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粤语电影粤之家

粤语电影粤之家

发布时间:2024-04-01 00:41:22

1. 香港电影发展史,要从民国开始,越详细越好

1940年代,香港「大观影片公司」美国分厂出品的《华侨之光》11是香港第一部局部彩色(三原彩色)立体电影。在同年春「南洋影片公司」主事人邵村人发起了一个名为「粤语片革新运动」,他认为若要改善香港电影必先需把影片的质素提高,并主张先从剧本著手,才能产生好电影,更罗致了各方各面的技术人员,,网络名符其实的一级演员及一群文字与电影艺术均有专业修养的青年担任编剧,例如古龙耕、冯凤歌等人。「南洋」在这次革新运动下创作出《千金一笑》,《怪侠一枝梅》,《望夫山》,《何日君再来》等名作。其后,香港陷入战乱时期,“从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并炸毁了大观电影厂和其他电影设施,1946年年初,香港电影业处於完全停顿的状态。”12其实自1945年末已有「联艺」,「华声」,「联声」等电影公司复员,复业,但由於一些主要电影工作者如关文清,吴楚帆,白燕等还在外地,而且一些香港原有的电影制片场地如「南洋片场」,「大观片场」等受到破坏,已经变成废墟一片;加上一些制片器材亦缺乏,因此香港电影业直至1946年才开始正式复苏。
“港土重光后,娱乐事业日趋蓬勃,尤以电影院,观众更形拥挤,每逢佳片放映,老早即造满座。”13也有言“1940年代末到1960年代中是粤语影片的盛产期。每年有200部粤语片问世,其中不少是粤剧片。”14但其实自1946年代后除了粤语片外,国语片也同时发展起来,这更是由於在内战期间上海时局动荡,国内的著名电影人如张善琨,李祖永,朱石麟等;演员则有周旋,严俊和白光等纷纷南下。在此时张善琨与李祖永在香港成立了「永华影业公司」(1947-1954)并於1948年拍摄《国魂》及《清宫秘史》两套轰动一时的著名电影。在1940年代末还有「大中华」,「长城」,「国泰」等国语电影厂出现,这些电影厂更出产了不少著名电影,如「长城」推出《一代妖姬》一片,哄动一时,成为一代名片。
踏入50年代,被喻为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15由於战后香港社会还未完全复原,加上大量难民涌入,造成不少严重社会问题。而此时的粤语片为了迎合普罗大众,为市民提供廉价娱乐,故推出不少粗糙滥造的粤话片,这些作品被称为“七日鲜” ,因为这些影片一个星期使能拍完。但此时亦有不少严肃认真之作,例如「中联」的《家》(根据巴金的小说改编),「中联」创业於1952年,其创办人共有二十一位,他们全都是粤语片中的精英份子,如:吴楚帆,张活游,马师曾,吴回,白燕,黄曼梨等。他们创立「中联」有一个共同目标:“抛开脱离现实,内容空泛的粤剧片,生产既娱乐大众又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意识片。”16而在
“七日鲜” 影片充斥下致使香港粤语片变得低俗,为了改善香港电影这种粗制滥糙之风气,一批有志向的电影人如:吴楚帆,吴回,秦剑,高鲁泉,红线女,李月清等一百六十四人发起了一个名为「粤语片清洁运动」(图右)去提高影片之质素,改善香港电影之发展。
粤语片在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产量惊人,而且类型众多,有戏曲、武侠、喜剧、文艺、伦理等,可谓百花齐放。可是随著战后出生的一代逐渐成长,社会日趋繁荣和西化,年青一代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以往的传统粤语片己无法满足他们的口味,故出现了以经纪,白领及工厂女工为题材的都市喜剧、模仿西方间谍片的侦探动作片、全盘西化的歌舞片等,更出现了陈宝珠,萧芳芳等青春偶像片热潮。
而同时“其实自1961年「邵氏」在清水湾的影城落成大展拳脚,开拓新院线,引进新科技……国语片的制作已非小本滥拍的粤语片所能及。”17而在60年代中最受市民欢迎的莫过於国语武侠片,1967年「邵氏」推出《龙门客栈》和《独臂刀》轰动影坛,国语片在60年代中开始大行其道,相反由於市场之转变,国语片之冲击,加上1967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启播,电视的普及吸引了一
批观众,粤语片之产量开始下降。同时当时的导演因粤语片产量下降为了维持发展他拍了许多低成本的粤语色情电影,踏入七十年代李翰祥导演开始以风月题材作为出发点,拍制了不少情欲电影,色情电影之兴起亦成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电影业的一个特色。
1971年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再次把功夫片推上高峰,此时香港电影仍以国语片为主导,直至1973年才再次出现一部新的粤语片《七十二家房客》,翌年也有许冠文的《鬼马双星》到了1977年粤语片的产量才超过国语片,故到了1970年代中粤语片才重新兴起。
10月25日,第十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杭州拉开帷幕。《神话》、《千里走单骑》、《十面埋伏》、《天下无贼》、《张思德》、《功夫》、《新警察故事》、《霍元甲》等10部风格各异的影片入围本届百花奖。

港片首度同内地影片同台争夺“金鸡”“百花”,这是否会成为下了多届“多黄蛋”的金鸡百花电影节评奖制度的有益促进,暂且难知。不过,这次金鸡百花电影节对香港电影敞开大门,或许意味着香港与内地电影已经实现了从形式上的合作,逐渐迈向真正的融合。

上世纪80年代,在《少林寺》成功敲开内地电影大门之后,港产片如潮水般涌进内地。虽然不乏武打片,但枪战片很快成为主流,港产片的火爆场面给内地观众留下了太多新奇的印象。这段鼎盛时期,香港年产影片300余部,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虽非每部影片都取得了绝佳票房收入,但是绝大部分影片最终闯进内地,并受到内地观众的广泛热捧却是不争的事实,一批香港影星也由此脱颖而出。

80年代香港电影在内地的走红,主要得益于内地的文化短缺。这种短缺并非一味指内地影视作品的数量,而是内地影视作品本身质量参差不齐,经不住港片的冲击。但是,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内地电影逐渐站稳了脚跟,一批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电影也慢慢收复了市场。而另一方面,香港电影人因为对内地经济腾飞带来的广阔电影商机“垂涎欲滴”,在影片中开始有意无意地添加些“内地元素”,以博取内地观众的好感。当内地观众对港产片那种打打杀杀开始感到腻烦的时候,香港电影人就不得不认真琢磨内地观众的口味。而这种兼顾内地观众“口感”的制作风格,必然导致香港本土观众的流失。但是,相对于内地数亿观众的广阔市场,谁还在乎过去的那种小打小闹呢?

还有,面对内地影视产业的迅速崛起,香港电影被迫越来越多地起用内地明星。《无间道》里我们看到了陈道明,《宝贝计划》里出现了陈宝国。另一方面,无论是张艺谋还是冯小刚,也努力试图在这两种文化之间找到某种平衡点,《十面埋伏》和《天下无贼》中就有刘德华、金城武以及刘若英。

这么看来,香港票房收入的减少,应该是两地文化融合不可避免的结果。这同时说明,香港电影已进入“后港片时代”。在“后港片时代”,从表面看香港本土艺人数量断档现象相当突出,目前仍旧为成龙、刘德华等寥寥几棵常青树艰苦把持。但是我们似乎不必为此过分忧心,因为越来越多的香港艺人开始了他们的“北漂”生涯,投身于内地发展。梁家辉就曾出演过《太行山上》,英俊小生魏俊杰在最近的电视剧《红色记忆》中也出演了英雄何世昌,尽管起先观众质疑声不断,但魏俊杰的出色表演最终还是为观众所接受。
“后港片时代”是香港电影发展史的一个标志,但绝对不是香港电影产业的末日,起码以国内这个广阔的电影大市场来看,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既然是融合,经过阵痛之后,总会回归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而这或许应是香港本土影片的最佳状态。再说,尽管表面看来香港本土电影似乎少了,但实则上更多的影人“北上”带动了整个内地电影产业的进步,内地电影的“香港元素”也得以增加。

希望合用!

2. 李小龙林黛杜鹃白小曼乐蒂主演的是哪部电影

我的资料没有阴氏影业公司出品电影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原籍广东海南,生于美国旧金山。粤剧和粤语片演员李海泉之子。肄业于9港喇沙书院,1959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哲学及心理学。六岁起即在9港参加拍摄《细佬祥》等粤语片。 1953年参加拍摄粤语片《人海孤鸿》,颇获好评。在港期间即学会“咏春派”武术,在美国读大学时又吸收“空手道”等中外拳术精华,自创“截拳道”。 1964年在美国参加万国空手道比赛,获冠军。 1966-1967年在美国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拍摄的电视剧集《青蜂侠》(共三十集)中担任重要角色。后在好莱坞参加多部影片的拍摄。 1971年回9港,为嘉禾影片公司主演影片《唐山大兄》、《精武门》,受到广泛欢迎,成为知名的功夫片演员。 1972年自编自导自演功夫片《猛龙过江》。 1973年在影片《死亡游戏》拍摄过程中去世。 1978年由替身演员完成《死亡游戏》。
演员作品
李小龙:勇士的旅程Bruce Lee: A Warrior's Journey (2000)
李小龙全集-死亡塔Si wang ta (1981)
死亡游戏Game of Death (1978)
李小龙全集-李小龙传奇Behind Bruce Lee (1976)
龙争虎斗Enter the Dragon (1973)
精武门Chinese Connection, The (1972)
猛龙过江Fury of the Dragon (1972)
唐山大兄China Mountain Big Brother (1971)
细佬祥
人海孤鸿(1953)

林黛原名程月如,祖籍广西省宾阳县,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生。一九五一年,获当时长城电影的袁仰安赏识,成为演员。袁仰安并根据她的洋名Linda替其取艺名为「林黛」。一九五二年,她改投永华影业拍摄处女作《翠翠》,一举成名。一九五七年,林黛以一人兼饰两角民初时装片《金莲花》,于第四届亚洲影展首夺女主角奖,于一九五八年凭古装黄梅调歌唱片《貂蝉》夺第五届亚洲影展女主角奖。林黛与前云南省长龙云的五公子龙绳勋婚后正式加盟邵氏,再凭《千娇百媚》及《不了情》四夺亚洲影展女主角奖,蜚声国际。同年公映的《白蛇传》亦打破了9港中外影片卖座纪录。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七日,林黛被丈夫发现在寓所内服食过量安眠药自杀而死,终年三十岁,当时她尚有两部电影《宝莲灯》、《蓝与黑》及《蓝与黑续集》未及完成。一九六六年,林黛未完成的遗作《蓝与黑》荣获第十三届亚洲影展颁发特别纪念奖。代表作:《江山美人》、《貂蝉》、《不了情》、《千娇百媚》、《蓝与黑》。
蓝与黑(1966)
妲己(1964)
王昭君(1964)
白蛇传(1962)
有口难言(1962)
花团锦簇(1962)
不了情(1961)
猿女孟丽丝(1961)
燕子盗(1961)
千娇百媚(1961)
神仙‧老虎‧狗(1961)
温柔乡(1960)
梁上佳人(1959)
云裳艳后(1959)
嬉春图(1959)
欲网(1959)
江山美人(1959)
三星伴月(1959)
银海笙歌(1958)
貂蝉(1958)
笑声泪痕(1958)
红娃(1958)
亡魂谷(1957)
香港东京蜜月旅行(1957)
春光无限好(1957)
黄花闺女(1957)
金莲花(1957)
窈窕淑女(1957)
情场如战场(1957)
追(1956)
乱世妖姬(1956)
欢乐年年(1956)
杏花溪之恋(1956)
金凤(1956)
渔歌(1956)
菊子姑娘(1956)
梅姑(1956)
貂蝉(1956)
金莲花(1956)
有口难言(1962)
春天不是读书天(1954)
吃耳光的人(1954)
翠翠(1953)
俪影倾情

杜鹃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狂恋(1960)
一树桃花千朵红(1960)
红鹰(1960)
泣荆花(1934)

白小曼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声色犬马(1974)

乐蒂,上海人,1937年出生。 1953年考入长城公司,1957年转入邵氏公司。 1960年因在《倩女幽魂》中扮演聂小倩,受到第14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与会各国代表的好评,1963年因《梁山伯与祝英台》获第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1964年转到电懋公司。她曾拜京剧名师学艺。身段功架精娴熟练,在银幕上塑造出不少古代妇女形像,被誉为“古典美人”。曾多次被港台报刊选为十大明星之一。 1968年12月,年仅31岁的乐蒂服毒自尽。
风月奇谭(1972)
嫦娥奔月(1966)
玉堂春(1964)
万花迎春(1964)
大地儿女(1964)
金玉奴(1964)
原野奇侠传(1963)
夜半歌声续集(1963)
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夜半歌声(1962)
花田错(1962)
红楼梦(1962_邵氏)
手枪(1961)
倩女幽魂(1960)
蕉风椰雨(1960)
畸人艳妇(1960)
一树桃花千朵红(1960)
王老五之恋(1959)
杀人的情书(1959)
锦上添花(1959)
儿女英雄传(1959)
妙手回春(1958)
风尘尤物(1957)
捉鬼记(1957)
鸾凤和鸣(1957)
玫瑰岩(1956)
三恋(1956)
女子公寓(1956)
日出(1956)
新寡(1956)
钻花窃贼(1955)
不要离开我(1955)
大儿女经(1955)
都会交响曲(1954)
绝代佳人(1953)

阅读全文

与粤语电影粤之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证500指数天天基金净值查询 浏览:379
工行实物金条价格 浏览:497
股票账号注销后资金账户还在 浏览:45
历年理财规划师合格分数线 浏览:588
融资总额分界点 浏览:377
俄罗斯59转人民币 浏览:371
百福外汇 浏览:474
光大银行贷款最快放款时间 浏览:393
精工贵金属表 浏览:924
安置房装修按揭贷款 浏览:614
2019年3月19日期货黄金走势分析 浏览:187
开通能源期货 浏览:476
投资公司做外汇怎么样 浏览:605
湖北宝明号贵金属投资 浏览:240
信托投资公 浏览:320
超星尔雅个人理财规划 浏览:735
江苏外汇平台代理 浏览:661
景顺动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势 浏览:898
有贷款房去名字 浏览:115
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浏览: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