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同仁堂的文化理念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相吻合,该流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同仁堂的文化理念: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仁德”和“济世”皆与儒家思想相吻合回。
儒家学答派思想核心是:仁(仁爱)义礼智信。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孟子的仁爱学中,不但摆正了亲人和他人的关系,还将“物”(包括动物、植物及一切物质)也纳入其中,说是“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仁爱从亲人推广到百姓,再扩展到爱惜万物。
墨家的“兼爱”理想虽美好,但实行难度大“兼爱”变成了“兼不爱”。
相比较而言,同仁堂的文化理念更加与儒家思想吻合
Ⅱ 北京同仁堂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
同仁堂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北京同仁堂堂训:同修内仁德容,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承同仁堂诚信传统,扬中华医药美名。拳拳仁心,代代传;报国为民,振堂风。
北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同仁堂人的四项要求:用同仁堂的文化吸引人,用同仁堂的干劲鼓舞人,用规范化的标准要求人,用优良的经营成果回报人。
北京同仁堂文化核心价值观——四个善待:善待社会,善待员工,善待经营伙伴,善待投资者。
Ⅲ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经营理念
同仁堂的经营理念,则另一幅对联来阐蕴:以义为上,义利共生。
这也是同仁堂基本堂训之一,一直延续了300多年。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宇宙万物从整体系统上是四个层次崁套而成,即道、天、地、人,其规律内涵由简到繁、外延由大到小。
而中国传统文化发现,这些层次之间,是通过下层的阴阳平衡,来达到与上层的更充分沟通,这就是所谓的“窍”,窍,就是下层结构、平衡调整越好,其与上层的沟通就越充分,越接近上层,上层结构才充分地显现出来。《易传》将这个调整过程,描述为“天地相合,以雨甘露”,《道德经》称之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指出了在人法地层次上,万事万物包含了二个基本层次,即形而上和形而下。古代说“万物”,在先秦,是没有双音词的,所以,每个字都各有意义,那么,“万物”就不是我们现今说的“万物”,而是“万”和“物”,万言形而下,物指形而上,万物并称,即是指出万事万物都是形而上与形而下并存的。形而下者,时空分离,万物万事以空间分别、依时间展开;形而上者,万事万物有气化内景,从太极五行时空相联系。
义者宜也,是“天地相合,以雨甘露”在人事上的表现。当义,则阴阳和,现于人事,其窍便是义所在,处此,则人得甘露,得德,于是形而下必由之而形,由之而成,于是利便生焉。大义有大利。恰是讲出时空、宇宙之大窍所在。由是天地相合以雨甘露而得大德。
所以,以义为上,义利共生,是从社会整体上、从人类自然整体上来讲,如何在提供社会需求中谋求企业与员工的立身与发展,如何在企业与员工的生存发展中提供其作为社会架构组成成员的社会与自然义务。
所以”以义为上,义利共生“讲出了经商中的形而上与形而下。
Ⅳ 同仁堂的现在的管理理念与过去的管理理念是什么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是在继承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精华,并融入宫廷制药规范的基础上,经过三百余年的实践与创新,中医与中药的结合,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形象、价值取向、质量文化、经营理念和队伍建设的总和。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要点: 同仁堂是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继承者。中医药理论是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它吸收了中国古典哲学和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特别强调“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理念。同仁堂自创立伊始,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生产和使用中药,收集并研制有效方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提高,至清末同仁堂有文字记载的中成药已多达近五百种,以医带药的模式传承至今。 供奉御药使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独具特色。在供奉御药期间同仁堂以身家性命担保药品质量,采用最高标准的宫廷制药技术,磨练出诚实守信的制药道德,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形成了“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特色,并得以世代弘扬。 同仁堂的价值取向源于“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惟医药为最”的创业宗旨。它所体现的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德、善”。因此,“患者第一,顾客至上”始终是同仁堂追求的最高境界。 同仁堂质量文化是以药品疗效为核心的全面质量保障体系和现代制药规范。它概括为“安全有效方剂;地道洁净药材;依法科学工艺;对证合理用药”。它所形成是一种对药品质量高度负责的文化理念,并渗透于制药、营销管理和各项工作之中。 同仁堂经营理念是“诚信为本,药德为魂”。具体体现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以义取利,义利共生”的行为理念。它所形成的是“德、诚、信”的思想和诚信文化。 同仁堂职工队伍是传承和发展同仁堂文化与事业的重要团队。这是一支具有能动而强烈的传承性与创造性的队伍,是同仁堂事业得以代代相传的最大动力。“忠诚、无私、激情”,“用同仁堂的文化吸引人,用同仁堂的干劲鼓舞人,用规范化的标准要求人,用优良的经营成果回报人”这一同仁堂人的标准又集中体现为对 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对病患者的同情友爱和高度负责。 同仁堂品牌是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同仁堂的无形资产,是事业发展的载体、平台和基石。“吃同仁堂的药放心”是社会对同仁堂品牌的最高评价,是同仁堂济世养生的最终落脚点,是患者口中的金字缄言。 保护同仁堂品牌和知识产权是发展同仁堂文化的基础。历史上靠官方打假、家族约定、特殊的管理模式使同仁堂发展至今,目前依法保护同仁堂无形资产是传承同仁堂文化的关键。 1、传统文化 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具体概括起来就是: 一条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这是同仁堂企业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二点制药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三字企业真经:德、诚、信 四句制药特色:“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与“安全有效方剂,地道洁净药材,依法科学工艺,对症合理用药” 2、创新文化 四个善待理念:善待社会,善待职工,善待投资者,善待经营伙伴。 四个运行原则与四个发展理念:“独立运行,各有侧重,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与“抓住品牌整体发展、抓住共性协调发展、抓住人才促进发展、抓住文化保障发展” 四条员工标准与三条干部标准:“用同仁堂的文化吸引人,用同仁堂的干劲鼓舞人,用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人,用优良的经营成果回报人”与“忠诚、无私、激情”。 四个提倡与四个反对:提倡堂兴我荣,堂衰我耻;反对只讲荣誉,不讲危机。提倡珍惜岗位,激情工作;反对只讲条件,不讲作为。提倡责任共担,权益共享;反对只讲善待自我,不讲奉献企业。提倡诚信为本,药德为魂;反对只讲眼前利益,不讲做长企业。 3、综合概括 以义为上,义利共生的诚信文化。 以质为先,质、量共存的品质文化。 以人为本,人业共兴的和谐文化。
Ⅳ 同仁堂历史感想
北京同仁堂的前身是北京同仁堂乐家老铺。乐氏家族的乐显扬于清康熙八回年(1669年)始创同仁堂药室,之答后历经数百年,其间既有供奉御药、盛名海内外的辉煌,也有经营不善、外股典让的窘境,更有社会大动荡时期的内外交困,难以维系的困境。但北京同仁堂在大浪淘沙之后生存下来,并在解放后获得新生,尤其是改革开放为北京同仁堂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同仁堂这棵300多年的老树发出了新芽。在这数百年风风雨雨中,同仁堂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从古至今,同仁堂历经风雨而不衰的重要原因,简单但不易学: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识。历代同仁堂人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提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讲信誉重品德,制药过程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讲究的是严细精神。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字面意思:制药过程虽然烦琐必不敢偷工省人力,(有时)药品的材料虽然昂贵必不敢减料、以次充好。古训中用“必”字而不用“但”字,用“敢”字而不用“能”字,更是充分体现了同仁堂人自律意识的严谨与细致。
Ⅵ 同仁堂的历史对于企业的品牌建立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具有哪些启示
救命的
应该值钱啊
古法国法庄严国法尊严
Ⅶ 同仁堂的企业文化蕴含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
在西方管理思想中,更加强调企业的制度化管理,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儒家思想认为,人皆有羞耻之心,应当用高尚的道德去教育和感化人,从而使其指导何为高尚和卑鄙,何为道德和廉耻。
孔子强调,要用道德来循循善诱,用礼教来整顿,这样人才能够具有廉耻之心,同时乐于服从。儒家思想中的道德教化思想可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在企业中树立优秀的价值观,以此来引领员工规范自身行为,从而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
而在《孟子》中也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述,都告诉我们要先立德,后做事,治理企业也当如此,要在企业文化中强调德行,从而实现对广大员工的引领和教化作用。
“以质为命、至优至精,崇尚仁德诚信”的质量管理模式,是北京同仁堂将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融合的产物,其显著特点是将传统经验、技艺和现代管理、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将制度体系管理与人员素质提升有效融合。它用文化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价值的力量来保证质量的不断提升,它也是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在质量层面的重要展现。
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及群体意识,是企业的经营核心,对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落实的背景下,企业文化对于企业适应外部竞争、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员工的思想、工作意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企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并逐渐渗透在人们的价值方式、思维观念及行为准则等各个方面。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根本问题要考虑企业文化的本土化,这就需要积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作用。
Ⅷ 同仁堂的品牌文化
质量观
从古至今,同仁堂文化质量观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识。历代同仁堂人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提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制药过程严格依照配方,选用地道药材,从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另一个是同仁堂的外在压力。这外在的压力就是皇权的压力,因为是为皇宫内廷制药,故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杀身之祸。
历代同仁堂人坚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四大制药特色,生产出了众多疗效显著的中成药。1989年,国家工商局将全国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授予了同仁堂,使同仁堂成为迄今为止在全国中医药行业唯一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同仁堂不仅有“十大王牌”,而且形成了以“十大名药”为代表的产品系列,从而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和青睐。
信誉观
若用一句话概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那就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同仁堂的创业者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历代继业者,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已任,恪守诚实敬业的品德,对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一律以诚相待,始终坚持童叟无欺,一视同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同仁堂始终认为“诚实守信”是对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讲信誉是商业行为最根本的准则。
形象观
同仁堂历代传人都十分重视宣传自己,树立同仁堂形象。如:利用朝廷会考机会,免费赠送“平安药”,冬办粥厂夏施署药,办“消防水会”等。如今的同仁堂不仅继承了原有的优良传统,而且又为她赋予了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新内容,世纪之交的同仁堂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同仁堂整体形象的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二,以《同仁堂》报为载体进行企业内部宣传,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发挥同仁堂文化力的作用,用同仁堂精神鼓舞教育员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抓同仁堂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工作,树立同仁堂面向21世纪的新形象;第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向社会无私奉献一份爱心,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目标:
以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医药名牌产品为支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产品集团。简称“三高一强”。
企业使命:
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
管理信念:
同心同德,仁术仁风。
服 务 铭:
为了您的健康与幸福,尽心尽意,尽善尽美。
广 告 语:
神州国药香,北京同仁堂。
生产现场标语:
质量即生命,责任重泰山。一百道工序,一百个放心。
生产一流品质,同仁堂永恒的信条; 创造国际名牌,同仁堂不懈的追求。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