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港的股市能跌倒100多点
没有吧...股票没有涨跌限制到是有
Ⅱ 97香港金融风暴恒生指数最低是多少
在1997年 8月7日恒生指数到达顶峰 16673 点。97香港金融风暴恒生指数最低跌到 6500 点
Ⅲ 1987年的股市崩溃
1987年10月17日(星期日)晨,美国贝克财长在全国电视节目中一语惊人:如果联邦德国不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扩展,美国将考虑让美元继续下跌。10月19日,星期一,华尔街立刻掀起了一场震惊西方世界的风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狂泻508点,6个半小时之内,5000亿美元烟消云散!
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始疯狂了,道·琼斯指数直线下降,早市开盘半小时下跌93.18点,不到一个半小时,暴跌320.1点,降至2045.33点。中午, 道指突然又急速反弹100点,但到了下午,美国国防部长宣布美国周日击毁了一座伊朗石油钻井平台,出于对海湾战争突然升级的担心,使证交所出现更大的抛售狂潮。从2点45分开始到收盘,道·琼斯指数平均每17秒下跌一点。道指像着魔似地下跌。到收盘时,5000亿美元——一笔相当于法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股票面值化为乌有。
在10月19日的一个交易日里,道指狂跌508.32点,降至1738.81点,跌幅达22.62%,大大超过1929年10月28日华尔街狂跌的12.8%的跌幅。
顿时,恐慌瘟疫开始在股民中蔓延开来,华尔街在颤抖。伦敦、东京、苏黎世等金融市场也都在颤抖……
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指数一天暴跌249.6点,跌幅为10.8%,降至2032.6点,转眼损失高达500亿英镑,相当于伦敦股市总值的10%。
东京:225种日经股票下跌3836点,跌幅达14.9%创下跌市的历史记录。
巴黎:股票交易所指数下跌10%。
香港:联合交易所内的股票暴跌420.81点,交易额达4万亿港元。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的60种股票指数出现大幅度的下跌,跌了132.5点,降至1744.1点,跌幅达7.6%
星期二清晨, 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抢在华尔街开盘之前,发表声明,宣布了美联储将执行其中央银行的职责,保证向全国各商业银行提供充足资金的决定。这步棋同1929年中央银行在紧急关头收紧信贷的步骤刚好相反。
贝克财长的助手争分夺秒地给企业界巨擘们挨个拨电话,唯恐他们中的某位漏掉了这条消息。“定心丸”立刻奏效。两家主要商业银行随即宣布降低优惠利率。中央银行的承诺,使那些在华尔街股市挂牌的许多企业重树信心……
白宫决策性的会议正在紧锣密鼓之中。格林斯潘和两位贝克都奉劝总统尽快同意增加税收。危机到底迫在眉睫。总统终于作出让步,答应就增加税收和削减财政赤字问题尽快同国会两院领袖会晤。
此后,华尔街的道指出现明显反弹,与此同时,伦敦、东京的股市也都有所起色。
美国财政部官员称10月19日的股市大暴跌是历史上罕见的财富大毁灭毫不为过,因为西方股市仅仅在10月19日这一天,就使15000亿的美元财富化为乌有,而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毁于战争的财富价值才不过为360亿美元。
在这场财富大毁灭的灾难中,无论是腰缠万贯的富商还是手持血汗股的普通人,都在劫难逃,很多人甚至陷入绝境。
华尔街股市崩溃使消费者痛苦地重估自己的地位,股市崩溃后近6个月,恐慌情绪才稍有减轻。
Ⅳ 香港股市在哪年暴跌
选择助听器抄送人。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第一助听器现在是数字化都需要本人进行验配,这样戴着才合适,根据。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来进行数字化调整的。你买过去,他不一定带着合适。还有就是。价格。你既要带着舒适,又要价格比较便宜的话,这样是。没有他只能说在这个价格。的性能基础上她戴着还可以比较舒服那么这个就是适合她的,带着舒不舒服?是由听力损失患者来反馈给我们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她戴上之后听到的声音是什么?所以说。要么就领他本人过来选配,要么就不要。来送人。因为你送的真不一定适合她,还白花钱。望采纳我的回答。
Ⅳ 1987年股灾是怎么回事
我已经修改过资料,请参考下:
美国“87股灾”
1987年10月19曰,星期一,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刮起了股票暴跌的风潮,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了508.32点,跌幅达22.6%,创下自1941年以来单曰跌幅最高纪录。6.5小时之内,纽约股指损失5000亿美元,其价值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这次股市暴跌震惊了整个金融世界,并在全世界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多达10%以上。股市暴跌狂潮再西方各国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数以千计的人精神崩溃,跳楼自杀。
这一天被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纽约时报》称其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曰子”。
直接原因
股灾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认同的理论是股灾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和卖。股灾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形成恶性循环,令股价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2)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时,为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有潜在的接盘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盘者都消失了,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将股价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资组合保险依靠的是几乎没有限制的资金流动性,但流动性并不总是存在的,资金的流动性有时会干涸。在每个人都想卖出时,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行的。 (3)经济学家 Richard Roll 认为市场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但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 因此是因为市场全球化令在一个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动在一天内漫延全球股市。
引发条件
引发股市股灾的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编辑本段处理措施
几乎每一个发生股灾的国家或地区都采取了善后处理措施。应急措施主要有:启用“断路器”暂停股市交易,动用股市平准基金入市,回购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场恐慌心理等。为了避免股灾再次发生,则加快了证券市场法规建设与完善,强化了市场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促进经济复苏和经
Ⅵ 大时代里的香港股灾是哪一次股灾,原理是什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场为背景。
剧中这个场景正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也就是发生在1973年的香港大股灾,这一股灾也名列世界七大股灾之一。
1967年的暴动,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香港社会内部出现剧烈变化,但港英政府漠视普通市民利益、只寄望于豪门富贾,也是重要原因。在动荡之下,股市受到显著冲击,当时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在6月份还一度宣布停市两个星期。暴动结束之后,市场才逐步恢复。
不过,1969年之前的香港股市,上市门槛高,且主要上市公司均为英资,华资受到一定排挤,即使参与买卖股票的职业,在当时的香港也被视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1967年的暴动可以算是香港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之一,港英政府汲取了这次时间的教训,开始关注华人民生,提升市民对香港的归属感。
香港股市在1969年之后开始升温
当时因为股票交易活跃,股票的登记与过户手续还是通过人手办理,难以及时处理积存交易,香港证券交易所当时在1969年11月1日开始宣布股市只开放半天,让经纪下午处理交易。
远东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打破了原来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独家垄断,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香港股市已经不能服务于经济的发展,香港上市公司数目一直维持在65家左右,但是香港的工厂数目已经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到1969年的12300家。远东证券交易所推出了粤语交易,容纳女出市员等适应市场需求的举措,其交易量迅速超过香港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也先后成立,形成四所竞争的格局。这一段时间应当说是香港股市发展最快的时期,许多知名的香港本地公司,基本上就是在这个阶段上市的,例如新鸿基、长江事业等。
恒生指数由406.32调整至1972年1月27日的323.95后,继续扶摇直上,到年尾12月29日上升至843.40,不足一年时间上升1.6倍,其间多种现时的蓝筹地产公司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华资地产五虎将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隆地产、合和实业、大昌地产。当中以长江实业及新鸿基地产发展最为远大,前者后来多次挑战英资地位,后者超越置地成为全港最大型地产公司。
1972年10月30日并发生香港开埠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战:英资置地与牛奶公司主席周锡年爵士及华资地产商华懋王德辉争夺牛奶公司控制权,即所谓“置地饮牛奶”事件:置地以两股面值五元现金,交换牛奶股东手上一股面值七元五角的股份,双方于报章上作出广告战,一时成为市场焦点。
市上又有传外资利获家集团利用香港市民对股市的认识不足,作出财技在市场制造炒风,即所谓“过江龙饱食远扬”事件。而由于当时对于公司上市监管不足,大量空壳公司上市混水摸鱼,最典型例子莫过于有“香港黐线”之称的香港天线上市。
经历过股灾的人肯定过目不忘,因为那感觉真是和割自己的肉一样疼。财迷哥认为,《大时代》中的两次股灾多是人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灾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期货,通过做空盈利。如果要让丁蟹服软,只能选择让股指飚起来。于是,丁蟹的对手方展博开始找香港三大阔佬借钱,通过融资将股指抬高,最终丁蟹不得不以高价买入,多年积蓄全部蒸发并负债数亿。最终,四个儿子跳楼,他自己侥幸存活。另一方面,这种人为太高股指的行为,也让泡沫产生。如果一直发展下去,股灾怕是不远了。
疯狂之后,总是走向灭亡。经过了73年3月9日的新高后,外资率先大手出货,跟着抛售的人越来越多,恒生指数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3月底股市急泻一成多,7月恒指破500点,年底跌至400点,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恒指更低见150.11点,跌幅近91%比起1929年纽约的股灾还要严重。大批股民损失惨重,举生积蓄化为乌有,跳楼新闻经常见报,整个香港市面萧条,进入一个不景气的年代,直到数年后才稍见色。 香港在1997年金融风暴的损失,相信令很多人毕生难忘,但若与1973年的股灾相比,下跌幅度仍只能算是小儿科。
对于1973年的股市大震荡,从一开始创出1700多点的空前纪录,到跌至1974年150点的新低,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中东以阿战争后,阿拉伯世界实行石油禁运,引致能源危机和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香港的股市才会从千多点高峰急速狂泻;但笔者却认为是投机过分,物极必反的必然结果。“要你灭亡,就先要你疯狂”,世事往往就是这么奇妙的。
经过了1973年的股灾以后,香港经济虽受到一定的打击,但亦从此打稳了根基,使人们明白股票的风险,把香港带进80年代的辉煌日子。
1974年后,政府设立两个非全职的监察委员会(分别负责证券及商品交易事宜)及其行政要员(证券及商品交易监管专员),办事处隶属政府部门。
商品交易伴随国际贸易频繁产生,1976年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主要交易的产品包括棉花期货、糖期货、黄豆期货和黄金期货,比中国最早的商品交易中心,上海金属交易所早了16年。
1985年5月7日,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改名为香港期货交易所(香港期交所),翌年5月6日,期交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为投资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资风险。
直到1986年,香港证券市场已经从1969年的26亿港元攀升至1231亿港元。四大交易所的春秋战国时代也终于进入了尾声。同年4月2日,香港证券市场结束了“四会时代”,合并后的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成为了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同年9月22日,联交所获接纳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会员。联交所交易大堂设于香港交易广场,采取电脑辅助交易系统方式进行证券买卖。
在1983年9年24日,香港出现黑色星期六股市大震荡,港元大幅贬值,物价开始飞涨,民众大量抛售港币购进美元,抢购商品和物资,香港一片混乱,市民惶惶不可终日。
原来,敏感的香港媒体从中英双方对外发表的简短的公告上嗅出了端倪。1983年9月第三轮、第四轮谈判不顺利,于是香港社会谣言四起,有人说双方谈判破裂了。而在当时,中英谈判成了香港经济的晴雨表,谈的好香港股市就涨,谈的不好它就跌。于是,就在这个时候,香港股市出现了所谓的“黑色星期六”,股市再下降不仅会影响到港元崩溃,而且还会影响到英镑的地位。为了保住英镑的地位,英国不得不把港币的汇价和美元挂钩,这才稳定了局势。
Ⅶ 股市崩盘的历史大事件都是什么
股市崩盘的历史大事件有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并于同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上市股票只有8只,被称为“老八”。当时,交易上限被设定为1%。后来,涨停板调整为0.5%,指数以96.05开盘。到那时,价格已经持续上涨了两年半。1990年11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开始。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首次牛市:1990.12-1992.5 95-1429点旧8股,取消涨停板。1992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取消了对15只上市股票的价格限制,实行了“T+0”交易规则,引发股市大涨。当天,上证综合指数从617点上涨105%,以1266点收盘,仅3天就突破了1420点。股价飞涨,涨了570%!其中,5只新股的面值意外上涨250%至3000%,成交量达到创纪录的3.6亿元,随后达到1429点的高点。
股市低迷,甚至有传言说,随着对股市的信心消失,监管机构将关闭股市。为了救市,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了三项“救市”措施。这包括年内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扩大资金入市范围。
Ⅷ 金融风暴的详细经过历程是
金融风暴过程:
www.rdccn.com
9月17日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2%不变 美政府正式接管AIG 美联储提供850亿拯救AIG
9月15日
雷曼申请美史上最大破产保护 债务逾6130亿美元
9月14日
美国银行14日与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已达成协议,将以约440亿美元收购后者
9月7日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将出面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
3月16日
美联储决定,将贴现率由3.5%下调至3.25%,并为初级交易商创设新的贴现窗口融资工具。
3月12日
美联储宣布,将扩大证券借贷项目,向其一级交易商出借最多2000亿美元的国债。
1月31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3.0%,将贴现率下调0.5%,至3.5%。
1月30日
瑞士银行宣布,受高达140亿美元的次贷资产冲减拖累,去年第四季度预计出现约114亿美元亏损。
1月22日
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75基点至3.50%,隔夜拆借利率下调75基点至4.00%
1月17日
美林公司第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每股由同比的2.41亿收益转而亏损12.01美元。
1月15日
花旗宣布,该行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并表示将通过公开发行及私人配售方式筹资125亿美元。
2007年
12月13日
美欧央行联手应对信贷危机
12月12日
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贴现率下调至4.75%
12月06日
英国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布什宣布次级房贷解困计划
11月01日
美联储再度降息0.25个百分点
9月18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 美次级债危机波及英国 北岩银行遭挤兑拟分拆出售
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将努力避免信贷危机损害经济发展 布什承诺政府将采取一揽子计划挽救次级房贷危机
8月30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100亿美元
8月29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52.5亿美元
8月28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95亿美元
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业银行贷出3.14亿英镑应对危机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
8月22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 欧洲央行追加400亿欧元再融资操作
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8000亿日元 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35.7亿澳元
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 欧洲央行拟加大救市力度
8月17日
美联储降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至5.75%
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股价暴跌 面临破产 美次级债危机恶化 亚太股市遭遇911以来最严重下跌
8月14日
沃尔玛和家得宝等数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级债危机蒙受巨大损失 美股很快应声大跌至数月来的低点
8月14日
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 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各经济体或推迟加息
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 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
8月10日
美次级债危机蔓延,欧洲央行出手干预
8月9日
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美国次级债,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大幅跳水
8月6日
房地产投资信讬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8月5日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总裁沃伦-斯佩克特辞职
7月19日
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
7月10日
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
4月4日
裁减半数员工后,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濒临破产 美股大跌,道指跌2%、标普跌2.04%、纳指跌2.15%
2月13日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 美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盈利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