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沈阳机床场研制的i5T3数控系统 好吗
没见过,国产数控系统都是抄袭三菱的,就是价格便宜,可靠性什么就别提了,高档机床还真不能用。
② 哪位大神指点一下,沈机i5T3系列产品中6寸卡盘的夹持范围是多少通用不
基本小直径零件都能加工,注意主轴标配是中实卡盘,就是不能把零件放到主轴里,可以换成中空,标配6寸卡盘。公司生产i5智能机床所需配套的i5智能数控系统均系向控股股东沈机集团下属子公司采购取得。沈机集团6月2日出具了承诺函,拟在2018年末之前将i5在机床领域的全部相关技术、知识产权、产品组装生产线及研发、生产人员全部择机注入沈阳机床,只保留i5通用技术的持续研发职能。沈阳机床后续业务将紧紧围绕i5智能机床这一核心产品开展。
③ 沈机i5M1智能机床适合那些行业精度如何
看完您的说说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条说说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领悟之典范。就小说艺术的角度而言,可能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验好处却远大于成功本身。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在我心中!您不愧为无厘头界新一代开山怪!是你让我的心里重燃起期望之火,这是难得一见的好说!苍天有眼,让我在有生之年能观得如此精彩说说!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之辈看到期望,晴天霹雳,醍醐灌顶,不足以形容大师文章的构思;巫山行云,长江流水更难比拟大师的文才!你烛照天下,明见万里;雨露苍生,泽被万方!透过你深邃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你鹰视狼顾,龙行虎步的伟岸英姿;仿佛看到了你手执如椽大笔,写天下文章的智慧神态;仿佛看见了你按剑四顾,江山无数的英武气概!你说的多好啊!我在网上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见怪不怪了,但一看您的气势,我就觉得您与在网上灌水的那帮小混蛋有着本质的差别,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那高屋建瓴的辞藻,就足以证明您的伟大。是您让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弘扬。佩服佩服!
④ sT沈机注入i5是什么意思
gtx760 档次的显卡 低一点 就是660 750ti 也可以考虑 A卡 就是 260x 270 270x 280 280x 之类
⑤ 沈阳机床的i5只能机床怎么样
ipi5T3.1智能机床。ipi5T3.1是首批批量搭载智能化数控系统的高端数控车床,通过智能系统强大的开放式人机对话功能以及设备自身性能的卓越匹配表现。
⑥ 写入i5智能机床财物就能解救*st沈机了吗
“i5”不是中国开发出来的第一个数控系统,但却是中国第一个不跟随外国领先者的技术轨道而开发出来的数控系统,它因此显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不仅可以让一个国产数控系统“活下来”,而且正在展现出改变市场竞争格局的力量:中国在数控系统技术上的突破将由此实现。
比如,“i5”正在改变机床本身。当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以及所有的系统都被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机床还会是现在的样子吗?传统的机床是一个独立的单元,那是因为要适应人工操作的要求。一旦生产过程完全实现数字化,机床作为其中的一种工具/设备就可能成为生产系统或其中一个单元的组成部分。
虽然机床作为机器工具的核心功能和核心知识仍然会存在下去,但机床的形式恐怕会变成另一种样子。如果这种变化发生,那么由数控机床的智能、互联所导致的革命过程也将继续深入下去。
也就是说,生产工具的智能、互联,对于制造方式带来的可能变化之一,就是打开原来不得不采取的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的方式,代之以通过网络连接的社会专业分工。这种变化也会波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床企业之一的沈机自身。
由于沈机将来的经营活动中必将增加复杂的成分,如金融、租赁、云服务等,所以更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可能改变以前“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结构,在智能、互联的支持下实行更加专业化的“系统集成”。
如果能够打开原来封闭式的产业链,就可以把大量新创企业整合进新的产业链,形成围绕沈机机床制造的产业集聚。如果不光沈机而且还有其他龙头企业也这样做,那么就可以形成“机器带”,即机器产业的集聚,这将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条新路。
“i5”革命代表着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因为仅从技术本身来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哪一个不体现在它身上?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智能、互联的数控系统,“i5”将改变工业模式,成为新工业革命的预言者。迄今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智能、互联产品都是消费品,但“i5”机床是机器工具(资本品或生产资料),所以它会直接引发制造业的革命:改变制造方式;不仅重塑机床工业的价值链,而且可能重塑许多使用机床的工业的价值链并改变它们的边界;支持中国众多制造工业的升级。
“i5”数控系统是中国机床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重大技术创新。它的意义不仅是为中国机床工业提供了一个可用的数控系统,而更重要的是以其改变工业模式和制造方式的潜力,为中国向新工业革命的迈进开创了一条路径,并再次预示着中国工业可以通过自主创新赶上技术变化的步伐,让西方国家以新技术瓦解中国制造优势的想法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