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上海对电动自行车的有关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助动自行车的管理,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道路上行驶的助动自行车,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助动自行车,是指用小型汽油发动机带动行驶并具备脚踏驱动功能的二轮自行车。
第四条 助动自行车必须符合下列主要技术要求:
(一)汽油发动机工作容积不超过36立方厘米;
(二)最高设计行驶时速不超过24公里;
(三)制动器、转向器、车铃或者喇叭、前大灯和后反射器等主要安全设备齐全有效;
(四)车轮直径不大于660毫米,不小于510毫米。
国家标准另有规定的,按国家标准执行。
第五条 在本市道路上行驶的助动自行车,必须经过区、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检验,并申领助动自行车牌照(包括号牌、行车执照)。无牌照或者牌照失效的助动自行车,不准在本市道路上行驶。
第六条 列入《准许在本市申领牌照的助动自行车产品目录》(以下简称《产品目录》)的助动自行车,方可申领本市牌照。
凡申请将本单位制造的助动自行车列入《产品目录》的,应当向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递交产品注册商标、省级以上自行车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和技术鉴定报告。经审核合格的助动自行车,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列入《产品目录》,并定期对外公布。经市技术监督部门抽查,两次检验为质量不合格的助动自行车,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从《产品目录》中除名。
第七条 经销者经销未被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列入《产品目录》的助动自行车,应当在成交前以有效方式告知购买者该产品不得在本市申领牌照。
第八条 凡申领本市牌照的助动自行车,必须向经保险主管部门批准在本市经营法定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投保助动自行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并按规定缴纳车船使用税。
第九条 申领本市助动自行车牌照,车主必须年满16周岁,并具有本市常住户籍。
第十条 符合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申领助动自行车牌照的,应当向本人常住户籍所在地的区、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申领助动自行车牌照时,车主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本市居民身份证;
(二)购车发票或者助动自行车的其他合法来源证明;
(三)助动自行车出厂合格证;
(四)本市保险机构出具的助动自行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凭证;
(五)车船使用税缴纳凭证。
第十一条 助动自行车号牌分为以下两类:
(一)市区号牌;
(二)郊区号牌。
号牌须安装在车把前端固定位置。
第十二条 各县以及浦东新区(内环线以外地区)、宝山区、嘉定区、闵行区的常住户籍居民,可以申领助动自行车郊区号牌。
除已经领取的助动自行车市区号牌外,本市不再核发助动自行车市区号牌。
领取市区号牌的助动自行车报废后,其市区号牌予以注销。
第十三条 悬挂市区号牌的助动自行车,准许在全市范围内的道路上行驶;悬挂郊区号牌的助动自行车,只准在本市内环线以外的道路上行驶。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市道路交通状况,缩小助动自行车通行范围。
悬挂非本市号牌的助动自行车不得在本市道路上行驶。
第十四条 助动自行车驾驶人员必须年满16周岁,无妨碍安全驾驶的身体缺陷,并经交通法规、驾驶操作技术的培训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后,领取操作证,方可在道路上驾驶。凡持有摩托车或者轻便摩托车驾驶证的,准许驾驶助动自行车。
第十五条 助动自行车必须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期限接受检验。未按规定接受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准在道路上行驶。
第十六条 助动自行车驾驶人员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接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验。未按规定接受审验或者审验不合格者,不准驾驶助动自行车。
第十七条 申领助动自行车牌证,车主必须按规定缴纳牌证等费用,具体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市公安局提出,由市物价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审定。
第十八条 本市对助动自行车郊区牌照的发放数量实行总量控制,具体数量由市公安局会同市环境保护局确定。
对已经取得号牌的助动自行车,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其使用年限和安全技术状况,逐步采取报废措施。助动自行车报废办法由市公安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 助动自行车驾驶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时携带行车执照和操作证;
(二)不准在机动车道上驾驶;
(三)不准驾驶安全设备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助动自行车;
(四)不准驶入机动车专用道路;
(五)不准带人和拖带车辆;
(六)装载物品重量不准超过30公斤,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1.5米,长度不准超出车身,宽度不准超出车把;
(七)不准转借、涂改或者伪造行车执照和操作证;
(八)醉酒时不准驾驶。
第二十条 持有市区号牌的助动自行车,不得过户给除浦东新区(内环线以外地区)、宝山区、嘉定区、闵行区以外的市区常住户籍的人员;过户给符合郊区号牌申领条件的受让人,过户后的市区号牌更换为郊区号牌。
持有郊区号牌的助动自行车,可以过户给符合郊区号牌申领条件的受让人,但不得过户给市区常住户籍的人员。
转让助动自行车,必须通过调剂商店、旧车交易市场或者拍卖行进行。转让后的助动自行车,由受让人凭本市居民身份证、转让成交凭证和出让人退还牌照凭证,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过户手续。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第十四条规定的,处2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处5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处1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处20元罚款;违反第十九条第(三)项至第(六)项规定的,处50元以下罚款;违反第十九条第(七)项、第(八)项规定的,处2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擅自在自行车上加装汽油发动机或者其他驱动装置的,处200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汽油发动机或者其他驱动装置。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所作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后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部门申请复议;上一级公安部门在接到复议申请书后5日内,应当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后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没有规定的有关事项,按其他有关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上海市公安局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1993年11月1日起施行。
Ⅱ 关于在上海骑自行车载人的有关规定
沿着中山南路到漕溪路转向宜家方向沿着沪闵路到达沪闵路虹梅南路口转向沿虹梅路一路南下。我家住中山南二路东安路附近的东安新村,学校在闵行江川路电机学院,二十多公里,将近30摄氏度,一个人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累。何况楼主还要带个人,建议还是放弃吧。会累死的
Ⅲ 上海的普通自行车怎么上牌的
普通自行车不需要上牌。
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或健身,国复家没有规定自行车要上牌照。
国家规定要上牌照的是机动车、电动车及摩托车。上牌照对各车辆的编号与信息登记,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车牌可以知道该车辆的所属地区,也可根据车牌查到该车辆的主人制以及该车辆的登记信息。
(3)上海互联网自行车规范扩展阅读:
自行车种类:
1、普通单车
骑行姿势为弯腿站立式,优点是舒适度较高,长时间骑行不易疲乏。缺点是弯腿姿势不易加速,且普通自行车零件多采用非常普通的零件,也难以达到很高的速度。
2、公路单车
公路自行车的设计更大考量高速,往往使用可减低风阻的下弯把手,较窄的高气压低阻力外胎,挡位较高,且轮径比一般的登山越野车都大,由于车架和配件不需像山地车一样需要加强,所以往往重量较轻,在公路上骑行时效率很高。
Ⅳ 共享单车出台了什么新政策
9月15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正式稿(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意见》新增内容主要包括:对车辆投放实行动态平衡,企业需为承租人购买保险、车辆不得设置商业广告、鼓励企业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等。针对新政的具体要求,共享单车头部企业将如何应对,新政将对共享单车头部企业又有何影响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是否采用免押金租赁模式?
在保障承租人资金安全方面,意见除了要求在本市开立资金专用账户,接受监管,实施专款专用,《意见》中增加了“鼓励企业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
不过,摩拜和ofo对于免押金却有着不同的覆盖力度。摩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用户通过微信小程序注册摩拜单车账户,即可参加‘免押金试骑’。每周享受5次免押金骑行,即可缴纳押金后领取免费骑行月卡。不过,‘免押金试骑’面向摩拜单车新用户开放,目前仅限微信小程序端。”
ofo则表示,截至目前,ofo信用免押金的城市已达14个,包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厦门、南昌、威海、金华、郑州、合肥、温州、珠海、绵阳、德阳。芝麻信用分在650分及以上的ofo用户,可点击“芝麻信用免押金”的按钮。用户在支付宝开启芝麻信用的授权,成功验证用户芝麻信用分、身份认证等信息后,自动完成ofo免押金的信用授权,用户即可随时随地的免押金使用ofo小黄车。
共享单车确实需要下大力量管一管了,照这个速度无序发展下去,早晚要失控。
Ⅳ 上海编制共享单车标准是什么 身高年龄都有要求
在uc头条看到:上海已在全国率先完成共享单车团体标准编制工作,该标准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主要对共享单车企业的经营者、共享单车的质量要求、以及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三方面作出了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是具有行政强制力的法律法规,而是一项行业标准,算是一项行业自治规范
Ⅵ 根据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 第三十一条(载人规定) 自行车、电动自
法律应该是关在牢笼里面的,请不要利用法律把人关在牢笼里!
为何需要罚款,而不是教导。请不要利用法律
Ⅶ 上海将规范共享单车编制标准是怎么回事
在3 月 14 日,上海市交通委约谈了摩拜、ofo等 6 家共享自行车企业(目前在上海共投放约 45 万辆单车),考虑到中心城区停放点容量趋于饱和,要求即日起暂停投放。
《上海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初稿规定,共享单车的使用年限不超过 3 年,然而摩拜单车的原定寿命为4~ 5 年;
此外,刚完成的标准还明确要求共享自行车必须具备卫星定位,这意味着ofo目前投放的单车都不合格。
新规发布后,摩拜单车受到的影响较小。摩拜单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建议提高共享单车行业的车辆准入标准,单车运营公司应具备以GPS卫星定位为基础的智能运营能力,建立故障车辆互联网报修、定位和回收检修体系。”
Ⅷ 共享单车规范文件征求意见稿主要有哪些内容
交通运输部22日发布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使用者应实名制注册、使用,运营企业为用户购买保险,鼓励运营企业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
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信用管理,建立企业和用户信用基础数据库,对企业和用户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信用记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鼓励公众共同参与治理,形成企业主体、政府监管、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
Ⅸ 上海市关于自行车与电动的交通法规
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减轻
我国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安全法》)第76
条规定了减轻责任的条款:“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
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
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
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
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所
以,构成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减轻,必须具备两个
条件:条件一,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
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条件二,有证据证明机
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
一、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
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即受害人有过错)
据广州市公安局交警部门一份数据表明, 2004
年3月份,广州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45宗,死亡
140人,受伤1, 014人,损失折合人民币300万元,
其中发生行人交通事故250宗,死亡40人,受伤
240人;发生自行车交通事故141宗,死亡25人,受
伤154人。行人违章成为广州交通事故的重要原
因。大多数学者认为,即使侵害人没有任何过错且
受害人本身有重大过失时,从事这种高度危险作业
的侵害人也不能免除民事责任。法律作这样的规
定并不意味着,受害人有过错时侵害人仍要承担全
部民事责任,不免除民事责任并不意味着必须承担
全部责任。如果侵害人能证明受害人有重大过失,
可以援引民法通则第131条,以减轻其民事责任。
在汽车交通事故赔偿中应按照这一原则进行处
理在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中,
“受害人具有故意,即系自寻伤害时,可以免除加害
人的责任;在受害人具有过失(一般过失或重大过
失)时,不得免除加害人的责任,但可以适用过失相
抵规则,即法庭斟酌双方过失比例,减少受害人应
得的损害赔偿金。”
例如,受害人王×在朋友家饮酒后,醉酒骑自
行车回家,途中与相向驶来的前车拖拉着后车(发
动机故障车)的两辆机动车相遇,双方临近时,王×
酒性发作精神恍惚突然摔倒在两车之间,后车虽及
时发现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因情况突然,距
离过近,王×头部被轧当场死亡。另据现场勘查证
明,双方在会车时横向间隔1. 9米,若自行车正常
行驶,是可以安全通过、互不妨碍的。经检验,证明
被拖拉故障车制动器、转向器、灯光等主要机件合
格,驾驶员在这起事故中无违章行为。据此判定受
害者王×负此次事故全部责任,机动车方不负事故
责任。本次事故完全是由于死者本人的过错造成
的,机动车驾驶员没有任何过错,依据《安全法》的
规定,应该减轻机动车方的责任。
按照《安全法》的规定,在责任认定过程中,无
论是对机动车还是对行人,是否违反道路交通法规
并不构成承担责任与否的标准,而构成承担责任轻
重的重要标准。关于这一点,《安全法》第57条~
第66条规定了非机动车及行人的通行规定。
二、有证据证明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
置措施
所谓必要处置措施,是指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
取了最大程度制止或减小损害后果的一切技术行
为,而且这些必要的处置措施必须在发生交通事故
之前就已经实施,如果是在事后采取的措施,则不
能减轻责任。
(一)不问机动车驾驶人是否违反交通法规
《安全法》第42条~第56条规定了机动车驾
驶人的通行规定。按照《安全法》第76条之规定,
在行人和非机动车违章的情况下,不考虑机动车驾
驶人有没有违章,只要能证明其已经采取必要的处
置措施即可。但是机动车驾驶人有无违章行为,却
会决定其赔偿责任的轻重。在行人和非机动车违
章的前提下,机动车驾驶人可能无违章行为,也可
能存在着违章行为。在双方都有违章行为的情况
下,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处理的实务中,要对
双方责任作出一个比例,这个比例大小的标准应以
双方对应尽注意义务程度的轻重来划分。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以什么标准来判断机动车
驾驶人是否违章呢?是简单地以我国关于交通管
理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吗?笔者认为,鉴于机动
车的高度危险性,不能仅以是否违反交通法规这一
点来判断机动车驾驶人的责任轻重,而应该考虑机
动车驾驶人的注意义务的实现程度。
在交通事故中判断车辆对人的过失大小时,对
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应当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准。
就机动车驾驶人来说,对他的过失轻重的判断要根
据其行驶的道路状况、车辆状况、法规要求、机动车
驾驶人的自身状况等进行判断,分析当事人当时是
否应该回避损害的发生,是否能够回避损害的发
生。机动车驾驶人负有的是业务上的注意义务,这
种义务与行人作为普通人对自己安全的注意义务
相比,前者要高得多。机动车驾驶人在操纵机动车
时,在精神上应当保持更高的紧张程度。而对一般
行人来说,他们不掌握危险工具,其行为一般不会
给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但法律同样要求行
人遵守交通规则,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的生命
和财产安全,保障道路交通畅通无阻,因而一般不
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不能将机动车驾驶人业务
上的注意义务这种高度的注意义务与普通人的一
般注意义务相提并论,否则,过失的判断标准是缺
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例如,发生在日本名古屋的一宗交通事故。
2000年1月7日21时许,一位步行者在距离人行
横道70米处横穿1条宽约14米的机动车道,结果
被驶来的汽车撞倒受伤。根据警察对事故的记录,
事故类型:人对车辆。车辆事故时状态状况正常。
道路状况:路面状况干燥,柏油马路,下坡道路,无
照明,能见度良。事故当时该道路交通量一般。肇
事车辆在事故发生路段的行驶时速约为50公里,
该路段限制时速为50公里。肇事车辆在距行人20
米处发现该行人站立在道路上,并采取紧急制动措
施,但仍然将行人撞倒。这是一个由保险公司代理
和解的案件。根据警方的记录、勘测图表等资料和
交通事故的过失判断标准,双方达成了在本事故中
行人的过失为10% ~20%;机动车辆驾驶人过失为
80% ~90%的共识。而最终保险公司以行人的过
失轻微为由,未作过失相抵,全额赔偿。
(二)机动车驾驶人已采取了必要的处置措施
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
规定明确规定,对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事故的,交警
将按照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则进行调
解;对机动车无违章,而且已经采取必要的安全处
置措施,而行人有违章行为的,将依法减轻机动车
一方的赔偿责任。
例如,一小客车由东向西通过一路口时,发现
一自行车由东向南左转弯,司机立即刹车,但因车
速过快(时速82公里以上),小客车将骑自行车人
撞起,使其头部碰在小客车挡风玻璃上,自行车被
撞出10余米。骑自行车人经送医院检查系重型开
放性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救治无效身亡。在本案
中,从自行车被撞遗留路面挫痕距小客车刹车始点
29. 50米的情况分析,自行车转弯时恰好在小客车
停车距离之内,显然在其转弯前未注意避让直行的
机动车,属违反《安全法》第62条“行人通过路口或
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
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
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
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
全后通过”的规定。小客车行至有40公里限速路
段,如能严格遵守规定速度行驶,发现前方转弯的
自行车而紧急刹车,该车能在20米之内将车停住
以避免事故发生;但因其严重超速行驶,因而未能
避免事故的发生,属违反《安全法》第42条“机动车
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
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的规
定。从表现上看,双方均违反了道路交通法规,但
是,在本案中,机动车驾驶人如果遵守交通法规,就
可以在20米以内将车停住,即使自行车违反交通
法规未注意避让直行的机动车,也不会发生此次人
身伤亡事故。但是机动车驾驶人不仅未尽其高度
注意义务,而且违反交通法规超过限制速度一倍以
上驾驶机动车辆,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了受害者的
死亡。应该说,机动车方是有比行人更重的过失
的,其承担的责任应该更大一些。
综上所述,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有证据证明机动车
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综合发生道路交通
事故当时的具体主客观条件,即应减轻机动车驾驶
人的责任。
Ⅹ 上海发布共享单车用户年龄须12岁以上是怎么回事
须加装GPS定位系统、年满12岁才可使用、三年报废……,全国首个依托区域协作制订的《共享自行车》和《共享自行车服务》两个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出炉,并于23日在上海市质监局官网上正式发布,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
这2个标准中,《共享自行车产品标准》主要针对共享单车产品质量和安全要求,实现共享单车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共享自行车服务标准》包括民众关心的平台建设、运营要求、设施设备维护要求、计费方式、押金管理、投诉举报使用人诚信体系管理和使用者伤害赔偿等内容。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稿中没有此前盛传的70岁老人用共享单车要开“健康证”的条款,但也明确规定,用户年龄必须在12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