的办法,所以不能只发现问题,还要能解决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Ⅶ 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扣除怎样办理自行申报
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 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零售企业存货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号)的规定:“一、商业零售企业存货因零星失窃、报废、废弃、过期、破损、腐败、鼠咬、顾客退换货等正常因素形成的损失,为存货正常损失,准予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数据以清单的形式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同时出具损失情况分析报告。 二、商业零售企业存货因风、火、雷、震等自然灾害,仓储、运输失事,重大案件等非正常因素形成的损失,为存货非正常损失,应当以专项申报形式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三、存货单笔(单项)损失超过500万元的,无论何种因素形成的,均应以专项申报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四、本公告适用于2013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三、具体办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第四条规定,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上述条款明确了,不论是实际资产损失,还是法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前提条件之一为,会计上已确认了该损失。会计上未做损失处理的资产损失,不能在当期税前扣除。
“属于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清单报送税务机关,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所述的具体程序性规定,需参见地方的规定。
如《青岛市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申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公告》(青岛市地方税务局公告2011年第4号)第二条关于清单申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规定,企业发生属于《公告》第九条规定范围内的资产损失,应当于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税前扣除,提交《企业清单申报税前扣除资产损失汇总表》,说明资产损失的类别、性质、原因及金额等。
Ⅷ 存货损失的账务处理怎么做呢
存货的损失分以下几种情况分别不同的帐务处理方法:
1、保管中发生的定额内的合理损耗
借:管理费用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等)
2、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毁损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等)
3、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或其他应收款等)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等)
在对存货损失的处理上,会计制度规定由于预见存货可能遭受损失或不合市价,出于会计上的“谨慎性”,企业在期末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税法上不予认可。
对于存货的非正常损失,会计上分两种情况在本年利润中直接扣除,即自然灾害损失,在扣除保险公司等赔偿后记入“营业外支出”,而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扣除有关责任人员赔偿后记入“管理费用”。
(8)存货损失情况分析报告扩展阅读
一、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残值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2、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
3、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
4、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二、存货被盗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2、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3、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有赔偿情况说明等。
Ⅸ 存货盘亏情况的说明怎么写
主要要说明造成盘亏的原因,管理不善、偷盗或其它什么原因,金额不是很大下次注意就可以。
金额很大要加强管理,主要是在税务局备案。
Ⅹ 存货的正常损失有哪些
存货达到正常状态必要的挑选、及为达到相关质量过程中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