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跪求日本历年CPI统计最好从二战结束后开始,精确到每个月,跪求!!!
给的分太少了,就没什么人愿意辛苦给你去查。。。
⑵ 跪求美国和日本历年的cpi和gdp,越详细越全面越好,谢谢!!
有邮箱吗 我可以发给你
邮箱重新发一下
⑶ 日本p总量2015年
2015年,日本GDP总量是 48175.2亿美元
居世界第三位
美国第一,中国第二。
⑷ 日本近20年的经济发展概况,包括GDP、CPI、进出口、消费、投资。。。求数据
切说,应该是90年代开始日本的经济增长缓慢,并且出现负增长。
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日本泡沫经济版时代,泡沫经济是权在90年代初崩坏的。这之后给日本经济留下了后遗症。
内需方面:泡沫经济后日本国内并没有发生明显增长。而且从90年代到现在日本也没出现新产业的企业。像美国,包括微软,Yahoo,Google等IT企业都是在90年代发展起来的。而日本还是延续着60,70年代的老企业。
对外输出方面:日本的经济主要靠出口。泡沫经济时期日本是最大的对美输出国。而现在则变成了亚洲,南美向美国输入为主了。同时日本的输入也大幅增加了。相比以前是输入增加,输出减少了。80年代后日元不断升值也是影响输出的一个原因吧。
另外,日本的大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纷纷把工厂等建到了发展中国家。这部分海外工厂的数量也是巨大大。而这些海外企业所创造的GDP是不算入日本的。
即使近20年日本经济增长缓慢,但是日本国民的生活还是有很大提高的。只要科技不停滞,人的生活环境还是会变的。
⑸ 2015年日本gdp增速是多少
日本内阁
府今日上午发表的2015年
国内生产总值
(GDP)速报值显示,与2014年度相比,2015年的
名义GDP
的增长率为2.5%,
实际GDP
的增长率为0.4%,保持了正增长的势头。
今天同时发表的2015年第三季度(10-12月)的GDP速报值显示,日本第三季度的GDP下滑0.4%,换算成年增长率的话,下滑幅度为1.4%。
⑹ 2015日本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
所谓货币供给量,是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版位和居民个人权持有的现金和存款总量。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概念,是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供给量,通常所谓的货币供给量都是指这一含义。货币流量则是指按一定时期计算的货币周转总数,货币所完成的交易量总和。
货币流量的大小等于货币供给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根据货币流量大小和时间计算货币的统计口径。
⑺ 日本自1980年以来的CPI指数。
1980 7.8082992
1981 4.911634
1982 2.738735
1983 1.8911578
1984 2.2509626
1985 2.0469248
1986 0.6150062
1987 0.1222494
1988 0.6480699
1989 2.2863009
1990 3.0654137
1991 3.2663539
1992 1.7143837
1993 1.2725434
1994 0.6906882
1995 -0.1239669
1996 0.1323955
1997 1.7684489
1998 0.6658546
1999 -0.3307252
2000 -0.7122046
2001 -0.7580698
2002 -0.8952772
2003 -0.2486325
2004 -0.00831
2005 -0.2742002
2006 0.2416264
2007 0.0582
2008 1.3789666
2009 -1.3520157
数据来源:世界银回行答
⑻ 美元兑日本2015年下半年走势分析
去年以来,日元贬值非常厉害,主要是因为去年上半年日本上调消费税率,而日版本央行为权了对冲上调消费税带来的影响,从而开启了QQE,导致了去年下半年日元的大幅度贬值。
未来安倍为了政府改革的延续,可能要继续上调消费税至10%,那样的话,日元的贬值或将持续,但是如果安倍停止上调消费税,那么由消费税带来的这轮贬值或将画上句号,日元将重新进入震荡整理的阶段,届时日元的汇率波动不会太明显,整体方向趋向于小幅升值。
另外需要注意,日元是避险货币,当全球触发避险情绪的时候,也会推高日元的走势
⑼ 求助2000-2015年6月日本工业生产指数,CPI,汇率月度数据
最佳答案
看CPI月度数据是同比数据还是环比数据
同比数据的话,(专1月属CPI+2月CPI+……+12月CPI)/ 12
环比数据的话,2001年CPI=2000年CPI*(1+1月CPI)*(1+2月CPI)*……*(1+12月CPI)
因为月度CPI和年度CPI各分项的权重不一定完全一致,所以推算出来的数据会有一定的误差
⑽ 日本如何衡量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衡量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指数。具体内容分为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
CPI是从购买者的角度,反映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商品价格水平,它衡量的是生活成本的变动,与居民生活消费的关系最为密切,历来为公众和政府所重视。
目前,在我国CPI的统计和分析中,有几个问题需要重视并进行认真研究。
一、应重视对我国核心CPI的分析和研究
国外经常会使用核心CPI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所谓核心CPI是指从CPI构成中扣除某些价格波动较大的项目(如食品和能源,或新鲜食品等)后计算得到的价格指数。由于核心CPI稳定性较好,通常被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计算核心CPI时扣除哪些项目,取决项目的波动性和权重,各国有不同的做法。美联储常用的核心CPI扣除了食品(权重为15%)和能源(权重为9%),日本的扣除了新鲜食品(食品的权重为25%,新鲜食品的权重为4.5%),欧央行的则扣除了未加工的食品(食品的权重为19.3%,未加工食品的权重为7.6%)和能源(权重为8.2%)。中国没有对本国的核心CPI定义,也没有公布类似的价格指数。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核心CPI是非常有意义的,有利于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指标。
中国当前的CPI尽管能够基本反映居民生活成本的变动,但在衡量通货膨胀上存在以下一些缺陷:一是CPI的各大分类的权重不太合理。近年来城市居民支出大项主要是医疗、子女教育、住房消费等,这些项目的价格近年来上涨幅度较大,但由于在CPI构成中,教育、医疗、住房消费的权重过低,这些价格的上涨在CPI中未能全面地反映出来。二是CPI构成中的一些价格是受管制的,CPI并不能真实地反映通胀压力。例如,多数公共服务品价格是受政府管制的,在当前煤电油运紧张的情况下,公共服务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未能在CPI中体现出来。三是CPI用来衡量整体经济活动水平具有误导性。因为中国CPI所包涵的消费活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消费率仅为50%-60%,而且呈下降趋势,投资和贸易占GDP的比重则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四是CPI所反映的是最终消费品价格,是整个经济体系中最末端价格指标,是已经形成的通货膨胀状态,如果仅仅依据CPI的当前水平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就往往难以实现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因此在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时,需要更多地参考CPI的先行指标。
对核心消费价格指数的分析,有助于更真实和准确地分析一国或地区的总供求关系及其动态变化,从而有助于对宏观形势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进而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选择。
二、应重视对经济增长水平与CPI指数之间关系的研究
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一国经济增长与其CPI总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一般规律是,在经济繁荣期,由于市场投资需求旺盛,从而会拉动投资品的价格上涨,一部分投资又通过劳动报酬方式转化为消费需求,进而使消费品或服务价格水平相应上升;而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下降,价格总水平也会有所回落。在这样的一般规律下,追求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和低价格水平的一致性只能是一种理想分析,但事实上很难实现。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基本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而CPI总水平则一直比较低。这种状况有其特殊的原因和背景,例如,一方面,近年来粮食价格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导致食品价格较低,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CPI的总水平;另一方面,消费品供求进入全面的“买方市场”,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速度放慢,而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加上居民预期的自我保障支出增加,消费倾向降低,导致市场即期消费需求下降,也影响了CPI的水平,等等。高经济增长水平和低CPI上涨状况不可能较长时期地维持。当经济持续增长,价格总水平必然依其规律发生变动。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究竟应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CPI水平变动,居民对CPI的现实承受能力如何?根据CPI变动如何确定宏观调控措施?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这一研究不仅对目前CPI总水平的变动分析和政策选择有意义,而且从长远来看,对正确分析我国的经济形势,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也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应重视CPI与GDP与平减指数的研究
与CPI不同,GDP平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