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中国谷物进出口量及分析研究

中国谷物进出口量及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6 18:06:37

Ⅰ 跪求我国历年粮食进出口数据,高分悬赏!

国家把秘密等级分为三种:绝密、机密、秘密。
这个应该属于秘密级别,所以一般不会有人知道,知道的人也不能告诉你,违法啊

Ⅱ 求帮忙在中国知网下载一篇论文 题目是 关于我国粮食贸易进出口贸易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我国粮食贸易进出口贸易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这样理解,清楚

Ⅲ 2008中国粮食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
2008年
前3
季度
我国
出口
粮食
(包括
谷物
及谷物粉、
豆类

淀粉
块茎
及薯类)299.4万吨,价值16.4亿美元,分别比
去年
同期
(下同)下降67.3%和27.1%。同期,我国进口粮食3181万吨,价值185.3亿美元,分别增长16.2%和1.2倍。

亚洲地区
是主要的出口市场,进口主要来源为美国和
巴西
。今年前3季度我国对亚洲地区共出口粮食182万吨,下降了7.6%,占同期我国粮食出口
总量
的60.8%。其中,韩国、
东盟

日本
位居我国粮食出口市场前3位,
三者
合计占同期我国粮食出口总量的39%。

小麦

玉米
出口急剧下降,
大豆
进口占
主导地位
,各
品种
粮食进出口价格均大幅上涨。今年前3季度我国出口
小麦和玉米
27.2万吨和18.7万吨,分别下降87.1%和95.9%。同期,进口大豆2870万吨,增长32.3%,占同期我国粮食进口总量的90.2%。
资料来自“中国报告大厅2008-12-31”

Ⅳ 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及其全球影响

1990—2050年中国粮食需求预测: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在广泛地比较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和深入地研究了中国的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对1990—2050年期间中国的人口和GNP的增长情况做了预测,预测结果列于表1中。目前,许多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认为中国的人均GNP被低估了,为了更加充分地估计中国未来的人均谷物和粮食需求量,将1990年中国的人均GNP提高一倍,上调到740美元,以此为基数进行预测分析。将各预测年份的人均GNP预测值带入前面从国际经验分析中得到的经验公式,就可以得到对应年份的人均谷物需求量的推测值。当人均谷物需求量推测值小于1990年的实际值时,预测值取两者中较大的数值。假定谷物占粮食的比例不变,由人均谷物需求量预测值可以推出人均粮食需求量的预测值。由此方法得到的全部预测结果列于表2中。

决定一国的人均粮食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它的人口和自然资源的比例;二是它的经济和技术水平;三是它的资源配置机制。因此,当两个国家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时,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较低的国家,其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也应当较低。中国的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意味着用国际经验公式推测的人均谷物需求量必然是偏高的,再考虑到预测值是从推测值和1990年的实际值中取大的,因此我得出的预测值只能偏高,不会偏低。认为未来20年中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会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是错误的。我们的政府不应该不负责地向人民许诺为他们提供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食品消费水平,我们的人民也不应该不切实际地期待享受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食品消费水平。中国目前的低收入-高食品消费模式没有持久存在的根据。由总人口和人均粮食需求预测可以得到粮食总需求预测,结果列于表3中。

2

Ⅳ 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分析

2007年我国粮食连续第四年增产,比上年增产70亿斤,增长0.8%。值得重视的是,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出现转折性变化,正由过去的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向供求总量偏紧、品种结构矛盾日益突出转变。

总体上看,2008年有利于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市场稳定的因素较多。一是根据农业部门的估计,2007年全国秋冬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亿亩。在气候正常情况下,2008年具备保持国内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二是中央今年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有利于提高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农民群众种粮务农的积极性,对稳定国内粮食生产有利。三是国家采取控制粮食出口、临时价格干预等宏观调控措施,有利于稳定国内价格预期。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不利于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首先,国际高粮价有可能继续推动国内粮价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美国、巴西等国家的粮食能源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对食糖、玉米、大豆、棕榈油和小麦等生物能源原料的需求将继续大幅增加,2008年国际粮价有可能持续攀升,拉动国内粮价上涨的风险正日益加大。其次,玉米等粮食加工需求依然十分强劲,有可能继续拉动粮价上涨,支撑粮价保持高位运行。第三,今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其损失程度之重是历史上罕见的,有可能对今年粮食生产产生严重影响。第四,农资价格有可能持续上涨,将抵消粮价上涨以及惠农政策的好处,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利于稳定粮食生产。综合判断,2008年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有可能保持在高位运行基础上的基本稳定。主要粮食品种价格趋势如下:

1.小麦和稻谷价格将保持稳定运行。预计2008年冬小麦产量将略有增产,但春小麦产量有可能减产,小麦总产量将比上年略有增加。受畜牧业发展及生物能源加工需求等因素拉动,小麦的饲料和工业消费将增长较快,因此小麦消费总量将比上年度略增,小麦价格将保持稳定运行。预计2008年粳稻供需将趋于平衡,在最低收购价的支撑下,价格将保持稳定运行。而早籼稻、晚籼稻供需仍将略有缺口,因此价格将继续在高位稳定运行。

2.玉米价格有可能继续上涨。由于去年大豆价格涨幅较大,预计2008年东北主产区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可能会有所缩减。而玉米加工需求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且随着生猪生产恢复,饲料需求将明显增加,将推动玉米价格进一步走高。与此同时,2008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略有减少,而其加工需求进一步扩张,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也将对我国玉米价格上涨形成支撑作用。

3.大豆价格有可能回调。今年大豆价格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国内供需,预计今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有可能增加,而需求则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二是国际市场。据预测,今年美国扩大了10%的大豆种植面积,巴西和阿根廷大豆有可能增产,估计2008年全球大豆产量增加10%,国际大豆市场价格将趋于回落,由此也将使国内大豆价格呈回调趋势。

在粮食连续四年丰收之后,今年粮食增产的起点更高、难度更大。当前保障粮食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保持粮油产品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对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意义特别重大。建议:

第一,着力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切实保障粮油产品的有效供给。要切实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当务之急是要抓好抗灾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采取切实措施稳定今年的粮油生产。继续在重点地区、对重要粮食产品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第二,加强和改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全面增强应对粮食市场波动的能力。要抓紧优化储备结构和区域布局,尽快完善储备吞吐调节机制,建立“稳定基本储备,丰收增储、欠收减储”以及“降价吸储、涨价抛储”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市场价格形成有效引导。加强食品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切实保障粮油食品供给不脱销不断档。

第三,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势,完善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增强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第四,建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进出口战略机制,着手构建满足我国需要的全球粮食资源供应链体系,灵活运用进出口手段,完善进出口调节机制,促进国内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

第五,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和调控,稳定农资价格,确保种粮比较收益不下降,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Ⅵ 中国粮食进口比例

中国小麦进口占世界小麦进口的比重很大,最高时的1989年为13%,较低年份也在4%以上。1978-97年,小麦进口20013万吨,占同期全国粮食进口总量的81.06%,大米、玉米和大豆等其它粮食进口不足20%。1995-1996年进口小麦占进口粮食的比重分别为55.89%、69.75%。

但1997年后进口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小麦的进口数量和比重都急剧下降,而大豆的进口数量和比重都急剧上升,1997年进口小麦占进口粮食的比重下降为27.38%。

与此同时,大豆进口取代了此前小麦在粮食进口中的主导地位,从1996年开始,大豆由净出口变成净进口,且净进口量逐年加大。1995-96年中国大豆的进口量分别为29万吨、111万吨,分别占当年粮食进口的1.39%、9.25%,但1997年大豆的进口量为273万吨,占当年粮食进口的39.57%。

1998年大豆进口量为412万吨,2001年大豆进口达到了最高的1394万吨。

(6)中国谷物进出口量及分析研究扩展阅读

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由国家指定的国有粮食进出口公司垄断经营,粮食进出口数量由国家计划严格控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计划管理具体通过“许可证”办法来进行。90年代后又改为限量登记、配额管理办法,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50多年来,除50年代和1997年后中国是粮食连续净出口的年份外,在大多数年份里一直是粮食的净进口国。从1949-2002年的56年中,只有23年是粮食净出口国,而且在时段上分布在头尾两端。从1961年开始到1984年,中国一直是粮食净进口国。

从1987年到1992年,中国又一直是粮食净进口国。1997年是中国粮食进出口形势逆转的关键一年,此后中国维持了6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粮食净出口局面。这是因为1997年以来,国内粮食供大于求,中国开始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供求,减少或基本停止了国内供大于求的产品的进口(如小麦和玉米)。

增加了国内需求旺盛的产品的进口(如大豆和大麦),增加了国内供大于求的产品的出口(如玉米和大米)。

因此,1997年后粮食进出口趋势表现为一种从粮食的连续净进口转变为粮食的连续净出口逆转的态势。这改变了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大米和大豆的重要出口国的面貌,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小麦的出口在中国粮食出口中快速增长并占有相当比重。

Ⅶ 哪里可以找到中国进出口数据分析呢

http://www.ec.com.cn/

Ⅷ 哪里可以看到中国历年粮食产量和出口量

中国历年粮食产量、人口和人均粮食量总览(1949~2012年)
http://scdxlyx.blog.163.com/blog/static/18843704320132644135465/
中国历年农产品生产及进出口情况:粮食.食用植物油统计(1984--2000)
http://tjsj..com/pages/jxyd/15/33/_0.html

Ⅸ 中国粮食出口量大还是进口量大

你这个粮食也太笼统了把,大米,小麦,大豆,玉米都是属于粮食。有些咱们基本是自足的,有些需要进口一点,也有的要出口。
而且其中也很复杂的,比如大豆把,国产大豆跟美国大豆比起来成本过高,一些企业用国产大豆生产的东西根本竞争不过用美豆生产的企业,美国是大规模大机械化作业的,成本低很多的,生产的豆子很便宜,在这样前提下,国产豆没用完,美豆还呼呼进口就可以理解了。

阅读全文

与中国谷物进出口量及分析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普洱一般什么价格查询 浏览:398
银华回报的基金净值 浏览:475
黄金周国外抢中国游客 浏览:356
小贷想从金融机构贷款 浏览:462
华山参滴丸价格 浏览:714
中航精铸股票 浏览:545
投资理财帐户 浏览:792
黄金投资概述 浏览:578
基金是怎么波动的 浏览:319
股票价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浏览:120
外汇每年 浏览:871
新一代信息技术股票 浏览:478
中国十大投资理财平台排行 浏览:305
均值回归外汇交易策略 浏览:597
中国电影投资 浏览:926
2078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951
科创板基金申购比例 浏览:82
反弹基金 浏览:802
适合40岁怎么理财 浏览:147
开户香港期货所 浏览: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