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医疗器械专业就业前景
医药类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那么医药专业的就业形势怎么样呢?是否跟医药产业一样是永远朝气蓬勃?
就业形势:喜忧参半
2005年社会对医科类毕业生的需求有不同的倾向,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而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从理论上是有前途的,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却是比较困难,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类专业就业也不太理想。不同的是,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总体上是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界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据中国执业药师协会秘书长张淑芳介绍,我国至少还需要100万名执业药师。
不仅具体专业之间存在差别,而且地区性的差别也比较大,这与经济的发达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对毕业生的需求反而越小,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事业起步早,发展比较成熟稳定,特别是这些城市的公立医院,基本上都是人才饱和了,每年进的人很少。中小城市,因为医疗事业正处于不断进步发展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则相对较大。
从薪酬方面来看,最新数据显示,医疗行业人均年薪可以达到45000元左右,占所有行业薪酬水平的第二位。一般医药从业人员年薪在两万元,一般从业三年的医药人员年薪基本能达到40000至50000元。医药科类毕业生起薪基本是在1500-2000元/月,而一些急缺专业的医药科人才,月薪可高达6000-8000元。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我们不要局限了自己的求职范围。公立医院虽然条件比较好,但要求也比较高,而且有限的职位也未必就适合自己。民营医院也不错,正处在上升发展的阶段,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位,待遇方面也更加市场化一些,比较灵活。
值得注意的是,在竞争激烈的上海要进公立医院单凭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实现的,社会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上海的公立、民营医院比例相差较大,是我国民营医院数量最多的城市,可以成为毕业生一个很好的就业渠道。
发达城市像上海,机会虽然多但是竞争也更加集中密集,对毕业生的就业来说难度更高一些。而其他很多城市可能不像上海那么繁华,可是未必就不好,同样可以提供很好的就业条件,也是不错的选择。
医学类:就业不易,待遇不等
几乎每个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想进入大医院工作,看中了大医院的先进条件和更多的专业培训,对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事实上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越是公立的大医院其人员流动性越小,不会轻易做出变动,加之竞争的激烈,一般很难有机会成功,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很重要的一点,临床类的工作不仅注重能力,而且非常重视实际的操作经验,越是知名的医院自然越看重这一点,这对毕业生来说也是个不利的因素。
从待遇方面来看,也是各有不同。据统计,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权威医生月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以上,大约不到百分之五的大医生月收入在1万元到5万元之间,约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医生月收入是3000元到1万元之间,大多数的医生月收入不到3000元,甚至和工人一样下岗失业,至于新人则基本相同大概都在1000元/月到2000元/月之间。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任何工作都是跟经验、年限分不开的,医生这个行业更是越有经验越吃香。专家与普通医生的奖金有很大的差别,与新人相比就更是天壤之别了,这也可以说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所谓“能者多劳”,而多劳又必有更多的收获,无可厚非啊。
做医生这个职业,新人需要更多实践的锻炼,这个过程也许会比较长,当然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有关。进小医院可能没有大医院那么好的培训条件,但可以有更多接触实际操作的机会,即使只是看也好,对丰富经验启迪思维都是很好的帮助。只有自身实力提升了,才有提高外界条件的基础。
如果医院不能提供给他很好的理论培训机会,那他可以自己进行相应的补充学习,多阅读一些研究著作,或着参加一些专家的专题讲座,这也是很好的弥补方式。在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工作经验,自身的能力有所提升之后,可以寻求机会进入大医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药学类:前景看好
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 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还有一块就是生化药品,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发展前景很好。
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代理。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由于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的药学事业近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事药品开发、研究的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相应的对学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从事生产质量保证等工作,对学历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依然是很严格的。比较之下,从事销售工作专业要求要低一些,而更侧重销售能力。
找工作不仅要看专业,还要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应该考虑到自身的能力、特长和性格特点,热门未必适合。不要因为药品研发行业待遇高就以此为就业对象,衡量一下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再对这个职业所具体从事的工作做一个初步的了解,看看自己的性格是否合适。
Ⅱ 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分析报告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15-2020年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14-2018年 中国口腔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2015-2020年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格局与领先企业分析报告
2015-2020年 中国医疗器械租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Ⅲ 医疗器械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前景很好,市场广阔,利润也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随着老百姓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器械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整个医疗器械产业市场也发展迅速,利润总额增长远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7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2006-2011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9.8%。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占医疗器械行业的份额较低,2011年仅为13%,远低于全球25%的水平,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预计到2013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290亿元。
对于那些刚出院的患病群体来说,是迫切需要在出院后使用各种家用医疗器械进行持续性康复治疗的。
家用医疗器械一般分为治疗仪类、检测类、保健类和康复类等4大类,像体温计、助听器、血压计、血糖仪、牵引器、高电位治疗仪、温热理疗床等。中国有接近2亿的高血压患者和6000多万糖尿病患者,类似慢性病都对家用医疗器械的需求有很大潜力。随着国家医疗保障的投入、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3年中国按摩器械、电子血压计、血糖仪市场规模将分别可达65.9亿元、52.0亿元、24.0亿元。
目前,全球高端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而且知名跨国企业纷纷在华投资建立生产基地,抢占市场份额。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不断进步,目前在中低端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Ⅳ 医疗器械行业研究报告
【出版日期】 2007年2月 【报告页码】 571页 【图表数量】 236个
【印刷版价】 6300元 【电子版价】 6800元 【两版合价】 7300元
【英文版价】 11000元 【英文电子】 12000元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内容简介
2007年,医疗体制改革启动,政府将加大基础公共卫生网络的投入,无疑会给医疗器械生产商带来较大市场空间。据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这也就预示着它们需要更新换代,而在这个过程中,将会保证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我国目前有县及县以上医院1.3万家,乡(镇)卫生院5.2万家,医院病床数达300多万张。如果全国1.3万家县级以上的医院,都能基本达到日本1980年医院医疗仪器设备标准(每100张床位为人民币80万元),那么,我国医疗器械设备市场的增量空间超过240亿元。
根据“十一五”规划,2007年,“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从人均卫生医疗费用看,目前城市为1261元,农村为301元。假设如果农村人口分别用5年、10年、15年达到城市人均卫生医疗费用的水平,农村人均卫生医疗费用年均增长33%、15%和10%。这对于国内中低端的品牌医疗器械公司而言,将构成重大利好。除了规模以外,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结构的调整,也是一块巨大的市场。据统计,中低端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约占整体市场规模的75%,远高于全球45%的水平。今后,我国医疗器械的功能应当从单纯诊断、治疗和化验,向诊断、治疗、检验、分析、康复、理疗、保健、强身等多功能方面延伸。可以预见,2007年及未来几年,中国医药器械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时期。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目前,市场正在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以每年近10%的速度在增长,而高端医疗设备销售更是达到20%以上的增长速度。然而,我国医药机械产业的高端市场却长期为国外企业所占据,国产医疗器械大部分属于中低端产品,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1/3。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市场大多是飞利浦、通用电气和西门子3家巨头的产品。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除了迈瑞等少数几家,都因技术不足、稳定性欠佳而几乎无望涉足这个领域。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威尔科技、万东医疗和新华医疗作为我国医疗器械细分行业中常规产品生产商,在国内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医疗器械行业作为一种高技术产业,面临国外跨国企业的竞争,那么我国企业应该怎样才能赢得高端市场份额呢?并根据行业发展环境、趋势,制定发展策略呢?
在国内医学专家、经济学者的带头下,本研究咨询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医疗器械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医药报》、中国行业研究网等国内外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医疗器械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重点分析了下列问题:中国医疗器械技术和市场现状、主要生产区域的经济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其中重点对行业经营状况和医用电子仪器、一次性医疗器具、生物医疗器材、超声诊断仪、呼吸机、麻醉机等产品的技术与市场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各类产品的技术概况、发展趋势、进出口分析、竞争分析、市场占有率、市场潜力、市场分布、产品销售与促销方式、医疗机构购买的决策过程,以及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预测,并对投资者和生产企业提出了建议。报告内容丰富、详细,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分析深入、透彻,且有独到的见解,为企业了解目前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发展战略(进入、退出、整合、升级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和有力的参考依据。
目 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行业现状分析
第一章 医疗器械相关定义与特征 1
第一节 医疗器械行业定义和细分 1
一、行业定义 1
二、行业细分 1
三、医疗器械的分类 1
四、高新技术医疗设备 10
第二节 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介绍 10
第三节 医疗器械行业的行业特征 11
一、产品种类繁多、各行业收益不一 11
二、医疗器械行业的核心创利部分高投入、高收益 11
三、自然资源与技术资源双依赖 11
第四节 行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12
一、医疗器械行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12
二、医疗器械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 12
第二章 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分析 13
第一节 世界医疗器械产业总体现状 13
一、世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13
二、当前国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14
三、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市场分析 16
四、世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方向 18
五、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品牌市场份额情况 21
第二节 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的研发动态 23
一、设备小型化、便携式 23
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专业化 24
三、开辟新的诊治领域 25
四、新技术的应用制造人造器官 25
五、再生医疗 25
第三节 美国医疗器械市场状况 25
一、美国国内医疗器械市场 25
二、美国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28
三、细分产品发展趋势 31
四、美国医疗器械法规介绍 34
五、美国医疗器械关税 37
六、风险资本青睐美国医疗器械行业 39
第四节 日本医疗器械市场深入分析 40
一、日本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40
二、进口日本涉及的法律法规 41
三、进入日本医疗器械市场策略 43
第五节 欧洲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45
一、欧洲医疗IT外包市场 46
二、欧洲医疗器械占全球医疗设备市场比例 47
三、英国医疗器械市场 48
四、波兰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50
五、匈牙利医疗器械市场 52
六、欧洲医疗器械法规动态 53
七、2012年欧洲医疗成像显示器市场需求预测 56
第三章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58
第一节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58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 58
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分析 59
三、医疗器械创新陷入提速困惑 62
四、医疗器械是利用航天技术成果的重要领域 65
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发展情况分析 68
六、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前景 73
第二节 国产医疗器械发展的现状 74
一、产业状况 74
二、市场竞争情况 75
三、面对欧盟出台的weee和rohs“环保双指令” 75
四、发展存在的问题 76
第三节 2007年制药企业发展前景展望 76
一、医药行业的政策背景 77
二、医药行业产业链和格局分析 79
三、2006年全行业总体运行态势 80
四、2007年制药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81
五、2007年市场机会展望 87
第二部分 市场情况分析
第四章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91
第一节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分析 91
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现状 91
二、我国医疗器械的需求量 94
三、2006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96
四、2006年医疗器械市场动态 99
五、2006年医疗器械市场整顿规范成效显著 102
第二节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价格分析 103
一、四大因导致医疗器械价格虚高 103
二、2006年国家发改委出手干预医疗器械价格虚高 104
三、价格管理面临的难点及政策建议 105
第三节 2007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106
一、2007年我国颁出首张医疗器械ISO13485认证证书 106
二、2007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面临阳光监管 107
三、2007年医疗器械产品需求潜力大 108
四、2007年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洗牌 111
第四节 农村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112
Ⅳ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环境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是一个大的行业,如果写行业分析报告,需要很长时间的调研,我把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的分析报告跟您,您参考一下。这是2008年做的。459896827 qq号码。
Ⅵ 对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做一个宏观环境分析,就是它面临的经济环境,机遇和挑战。
非常好,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