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自贸区变得如何了
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设立开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为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上海、广东、天津三地自贸区,对政府职能转变、金融改革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三方面改革的进展和成效进行了深入观察,以期为下一步改革提供更多样本和经验借鉴。
企业的投资信心,同样来自于上海自贸区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
与华领医药研制的小分子化学药不同,勃林格殷格翰的客户都是生物医药研发机构,生物医药生产线成本更高、投入更大。而研发企业大多为以人才为主的轻资产企业,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资金建厂简直不可思议。因此,在这个领域,“卖青苗”现象非常普遍,即研发成果出来后,无法自己生产,只能微利卖掉,眼睁睁看着新药上市后的巨大利润落入他人的腰包。
有了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这样的现象就可以避免了。“研发机构只需支付委托生产费,就可以使用我们的高质量厂房。”罗家立说。
除了让研发生产对接更为紧密,“药品质量也有了完整的责任人。”沈建华表示,“我们也可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为龙头,并通过其在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程参与和监管,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药品监管新模式。”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由上海自贸区推动的制度创新,如今已在全国显现出改革红利。截至今年5月底,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受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注册申请381例。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翁祖亮表示。
在“放”的方面,将重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争取将全部市场准入事项和全部441个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改革,使备案、告知承诺成为主要的改革方向。第一批116项审批改革成果今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已复制推广到其他自贸试验区,第二批改革也已启动。
在“管”的方面,重点推进落实“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许可办理机制和“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监管协同机制,争取推广到新区涉及审批监管的所有领域。目前“六个双”已在浦东新区经济领域涉21家监管部门实现全覆盖,年底前实现在108个监管行业、领域全覆盖。
在“服”的方面,重点推进“三全工程”,即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区通办”、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如今,104项企业准入区权事项全部实现“全网通办、一次办成”,74项实现“网上全程办理”;基本实现171项个人社区事务全区通办;政务信息将于2020年实现“全域共享”。
“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是上海自贸区改革的使命所在。”沈建华说,为双创多设路标,不设路障,成为自贸区监管部门的共识。
会越来越好。
B. 上海自贸区,有哪些上市公司能解释一下上海自贸区是怎么样的一种模式对什么板块利好
物流板块
自贸区就是
对一些外来的商品不收税
或者收很低的税
C. 上海自贸区中拥有土地和房产最多的上市公司是哪家
太专业了。自贸区概念也炒差不多了,这么高你还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