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济管理学作业:高盛集团的案例分析(案例3000字,分析3000字)
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国资委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股权对外转让,底价为10亿元。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资产约60多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净利润1.07亿元。另外,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3.89亿元。2006年4月26日,由美国高盛集团、鼎辉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代表上述两家公司参与投标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
根据挂牌信息,此次双汇集团股权转让要求受让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国外资本、财务投资者、管理团队不变、税收留在当地。另外,双汇集团规定意向受让方或其关联方在提出受让意向之前,不得在国内直接或间接经营猪、牛、鸡、羊屠宰以及相关产业,也不得是这类企业大股东。闻讯,JP摩根、美国国际集团、新加坡淡马锡、高盛等国际资本展开了对双汇股权的激烈争夺。从受让者条件来看,本来JP摩根是最有可能获胜的。相比早有准备的JP摩根,进入较晚的高盛赢面并不大。因为高盛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双汇受让者的要求:其一,高盛在2005年承销了双汇最大竞争对手南京雨润的IPO,并持有雨润13%的股份,而且在雨润董事会派驻了一名非执行董事,不符合竞标条件。其二,代表高盛和鼎辉的香港罗特克斯公司事实上并不符合双汇要求的管理资产500亿元的条件。但最后的胜出者却是罗特克斯,实在有点出乎外界的意料。高盛和鼎辉能够最终胜出,其竞标之外的运作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他们的理解,以万隆为首的经营管理团队,在此次股权转让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为此,高盛和鼎辉将目标锁定在了双汇发展的第二大股东海宇投资身上。拥有双汇发展25%股权的海宇投资,其股东中有多名双汇高管。2006年4月24日,双汇发展突然刊登公告宣布海宇投资转让手上所有双汇发展股权的决定,如此一来,其他竞标方进退两难。另一方面,高盛不断提高收购价格,最终使出价在12~15亿元的JP摩根败北。2006年5月6日,双汇发展第二大股东海宇投资与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海宇投资将其持有的双汇发展1.28亿股(占总股本的25%)全部转让给罗特克斯,转让价款总计5.62亿元。至此,高盛旗下的罗特克斯以25.72亿元共赢得了双汇集团100%的股权和上市公司双汇发展60.715%的绝对控股地位。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已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2006年6月1日,罗特克斯以每股18元的价格提出全面要约收购,双汇停牌至今。关键人物双汇董事长万隆无疑是本桩交易当中最令人瞩目的人。坊间传闻称,双汇此次产权变更的“主要动力”就是来自于双汇的高管,特别是有双汇“教父”之称的万隆。众所周知,双汇集团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是它的崛起却是以董事长万隆为首的高管一手做起来的,他们在公司里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两次股权转让过程中,我们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万隆为首的管理层的身影。双汇在产权交易前,明确表示受让方必须是外资背景,此举将国内企业拒之门外,也引起媒体关于“国退洋进”的争论。据悉,中粮掌门人宁高宁与万隆曾就收购交换意见,但遭到后者的严词拒绝。而紧随其后的海宇投资转让双汇发展股份更是与管理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调查,海宇的16名自然人股东当中有数名是双汇集团的管理层。综上所述,双汇的此次股权转让极有可能“动机不纯”,是一次曲线MBO。因为实际收购者是一家私人基金罗特克斯,其背后的股东身份很难调查,不能排除万隆为首的管理层在其中持有股份的可能。作为财务投资者,高盛在时机成熟时必然会退出,届时,如果有心人士增持,会很容易将双汇发展揽入怀中。点 评双汇集团在国内外拥有60多家国有全资、参股、控股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还进入了世界肉食品加工行业40强。既然是国内肉食品加工行业的老大,国外同行业的佼佼者,同时业绩稳健,双汇集团为何还要卖掉自己?原因有二:自身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走出国门的迫切需求。在双汇的当家人万隆看来,要保证“双汇”这个品牌不被吞并,保证双汇继续发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引入知名国际投行,凭借他们卓越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本支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加快国际化发展,实现双汇占领市场走向国际的远期发展目标。高盛入主双汇,不仅“帮助双汇理清产权体系,打通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更是大大提升了双汇的“分配制度、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员工素质、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在具体的资本运营手段上,高盛与鼎辉联手成功击退大热门,主要是由于他们认清了中国国有企业中管理团队的特殊地位,并强势出击拿下了海宇投资。这才是这场交易中的胜负手。
⑵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
企业外部环境(EnterpriseExternalEnvironment)企业外部环境是对企业外部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回术环境、经济环答境等的总称
外部环境分析核心和重点包括以下这三个方面:产业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
产业环境分析:新技术发展,劳动力的状况,国内行业的政策,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行业产业结构。
市场环境:市场占有率,竞争对手占有率,客户的发展。
社会环境:国内环保政策,国内外的经济情况,政府金融、租税政策,国内的政治环境、工业水准,政府的财经决策与执行状况。
⑶ 如何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能
现实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成功把握外部环境的现状及未来的趋势,趋利避害,是企业顺利完成其战略任务的关键。构成外部环境的因素很多,大体可分为宏观环境因素与微观环境因素。1.分析外部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因素构成影响企业成败的营销机会与威胁,这种环境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因此,经理人应该随时密切注意其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适应它。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文化环境。主要是教育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人口环境。一般指人口的多少,人口的地理分布、密度、流动趋势、年龄分布等。经济环境。主要指经济发展状况、收入、消费状况以及与企业营销策划活动有关的行业状况及物质环境状况等。科技环境。对于经理人来说,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①技术的进步及其对本企业的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冲击②了解和学习新技术,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或转入新行业以求生存和发展⑧利用新技术,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④新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⑤国际市场经营活动中要对目标市场的技术环境进行考察政治环境。主要指政策、法律、法规等。研究政治环境主要是为了了解政治、法律等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2.分析外部微观环境微观环境是指与营销决策活动紧密相关、并直接影响决策者如何为目标市场提供服务的各种因素。微观环境主要包括:供应商。您应该密切注意主要原材料的价格趋势,以免因供应原料涨价迫使产品跟着涨价,从而使预期的销售量降低。此外,您还应该注意供应来源的可靠性,以免影响产品的交货,进而影响公司信誉。中间商。中间商包括销售中间商、储运公司、市场服务公司(包括市场咨询公司、市场调研公司、广告公司、信息服务公司等)和财务服务机构(包括银行、信用公司、保险公司)等。顾客。企业的顾客形成企业的目标市场,主要的顾客有以下几种:提醒您必须重视预测相关因素将来发生突变的时间及变化方向,这是外部环境分析需要提供的结论。①个人与家庭②其他企业或盈利性机构③中间商④政府及非盈利性机构⑤国外买主竞争对手。在市场竞争中,每一家公司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竞争对手,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必须找到能与竞争对手相抗衡的营销战略。公众。公众是指对于公司实现目标的能力而言具有实际或者潜在影响的任何群体。3.得出外部环境分析的结论对于一家具体的企业经理人来说,从时间、费用和必要性来看,他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因此,您可以根据企业竞争战略任务的性质和要求,来确定特定的外部环境,然后集中人力物力,对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经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您应该明确以下几点:①有关环境因素将在何时发生变化?②这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③这种变化给企业带来机会还是威胁?④应该采取何种对策?⑤潜在的竞争对手将做出什么样的反应?4.权衡环境威胁与市场机会的大小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结果,或者给企业带来市场机会,或者带来环境威胁。不过,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可能面对多个机会,也可能面对多个威胁。但是,不管是机会还是威胁,它们都不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您可以根据市场机会的大小或外部威胁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加以考虑。权衡环境威胁。无论是机会还是威胁,您都可以采用以下的矩阵组合形式对其进行分析。面对重大的环境威胁,您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对策:①扭转或者限制不利因素的发生、发展。②通过改变经营战略或者市场营销战略,减轻损失。③转移威胁。总的来说,对外部环境的威胁,企业一般都是被动的。因此,企业自身生存能力应该得到不断增强,并积极发展,寻求和开发新的市场机会。权衡市场机会。对外部环境因素变化造成的市场机会进行分析,其方法与分析环境威胁一样,可以通过矩阵组合的方法进行权衡,这里不再展开叙述,留给读者自行分析。掌握以上对企业营销外部环境的分析,经理人在做出营销战略决策时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了。
⑷ 外部环境分析包含哪些因素
一、政治和法律因素(Political factors)
一般来说,一些政治因素对企业行为有直接影响,而法律规定会间接影响企业的活动。
1、政治和法律因素分析包括以下方面:政局稳定状况、政府行为、路线方针政策、各政治利益集团、法律规定、国际政治法律因素。
2、政治法律因素特点:不可测性、直接性、不可逆转性。
二、经济因素(Economical factors)
经济因素分析包含以下方面:社会经济结构(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经济体制(国家经济组织的形式)、宏观经济政策、当前经济状况、其它一般的经济条件。
三、社会和文化因素(Social factors)
社会和文化因素分析包含以下方面:人口因素、社会流动性、消费心理、生活方式变化、文化传统、价值观。
四、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factors)
技术因素分析包含以下方面: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科技发展趋势。
(4)高盛集团外部环境分析扩展阅读
有竞争力的战略必须出自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则的深刻理解。迈克尔·波特战略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优势和劣势)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外部环境分析的重点是识别和评价超出公司控制能力的外部发展趋势与事件。
成功的战略必须将主要的资源用于利用最有决定性的机会。通过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可以很好地明确自身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从而决定企业能够选择做什么。对外部环境的未来变化做出正确的预见,是战略能够获得成功的前提。
⑸ 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哪些部分如何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EnterpriseExternalEnvironment)企业外部环境是对企业外部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的总称。
企业环境包括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部分。
企业外部环境由存在于组织外部、通常短期内不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所控制的变量所构成。
企业内部环境由存在于组织内部、通常短期内不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所控制的变量所构成,具体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资源三部分。
⑹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有何区别与联系
区别: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通常存在于企业外部,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及其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总和,由短期内不为企业所支配的变量组成的,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通常存在于企业内部,是企业内部物质和文化因素的总和,由短期内被企业所支配的变量组成的,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因素。
联系:企业经营的一切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取,如人力、材料、能源、资金、技术、信息等,没有这些要素,企业就无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企业的产品也必须通过外部市场进行营销,没有市场,企业的产品就无法得到社会承认,企业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同时,环境能给企业带来机遇,也会造成威胁。问题在于企业如何去认识环境、把握机遇、避开威胁。另一方面,企业是一种具有活力的社会组织,它并不是只能被动地为环境所支配,而是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影响,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在局部与整体的基本架构之下的相互依存和互动的动态平衡关系。因此,企业必须同时做好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才能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望采纳,谢谢!
⑺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哪些要素
企业外部环境的定义: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通常存在于企业外部,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及其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总和,由短期内不为企业所支配的变量组成的,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是对企业外部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的总称。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的因素包括以下这些:
人口环境
经济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
技术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一般可将企业外部环境分为三大类:
一般宏观环境
行业环境
经营环境与竞争优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