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索罗斯为什么在香港股票市场上滑铁卢SOROS的金融原理是什么
索罗斯主要是利用各国的汇率机制的漏洞结合自己的投机哲学
比如欧盟刚建立时利用欧盟汇率机制与各成员国的漏洞做空英镑大捞一笔和发现泰国经济成长时期通货膨胀做空泰铢
说索罗斯失败也不能这么说!索罗斯是有自己成熟的投资策略的。当发现市场的变化不满足自己的预测就会果断出场!也根本算不上失败!
『贰』 索罗斯的股市暴涨暴跌模型:索罗斯将上市公司赢利水平和股市的上涨速度进行对照,当赢利上涨变缓而股
好牛逼的样子
『叁』 如何利用索罗斯反射理论分析股票走势
反射理论
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所谓“反射理论”。简单来说,反射理论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和对市场的了解,来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改变了市场原来可能出现的走势,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到完整资讯,再加上投资者同时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到其认知,令其对市场产生“偏见”。
在索罗斯看来,投资大众的“偏见”正是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因为投资者持“偏见”进入市场,而这种错误的行为又会影响市场看法及走势,构成索罗斯所谓的“流行偏见”。当“流行偏见”只属小众的时候,其影响力尚小,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则将会演变成具有主导地位的观念,这就是索罗斯所谓的“羊群效应”。
当认知和真实的差距很大时,形势往往失去控制。索罗斯得出结论:“这种过程刚开始能自我强化却无法持久,因此最后必然反转。”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狂涨带来狂跌,狂跌酝酿着狂升,索罗斯便捕捉市场大起大落间的时机,每次都抢先一步带动投资者行为,为自己创造赚钱的机会。
索罗斯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认清在哪个时点,市场开始靠自己的动能壮大,这样的时点找出之后,投资人便知道连续涨跌不停的走势即将开始或者正在进行。索罗斯认为,连续涨跌不停的走势具有以下主要步骤:
(1)趋势还没有被确认;
(2)等到趋势已被确认,趋势往往会被强化,于是开始了自我强化的过程。流行的趋势与流行的偏见彼此强化,趋势仰赖于偏见,偏见会变强并愈来愈夸大,此时远离均衡状况便出现;
(3)市场走向经得起考验:偏见和趋势可能经得起各种外部冲击反复的考验;
(4)当偏见和趋势受到冲击后存留下来,便是“无可动摇”,索罗斯称之为“加速期”;
(5)信念与真实之间的背离很大时,是认清真相的时刻;
(6)最后形成自我强化的连续涨跌走势,情况开始逆转。
当信念不再强化趋势,整个过程就开始迟滞不前,失去信念会使趋势反转,而且这个过程会达到索罗斯所说的交叉点。于是市场往相反方向前进,就会出现索罗斯所称的灾难性的大涨或大跌。
索罗斯在实践中被认为是逆向操作者,但承认他与大众为敌时总是小心翼翼。虽然大部分时间他会跟着趋势走,但却一直在寻找趋势的转折点,惟有此时与大众为敌才有意义。
他的操作方法通常是:先形成一个假设,建立了仓位去测试这个假设,然后等市场证明这个假设的对或错。
『肆』 索罗斯为什么能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成功获利
1997年7月,乔治.索罗斯利用其量子基金,大量卖空泰铢,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其后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试图狙击港元,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加上当局大幅调高息率,使对冲基金的计划没有成功,但高息却使香港恒生指数急跌四成,他们意识到同时卖空港元和港股期货,前者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获利。1998年8月索罗斯联手多家巨型国际金融机构冲击香港汇市、股市和期市,以惨败告终。然而,香港政府却在1998年8月入市干预,令对冲基金同时在外汇市场和港股期货市场损手。 其利用手中的大量资金,大肆向亚洲国家借入本币,然后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本国货币,使得本国货币贬值,然后还贷时就只需要更少的外币,利用次机会大肆获利! 主要3个方面,股市、期市和汇市。 先在期市做多、汇市买进泰铢,再在股市大量吃进造成跟风,等股市升到外资机构都看空的时候再在期市反向做空同时大量抛售股票和泰铢造成恐慌性抛售。 其实那次金融危机主要是泰国奉行的金融和货币政策造成的索罗斯只是一个导火索和助推器,泰国当时的外汇储备只有300个亿却一心想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先向泰国政府借泰铢,比如借了1000泰铢,假设此时1美元=10泰铢,然后再用量子基金做空泰铢,使泰铢不值钱,假设此时1美元等于100泰铢,那么原来要还100美元的,现在只要还10美元了,赚了90美元。 1. 索罗斯从美国政府借进泰铢(这种投机行为往往是借钱进行的),然后大量抛售手中得泰铢,于是很多在泰国的外资企业受到影响也跟着抛售(泰国经济是外向型的,外资很多),卖泰铢的人多了,根据供求原理,泰铢急剧贬值,然后,索罗斯趁泰铢贬值在大量买入泰铢,还美国政府钱,从中大赚一笔。当然,美国也赚钱了。 除了索罗斯个人的才能之外,美国政府的纵容也与金融危机有很大关系,在有就是泰国政府本身外汇储备不足,外商企业很多。 在金融危机时,亚洲国家外汇纷纷贬值,使我国出口面对很大的压力,但是如果一旦人民币宣布贬值,就会市靠出口维持经济发展的其它东南亚国家雪上加霜,处于人道主义想法,人民币承诺不贬值。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即使人民币贬值我们所获得的收益也没有多大,于是中国就做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2. 通过股市、期市、汇市交易赚钱 用自己的钱买股票,付5%的现金,另外95%的资金从银行抵押借的;同时用债券做抵押,以借更多钱,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买进价值五万美元的长期债券……”。它们以自有资本做抵押,从银行借款购买证券,再以证券抵押继续借款,迅速扩大了债务比率。 不仅如此,还将借款广泛投机于具有“高杠杆”特点的各种衍生工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杠杆比率。据《经济学家》的报道,量子基金确实早在1997年3月就 大量买入看跌期权,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铢,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 因交易对手要抛出泰铢现货为衍生合同保值,轻而易举地借他人之手制造泰铢贬值压力。 尤其是在香港,首先在货币市场上,拆借大量港币;在股票市场上,借入成分股;在股票期指市场累计期指空头;然后在外汇市场上利用即期交易抛空港币,同时卖出港币远期合约;迫使港府提高利率捍卫联系汇率;在股票市场上,将借入成分股抛出,打压期指……。 综合看来,基于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立体布局”使投机家的风险暴露相互加强的同时更令杠杆投机威力和收益大增。 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在股市和期市制造经济危机,货币贬值,赚取利润 抛售泰珠使其贬值,同时购买泰珠的看跌期权,泰珠跌的越多他赚的越多
『伍』 为什么会发生亚洲金融风暴是美国财团索罗斯造成的么
1997年夏天,泰国的货币泰铢急剧贬值,引起了一场席卷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使这些国家的经济遭到巨大打击。这场金融风暴还连累了香港、台湾等地区,引发了韩国的金融危机,使得吃足泡沫经济苦头的日本雪上加霜。
泰国的经济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走上了快车道。在首都曼谷,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高速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由于轿车增长太快,塞车在曼谷成了家常便饭。然而,在表面的繁荣下,从1996年起,泰国经济出现了一些不祥的预兆。
由于增长速度减慢,导致出口大幅度下降,这对通过进出口贸易带动国民经济的泰国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好事;而国内的许多银行钻金融体制和监管上的漏洞,片面追求利润,在无抵押的情况下向房地产业大量地贷款,结果造成房地产畸形发展,楼市供过于求,银行的呆账、坏账激增,资金周转失灵。以美国金融大炒家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商瞅准这一时机,在1997年2月大肆抛售泰铢,引起了泰铢对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
泰国民众对此十分惊慌,蜂拥前往银行兑换美元,银行业遭到挤兑浪潮的剧烈冲击,金融秩序一片混乱。5月中旬,国际金融投机商再次兴风作浪,联手冲击泰铢,泰国的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又一次遭到重创,股票指数由年初的一千二百点跌到四百六十一点,泰铢对美元的汇率跌到了十年来的最低谷。
为了保护泰铢,稳定国内金融市场,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弃实行了十四年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转而由市场浮动决定汇率。这一政策一公布,泰铢汇率立即大幅度下降,当天就贬值了百分之二十。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市场压力使泰国政府难以承受,不得不在7月28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资金援助。泰国的金融风暴就这样发生了。
金融风暴发源于泰国,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蔓延到东南亚各国。7月11日以后,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也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到年底,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都跌了百分之四十以上,连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撑不住了,跌幅超过百分之十。与此同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股市分别下跌了百分之七十五点九、百分之七十三点七、百分之六十九点一、百分之六十一点七和百分之四十三点一。 国际金融投机家在东南亚得手之后,从8月份起登陆香港金融市场,翻云覆雨,香港恒生指数一度跌到六千多点。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香港特区政府动用了近一千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在8月下旬果断地入市干预,结果炒家们招架不住,抽身而逃。但是,10月22日,国际金融炒家再次猛烈狙击港元,在伦敦外汇市场抛售价值约三十亿美元的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再度入市干预,终于使香港的联系汇率体制得以维持。但香港股市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0月23日那天,恒生指数大跌一千二百点,到27日,短短四天累计下跌三千一百点。 韩国经济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起飞,到1996年,人均国民收入已突破一万美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韩国也存在着大财团垄断市场及高额负债、银行不良贷款越来越多、金融监管不力等致命弱点,因此,在金融风暴的猛烈冲击下,韩国经济变得弱不禁风,韩宝、三美、真露、起亚等大公司纷纷陷入经营危机或宣告破产。10月以后,股票综合指数跌破六百点大关。11月19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下跌到一千零三十五比一;第二天,又跌到一千一百三十九韩元兑换一美元。韩国政府只好在11月21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二百亿美元的援助。由于受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1998年,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倒退为六千三百美元,比1996年锐减近四千美元。
创造了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进入九十年代后,泡沫经济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当亚洲金融风暴刮到日本列岛,这种负面效应和经济结构的深层矛盾终于激化,1997年11月以后,中小金融机构一个接一个地倒闭,金融业的核心也很快遭殃。11月3日,负债累累的三洋证券公司宣布破产。日本大藏省立即指示几家大银行筹措补偿资金,并特别允许三洋证券公司在4日以后继续进行偿还资金和有价证券的业务。
消息一传出,4日清晨,投资者纷纷赶来,在三洋证券公司的各个分店前排起了长蛇阵,公司职员不得不靠发号码来维持秩序。虽然公司一再保证全额退还投资金额,但拥挤在店门前的投资者还是非常紧张。
紧接着,日本第十大商业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第四大证券公司山一证券公司等,如多米诺骨牌一个个地倒台破产。到年底,日经指数比上一年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五。到1998年,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全国共有两万多家企业倒闭,负债总额超过十三万亿日元。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是继1994年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爆发的又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它的来势之凶猛,蔓延之迅速,教训之深刻,让全世界难忘。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又袭击俄罗斯,使俄罗斯再一次滑到经济崩溃的悬崖边;不久,拉丁美洲及欧洲也感受到了它的震荡,连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也遭到冲击。
直到1999年年底,遭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亚洲国家才走出低谷,经济开始复苏。
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中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良好形象,博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陆』 98年索罗斯冲击香港股市如果大陆不利于帮助会怎么样他如何赚到钱
这什么问题啊,提问题你首先要讲清楚,你到底要问什么意思!
今天无聊借你的问题码点文字。所以可能答非所问。先给你回答第二个问题,明白了你就懂如果大陆不帮助香港后果会如何了。
首先你要明确Soros是货币汇兑之王。做空汇率是他的专长。所以他的目标是冲击港币,股市与期市只是配合他做空的一个工具手段。Soros的手法主要是借攻击国的货币,然后冲击该国汇率,逼迫该国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变成自由汇率。说白了,就是空手套白狼。举个简单的例子。借100亿泰国株。然后按照联系汇率(美元)1比10卖出。得到10亿美元。来回来去卖三四次。泰国人看到市场有那么多抛售换美元的就会害怕。会跟风兑换美元。兑换到泰国没有外汇储备了。泰国就会取消联系汇率,变成自由兑换。这样就变1比50了。然后Soros拿着先前兑换到的美元中的一部分在市场换回已经贬值的泰国猪,还给泰国银行即可。剩下的美元就是他的战利品。这样平白无故的就席卷了泰国的外汇储备和人民的财富。懂?
第二个问题懂了,第一个问题就可以明白了。Soros攻击香港,香港只能提高利率来抗衡,这样可以使Soros借货币的成本增加。但这是一个双刃剑。因为提高利率会冲击楼市、股市、期市。会引发楼市、股市、期市的坍塌。房地产关联行业数百个(看看房子里的灯,毛巾,家具就可以明白)这样就可以冲垮香港的经济,使老百姓的财富缩水。因此就需要有海量的外汇储备与之抗衡,你卖多少我收多少,而大陆的外汇储备充足,是Soros所无法抗衡的。所以如果大陆不帮助香港你就能知道香港的后果了。
『柒』 请问索罗斯是如何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
进入1997年,一直风平浪静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动荡不宁,5月以来,外汇市场更是倾 刻间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泰铣、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不断大幅贬值,印尼盾、新 加坡元等国货币也未能逃脱这一大劫难,均处于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之中。尽管有关国家的 中央银行采取了种种应急措施,打击市场上兴风作浪的货币投机行为,千方百计地维护本国 市值稳定,却事与愿违,屡施各种方策之后仍无法解脱困局。7月2日,泰国被迫实行浮动 汇率制,一天之内泰铢即狂跌20%。与此同时,眼看就要倾家荡产的泰王国政府向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日本、美国等金融大户发出了求救紧急资金援助的申请,使得在泰国酝酿已久 的墨西哥式金融危机终于浮出水面,让世人一睹其面目。
90年代前期,当西方发达国家在衰退中苦苦煎熬,西方文明的殒落似乎就在眼前闪现 之时,东南亚经济增长却势如破竹,所向无敌,令世界为之惊叹,连那些一向眼中无人的白 人老板也自愧不如,心中充满着嫉恨。
90年代中期,东南亚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一场大跃进,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以求 驱动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并想当然地认为,21世纪即是亚洲的世纪,而亚洲的世纪即 是东南亚的世纪,世界权力的重心从此将向这个渐露雏形的地区偏移,云云。然而,被舶来 的葡萄酒灌了个头重脚轻的东南亚人却忽视了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东南亚过去几十 年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而非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因而在如此局 限的增长模式基础上竟相放宽金融管制,与世界顶尖金融强手争吃大金融市场的“蛋糕”, 无疑是在沙滩上兴建摩天文厦,隐患重重,极易被外力击破。
这一点,老谋深算的乔治·索罗斯早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索罗斯是一个惯于钻牛角 尖及吹毛求疵的人,东南亚出现了如此巨大的一个金融漏洞,自然逃不过他的掌心。他一直 在等待着最后机会的到来,他要捞一大笔,创造出另一个类似于击跨英格兰式的奇迹。
其实,早在1995年,新加坡克罗斯比证券公司曾对亚洲七个国家经济状况作了一份研 究报告,指出东南亚国家劳工素质低下。贸易收支恶化、通货膨胀上扬,正面临经济过热的 危险;而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又因超额生产能力、企业债台高筑以及缺乏高等教育和技术劳 工等,将遭遇“成长性的衰退”(Growth Recessi0n),有可能陷入一场可怕的经济危机 之中。克罗斯比公司认为由于经济快速成长,东南亚企业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 能和公司人员规模,因此造成了“乐观的错误”。有关当局加快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步伐,往 往又会对“乐观的错误“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届时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突出表现为投机 行为高涨,泡沫经济四处膨胀,整个市场被蒙蔽在一片虚假繁荣的七色光圈之中,从而为诸 如乔治·索罗斯这样的“金融苍蝇”创造出绝好的进攻机会。
然而,沉浸在“东亚奇迹”的喜悦和梦幻之中的东南亚诸国,对上述忠告均置若罔闻, 态度类同于对待戈尔茨但那样。这一切,索罗斯一直在心中暗暗高兴。 早在1992年,泰国的经济界人士,特别是金融界人士,就不知从何处冒出了一个奇怪 的念头,以为曼谷应取代即将回归中国的香港,成为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成为第二个香 港。在这种简直就等同于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想法的推动和刺激下,泰国政府一厢情愿地对 外国资本敞开了金融市场大门。果然,外国银行带来了大量低息美元贷款,泰国金融业就此 大尝了甜头,财源滚滚,乐不可支,并开始对诸如房地产等基础产业产生浓厚兴趣,结果许 多银行一窝蜂似地把近30% 的贷款投向了房地产业,使房地产业就如同中国北京的小胖子 一样盲目发展,供求严重失衡。随之而来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不振使得银行呆帐、坏帐激增, 许多贷款难以收回,资产质量严重恶化。据日本大和综合研究的援引泰国有关方面资料,截 至1997年6月底,泰国金融机构所有的风险债权数额为4860 亿铢,为贷款总额的 31.5% 。更有人估计,泰国金融业坏帐高达8O00亿到9000亿泰株(约合310~350亿美 元)。肆意挥霍低息资本,巨额所需项目赤字极易引发金融危机。1996年泰国所需项目逆 差已相当于它的国内生产总值的8.2%,而1994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债务危机那一年也只不 过为7.8%。这样,泰国爆发危机就实属正常了。
泰国正在玩火自焚,索罗斯向部下发出了信息。从1997年初开始,泰国房地产气泡开 始失去了光泽,并很快趋于破灭,外国投资者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便纷纷抛售泰铢。索罗 斯一见时机已到,便浑水摸鱼,亲率国际金融投机大家,集中全力进攻建立在沙滩上的泰铢 堡垒。一时间,泰国金融阵地发发可危,硝烟弥漫,其震动波及到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
第三节 进攻!进攻!再进攻
进入90 年代,国际金融市场风暴迭起,危机四伏。经济学家们均认为国际金融市场周 围游荡着一只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十分明显地感觉得到的“巨手”,一只可怕的魔鬼般的巨 掌。对于这只巨手,经济学家给它冠以了一个比较通俗化的术语:热钱。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粗略统计,目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动的短期银行存款和其他短 期证券至少有7.2万亿美元,并且有与日俱增的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巨额热 钱的全球快速流动成为可能。要调动巨额资金甚至只需打个电话或接个键盘,天大的交易在 市场上一秒钟之内即可成交,相反,为规避风险。资金的快速撤离也是轻而易举之事。自从 1992年索罗斯率众将英镑打得一败涂地,1994年索罗斯又伙同其他大户在墨西哥大闹天 宫,把这个中美洲最大的国家弄到了几乎要砸锅卖铁的地步,国际社会着实领教了这个来元 踪、去元影的索罗斯的厉害,各国似乎对其均敬畏三分。在索罗斯的率领下,国际金融市场 上的热钱尤如脱组的野马横冲直憧,难以捉摸。当某一地区资本收益率可观时,热钱便会蜂 拥而至,一有风吹草动,尤其达到了目的后,便又会如风卷残云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1997年7月25日,咆哮如雷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大骂闻名于世的大炒家乔治·索 罗斯是东南亚货币受投机者狙击从而大幅贬值的幕后“黑手”。各种迹象显示,这位西方金 融市场“传奇人物”统帅套头交易基金组织自1992年狂沽英镑大获全胜之后,早把“猎 取”目标瞄准了亚洲新兴市场,伺机下手。1993年这伙掌管套头交易基金组织的经理们在 马来西亚“小试牛刀”,初露风头。当时,投资者普遍认为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的市值被低 估,看来必涨无疑,于是在索罗斯的号召下,国际热钱开始围剿林吉特,可是马哈蒂尔却偏 不买索罗斯的帐,坚决捍卫低市值的林吉特,马哈蒂尔和索罗斯各自统帅一方,在金融市场 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捉对撕杀。1994年1月,马哈蒂尔下令加强了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索 罗斯一看机会无多,无奈只得率各投机大户全线撤退,休兵养马,以备再战。
转眼又过了两年,东南亚国家经济爆涨,繁荣日趋明显。由于通货膨胀节节上扬,景气 过热的威胁不断加重,东南亚国家利率在各国中央银行引导下水涨船高,不断攀升,此举虽 可减缓通货膨胀上升的速度,但也因此吸引大批热钱涌人套利,为索罗斯等人出兵再战。创 造了新的机会。花旗银行曼谷分行一位高级主管指出,泰国银行业者每天经手的海外套利热 钱金额高达20至30亿美元。此外.由于有利可图,银行业者本身也大肆从海外借人利率比 泰铢、林吉特等货币低上3一5个百分点的美元、日元和马克,然后出售这些货币,赚取利 差。据统计,泰国各商业银行的海外借款总额已逾1万亿美元,其中95%属于不到一年的 短期借贷。据新加坡外汇市场的消息,在东南亚各地外汇市场上,亚洲货币远期外汇市场每 日交易总值约达60亿美元,其中泰钵成交量增长最快。1997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 尔曼发出了警告,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仅两年之后,大量的热钱正在以创纪录的步伐注入 亚洲等新兴市场,“不理性的热烈情绪”正在这些市场广泛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令人 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荡。
然而,布尔曼的声音还是没有被听见,这就使得索罗斯最后下定决心,要在东南亚以一 个人的力量对抗国家集团的力量。 面对各国货币市场投机盛行,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对市值的变化率一直在犹豫不决,尤 其担心热钱像流入国内一样迅速流出,从而使汇率急剧波动。但是此时此刻,这只被重新打 开的资金龙头要拧上已很困难了。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已经走到了它们的最后关头。
看准时机的索罗斯出动了。
不过,此次索罗斯及其部下不但显得小心、谨慎,而且还选准了从80年代未已成为地 区通货的泰铢下手。因为印尼与菲律宾利率虽然比泰国高,但印尼汇率经常受到印尼官方人 为操控,比较不易投机,而菲律宾也对外汇市场有较多管制,同样不便放开手脚来大战一 场,以决胜负。相比之下,泰国在东南亚各国中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最高,资本进出自由;除 了利率较高之外,泰铢长期紧盯美元,汇率相当稳定,风险最小:另一方面,泰国经济“虚 假”繁荣景气最旺,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拖垮原来腰包鼓鼓的金融业,因此泰铢市值实际 上也就最不稳定,最易攻破。
索罗斯之所以拿泰抹开刀,这在于看中了上述有利条件,这就叫“擒贼先擒王”,打破 泰铣堡垒之后,就能够彻底扫荡东南亚了。就这样,索罗斯吩咐手下,将资金暗中向东南亚 转移,以便最后时机一俟成熟,便可大举登陆东南亚,将这些尚在美梦之中的人群杀个措手 不及。
索罗斯终于悄悄地向东南亚诸国宣战了。
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 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索罗斯及其手下认为,这是对泰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更 深层次问题的暗示,便先发制人,下令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储户在泰国所有财 务及证券公司大量提款。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手待大量东南亚货币的西方冲击基金联合一 致大举抛售泰铢,在众多西方“好汉”的围攻之下,泰铢一时难以抵挡,不断下滑,5月份 最低跃至1 美元兑26.70铢。泰国中央银行倾全国之力,于5月中下旬开始了针对索罗斯 的一场反围剿行动,意在打跨索罗斯的意志,使其知难而退,不再率众对泰铢群起发难。
泰国中央银行第一步便与新加坡组成联军,动用约120亿美元的巨资吸纳泰铣;第二步 效法马哈蒂尔在1994年的战略战术,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抹给索罗斯大军;第 三步则大幅调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来的10厘左右,升至1O00至1500厘。三管齐下,新 锐武器,反击有力,致使泰抹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于银根骤然抽紧,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罗斯大军措手不及,损失了3亿美元,挨了 当头一棒。
然而,索罗斯毕竟还是索罗斯。凭其直觉,索罗斯认为泰国中央银行所能使出的全盘招 术也就莫过于此了,泰国人在使出浑身解数之后,并没有使自己陷入绝境,所遭受的损失相 对而言也只是比较轻微的。从某种角度上看,索罗斯自认为,他已经赢定了。对于东南亚诸 国而言,最初的胜利只不过是大难临头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根本伤不了他的元气,也挽救不 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命运。
索罗斯为了这次机会,已经卧薪尝胆达数年之久,此次他是有备而来,志在必得。先头 部队的一次挫折并不会令其善罢甘休,索罗斯还要三战东南亚。
1997年6月,索罗斯再度出兵,他号令三军,重振旗鼓,下令套头基金组织开始出售 美国国债以筹集资金,扩大索罗斯大军的规模,并于下旬再度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刹那 间,东南亚全融市场上狼烟再起,硝烟弥漫,对抗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泰国上下 一片混乱,战局错踪复杂,各大交易所简直就像开了锅似的热汤,人们发疯似地奔跑着,呼 嚎着。
这是一场个人对抗国家的战争,从形式上看,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从结果来 看,则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只有区区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泰国中央银行历经短暂的战斗,便宣告“弹尽粮绝”, 面对铺天盖地面来的索罗斯大军,他们要想泰铢保持固定汇率已经力不从心。泰国人只得拿 出最后一招,来个挖肉补疮,实行浮动汇率。不料,这早在索罗斯的预料当中,他为此还专 门进行了各种准备。各种反措施纷纷得以执行,泰铢的命运便被索罗斯定在了耻辱的十字架 上了。泰铢继续下滑,7月24日,泰铢兑美元降至32.5:1,再创历史最低点,其被索罗 斯所宰杀之状,实在令世人惨不忍睹,泰国人更是心惊肉跳,捶胸顿足,责问苍天。
然而,在击破泰铢城池之后,索罗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断定泰铢大贬,其他货币也会 随之崩溃,因此下令继续扩大战果,全军席卷整个东南亚。索罗斯暗中发誓,此次定要将东 南亚各国搜刮一空,灭了这帮不识好歹之徒企图取西方而代之的迷梦。
闻得索罗斯大军兴风作浪,腾云驾雾不来,其他东南亚国家均倾全力进行了殊死抵抗。 菲律宾抛售了25亿美元,马来西亚抛售了10亿美元,以稳定本国货币,但在索罗斯的强大 攻势面前却难以阻止比索、林吉特的贬值。同时印尼盾、新加坡元也剧烈波动,一时间,东 南亚货币市场风声鹤吹,草木皆兵。这究竟是一场金融危机的前兆,还是金融风暴的尾声? 恐怕谁也不敢妄下结论,其秘密也许只有一个人知道,他就是索罗斯。
继泰国战役之后,索罗斯飓风很快又扫荡到了印度尼西亚这个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刹那 间,印尼即出现了“黑色星期一, 印尼盾大幅狂泄,民众出现了抢购美元的狂潮。自7月 21日以来,印尼盾汇率开始大幅下跌,其降幅已连破历史纪录。从年初到8月20日,印尼 盾对美元已贬值23%左右,远远超出了政府一厢憎愿所制定的每年5%-6% 的指标,贬值幅 度之大,在东南亚仅次于泰国。受汇率影响,雅加达证券市场的股票综合指数也一降再降。 仅8月份头三月就下降了20% 以上,一个月内降下150.55点。印尼银行界、经济界及社 会大众哭天喊地,捶胸顿足。
印尼盾贬值后,给印尼经济带来的最明显影响,是以进口原料为主的制造业成本大增, 导致包括汽车、计算机在内的产品价格大幅上扬,建筑材料涨价,主要日常必需品价格也上 涨了5%至13%。业内经济人士认为,物价上涨将使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从预计的6%以下升 至8%以上。盾市贬值,由于货币利率的区制,各公司债务一夜之间剧增l00%,这样将导 致目前已超过1,100亿美元的印尼外债进一步攀升。
自从泰国抹贬值之后(7月2日贬值了20%),从吉隆坡到雅加达,从仰 光到马尼拉,该地区内所有国家都出现了货币危机。德意志银行亚太处首席经济学家说: “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烟花燃放前的凡个小鞭炮而已。”他 认为,泰国铢贬值而引发的冲击波可能影响到亚洲、东欧以及拉丁美洲十几个新兴国家。
到目前为止,泰国铢贬值的多米诺效应已经对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以及马来西亚 的货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星期五(11日),在投机商的压力下,菲律宾不得不任其货币 比索比价波动,几小时内贬值了近7% 。同一天,缅甸的缅元在自由市场上的兑换价也达到 了历史最低纪录:240缅元兑换1美元(几个月来,这一比价一直保持在160 :1左右,几 周前开始出现下跌的趋势)。
比价的变动对商品贸易产生了影响:一些进口物品的价柏几天内上涨了近30%。林吉 特(马来回亚货币)的投机活动日益猖撅,马亚西亚成了受害者。为此,吉匠坡中央银行不 得不在星期五(11 日)决定将利率从前一天的9%提高到50%。这样,投机活动(从银行 贷款到市场上出售)的成本一下就提高了。
该地区最具实力的国家——日本试图扑灭这场大火。日本当局决定提供10亿美元的资 金以维持泰国铢的稳定。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再度出现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那样的大 灾难。东京方面还试图让亚洲开发银行也行动起来。香港和新加坡也参与了此次拯救行动。 据有关方面的消息说,曼谷正在寻求200亿美元的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个代表团已 经抵达泰国,查清这里的金融危机的现状,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
『捌』 索罗斯是如何在金融风暴中取得翻身机会的
索罗斯采用的是立体投机策略,即采取各类金融工具同时进行投机性冲击的策略
1。利用即期外汇交易在现货市场上进行投机,具体做法是从当地银行贷款或离岸市场融资获取足够的弱币(泰铢),在现货市场上猛烈抛售换取外币(美圆或日圆),引起市场对该货币的贬值预期,从而引发跟风性抛售,待其贬值以后再从即期外汇市场以低价回购该货币偿还贷款。
2。利用远期外汇交易在远期外汇市场进行投机,具体做法是向当地银行购买大量远期合约,卖空远期弱币(泰铢),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会设法轧平货币头寸,即在现货市场上售出该货币换取外币,也会引起如上的效应。待该货币贬值后投机者(索罗斯)可以用到期日相同金额相同的多头远期合约做对冲,或到期时在现货市场以外币换取该货币进行交割。
3。利用外汇期货和期权交易进行冲击,手段与远期外汇交易类似,不详细说明。
4。利用货币当局干预进行投机。具体做法是当货币当局(泰国)遇到大量抛售本币时,为了维持汇率稳定(泰铢与美圆挂钩),将会入市干预,吸纳被抛售的本币,同时提高本币的短期贷款利率以提高投机者的投机成本。这两种做法都会抬高本币的利率。而投机者预期利率会大幅上升,可以利用利率互换合约,以固定利率换取浮动利率获利。由于利率上升会引起当地股市的下跌,投机者还可以通过卖空当地股票进行牟利。
『玖』 亚太股市暴跌,会出现像98年一样的亚洲金融危机吗!如何预防解决中国该怎么办!
首先我不是经济学家,只是一个专业研究股票的人。为什么说这句话,因为经济学家在股市赚不了钱,这个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事。经济学家的分析可能对未来的现货市场已经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影响和帮助,但是对于股市的分析没有任何价值。
其次,QE退出预期导致股市大跌吗?表面上看是如此,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股市的涨跌必然是根据其内生原因导致的。记住一句名言,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之所以08年以后国外各国的股市不跌,不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好,也不是因为他们的股市制度和合理性比国内的好,而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政策导致在经济崩溃前出现了强反弹。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回光返照。在各种强心针的刺激下,目前包括美国在内,实际经济恢复的情况远不如预期。那么当强心针的效果消退。会是什么结果?目前西班牙和英国闹得不可开交,这在几年前是无法想象的。在亚洲,只有东南亚和中国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所以东南亚恰恰是这轮亚洲除中国外受影响最小的国家。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已经很明确了。
至于说索罗斯,任何一个伟大的投机专家,绝不会去做大家都看到了东西。大家都看到的风险,绝对不是风险,同理,大家都看到应该做空亚洲经济,索罗斯不会来。因为在投机行业里面,从众等同于自杀。恰恰这个时候,就我所知道的,索罗斯在做多和中国相关的各种国家的产业,包括中国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