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票计提资产减值什么意思
股票计提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把这个差额当做损失处理,或从公司利润中抵消,而资产减值的原因可能在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
计提资产减值一般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增加审计风险,并不是件好事。
【拓展资料】
计提指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
新准则明确了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法,使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为了计算确定资产减值损失,现行会计制度及准则中使用的计量基础包括: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销售净价、市价等多个标准,在不同的准则中又各有表述,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计量方法没有明确的规定,计算现值时折现率的选取没有规定明确的标准,企业计算有关指标时难以掌握,因而可操作性差,存在较大的调节空间。
新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同时,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且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性。
计提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当根据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
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该净额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企业按照上述规定仍然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2. 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其有什么好处
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其好处:
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了资产最本质的特征,“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当
资产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影响时,剔除那些不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部分,
即提取资产减值准备,使其符合资产的定义。
2、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还可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款,增加自身积累,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
3. 固定资产300亿,总股本4亿,股价应该是多少
无法估算,固定资产与净资产和净利润并不关联,更与股价毫无关系。
股价是指股票的交易价格,与股票的价值是相对的概念。
拓展资料
一、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机器、建筑物、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其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
二、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三、应计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固定资产原价(即固定资产成本);
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确定使用寿命时应考虑:
(1)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预计的有形损耗;
(3)预计的无形损耗;
(4)法律或类似规定对使用期的规定)。
3、预计净残值。
购入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是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等科目。
计提的折旧账务处理是
借: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累计折旧。
4. 资产减值是利好还是利空
总体来讲,资产减值会减少利润属于利空。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资产减值对企业股票的影响是资产总额减少,费用增加,利润减少,股东权益总额减少,相应的每股净资产及每股净收益减少,股价会随之下跌。总体来讲,资产减值会减少利润属于利空。
股票资产减值是一个中性偏空消息,资产减值是指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长期资产等进行减值确认。 如果一些固定资产因为设备老化,资产陈旧,那么计提后是好事,但股价不一定上涨。根据会计制度,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商誉计提是在公司盈利的情况下,年底从净利润中计提。计提商誉之后,公司净利润减少,股东所分红的资金减少,所有者权益也会减少,所以是一个利空消息,投资者在挑选个股的时候,一定要规避商誉较高的公司。 投资者可以使用同花顺上面的“商誉扫雷”的功能,避免选到商誉值较高的公司,商誉除以净资产的比值越大,说明商誉计提的概率就越高。
企业的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都应当对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资产减值包括所有资产的减值。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5. 计提资产减值对股价的影响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导致股价小幅度下跌,但是影响不大。
原因如下:
1.计提资产减值对股价的影响比较直接关系是资金和公司的业绩情况。
2.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也是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
3.所以资产减值准备下降,公司的固定净值也下降,对公司的市值也有所下降,但是不是影响股价最主要原因。影响小。
【拓展资料】
第一是计提资产减值,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的时候,就可能使得企业业绩有一定幅度下降。因为资产减值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来讲就是损失,也就是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效益有一定幅度的下跌,当然,企业经营的业绩下降,那么企业股价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企业来讲,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最大的还是经营状况。因此,计提资产减值,对企业业绩来讲影响并不是很大。第二资产减值,使得企业自身的实际资产价值下跌,也就是企业所掌握的实际资产,要低于企业账面的资产,但是这也对于企业本身的股价应先并不是很大。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减值准备金额。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
账面价值指固定资产原值扣减已提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
6.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导致股价小幅度下跌,但是影响不大。
原因如下:
1、计提资产减值对股价的影响比较直接关系是资金和公司的业绩情况。
2、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也是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
所以资产减值准备下降,公司的固定净值也下降,对公司的市值也有所下降,但是不是影响股价最主要原因。影响小。
(6)固定资产减值股价扩展阅读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减值准备金额。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
账面价值指固定资产原值扣减已提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
7. 计提减值股票会大跌么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导致股价小幅度下跌,但是影响不大。
原因如下:
1、计提资产减值对股价的影响比较直接关系是资金和公司的业绩情况。
2、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也是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
拓展资料:
股票资产减值对股价的影响是利好还是利空的分析如下:
一、新旧规定:
1、旧会计准则规定,已经计提减值损失的资产,如果资产价值恢复,则资产减值损失可以转回。旧会计准则这项规定曾经受到会计业界的质疑,因为在这项规定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操作一直是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常用手段,公司可以在某一盈利年度大额计提减值准备,其后几年再慢慢冲回,这样既可以隐藏当年利润,又可以制造以后年度扭亏为盈的假象。
2、新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长期资产,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
二、信准则实施的利好与利空分析:
利好:新准则的实施,虽然可以遏制某些公司通过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等来操纵利润的行为,但企业同样可以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实现其操纵利润的目的。因为新准则同时规定对于存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金融资产等,这些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由相对应的具体准则进行规定。
即以上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样,企业可能就会集中利用以上资产人为调节利润。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而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
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个重要的会计科目,是一种潜在的费用或损失。
2、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意味着资产价值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一种预案,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未来可能潜在发生,而只有当其真实发生,才可能体现在财务核算结算。
8. 请问一只股票准备计提减值是好事还是坏事情
是好事。公司为了防范风险才会记提减值准备.以防以后股票价格跌了,还会有减值准备来拟补亏损。
累计折旧和资产减值准备,实际上就是固定资产相比于历史成本减少的价值,只是由于记账规则的关系,必须找另一个地方来记录这些金额,所以就另设个科目记录金额,起名字叫做累计折旧,或者固定资产兼职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账面价值指固定资产原值扣减已提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
(8)固定资产减值股价扩展阅读:
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 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账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对于已按单项计提了跌价准备的存货在结转生产成本时,应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这样处理,反映了生产的实际成本,可据此考核生产部门的业绩。账务处理为借记“生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贷记“原材料”等。
对于按类别或整体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结转生产成本时跌价准备账户不作处理,待期末,一并调整入“制造费用”,再按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的规定,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分录为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贷“制造费用”。
9.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利好还是利空
计提资产减值不是利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而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其目的在于向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等决策相关的信息。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
1.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时间的规定上欠规范
企业何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制度中仅规定“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其中所谓的“定期”并未具体说明,这就使得不同的企业在具体操作时有一定的随意性,极有可能造成虚假信息泛滥,同时使企业之间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2.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金额的大小上欠准确
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即“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没有可考证的客观依据,而使计提金额缺乏衡量标准和统一的制约手段;
3.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管理盈余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提供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机会和空间实现对利润的操纵,进而操控企业的财务报表,导致了会计信息的虚伪性,于是很多企业会不顾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谨慎性原则,而把它作为调节盈余的手段;
4. 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发现部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欠缺
新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事项对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会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掌握新的会计原则与管理理念,熟练运用会计评估和判断技术,并且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严格自律才能做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因此,目前部分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与新形势的要求相差甚远,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