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股市过眼云烟

股市过眼云烟

发布时间:2021-03-26 14:46:30

A. 为什么我国股票市场今年会出现”人人皆炒股”情像要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值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而在劳动过程中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

资本逐利,资本需要增值,哪里有利润资金就流向哪里。

B. 股票适合哪类人群

什么样的人适合炒股?1.要有资金实力雄厚的人。2.要头脑清醒,会算账会理财,条理清晰的人。3.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心理素质比较好的人。4.要有足够时间的人(研究股市和股票,网上交易。)近来的股市相信多数投资人为之痛苦不堪。今日大盘又呈现出套人的架势,一副低位徘徊震荡,恐怖狰狞的嘴脸,量能进一步萎缩。时值盛春却让我们感到冰天雪地,嗖嗖凉意。漫漫熊市或将来临,我们却宁愿相信伪专家聒噪的慢牛行情。

范副在暴跌行情中教导我们: 股市不是人人都能炒的。于是我们才恍然大悟,审视着自已,你属于炒股人群中的哪一类?

第一种是庸人级,这种人每天听股评看报纸,人云亦云,不知逢高派发,不知低位止损,这种人只可能在牛市挣钱,熊市肯定赔钱。这种人肯定不适合炒股。

第二种是新手级,有一定学识和经验,精熟技术指标,k线耳熟能详,会画线,会数浪,知道根据技术指标逢高派发、低位止损,但没有领悟到股票的真缔,难保不赔钱。这种人炒股要赔钱。

第三种是普通级,能分析大势和个股的基本面,能根据股票的成交量感觉庄家的脉搏,能抓住市场热点做搏浪一击。他们应该是老股民。股龄至少15年以上无任何疾病者可参与。

第四种是高手级,需要有天赋,坚韧,果断,做常人所不能所不敢之事,善于顺水推舟,也敢于逆流而上。这种人大多是操盘手和庄家。

第五种是神仙级,绝对冷静和理智,不为外物干扰视线,颇有道家或佛家风范,看股票如胸有成竹,看趋势如过眼云烟,这种人才能无往而不胜,获取股市最大利润。

C. 涛声依旧股票版歌词

歌曲名:套声依旧 (涛声依旧股市版)
作曲:陈小奇

作词:刘咚咚 文太极
演唱:W.K.
歌词:
盯着条条曲线 心情随它上下剧变
买入一支牛股 希望能赚上好几翻
财迷的我 陆续投进了家财万贯
谁知多年后才发觉 又回到解放前

砖家的点评 时刻左右我的主见
炒股的日子 始终面临着一定风险
套牢的你 赔得只剩下底裤一件
许多年以后再回头 发现已坠入深渊

波峰谷底 总把股民们考验
套声依旧 新老散户齐腰斩
今天的股市 不断刷新昨天的下限
这几支老股票能否重回当年的峰巅

大盘的绿光 每天都是我的梦魇
套牢的日子 多少人整天以泪洗面
股市低迷 其实映射着经济疲软
市场不规范养肥了 内幕交易的高管

幕后股神 痴心不改在圈钱
套声依旧 有人转移了资产
明天的股市 是否重复今天的熊样
这几支老股票能否重回当年的峰巅

波峰谷底 总把股民们考验
套声依旧 新老散户齐腰斩
今天的股市 不断刷新昨天的绿盘
这几支老股票 能否重回当年的峰巅
能否重回当年的峰巅

D. 如何理解中国股市特殊的"风险偏好

中国A股市场不过是一个成立20多年的“婴儿”市场,所以我们的股市现在存在的很多不合理现象也能理解(注意是不合理而不是无效),本来中国股市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国有企业脱困,并且直到今天,市场仍有这样的诉求(相比当初已经大幅改变)。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的把成熟市场的投资准则用在中国股市的投资上,我们不得不面对中国股市的一些特殊的风险偏好。当然,任何“成功”的投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我们如果能理解中国股市的特殊性,就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投资成功。
简单来说,中国股市最特殊的一点是:整体市场的估值一直以来都处在非常高的状态。当然这个高估值的状态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不同板块间不断切换的(比如07年的大蓝筹泡沫,09年后的小盘股泡沫)。
事实上往前看20多年,在A股的主流资金在大部分时间里对大部分股票一直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而非基本面投资。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你买入股票的理由无非是因为分红、股价被低估、未来高成长等因素。
但不幸的是,如今一大批A股的盈利与上市之初相比没有大的变化、甚至大幅倒退,也没有任何的分红,从基本面看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和成长性,比如主板的上海物贸、氯碱化工这类僵尸股,粗略估算一下这类股票主板至少三五百只吧,创业板以后也会出现的)。
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依然享有很高的估值在上市,为什么?因为A股没有退市,IPO又受限,所以场内资金可以不断的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一轮又一轮,并其一些垃圾公司还有收购或被收购的预期。
再比如,很多股票在B股的价格非常便宜,还记得之前差点退市的闽灿坤吗?它的市值可能是B股最小的公司,虽然它还在盈利,但不会有人花几个亿将它私有化,除了估值贵的因素外,大股东更需要的是维持一个上市公司的资格。因为只要不退市就有机会继续”传销“下去,而很多公司一旦退市了,即使只有原来1/10的价格,也没人愿意买了。
所以我们的股民在过去的时间里,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把这些公司传来传去,使得这些公司的股价不断的波动。这些股票,作为公司他们没有任何价值,涨跌几乎无关公司的基本面,他们存在的意义仅仅就是赌桌上的筹码,供大家击鼓传花赌博之用。
并且这种市场偏好存在的时间越久,预期就会越来越自我强化(正反馈),并且A股的上市公司或大股东也会利用了市场的这种情绪,不断地搞题材、搞重组,有的甚至还自己参与坐庄操纵股价(当然是为了维护上市的地位,或者想要高位减持、增发圈钱),不断上涨的股价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预期。
最后的结果是皆大欢喜,大股东维护了上市公司的市值,同时也“改善了生活”,而小散户获得了投资上的“浮盈”。只要韭菜还能不断的入场,这个正反馈的击鼓传花的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
也因为A股的这种高估值和题材炒作的劣币环境长期存在,所以坚持传统投资准则的投资者在投资A股时都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因为你辛苦的研究换不来正确的逻辑兑现。低估的股票会长期低估,做价值投资的很难等到价值的回归;而高估的股票也会长期高估,做成长股投资的几乎等不到便宜的买入机会。
就拿这几年的行情来说,一言以蔽之就是:不确定性越高的股票获得的溢价越大(小市值题材股代表),反之确定性越高的股票获得的溢价越小(大市值蓝筹股代表)。并且因为市场的投资者倾向追求那些短期无法证伪的故事,乐意将股价推至泡沫,所以A股的投资者都喜欢追涨杀跌,价格和趋势比价值更重要。
特别的,在2014年末这波指数大涨行情之前,A股出现了极端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少数的大市值蓝筹股相比较成熟市场的蓝筹股在估值上也具有优势,而另一方面除掉少部分的大市值蓝筹股,整体市场的估值贵的离谱(特别是以新兴产业、题材股、ST壳股票为代表的小市值公司)。具体的数据如下(我以港股和美股做对比):
截至2015年2月13日,A股近2600家公司,PE>100或亏损(TTM&扣非)的公司共有1154家(PE大于100的公司592家),占比45%,PB>5的808家,占比31%;而PE<10的33家,PB<1的12家。
港股近1790家公司,PE>100的公司只有50家,而亏损的公司比较多有544家,PB(预测值)>5只有20家。而PE<10的有489家,PB<1的有157家。
纽交所总共3854只股票:PE>100的111家,亏损的506家,合计占比16%,PE<10的270家,占比7%。纳斯达克共有3419只股票:PE>100&亏损93+1202家占比38%,PE<10的171家,占比5%(来自Google Market Screener数据,不一定准确,且没有PB数据)。
由此可以看出PE>100的公司在港股和美股是非常少的,而A股的估值显然要远高于成熟市场。
或许有人会想A股的公司成长性更高,所以估值更高,那么继续加入ROE和ROIC的对比:
A股ROE(TTM)大于15%的有342家,占比13%,ROIC(TTM)大于15%的有203家,占比8%。其中还包括125家新上市的公司(新上市公司ROE和ROIC普遍较高)。
港股ROE(TTM)大于15%的有394家,占比22%,ROIC(TTM)大于15%的有202家,占比11%。
纽交所ROE(TTM)>15%的635家,占比16.5%,ROIC(TTM)>15%的255家,占比6.6%。NASDAQROE(TTM)>15%的434家,占比12.7%,ROIC(TTM)>15%的256家,占比7.5%。
可见,A股的成长性并没有高于港股和美股,甚至比她们更低。
再看A股不同风格板块之间的估值对比:


其中创业板整体估值接近80倍PE、6倍PB,一些新兴产业的公司动则PE100倍以上,PB10-20倍。并且不仅仅是创业板,除掉少部分大蓝筹外整体市场的估值一样惊人的贵,各种题材股、垃圾股满天飞。
反应非权重股指数的中证500指数的市盈率高达40倍(PB等于3),整个沪深A股主板市盈率的中位数为45倍左右,相比之下,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对应的市盈率中位数分别为17倍和19.3倍。
甚至,在大蓝筹股中也不乏泡沫严重的品种,比如因一路一带概念炒高的基建、铁路(南北车、马钢、中冶、中铁A股远高于港股,甚至贵一倍),券商股更是泡沫严重,几个龙头券商都接近全球大投行的市值了。
另外,航运(中远洋、中海集运)、有色(中铝、江铜)等大蓝筹泡沫也非常严重,A股溢价都在50%以上。其他上证50的大蓝筹不说泡沫,估值相比港股也没有优势,五大行A股平均贵20%。来看AH同股同权的上市公司对比(这只截止2014年12月30日的数据,2015年1月大部分蓝筹股的差价进一步拉大):


从AH的对比上不难看出,市值越大的公司,A股溢价越小,而市值越小的公司,A股的价格数倍于H股。
另外,在2014年末这波蓝筹行情之前,AH溢价指数是低于100的,港股的大蓝筹整体要溢价A股,也就是说,A股的蓝筹股在2013年和2014年大部分时间里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AH溢价指数如下(注意影响AH溢价指数的主要是大市值公司):

但在2014一波疯狂的主板指数行情之后,A股已经整体溢价H股30%之多了,在有沪港通的前提下,也没有出现资金向估值更低的港股流动的趋势。为什么?这肯定不能用两地在基本面上的不同理解来解释了。
想一想,如果A股的小公司现在立马在港股或者美股上市,定价会是多少?或许PE\PB等指标在A股大多数时候是不能以国际标准来衡量的(这里多说一句,很多人还孜孜不倦的为小盘股高估寻找逻辑,这其实是很荒谬的,一个人是胖子还是瘦子一眼就能看出,再讨论300斤算胖子还是350斤算胖子根本没有意义)。
综合上面几个对比和数据,显而易见的是,A股整体的高估非常明显,其中小盘题材股、新兴产业股、壳价值股的估值最为离谱,并且A股的蓝筹股也并不是那么的便宜了。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A股的估值体系和成熟市场存在巨大的差距,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市场是无效的,这种现象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虽然影响市场整体估值体系的原因非常复杂的,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把它简单的归纳为:人口结构、市场构成、资金成本、资金利率、市场体制、特殊的社会环境、政治体制的合力作用。
1市场制度——发行制度、退市制度、法律制度等都不完善
发行制度方面,由于证监会爱民如子,害怕散户不能接受注册制后天量的供应,所以总是暂停IPO或控制发行数量,另一方面还要人为的压低发行价,于是,在新股的供应量不足且发行价大幅低于市场平均估值的情况下,少量的新股上市既不能影响现有市场的估值,反而在上市后遭遇爆炒。
还记得创业板刚开放时新股无论多高多离谱的估值都能发出去,且大多不会破发,而2014年下半年的新股在人为调控发行价的情况下,出现齐刷刷的44%+N个涨停的奇葩景象。
放眼全世界,都找不到A股这样的IPO市场,我认为这就是IPO管制的必然结果,如果新股完全实行市场化,想上就能上的话,那么情况会完全不同。很多新股会破发,更多的老股(主要是中小板+创业板+主板的高估值小盘股)会面临巨大的估值重估的压力。
退市制度方面,由于A股几乎没有退出机制(特别是07年之后退市的股票屈指可数),即便买到的垃圾公司最终真的要退市了,只要有人去证监会闹一闹,国家自然会想办法帮你兜底(爱民如子啊)。一样有人帮你兜底。所以股票的壳价值一直居高不下。
过去20年,你只要建立一个ST(或市值低于20亿)的组合,你不仅能跑赢任何指数,更能取得近30%的年化收益(20年年均30%是什么概念,好好想想)。既然绝大多数的垃圾股最终都会暴涨(借壳重组、收购资产),那还有什么理由阻止大家去赌博呢?
法律制度方面,由于我国的证券法很早就颁布了,其中很多法律法规已经不再适用,比如企业欺诈上市或财务造假的问题,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处罚依据是《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即:“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最高只有60万的罚款,并且没有退市的要求,那么很难阻止企业造假的冲动,毕竟造假上市可以换取几个亿甚至更高的利益。另一方面,真的遇到大股东内幕交易,弄虚造假的违法的情况,散户拿大股东根本没办法,诉讼无门。
政府在市场制度的建设上一直不能有效的执行,也无法给市场稳定的预期(朝令夕改),所以进一步加剧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所以,进一步导致了估值的错误定价,并且这种错误定价无很长时间都无法修复,股票价值回归的唯一途径就是市场情绪和偏好的改变。
2市场环境——散户为主
目前在沪深交易所个人投资者近9000万,其中50万元人民币以下投资者完成的交易约占股票交易总量的60%。个人投资者在交易金额中占比八成以上,而美国个人投资者比例在5%,香港大概是25%,同时A股换手率是香港和美国的10倍以上。
散户比例高是所有股市成立早期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个时期衍生品市场不够发达,同时老百姓也没有其他足够的理财渠道,并且国家对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又不够,成熟市场的资金对国内投机环境影响很小。
另一方面,A股的投资者并不是传统认识中的风险厌恶者,而是风险喜好者。所以A股市场特有的逻辑是不确定性越高、风险越高的品种估值就越高。为什么全民赌性很重,只争朝夕呢?
耶鲁大学研究显示20岁左右和40-50岁的人风险偏好最高,因为20岁的人没有资本基础,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国家中40-50岁人口占比如果在上升周期通常这个国家资产泡沫比较高,日本在1965-1990年前后40-50岁人口上升比较厉害的时候,股票、地产都出现大幅飙升。
接下去随着年龄上升,风险偏好会下降,中国40-50岁人口的上升周期是1988年到2012年,所以,不难理解市场风险偏好很高。并且主题投机盛行,因为简单粗暴的逻辑更容易被没有专业知识的散户接受,并转换为实际操作。例如:奥巴马连任,澳柯玛涨停;李天—螵娼被抓,天—股份跌6%;情人节,东方宾馆涨停……
3市场利率——国内无风险利率长期在10%以上
比如唱起来几乎没有一个债券违约,垃圾债动则10%-20%的收益率,而优质债券只有3%-5%的收益率,那么在刚性兑付的基础上,为什么不买20%收益的垃圾呢?大家赌博的心理越来越强,都在找高风险资产。因此蓝筹股等低风险的资产没有吸引力,而同时A股又相对封闭,人民币没有国际化,外资无法用低成本资金抄底高分红股票。
4体制
往大了说中国股市也是国家体制的映射,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们的股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股市。想一想为什么美股会长牛,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有跟随时代潮流的公司在上市,而被时代淘汰的公司在退市,所以纵使时光荏苒,美股依然常青。
反观A股,什么公司能上市基本领导说了算,而退市也更是如此。A股长期以来都是权贵们鱼肉小散户的场所。但大多数投资者依然选择蒙住自己的双眼,视这些问题而不见,甚至一直在做着“中国梦”,频频期待牛市的来临。
牛市真的来了又如何?只要体制不变,一切牛市不过是过眼云烟,牛市只会消灭更多的人(我不知道大家期待的牛市是什么,反正我期待的牛市肯定不是一个政策主导的暴涨暴跌的短命牛市,而是一个在健康的市场/国家体制下,企业治理优秀、基本面向好、估值体系合理的长期向上的牛市)。
综上,A股的高估值并不是市场无效的表现,反而是在种种客观条件下市场必然的选择。很多人总是抨击A股市场如何如何糟糕,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考虑过,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市场制度、投资者构成、政治体制等条件下,或许当前的A股市场已经是“最理性”的了(曾经我也是其中一个)。
在出现根本的变革之前,拿其他成熟市场的股市和中国股市进行比较显得毫无意义,因为市场相对自身环境而言都是非常有效的,换句话说,市场本身并没有错,因为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市场的运行方式,认为市场错了不过是投资者对“环境”的失望预期罢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投资A股就一定要与这个不成熟市场下的种种奇葩偏好“同流合污”,就如本节文开头所说,任何“成功”的投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我们如果能理解中国股市的特殊性,就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投资成功。
当然在我眼中的“成功”和大多数A股投资者不同,我追求的是:长久稳定的收益(我的“三好”投资理念本质上就是为了追求稳定的收益,而“稳定”是指风险和收益的最优平衡,简单表示就是价值at风险),而大部分人追求的是“朝夕瞬间的美好”。
未来会怎么样?
虽然过去20多年来A股一直处在特殊的市场环境中,形成了特殊的风险偏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我认为随着国家的改革与进步,资本市场也在改革与进步,A股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并且,我认为这一天越来越近了,或许未来5年之内就能看到根本性的改变。
首先,在未来10年内,中国将的人口结构将会出现巨变(中国20-64岁劳动力2015年后开始负增长),这意味着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开始下降。其次,各种衍生品,如个股期权、转融通(加强融券力度)、小盘指数的股指期货等未来也会不断地推出,做空将会变得更为便捷。
最后,市场制度也会在未来出现大改革,2014年已经看到些许苗头,严格的退市制度已经开始实施,注册制更是提上日程,预计会在2015年正式开始,而证券法的修法也会在2015年完成。我个人认为注册制会是改变中国股市当前高风险偏好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当前不开放注册制的情况下,每年都有数百家企业排队上市(500家为基准),那么注册制开放后至少每年会有近千家的企业排队上市(近千家只是我粗略估算的结果,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特殊性,资源错配的现象特别严重,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融资最难,所以注册制后企业一定会积极的上市,当然从这个层面理解,注册制也是国家为中小企业铺的路)。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筹码”的供应量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击鼓传花的“市值传销”游戏注定会玩不下去,因为有更好更便宜的“筹码”源源不断的上市。
想象一下,按照每年1000家的上市速度,三年之后就会有3000家公司(即便按照300家/年的速度,也有1000家),3000家公司你光看一遍名字就要花很久的时间,更别说熟悉基本面了。
上市公司想要让你记住公司股票的名字都很难,更别说向你“传销”股票了。所以现有支撑高估值股票的逻辑将不复存在(“故事+筹码”的稀缺性消失),即便是因为基本面优秀而享受高估值的股票,其高估值也会被源源不断的“筹码”给稀释了(“钱”分流了)。
此外,壳股票将会变得毫无价值,因为相比借垃圾壳的成本,直接上市更划算。另一方面,如果退市能够坚决执行,会进一步打击没有基本面支撑公司的估值。可以预见大量垃圾公司最终成为仙股。
对于散户来说,投资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即便不考虑大量的退市,在每年近千家的IPO的情况下,散户根本无暇顾及那么多进进出出的股票,慢慢退出市场是可以预见的。
我预测,未来5年,A股的估值体系会彻底打破重建(比如确定性大的优质蓝筹股获得溢价,而确定性低的垃圾股将获得折价)。我乐观的相信A股的市场制度会建设的越来越好,迎来真正有质量的长期牛市(如果不乐观的话我早就彻底告别A股投资港股和美股了)。
但就目前来说,在估值体系没有彻底打破重建之前,在市场制度(发行制度、退市制度、法律法规)、市场构成、市场偏好没有彻底改变之前,绝对不可能再诞生一轮指数或个股的牛市,只能说下跌空间有限。并且我悲观的认为,随着IPO的批量发行、注册制的临近、经济转型的阵痛(旧经济开始长期萎靡,新经济青黄不接),A股将会继续熊途漫漫,当然就目前蓝筹股的估值,我并不看空指数。
乐观的情况下,指数或许能依靠大蓝筹的稳定而横盘或继续小幅攀升(慢牛),但个股的超级大熊市将无可避免(或者可以退一步想,如果在注册之后高估值的股票继续牛市,那会是什么样的市场状况?可能吗?)。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想,虽然长期看,常识告诉我们,泡沫的结局已经注定,但具体要如何演绎,上帝都猜不到,谁让我们既有全世界“最优质(低估值+高ROE)”的蓝筹股,也有全世界最贵的“整体个股”(也可以说成“非蓝筹”)。未来几年的A股注定异常精彩,好戏不断。

E. 看个股的基本面 有5项指标 哪一项是最重要的啊

你好,以下的回答我是转我以前发过的帖子,有点长,但是我觉得你会有些帮助。

以下的词语都比较通俗,希望大家能看懂,“你”字为泛指,不针对任何人

股票价格可以反映公司盈利的能力和发展的水平。理论上,公司业绩好,成长好,股票价格相应的就会提高,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这仅仅是从微观角度来看。

从宏观角度,企业所在的领域,国家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也会限制企业股票价格的反应。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人民币升值,中国现在经济增长很快,美金相对贬值,一系列的因素会影响中国的证券市场,股市,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牛市”。所以在这个牛市里,股票的价格就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来公司本来的成绩和业绩,往往被人高估,这也就是我们能经常看到的“某某某股票被高估”。

相比较而言,熊市中,股票的价格往往都会被低估,也就是说股票会萎靡不振,同样反映不出公司的实际状况。这种情况下,往往也就出现很多人的股票被“套”的现象。

我的个人经验

这点估计是您最想了解的方面,我个人能力有限,只能简单的说点,还望其他朋友补充。

在股票市场存在两个大的观点,一个是基本面的分析,一个是技术分析。

(1)基本面的分析:

这一点是价值投资者的看某只股票前景的重要分析手段。所谓的基本面,就是看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了解,千万要注意的一点是,不管获得了什么样的消息都要注意经过自己大脑的客观,主管分析再做结论。

首先我们可以去看这个公司三个年度的报表,如果你不会看,没有太深的理论基础,那就看其中几个比较关键的科目:

A 净利润(net profit):

这个是公司在损益表中倒数几项中的一项,如果这个数值跟前几年相比较,增长的很快,可以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公司的发展比较好。仅仅始终感觉,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公司10-20年的报表,看到这个项目发展的比较快,那就说明此公司发展很稳定.如果增长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上,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是高增长期。它的股票是值得投资的,并且,我们也会预测它今后依然能保证这样的高增长速度。

这里要注意一点,不要只拿今年和去年的做比较,一定要“货比三家”拿几年的报表做比较。不然会出现错误的判断,比如拿中信证券2006年度和2005年度的报表比,你会发现在2006年度里,这个企业有了很大的增长,难道是这个企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么?答案不是,是因为2006证券投资业的形式非常好,才会在2006年有一个很好的业绩。但如果只以此判断这个企业很牛,特别好,是不全面的。

B: 净资产(Net Asset)

其实净资产得出的方法很简单,你可以在资产负债表里找到。就是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净资产的增大可以说明企业的偿还负债能力很彪悍,这样就避免了因为负债大而走上资不抵债的破产道路。你可以这么想象,一个资产都拼不过负债的企业,那它的股票就应该一点都不值钱,因为随时可能破产。

C:现金(Cash)

这一点,我想有点社会常识的人都明白为什么现金是很重要的东西。没有现金,就不可能进行买卖操作,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现金的流动性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指标。我们有时候听说,某某企业的现金链断了,于是造成了破产。你想想当一个企业没有钱去买原材料的话,还谈什么做买卖,谁也不愿意把东西卖给你,因为什么?因为你没钱给呀!结果会是什么,那这企业肯定要黄啊。

当然当现金流为负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一口咬定这个企业就要完蛋,主要还是看它的发展情况,如果这个企业的前期投资花费比较大,我们就要看它以后能不能尽快的收回成本而盈利。

D: PE值(市盈率)市净率;PB值(市净率)

这两个数值也是衡量一直股票估值是否合理比较直接的方法,PE是用股价除以每股净收益(Price/Earning per Share)得到的数值,越小说明股票没有被高估,反之亦然。PB是用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Price/Earning per Net Asset)得到的数值,也是越小越好,越小越有投资价值。

但是你肯定会问,多少算小,多少就有投资意义,这点坦白的说很难说。理论上是跟其他同行业的企业比较,比如贵州茅台和五粮液都属于白酒行业,他们的PE值理论上应该相仿,如果茅台的的PE是100,五粮液的PE是50,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五粮液在目前阶段要比茅台更有投资价值,相对来说五粮液被低估了。当然我这个例子太绝对化也太简单了,具体问题还是需要具体分析。如果你拿茅台和钢铁行业比的话,可比性不是很大,所以一般也不比较。

有些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用某只股票和大盘的市盈率(PE)比较,如果比大盘低的话就说明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或者拿曾经一次历史高峰(牛市)中这只股票的PE做比较来判断现阶段此股票的投资价值。

我个人认为这样比较也有问题,因为我一直强调,大环境是发生变化了,当年的牛市跟现在中国的情况是不能一概而论,现在的牛市有比以前牛市更丰富的元素,比如我们外汇储备急剧增大,我们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急剧增大等等,我们的通货膨胀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等等。所以以前的PE最多只能做个参考,而不能简单就成为投资的理由。

如果用现在大盘的市盈率和个股市盈率做比较,也是有问题的,毕竟大盘当中权重股,也就是听到名字就觉得肝颤的股票,像什么中石油呀,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呀,这些为大盘的稳定和市盈率贡献了很多力量。所以往往会出现在大盘中如沧海一粟的小股票的PE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太渺小了,所以小股票的贡献完全被埋没了,也就是说拿这种小股票和大盘比,差的有点远了。我个人建议和国外成熟市场的同类行业做比较,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只股票跟外国成熟市场同类领域的PE差不多,哇,我恭喜你,砸锅卖铁也要买。可惜,可惜呀~~~

有人会说,你说了这么多,何着没有一个方法可以辨别,那怎么能判断一只股票的好坏呀。我说每个参数都有它的意义,对你个人的判断都是数据或者理念的支撑,经过你大脑的思考,或者其他更聪明大脑的建议,最后做的往往都是比较的决定。只看某一点是绝对不行的。有的人光一味的看PE,越低越好,这个纯属扯淡,有些企业今年亏损,连市盈率都没有,是不是更有投资价值?

其次,企业所处的行业也很关键,我想很多人都会在这点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说目前国际油价一直标高,冲破100美金一桶,这对于中石油 ,中石化这些围绕原油做生意的企业来讲是个增长因素;但同时对于买油进行加工的企业来讲恐怕日子就好过了,为什么?因为成本高了呀。汽车,器械等钢铁行企业会有周期性,一段时间高,一段时间低,要了解清楚。

再次审时度势的分析现有行情,对你选择股票很有帮助。再比如,现在国家对房地产以及开发商有比较严格的政策,也就导致了房地产企业股票进行了一些波动,比如说国内最大,最牛的地产商,万科A也经历了很多次的起伏。因此看看国家政策,对你选择股票很有指导意义。但是也别盲目的认为,今天国家出台了什么新的政策,不管是利好还是利空的,都不能马上反应到股票市场上。例如,国家去年提高了N次准备金利率及利息,依然我们的股市还是牛气冲天。但是国家去年的这一系列政策始终会慢慢呈现出来,只是需要一个时间积累过程。

公司的管理层面很关键,高层领导的水平,远见,魄力,魅力直接影响着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有没有好的领导班子,是这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点。设想一群狐朋狗友,凑一块,就算有点产业了,又怎们能够发展壮大呢?现在是知识的年代,暴发户的企业家,曾经很多,现在也会有,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他们以后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不懂先进的管理知识,不懂企业的内部操作,不会财务科目,是不具备新型优秀管理者素质的,我们也就无从相信他们的经营能力。调查一下企业的领导层,对选择股票很有帮助,好的领导团队更加值得信任,股票价格稳定而且有长期增长潜力。

(2)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存在很大分歧,因为需要很强大的数据支持。传统经验来看,由过去的事情总结的规律,在今后判断有很大的帮助。尽管这一点我本人不太同意,因为如果用过去的概念来解释未来的话,时间是变化,情况也是相对变化的,最多只能借鉴而已,而不能成为判定未来的标准。技术分析方法比较复杂,因为需要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支撑,才可以实现。

说白了就一句话,用曾经的数据经验来预测未来,K线图,这些其实都可以归为技术分析派。像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人们议论,阴线,阳线,十字星等等,这些或多或少都牵扯到了技术分析的理念。这方面很多种说法,我想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您还是买一本简单的炒股的书籍,可能里面讲的更加详细。

我个人认为,技术分析可以适用于短线的炒作和投机,基本面适合长期的价值投资。

(3)关于传说中的庄家:

我相信很多人都认为股票市场里是有庄家的,而庄家的对手盘就是小散户。我个人不太能接受这种想法,在小盘股中,市值几十亿或者几个亿的小股票很容易就被人为的炒作,如果盲目跟所谓的庄家,那有可能你会赔的很惨。在这个市场里,小散户的信息是永远比大型机构要少,而且非常不及时。当所谓的那些庄家们都跑的时候,您还美的享受这种短暂高潮所带来的快感。结果就是瞬间把利润都砸进去了,好的话可以成本收场,坏的话深深套牢。所以不要盲目的相信“庄家”放出来的消息,还是那个原则,用自己的脑子想想,如果你想赚钱又不肯花时间去琢磨的话,那没有这种好事情。除非买很牛的基金,但是别忘了,因为公募基金有很多限制,而私募基金门槛有时很高,所以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你自己的判断。

我们有时候,哪个亲戚,朋友说,某某股票不错,这个,这个好。于是乎就跟着买了,这种事情其实纯属撞运气。首先,信息的传递性是越来越不准确,而且有很大的延迟性。当你听说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庄家可能早就已经布置好阵型就等你钻呢。而且多少价位买进,多少价位卖出,受很大的市场波动性。不要以为庄家是神,他们只不过是比你有钱,懂点金融知识的人罢了。当整个形势发生改变,或者突发的情况发生,他们也一样会赔,甚至比你还惨,因为他们的钱基本上都是募集而来的,受投资者很大的压力。千万不要迷信庄家,你可能一次两次获得过好处,甜头,但是肯定也会有赔钱的时候,当一年下来,折合你的平均收益率的话,恐怕你会发现还没有牢牢掌握一直好股票的收益高呢。因为频繁的操作会损失你的,时间,精力,手续费,印花税等等,等等,有点得不常失了。除非,你的特别亲近的人在证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里做,不然最好不要盲目听信消息。当然透露给你消息的亲人,他们是违法的,不追究则以,追究起来会触及刑法。

3.我的个人建议:

(1)千万不能盲目

但是咱们国家大部分股民都不能进行长时间的投资而去选择短期来块钱的投机。我们国民的经济,金融知识基础没有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经常是听别人的消息,采取的是盲目投资方法。这一点,有的人赚到了快钱,于是越来越疯狂,其实呢往往最后的输家也是他,毕竟当所有人都在讴歌行情好的时候,潜在的危险就该来了。如果经历过以前熊市的老股民应该感受过,经历过530的股民应该感受过,经历过11月调整的新股民也应该感受过。股市掉下来就如同洪水猛兽,没有办法拦住的,每天很多人的心态就是,跌吧,反正2008年奥运之前不会有事情的。是啊,这种想法可能一时可以,但是我们能开几个奥运会,那为什么开奥运会要和股市挂钩?其实我们都明白两只之间没有特别直接的血缘联系。就算是奥运场馆大量兴建,那也只是一部分的企业能受益,而且还是北京拿项目的。纵观历史长河,确实很多国家在开奥运之前证券市场都会表现比较活跃,这也只是曾经的历史数据,不能完全代表将来,也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很多人忽略了,很多国家在奥运之后进入了一个漫长的沉迷。

听消息方面,我就不多说了,毕竟前面的关于庄家的描述,我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不经过自己大脑思考,不要随便投资,自己是在不懂,找个懂得人问问也成。不是让你去问问这个股票好不好,而是问问这个企业有没有投资价值。

(2)如果实在不懂,可以考虑投资基金。

基金经理相对来说金融和经济领域的知识要广泛些,专业些(废话,专业,干个P),他们的优势在于,工作经验,曾经的辉煌战绩,手下分析员的水平,可以整合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收益率不用太高,有赚就成。

但是他们依然是人,而不是神,这些加在他们头上的光环也同样会成为灼烧他们的紫外线。

A.工作经验丰富会导致投资理念僵化,很失去很多闪光点;

B.曾经的战绩,完全不能说明问题,因为以前的事情只能说明以前你的机会把握不错,但是现在没有人说的好,古语言之好汉不提当年勇嘛。

C.手下分析员,如果企业文化不好,恐怕想跳槽的很多。再牛B的人也不能每个领域都能涉猎到,做钢铁的若干年都只跟钢铁行业打交道,做能源的也就顾自己那摊事儿,他们都是有局限性的;

D.基金庞大,但是你不能随便用啊,你不能全砸在一个场子里啊,那赔了不就虾米了?国家是不允许小孩子不乖的,想玩老百姓的钱,就必须老老实实按国家的政策分配资金,这样有可能也会错过一些投资机会。当然风险也会相对的家减小一点。“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听说这个是金融领域的圣经,我个人不是很同意,一会这点我们再说。

好了说了这么多缺点,是为了告诉一些投资者,这些投资者的水平还远不如一个基金经理,所以稳妥点至少相信比你实力高的人有时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要提醒的是,不要只买一个资金,因为毕竟基金和自己操作不一样,这时候我们要进行风险分化投资。混合型,激进型,股票型,债券型等等混合着来,这样可以少赚,但是不一定会赔很惨。(什么?基金也会赔,这当然会赔啊,他们不是神)

(3)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碰到好的机会,别理会什么风险分化投资的理念,其他有点瞎掰。真的是好的机会,就不要不遗余力,在自己的债务能力承受之下,把钱都砸进去。好的投资机会很难得,但不是没有,需要靠我们慢慢发掘,比如说,今年打新股(以抽签的方式购买原始股,在上市的时候再卖出去),如果您实力够雄厚的话,1000-2000万,估计2008年光打新股的回报率是在25%,无风险。可能觉得赚的少了,但是无风险哦~~~如果把这笔钱都投入到股票里保不齐您就赔了。

(4)有并购或者重组的计划,提前买入被并购或者重组企业的股票。但是这个过程很漫长,消息方面也不能很准确。如果知道确切的消息,就不要错过这种投资的机会,这个方式是很多大的投资银行常用的伎俩。当然还要分析一下,看看两者(并购及被并购者)是否有实力产生1+1>2的结果。

(5)绝对要有良好的心态,这点和个人修为有相当大的关系。不以赚喜,不以赔悲,因为这些都是过眼云烟,几十年以后终归尘土。赚了,当然值得庆贺,但是不要贪杯,物极必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粹,说的很有道理。赔了,也不要太悲伤,在良好的资金运作下,在良好的投资理念的驱使下,这些赔都是暂时的,好的股票是永远投资的首选。ST板块,能不涉及,最好别涉及,看到别人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不要眼红,因为有些钱本来就不是我们该赚的。想想就知道,要是我们生在富足之家,高官之后,我们的生活或许会完全不一样,但是我们没有。所以也就别眼红别人,毕竟股市里有些钱是不能赚的。

ST万杰,封闭了近一年的时间,最后终于能够重组,最近两个涨停板,很多人都觉得,哇,错过了这个赚钱的机会。可是你也想想,拿着这些垃圾股的人他们等了整整快一年的时间啊!!!中间错过了多少投资机会我想我就不用说了吧,这样看来也未必值得。况且如果万杰没有重组成功,他们的钱也就人间蒸发掉了,难道这不危险么?

ST金泰创造了一个历史神话,很多研究学者在探求根源。最后经历了辉煌之后,政府介入,因为这种畸形的形式百年难得一遇。你我本是凡人,又何必苦苦追求呢?

不要贪心,非要在最高点卖,最低点买,除非有卓越的特异功能,否则,我个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吃不要鱼头,鱼尾,中段依然鲜美。很多人老是说,哎呀,卖早了,哎呀,当时没买。还不就是个贪婪的心态在作祟?

中国传统5000年,大儒,无为,中庸等等思想其实都可以作为我们个人修养的补充。大家知识水平都一样,看什么,心态呗,不骄不燥,此乃真君子。

(6)合理设定投资额度

1/3零花,1/3存起来做流动储备,1/3再投资,这样你永远都是赢家。赔了不要怕割肉,不小心买到垃圾股,别犹豫,设个止损点,比如跌到3-5%就可以卖。即使这只垃圾股以后涨上去了,也不要后悔你曾经的决定,因为很有可能由于你的举棋不定而满盘皆输。有三只股票,是很好的,只是现在被高估了,但是如果你打算10年长期投资的话,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不是叫你现在买。贵州茅台,招商银行和万科A,如果哪位朋友有兴趣看看这些企业是不是符合我刚才说的好股票的条件。

最后,我想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F. 我爸让我自己存一万块钱,买点股票,股票现在在中国行情怎么样

你爸为你好。现在中国的股市,简直就是坑爹的行情,不让你接触,是怕你深套。

G. 请问老股民朋友2009年涨的最好的股票有哪些

苏常柴A、西部资源、银河动力、大元股份、海通集团、中天城投、天业股份、万方地产、海王生物、高淳陶瓷、德豪润达、中恒集团、双良股份、古井贡酒、安凯客车、芜湖港。这些都是涨幅靠前的

H. 炒股炒出抑郁。。。。。。。。。

非常同情你阿姨的遭遇,也很理解你阿姨现在的处境,如果是其他人的话也可能和你阿姨一样了,毕竟是自己和家人的血汗钱,没有人会不心疼的,你阿姨炒股本来的目的是想赚些钱,也是希望家里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现在反而没有赚却赔了,这样的结果她毕竟心理难以接受,而且她还是瞒着家里人去炒股的,内疚感便会更加严重了,各种压力才会导致你阿姨抑郁了。
其实,现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抑郁,所以你们也不必过于紧张和惶恐,但是还是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来帮助你阿姨走出心理的阴霾,治疗抑郁比较好的方法是去做心理咨询,因为产生抑郁的大部分原因还是来源于心理方面,所以你们可以去心理咨询中心去做心理咨询,你说的这家医院我不是很了解,我知道有一家心理咨询中心比较出名,那里的心理咨询老师很棒,对于抑郁有很好的方法,你可以直接网络“天启樱宁”或者直接搜“邓莉姣博客”便可以查询到相关信息,可以打电话咨询一下,对你阿姨会有很好的帮助的。
抑郁症不可小觑,还是要尽早治疗,以免造成更糟糕的结果。希望你阿姨能够很快的好起来!

I. 股票求教我是个新手,我打个比方问吧,比如我今天以10元购入10手股票,当第二天涨到10.8的瞬间能卖出吗

能,先准备好,完后到了你要的价钱立马下单,在确认就好了,当然最妥当的方式就是你在10.8的价格区间这里用市价成交,会以最快的速度即时成交,不过就是有一点,也许你会卖低了卖到10.79或者是卖高了10.81.我以前买卖股票算分算厘,搞的很多时候成交不了,为了一分钱多花两毛钱的情况经常有,现在基本就是市价成交,反正你想交易,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计较,写了这么多,记得给分啊

阅读全文

与股市过眼云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外汇每年 浏览:871
新一代信息技术股票 浏览:478
中国十大投资理财平台排行 浏览:305
均值回归外汇交易策略 浏览:597
中国电影投资 浏览:926
2078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951
科创板基金申购比例 浏览:82
反弹基金 浏览:802
适合40岁怎么理财 浏览:147
开户香港期货所 浏览:960
合营企业投资 浏览:891
青海省年丰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614
08245股票 浏览:573
华民慈善基金会登陆 浏览:838
8200美金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126
stp外汇平台 浏览:457
资金用途有哪些 浏览:711
格莱美股票 浏览:688
沪深300指数基金管理费最低 浏览:62
大学生创业无息贷款政策 浏览: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