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自由贸易区
建设试验区有利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国务院常务会议3日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宣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认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需继续坚持扩大开放的战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WTO专家张军生说,入世十多年的经验显示,开放引入竞争激发了中国企业的活力。当前尤其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企业转型,为经济注入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实现。
记者采访发现,业界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最大的期待聚焦于投资管理新体制、服务业进一步开放,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离岸金融等。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当下启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为中国第三产业的改革开放注入动力。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将给中国带来历史性机遇。”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说:“除了国际贸易能级的提升,中国金融体系加快开放、与国际接轨,将会在新形势下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
国务院要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专家认为,我国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积累经验,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大国博弈中获得有利地位和匹配的话语权
上海将获得更多制度红利
对于上海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1、将使上海突破已有的条框,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全球调拨、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在上海注册开业。
2、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推进将使得海上保险等航运服务业务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解决航运中心建设中金融支持的问题,这将使得上海获得更多的制度红利。
3、国务院2012年底批复同意,自2013年1月1日起,经浦东和虹桥国际机场中转第三国的45个国家外籍旅客将享受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再加上自由贸易区的项目,自贸区将有望成为贸易和购物零关税的自由港。
4、免税和自由港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而贸易区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叠加中国的产业升级。因此,自由贸易区对于物流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
『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介绍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上海自内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1,是中容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位于浦东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面积28.78平方公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将面积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2 七个区域。截至2014年11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年投资企业累计2.2万多家、新设企业近1.4万家、境外投资办结160个项目、中方对外投资额38亿美元、进口通关速度快41.3%、企业盈利水平增20%、设自由贸易账户6925个、存款余额48.9亿元人民币。2015年,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已成为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荣誉会员。
『叁』 上海自由贸易区有什么作用
作用:
1利率市场化、2货币自由兑换、3金融业对外开放和离岸金融中心。
利率市场化版就是权银行借贷的利率市场化,可利于企业融资。
货币自由兑换就是企业资产,资金可以自由出国,大大增加了企业家的投资范围。
中国正在尝试改革国内市场竞争秩序,让国企取消掉政治优势,与民营企业开始公平竞争,以免以后加入TPP打开国门后遇到的尴尬。让民营企业发展起来,有充分的资本可以与国外企业抗衡;让国有企业放下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政治优势,发展加强自己的竞争力。以防止以后中国企业全军覆没。
在做尝试性的经济体质改革,但是自贸区的相关政策还未真正的落实,只是名存实亡。只好待进一步国家的安排。
好处:
自贸区未来可以直接“海淘”,商品通过物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虽然自贸区不等于免税港,但是,伴随自贸区的发展,商品的销售成本可能会逐步下降,如此商品售价存在缓慢下降的可能。当然,在购物上,自贸区可能带来的好处不仅限于此,未来自贸区有助于引入更多的进口商品,消费者将有更多选择。
『肆』 上海自由贸易区得概念是什么为什么叫自由贸易区
上海自由贸易区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该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试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指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
『伍』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主要任务是啥
其目的是为了探索如何进一步的加强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试验地,类似于当年的经济特区,一些得到实践检验的方式方法则可以在全国因地制宜的推广实施。
『陆』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包括哪些部分
119.5平方公里的先行启动区,包括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区域以及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等在内的临港部分陆路区域。
『柒』 上海七大自贸区是哪些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面积28.78平方公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捌』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包括
商务部新闻办公室8月22日下午发布消息称,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消息同时明确了上海自贸区的具体地理范围,并透露试验区方案所涉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消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地理范围与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时划定的范围一致,主要是目前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统管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13.160, -0.10, -0.75%)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消息称,今年上半年,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上报国务院审批。
试验区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建立与试验区相适应的监管等制度环境等。
【拓展资料】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该方案草案。商务部方面的消息表示,方案将在完成相关法律程序后公布。
在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域内暂停实施外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
上述会议消息称此举为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
接近上海官方的人士称,目前上海方面已经在积极准备试验区挂牌的事宜,有望在今年10月正式挂牌。
外界普遍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是新一届政府推动改革的重要抓手,未来在此基础上形成改革的共识,将会成为“开放促进改革”的重要内涵。而参与方案研究的学者则称,高层对试验区的一个定位是在未来被打造成为亚太运营中心,因此在投资和金融领域必将提供制度性便利。
『玖』 什么是自由贸易区,目前上海贸易区的主要规则包括哪些内容
自由贸易区中的所谓"自由",更多意义上是指在特定区域内贸易、物流和关税的自由,核心是通过放松管制,加快货物进出、人员往来、资金流动、信息传递。相对比"境内关内",这种"境内关外"无疑能够更大限度地减少贸易成本,促进贸易与交流。
上海自贸区肩负四项重大使命。
一、贸易的自由化:即没有海关监管、查禁、关税干预下的货物自由进口、制造和再出口。上海的目的不是做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是做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这里面最核心部件有两个,一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另一个就是构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离岸贸易的最核心是解决跨国公司的资金管制问题,自贸区内企业允许搞一个国际资金池和国内资金池,当中设计有互联互通的管道。这样的贸易就是订单和资金环节是在上海完成的,货物未必经过上海的港口。
自贸区不会做成集装箱的堆场,并探索同大长三角周边地区的错位竞争和协同合作。更重要的是,推进与自由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配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允许境内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和航运远期交易。在自贸区内将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一旦建成,将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LME仓库的部分作用。这些设计不仅会促进相关的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行业(包括融资租赁、检测维修、审计会计等)的发展,还降低了跨国企业进行全球资源调配和商品价格风险管理的门槛和成本,将助力于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二、投资的自由化: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非禁即入,除了负面清单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这特别针对的是服务业: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社会服务、文化服务,六大领域全部开放。实践证明,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凡是对外开放比较彻底、积极参与全球资源竞合的领域,都会发展较好、竞争力变强。因此自贸区内投资会大部分实行备案制,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诸多限制。预期率先在试验区范围内改革投资项目管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管理、工商登记这三个环节。而船舶运输、资信调查、融资租赁、检测维修、演出经纪、娱乐文化、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众多现代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性行业,都将对内外资实施公平的准入标准,欢迎国内民营资本和海外直接投资。
其实这应该也是正在进行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的预演,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实质性磋商。对外资的“国民待遇”将首次延伸至“准入前”,并不再依赖当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来进行行政控制,用以交换美国对等的更透明的外资准入审核流程。这一点对于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来说也是意味深长,目的是消解既有政府部门的审批权以及相应的设租、寻租能力。此外,投资也是双向的,鼓励中国资本从自贸区向海外直接投资。可能未来在自贸区,对外投资只需要备案。鼓励成立对外股权投资基金,并提供相应的中介服务,让自贸区同时成为中国资本走向世界的平台,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
三、金融的国际化:其终极目的就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过的一关是放开资本项目管制。预期在自贸区内,投资和贸易相关的资金可以自由兑换,利率、汇率都是市场决定的,积极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可能具有有限牌照)。鼓励其建立综合交易平台,全面放开产品创新。也允许自贸区的金融机构去海外发债,拿钱回来之后可以贷款给自贸区里面的企业,并突破现有存贷比的限制。同时变革自贸区内企业外债管理方式,力图实现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以便建立跨国企业的全球资金管理中心。
未来自贸区金融方面的发展愿景是很大的,首先是初步实现香港、新加坡、澳门、瑞士、开曼、维京群岛等具备的自由贸易和离岸金融等功能,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同时考虑借助类似纽约的国际银行便利设施(IBF)、东京的JOM等的设计,培育在岸离岸分离型的金融中心(国际板),再通过建立适当的通道和管道(可以是额度、地域、账户类型、交易类别等),部分打通离岸和在岸市场,实现有限的互联互通,允许资金在一定的范围或者限额内相互渗透,建立分离渗透型(先单向再双向)金融市场。在风险可控和效率提升的前提下,最终形成类似伦敦的,全面渗透型和内外一体化的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
四、行政的精简化:自贸区将实施“一线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一线”指国境线,“彻底”被不断强调。因此自贸区建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在现有的开放试点里,化繁为简,减少行政成本,提供一条整合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有效路径。可以预见,未来在自贸区内,质检工商等所有的市场行政管理职能都会汇总到一个机构,而分散在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也可能都并在一起只有一个金管局,所以真正意义的大部制改革完全可以在试验区里实现。其最终目的是──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透明度,并进行地方立法试验和履行投资者权益保护功能,这即是实践“小政府”的全新的执政理念,也是理清市场和政府最优边界的最新尝试。
『拾』 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什么意思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试验区,上海贸区的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1]上海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园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