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京杭大运河水质化验分析报告

京杭大运河水质化验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22 11:35:28

1. 京杭大运河现状和保护措施

京杭大运河有着辉煌的历史,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今天,大运河面临的处境让人担忧: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文化遗存毁损流失惊人,社会经济功能锐减等。为保护京杭大运河,支持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了“京杭大运河学生调研团”,赴运河沿岸6个省市、18个城市进行调研,并对社会公众进行运河知识普及,携手推进申遗工作。
今年11月,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北京科技大学“京杭大运河”调查报告获一等奖。本报现刊登调查报告中“运河历史与文化”部分,以飨读者。
调研方法
■ 请国家文物局和北京科技大学考古科学技术方面的专家对调研组成员进行培训。
■ 调研团通过徒步、骑自行车等方式,对运河的水源、水质、水利设施及周边环境等进行实地考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调研团通过与运河沿岸百姓交流,了解运河的变迁,已流失的民俗文化等。
■ 调研团主动联系运河沿岸城市政府和相关机构,组织系列座谈会。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调研团共发放运河知识宣传资料15700余份、调查问卷2581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487份,开展“保护运河,支持申遗”万人签名活动,活动辐射人数近百万。调研团队还采访了70余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并与天津市水利局、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沧州市文物局等26家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末期,成形于隋,发展于唐宋,元代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河体系,经过历代的修治、改道,最终形成了一条全长1794公里的“黄金水道”,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作为古代沟通南北的黄金通道,一直是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命脉,在促进经济繁荣、融合南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各个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京杭大运河流域广阔,文化古迹星罗棋布。
京杭大运河的昔日辉煌何在?现在面貌如何?为什么申遗之路如此艰辛?带着上述问题,北京科技大学京杭大运河学生调研团组建了13支调研小分队共144人,奔赴京杭大运河沿岸6个省市、18个城市,对大运河进行为期半年的全面调研,同时沿河发起“保护运河,支持申遗”万人签名活动。
京杭大运河南北情况差异大,存在问题各异,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主要表现为水源减少,水量不足;污染严重,水质较差;水利设施管理失范,水利工程已经严重老化,大部分年久失修,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运河南北河段情况的不同,同样的设施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运河周围环境不佳,大运河的管理被分割给沿途的各个省市管理,这给运河的整体保护和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一些沿岸居民环保意识不高,运河整治难度较大。现代运输业的发展使运河的航运价值大打折扣。
■ 社会经济功能退化
1. 航运功能发挥不足
京杭大运河曾经拥有发达的航运,是南北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和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水道。即使现在,每年也约有10万多艘船舶长年在运河上航行,年运输量3倍于京沪铁路。但从目前大运河的水位、水利设施等整体情况来看,大运河已不可能全线通航,有近半数的河段已停止航运。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仅为800多公里,季节性通航里程也只有1000多公里。
2.难于满足两岸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需求
在调查中仅有30.25%的沿岸居民认为运河水依然可用于烧菜煮饭和洗澡洗衣服等日常清洁,大多数居民已经基本没有使用运河河水的概念。
■ 文化遗产损失惊人
京杭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孕育了一座又一座的名城古镇,留下了一处又一处的文物古迹。
各地居民对运河沿岸文物古迹及风俗习惯的了解程度有一定差异,还需加强对运河文化的宣传教育。
文物古迹的损毁
在运河沿线,已经公布和注册了654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109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9座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北京通州为例,36公里的运河沿岸有燃灯舍利塔、石坝码头等100多处与运河有关的建筑,2000多件可移动文物。另外,运河部分地段的文物保护规划也在制定中,一些河段还展开了环境整治、抢救修缮文物等工作。如浙江杭州的小河直接编制了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杭州市建设了运河博物馆等。在江苏苏州寒山寺,景点沿河而建,保护工作也很完善,导游也在游客游览过程中大力宣传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无疑,在旅游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呼吁大家保护文化遗产和继承历史文化精神,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有统一、完善、健全的保护措施的基础之上。
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对运河沿线残留不多的古宅、古街、古巷以及深埋地下或为草木掩映的闸坝、堤岸、碑刻等,不仅没有发掘整理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相反还大兴土木制造伪古迹、兜售假古董,人为地破坏了运河的原貌。例如,天津古宅的拆除、泊头段“正太茶庄”的居民区改建、苏州西山的建筑等,由于得不到有效保护,目前正以每年约为20%的速度消亡。
民间工艺的流失
民间工艺是民间艺人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视角,就地取材,以手工方式创作的工艺美术品,是民间文化的乡土瑰宝。运河水养育了心灵手巧的运河人,他们创造了一批批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
运河沿岸有农民画、剪纸、泥玩、布玩、面人、风筝、彩灯、玩具、糖人、木雕、石刻、刺绣、木版年画、草编、柳编、刺绣织锦等民间艺术形式。其中江苏徐州流传至今的30余种民间艺术形式保留完好。东昌府区民间工艺作品众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东昌年画、梁水葫芦,聊城(古时为东昌府)与潍坊杨家埠并称山东两大民间画市。
但是民间工艺正日渐消亡。在家家有苏绣、人人知苏绣、户户懂苏绣的江苏百家名镇——苏州浒墅关第一镇,原本盛行的特色草编工艺,在苏绣的繁荣发展中却消亡殆尽。手工业的发展无疑带来了商业的活跃和城市的兴起,但在市场竞争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较为困难,受到忽视。伴着城市的大规模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也变得漫漶不清。老艺人在老去,技艺后继无人。保护是在与时间赛跑,抢救工作迫在眉睫。
民间艺术的没落
大运河吸纳融汇了中国南北各地的民俗、饮食服饰、宗教信仰、官民仪礼等,形成了独特的运河风情和民俗文化。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市井文化,即人们通过举办各种节日活动,期盼香火兴旺、风调雨顺、万事如意。如每年春节,龙灯、旱船、高跷、狮子舞,走街串巷,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此外,百余种曲艺也见证了运河人的文化生活。以天津为例,曲艺包括评书、相声、梅花大鼓、乐亭大鼓、西河大鼓等近20余种。
然而,随着运河功能的衰退,运河价值的锐减,由运河哺育的民间艺术也难逃没落的命运。运河沿岸某些村落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许多地方连基本的娱乐活动场所都没有。大多数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文化沙漠”和“文化死角”。
其中最典型的是已收入在《中国民间歌曲集》的运河号子。北部运河沿岸常年居住的人们都还会哼唱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运河号子,但由于运河的缺水甚至断流,已无法在河岸边听见船夫们拉船时高唱出的真实的运河号子。这种在漕运中形成的民间艺术,随着漕运的衰退,如今已渐渐成为“千古绝唱”。值得欣慰的是,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运河号子这种运河文化的传承,目前通州、扬州地区运河号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在进行着。
京杭大运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诸多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认为,除了对大运河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和部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等原因外,主要还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运河文化的相关研究工作停留于表面,在文化、历史等方面,尤其是非物质文化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第二,当今社会上部分人对财富的认识局限在眼前利益,忽略对古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致使文化遗产由于缺乏经济效益而日渐消亡。
■ 保护对策及申遗建议
虽然京杭大运河所面临的问题较多,但运河沿岸各级政府也正在加大对运河保护和治理的力度,纷纷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和方案,不断加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申遗和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大运河受到了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们建议建立统一管理协调机制,成立多方参与的京杭大运河保护及申遗工作组。其参与主体应包括文物保护机构,运河沿岸地方政府,水利部、交通部及其对应的基层部门,运河相关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等,从而统一管理、协调沿岸各地对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开发及申遗工作。
■ 旅游资源开发负面效应过多
调查发现,京杭大运河的旅游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在有限的开发中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京杭大运河沿岸既有寺塔庙院、古街巷道等文物古迹,又有戏剧曲艺、灯彩陶塑等民间艺术和民间手工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调查中有群众说:“我们这里有唐代的石板、宋代的瓦、明代的门槛、清代的窗,内部还有现代化设施。”但是京杭大运河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经济产值低。
(2)不合理开发破坏旅游资源
沿岸城市在对运河的旅游开发中缺乏合理的规划、保护,许多河段的旅游开发盲目地推陈出新,没有合理划分缓冲区和保护区。开发商们为了建造热门旅游景点,大兴土木建造运河文化广场、运河公园等。过量建设楼群,随便改造河道,使大运河的原貌及沿岸的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运河古文化与现代都市气息没有合理结合,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部分被访者对运河申遗的了解情况和支持程度
北京到天津段:
知道杭大运河现在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39.42%;问及京杭大运河有必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认为没有必要的为24.24%,有必要的为42.42%,说不清的为33.33%。
支持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为92.65%,不支持的为2.21%,说不准的为5.15%。受访群众了解了保护大运河的重要性后,很大部分的民众都表示支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徐州到宿迁段:
有将近60%的人不知道京杭大运河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京杭大运河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并且给与支持。
吴江到杭州段:
知道京杭大运河现在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54.93%;问及京杭大运河有必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认为没有必要的为1.41%,有必要的为94.37%,说不清的为4.23%;支持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为98.59%,不支持为1.41%,说不准的为零。
部分被访者对运河历史的了解情况和运河文化的认识
北京到天津段:
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一点不了解的为12.78 %,有一点了解的为57.89 %,基本了解的为25.56%。对当地与运河有关的文物古迹不知道的为41.67%,知道一些的为58.33%。对地方曲艺、舞蹈、戏剧、文学、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民俗的了解方面,不知道的为53.85%,知道一些的为46.15%。
天津到沧州段:
50.2 %的被访者选择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有一点了解”,18.7 %的被访者选择了“基本了解”,很了解和一点不了解的各占15.6%。在被访者中,有很大一部分能说出有关运河的传说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运河具体的历史,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不知道自己家门口那条水沟就是京杭大运河。
徐州到宿迁段:
大多数人都对京杭大运河历史多少有些了解,但是对于和运河有关的文物古迹,大家知之甚少,一般知道的有秦淮河与瓜州古渡。而对艺术和民俗,有30%左右的人有所了解,知道有安徽柳琴戏,安徽黄梅戏,越剧,豫剧,花鼓戏。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电(记者 马海燕)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集体采访中,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透露,中国将采取八大措施保障对大运河的保护与恢复。

这八大措施是:第一,对大运河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家底。第二,根据文物普查情况,及时把相关文化遗产公布为保护单位和历史村镇。第三,建立健全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制定大运河保护条例。第四,开展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第五,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做好抢救性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第六,建立健全适应大运河跨地域、跨流域、跨部门的保护管理体制,明确相关的保护责任。第七,深入开展大运河保护的社会宣传教育。第八,增加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

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大运河流经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六省两市,贯通了东西方向的五大水系,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通道,同时也是防洪灌溉工程。济宁以南的段落至今仍在通航,但济宁以北的段落已经断流。

据介绍,运河文化遗产的内容,既包括河道、码头、船闸、堤坝、桥梁等水工设施,也包括运河沿岸的崖谷、官仓、会馆、驿站、庙宇等相关设施,还包括依托运河发展起来的历史性城镇、街区、村镇,同时还包括与大运河相关的非物质遗产。

单霁翔说,中国已经列入“申遗”名单的大运河共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六百五十四处,其中一百零九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座城市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 水质监测报告中所提出的平行样和空白样是指什么

平行样又称平行双样复,是指制在环境监测和样品分析中,只包括两个相同子样的样品。

空白样本,是指进行空白试验的样本。

采集和测定平行样是实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项措施。平行样的测定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测试的精密度水平。在环境监测中,采集和测定平行样的百分比应根据样品的批量、测定的难易程度、有无质量控制等进行确定,一般不少于全部样品的10%。

(2)京杭大运河水质化验分析报告扩展阅读

平行样的测定结果可根据标准方法所规定的界限进行判别合格与否,也可将测定结果点入质量控制图进行判别。此外,也可参考分析化学中所作的一般规定进行判别。

对物质进行检验时,除去要检验的物质,进行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试验,即空白试验。其目的是校正有关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鉴定中有时需检验案件有关事实中发生变化的物质成份,而实际提取的检材中常混杂有其他物质,检验时须消除其影响。

3. 简述京杭运河污染的原因

京杭大运河断流已久

断流是黄河以北的那段断流,不是黄河以南的,不是从杭州到徐州的那段断流。北边那段断流已经相当长时间。它当时建的时候就有一点问题。第二是河北、华北地区当时缺水,京杭运河那时就有点断了。那么就是说当时隋炀帝建的从北京到杭州的运河,很长时间是不通的。

大运河污染的自然原因

目前大运河的污染问题严重,从杭州段到徐州段,可以分两大部份。南段是长江以南,从镇江到杭州这一段;北段是从扬州到济宁这一段。两段运河污染一直相当严重。运河是人工挖出来的,它没有源头,也没有入海的地方。运河最初主要用于航运的,后来大家都把它当“阴沟”来用,把废水往里排。运河就像一盆水,越洗越脏。

运河是南北向的,淮河是东西向的。淮河自从黄河夺了它的入海口以后,淮河就没有入海口了。它的一个入海口是人工新开的,当时主要是依靠京杭运河把水排到长江里。大家知道中国的几大河流都污染得很厉害。譬如辽河、海河、淮河这三条河都比长江污染的厉害的多,特别是淮河。

淮河政府一九九二年开始治理。治理了十五年了,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成果。淮河的水很脏。淮河和京杭运河在洪泽湖那里做了个交叉,淮河的脏水都进了京杭大运河里。即使京杭大运河的水花很多钱治理好了,只要淮河的水一进来,作一个交叉,它的水又污染了。

治理运河的污染必须与治理与其交叉的河流、湖泊同时进行。

政府拿出很多钱治理京杭运河江北这一段的水质,因为京杭运河江北这段的渠道,是作为南水北调的纵向方案的输水渠道,它是要向天津输水的。天津不要纵向方案的水,是因为输过去的都是脏水。政府要保证南水北调,就必须保证改善京杭运河的水质问题,限制南水北调方案里东线方案里输送脏水。“污水不许排入”等定了很多规矩。但京杭运河的水和淮河的水在洪泽湖交叉,淮河的水一到洪泽湖就把洪泽湖给污染了,洪泽湖里连鱼虾都不怎么长,长出来的鱼虾也是有毒的。这些水又进了京杭运河,所以,如果不治理淮河的水质,京杭运河的水也不会好。

南边运河也有同样的问题。南边的运河有一段是利用了太湖的。太湖也是一九九二年政府计划治理的,经过十五年治理,太湖的水质还是五类水质,负氧化很厉害。因为等到河流、湖泊失去自净能力、负氧化很高的程度,治理费用就会很高。淮河治理,三年以前已经投入了六百个亿,一点效果也没有。

要保证运河的水质,首先要解决太湖、洪泽湖、淮河、长江的污染,因为运河水的流速比自然河流慢,所以它的水质要求比自然河流水质要求高。

富氧化问题

当排放进湖、河里的废弃物质含的营养成分太多,湖里就会疯长藻类植物,它需要很大的养分,湖里没有这么多养分,就会造成缺氧环境,整个湖水会变黑。藻类的生长和死亡速度特别快,死亡后成为淤泥,湖面淤积也很厉害,会把其他生物全部杀死,河水迅速变臭。那种河里、湖里绿绿的、发蓝的或者油亮油亮的那种东西,就是负氧化现象。

打个比方,做个实验。拿一个碗或者一个花盆, 里面放上水。让它晒上三天,你看看它成了什么颜色。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就会发臭。

治理从技术上讲不是不可能做到,而是治理费用很高、效果很难保持。如果你不停的抽水, 抽出来,冲氧,再重新回填,让水循环,它在运动过程中,就会吸收养份。不断的冲氧,补偿它的自净能力,这是一个很昂贵的过程。

运河本身没有自净能力,是靠几个湖泊的水来补充它,靠长江的水来补充它。太湖水源是从浙江北部、安徽山区来的水,它的水也能补充运河的水。后来也用长江的水补充它。但运河不是活水而是死水。

要警惕那种把环境污染问题简单化,认为现在破坏不要紧,将来只要钱投下去就能治理好的错误认识。譬如杭州,把钱塘江水放进来,确实运河杭州段的水就干净了不少,但是时间以长,如果不换,水质又坏了。换了一次水以后,也许能顶三四个月,但问题还存在。河床里的重金属、污染物还在。

环境污染问题实际是制度问题

以前我们把泰晤士河、莱茵河、多瑙河的污染当作资本主义的特性,其实这是人类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危害。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认识和重视了这个问题,采取很多措施进行监督、管理和保护。问题缓解了很多,英国泰晤士河、德国莱茵河水都变清了。

中国是看到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道路上走过的这条弯路的,它可以走得比资本主义国家好,避免这条弯路。但是现在的情况显然并不乐观。我们现在的发展模式,比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还厉害,对资源的掠夺、破坏更严重,速度更快。这二十多年是环境破坏最厉害的,二十多年以前,中国的水污染问题基本不存在。八十年代以来,这个问题就越来越严重。可以说,这是决策错误,或者说,是一个制度的问题。

解决环保,主要依靠民众监督

解决环保问题不靠责任制,靠民众,靠监督,靠舆论的监督,靠民众的意许。靠责任制没有用。在责任制度上政府所采取的某些措施是远远超过西方国家的。 譬如像淮河治理,下了很大决心。比如责令所有的生产过程中有污染物排放的造纸厂厂长,必须把工厂的废水处理池建起来。措施很强大,但作用不大。中国搞了三次环保风暴,每年春节之前打一次,却效果不明显。

环保靠的是监督,不能靠环保局的几个官员来监督。环保局应该替那些保护环境的民众说话,说他们的行动符合环保法、他们的维权运动合理,这样环保监督问题会容易得多,因为民众会替政府看着,谁在那里破坏。

4. 写关于京杭大运河的调查报告有哪些方面可以调查

隋炀帝 繁荣 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发达

5. 京杭大运河水质目标从四类改为三类了吗

杭州抄市环保局副局长楼炳文表示,2007年,杭州共完成17个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每天处理污水55万吨,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处理运河沿线的污水。目前,运河已经摘掉了水质劣五类的帽子,他们的目标是使运河水质达到三类标准。

6. 09 京杭大运河水质

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是华北、华东地区的黄金水道,并与沿线众多的河流湖版泊形成权天然水运网。在以水资源富足著称的江苏、浙江两省境内,大运河还是许多城市的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资源补给源。 然而,近年来,随着苏、浙两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取水量和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大运河水污染问题日渐突出,这条黄金水道正在成为沿岸污染点源的排污管道,造成严重的“水质型”缺水,局部河段水体呈现恶化趋势,水体自净和生态修复能力降至最低点,断面水质检测达标率不容乐观。

有关专家建议,应尽快编制科学的大运河航道规划管理制度,并对饮用水源地所处的重点河段实行改道和禁航,减少人类活动对水体的污染,促进水污染防治模式的根本转变,真正卸去大运河污染的沉重包袱。

7. 现在京杭大运河水质好吗,

没哪里是干净的

8. 要一篇京杭大运河的研究报告,400字,有表格的,急

京杭大运河申遗研究报告
大家都知道运河要申报世界遗产,但运河申遗何时才能成功?
在中国苏州网上,我查到了有关运河申遗的信息。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距今已经2400多年。作为沟通我国南北的主要通道,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多年来,有识之士也一直想把大运河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可始终未能如愿。最近,申遗一事又有了转机。运河沿岸丰富的物质文化遗迹,对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至关重要。为了保护好这些遗迹,宁可多花钱,多费力,也要尽量在原地确保文物古迹的完好;必要时,不惜让运河改道。50年代中期、1987年、1996年,苏州三改河道,让运河绕城而过。为了改善运河的水质,苏州还关闭了沿岸的两家大型造纸厂。 不过由于运河现在仍然发挥着重要的航运功能,一些问题也比较凸现。就以苏州为例,一半的煤炭、建筑材料以及大米、农用物资、大件物品等,都是通过运河来承载的。
这只是运河申遗的一个难度,此外,由于运河涉及到六个省市,没有一个地方愿意出面来牵头组织申报工作,也导致现在申遗工作还停留在口头上。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希望国家统一协调,加快京杭大运河的申遗进程。目前,省政协视察组已经结束了对宿迁、邳州、淮安等地运河的考察,今年5月份,相关学者还将在杭州集中讨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问题。
经过调查,我提出关于运河申遗的建议:
政府应该把运河的水质先搞好,不要因为两边的工厂而使运河的水质受到污染;要保留运河两边的古建筑,尽量不要拆掉。如果房子非拆不可也最好再仿原来的样子重建一遍,让运河保持原番风味;要更多的去宣传运河,使大家一起来保护运河。

9. 水质化验报告的表怎么做

​冷凝水(Condensate Water)软水(Soft Water)给水( Feed Water)炉水(Boiler Water)总铁Fe硬度T.H.pH值电导率E.C.pH值总铁Fe硬度T.H.电导率E.C.氯离版子Cl-pH值硬度T.H.总铁Fe电导率E.C.浊度TB总碱M-V酚酞碱权P--V磷酸PO43-电导率E.C.pH值氯离子Cl-亚硫酸SO32-<0.1<0.57.5~8.5<30>7.0<0.30.00 <100—8.0~9.5<0.5<0.1<80≤2<200—10~30<15009~11N/A10~30#DIV/0!0.00 8.14 28.00 8.44 #DIV/0!0.00 38.75 10.40 9.09 0.00 #DIV/0!43.00 0.00 107.08 37.65 11.50 890.00 10.53 25.50 28.00

10. 京杭大运河是怎么解决南北地势造成的水位差的

京杭大运河由南到北,水位高差别非常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采取了三内种办法。

截直道使曲

京杭大运容河的许多河段并没有直接修成直线,而是故意修成弯弯曲曲。弯曲的河段可以有效消除地面高度不一形成的水位差,保证河面平缓。

——以上内容摘自米莱童书《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阅读全文

与京杭大运河水质化验分析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eg1906合约最后交易日 浏览:401
ST岩石有投资价值吗 浏览:651
征信信用贷款逾期13次 浏览:755
建行个人理财产品 浏览:85
中航机电股票代码 浏览:804
热轧卷板期货行情1910 浏览:902
期货研投公众号有哪些 浏览:298
神龙理财公司 浏览:286
外汇双头低 浏览:102
银行理财投资者穿透 浏览:839
丰树基金出错吗 浏览:981
来不及还贷款 浏览:949
民间贷款2436 浏览:394
5万5日元多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203
中国人民银行5月15日人民币 浏览:340
傻人买什么股票强 浏览:817
2016年1月1日外汇牌价 浏览:724
外卖小哥理财月入五万 浏览:65
模模搭融资 浏览:813
天原管道价格表 浏览: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