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供应商因素
相对于用户来说,油气供应商的源头大都为油气公司巨头。这些油气供应商的业务大多包括完整油气供应链业务,即包括油气资源的勘探、生产,也会涉及油气的运输业务。因此垄断性很强。这样其经营战略的调整将可能使得油气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所以对那些世界油气市场的巨头公司们的行动应该时时刻刻加以关注。
例如,由于中国对清洁能源消费需求量不断提高,尽管目前天然气进口和LNG加气站运营仍然亏损,但在消费需求两位数增长和天然气价格上涨预期之下,中国三大石油巨头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正加速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在上游争抢海外气源,下游“跑马圈地”建LNG加气站。未来几年内,资金投入将超万亿元。中海油正在打造沿海天然气大动脉,其将纵贯吉林、辽宁、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截至2012年,中石油已投产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约300座,远期也还将在全国布局5000座以上。而中石化也在浙江、山东等地积极规划建设LNG加气站。为进一步提高其在油气市场的垄断地位而主动积极地抓住市场机会。
油气生产供应商的国际化加剧了油气市场的变革。例如,2013年,中国三大油企海外抢气步伐进一步加快。中石油3月斥资42亿美元收购了意大利石油集团埃尼运营的东非莫桑比克项目20%权益;6月24日,与诺瓦泰克签署协议,获得其主导的俄罗斯北极项目亚马尔LNG20%权益。中石化在2月斥资10.2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天然气公司切萨皮克能源的俄克拉荷马一块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土地资产50%的权益后,又计划入股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在加拿大价值200亿美元的LNG项目。而中海油在7月26日与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加拿大油砂、液化天然气等业务领域寻求机会。这些举措将使世界油气供应商之间相互制约程度加大[100]。中国的油气公司正在用该方法提高在国际油气市场上的竞争力。
油气生产供应商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市场国际化步伐在加快。例如,巴西石油公司为了实现从2013年至2017年投资2370亿美元,到2020年将其石油产量提高一倍多,达到每天420×104桶目标,并解决其资产负债和弥补国内燃料价格失调引起的现金增值短缺问题,将其秘鲁分公司以26亿美元的价格全部卖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01]。这对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来说,该交易增加了其海外投资目的地南美的重心,同时也给了中国油气公司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