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早的事,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上海以及中国的力量在全球越来越具有领导性,只可惜香港看不见或者不想看见这个趋势,死命的和大陆较劲,结果只会加速自己的堕落
Ⅱ 四大自贸区有什么不同
广东自贸区
面向港澳,侧重服务贸易自由化
“广东自贸区更加突出同香港澳门的合作,特别是加强对香港澳门服务业的开放和衔接。”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服务业开放将对提升广东制造业实力有巨大帮助。广东制造业为服务业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两者可互相促进。
“广东是中国南大门,广东自贸区面向东盟。”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广东自贸区与已有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相接,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此外,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很重要的节点,自贸区平台亦可发挥作用。
“最难的是理念合作。”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分析,以往是香港主导带动广东发展,现在广东经济总量壮大,两者趋于平等,香港放不下架子又害怕空心化,而广东有些自满情绪,如何同心是关键。“以前香港与广东前店后厂,而现在广东企业直接去国外了。能成店,香港才愿意把资金、人才、科技等带来,否则就会担心被抽空。”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说,“港澳的金融、物流、科技、专业服务等,都是珠三角缺乏的。有了广东的腹地,港澳的服务业也延长了产业链。双方形成利益互补关系,很重要,双方要形成共识。”
片区介绍
●南沙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距香港、澳门的海上航程为38和41海里。定位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目前已建立起航运物流、高端商务和商贸、科技智慧、高端装备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与香港隔海相望,紧邻香港国际机场和深圳机场两大空港,定位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
●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经莲花大桥与澳门相连,已实行创新的环岛电子监控分线监管模式,定位为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
天津自贸区
面向东北亚,促进京津冀制造业升级
“天津自贸区主要着眼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服务于北方经济,促进环渤海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且面向东北亚。”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如果中韩自贸区与天津自贸区相结合,天津港与仁川对接,进出口产品出库时间将从5天节省到24小时。”
他分析,京津冀不仅是北方经济中心,而且是我国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在城市功能上,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必须由京津共同承担。北京拥有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而天津则拥有制造业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优势。
为此,刘刚认为,天津自贸区新探索的重点领域在于制造业创新发展上。应当从北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着手,尤其是抓住如何降低制造业发展的交易成本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两个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
片区介绍
●天津港片区,已形成航运、物流、租赁、航运融资、贸易结算等特色产业集群。
●天津机场片区,该片区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软件外包、总部经济方面已形成规模。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定位为我国北方金融改革创新基地、总部经济区、商业贸易中心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天津港保税区已形成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和出口加工三大主导产业。
福建自贸区
面向台湾,侧重两岸经贸合作
“福建自贸区的特点和任务在于促进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便利化。”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红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此前两岸经贸合作主要通过两岸经济协议谈判(ECFA )推动,但当前由于台湾政局变化而受阻。在此背景下,由福建自贸区先行先试来继续推进。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郑振清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目前,厦门市和台中市已是紧密交流的姊妹城市,在经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发展十分快速。福建自贸区成立后,有利于促进两岸区域经济合作和城市交流朝着更深层次发展。
此外,郑振清认为,福建自贸区理应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重要推手和主要节点。目前这方面刚起步,今后需着力推进。
就探索创新来说,郑振清表示福建在对台和侨务方面具有其他地区没有的优势。
郑振清分析,2011年,国务院已批复并开始打造以福建为主体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海峡西岸经济区,其定位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三年来,海西区的发展逐步推进,发展潜力逐渐得以释放。福建省毗邻台湾地区,又拥有巨大的海外侨胞资源,并且已有厦门经济特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了一些先行先试的进出口贸易政策,这些都为自贸区的启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海自贸区
面向全球,侧重金融中心
“上海自贸区是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且面向全球,当时的使命是给全国积累可复制的经验;其次上海是中国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更多考虑怎样与其金融中心的地位衔接,以及打造人民币的离岸中心。”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上海的使命并非政策洼地,而是创新并积累全国可复制的经验,当初设立时已有进一步扩容的考虑。”
刘胜军认为,中国已经下定决心,准备适应美国建立的体系,及早应对可能到来的T T P全球化趋势,自贸区战略是中国迎接第二阶段全球化的重要举措。“金融开放、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负面清单,这将成为未来与美国谈T T P的起点和基础。”他说,“负面清单管理要求政府取消前置审批,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可被监督的系统,这对现有的政府管理模式将是颠覆。”
上述这些,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了一年多时间,接下来还将推进。同时,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也将在这些方面继续探索实践。
“中央给了上海三年时间,现在过了一半多,接下来的任务是把前期刚铺开的框架变得可操作化。”刘胜军说,比如金融开放,已有账户体系,但实际运作并未给投资者和企业带来便利,细节准备仍需要过程。接下来一年多的关键,是能否落实到位,以及负面清单管理能否有大突破。“要承认可能存在部门利益的阻碍,并且要努力突破、争取放权。”
扩展片区介绍
●金桥开发片区,是上海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核心功能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区。
●张江高科技片区,是上海贯彻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基地。
●陆家嘴金融片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高端服务区以及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现代商贸集聚区。
Ⅲ 金融中心的中国上海
上海(),简称“沪”,有“东方巴黎”,”魔力之都“的美称。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极具活力而且闪耀全球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拥有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实力,人口规模,GDP总量均居中国城市之首。截至2014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已突破2500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国际旅客吞吐量居国内机场第一名。上海正致力于在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东向东海,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共同构成中国最大的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圈”。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已经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并有了良好的开端。上海在金融规模上具有优势,在金融环境、金融效率和金融国际化方面,与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上海致力于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金融业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目标,不断加快市场化进程,金融改革开放稳步推进;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各项存贷款适度增长,银行业资产质量继续提高,中资银行不良贷款率稳步下降;金融要素市场加快创新,推出了沪深300指数、债券远期交易和企业短期融资券等产品。
截至2014年,上海共有各类金融机构527家;其中银行类机构130家,保险类机构227家,证券类机构91家,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123家。在沪经营的84家外资银行及财务公司资产总计达到484.33亿美元,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65家,其人民币资产总额达到1144.44亿元。位于上海的金融机构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及有29家在沪外资银行被其总行确定为中国区总部,包括花旗银行、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星展银行,荷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德国商业银行、澳洲联邦银行等。其中上海证券市场已成为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市场,上市公司数、上市股票数、市价总值、流通市值、证券成交总额、股票成交金额和国债成交金额等各项指标均居首位。上海证券交易所也是亚洲第三,世界第七大股票交易市场,在亚洲仅次于东京和香港。 2014年最新发布的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上海名列全球第五。 在2005年8月l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成立,这极大地扩大了上海对国内金融业乃至亚太地区金融业的整体影响力,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上海应进一步整合浦东现代金融风格与浦西经典金融艺术,配以浦江两岸独特的金融建筑和以人为本的生态魅力,充分体现中国金融中心的软实力;深化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商品期货交易所与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这三个标志性金融机构的联动与合作,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机构聚集的标志,充分发挥其在要素市场的领导功能。
Ⅳ 上海进入全球金融中心三强,有什么意义
虽然说上海这几年金融指数进步比较大,但是我认为这个排名其实也说明不了什么,毕竟之前上海也有过更高的记录,而且像东京和香港排在上海后面也是没有什么依据的,毕竟香港的金融体制还是非常强大,东京依然是亚洲第一大城市,和纽约,伦敦齐名,而上海在不少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需要不断的追赶,当然目前国家全力打造上海,成为全国的金融科技中心,上海未来还是潜力可期的。
或者换一种想法思考,如今的上海并不是崛起,而是重新回到原有的位置,因为在民国时期,上海的实力可要比东京,香港都要强大,就连伦敦也要避其锋芒,但是随着后来耽误了几十年,香港代替了上海亚洲金融中心这一个地位,所以说现在的上海也在快速发展当中,还设立了临港自贸区,促进各国货币的流通,当然在金融体系以及建筑品质方面,追上纽约伦敦和东京,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Ⅳ 上海为什么要成立自贸区上海究竟想怎么走
并非只有一个城市对自贸区的建设充满了期待。事实上,除了上海,天津、广东等地也都跃跃欲试。除了上海浦东外,浙江舟山、广州南沙等国家级新区也提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想。 上海自贸区方案获国家批准,是中央支持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等四大中心的组成部分,资料显示,2010年以来,中央陆续批复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之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自贸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其服务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其产业结构、人才素质等方面在全球也都具有一定优势。“从这些因素看,中国自贸试验区花落上海并非偶然。而自贸区的设立又将加快上海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上海自由贸易区将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扩大服务业开放、税收更加优惠等政策,探索对国际人流、资金和货物的全面开放制度。 未来自贸区应该会将对海外资金投资国内资本市场的额度限制、参与者准入逐步放开,海外资金可以更大程度地投资到中国的资本市场,包括债市、股市、期货市场。同时,对这些资本的撤出也将取消限制。上海自贸区已经不再是一个区域性经济改革的范畴,正在变成一场新的制度改革的起点。通过带动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变革,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可能为全国性的改革破局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
Ⅵ 上海自贸区的意义
上海自贸区概况起来主要有这五点意义:
1.负面清单:管理服从贸易便利
2.境内关外: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3.服务业开放:“鲶鱼效应”惠及民生
4.金融创新:率先试行利率市场化
5.资本项目可兑换: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Ⅶ 中国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是(香港吗还是上海)
党的十四大宣布,要把上海建设成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三个中心"(经济中专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2009年,属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
所以,中国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都是在上海。具体可体现在陆家嘴金融城、上海自贸区和洋山港等。
Ⅷ 上海要建成五大中心
是的。
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要在新起点上“再出发”,更好聚焦发力,2018年3月3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团代表与网友互动活动上,殷一璀、陈靖、杭迎伟、王建宇、杲云、许立荣、朱建弟等7位代表积极建言。
“建设上海自贸区的初衷,就是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开放为引领,深化改革,强化制度创新。”
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代表表示,上海自贸区“再出发”,需要着重在“三区一堡”上创造新作为。“浦东新区也将聚焦开放引领和价值链的再提升,促进‘五个中心’的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8)上海自贸区金融中心扩展阅读:
金融中心是“五个中心”建设核心 :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2018年3月22日下午主持召开金融工作调研座谈会,与中央在沪金融管理部门、部分金融市场、功能性机构负责人共同分析金融运行情况,研究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应勇指出,金融是上海城市的核心功能,金融中心建设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打响上海“四个品牌”,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要坚持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方向,不断把金融中心建设向纵深推进;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同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到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