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现有炼油、化工、塑料、化纤等主要生产装置69套,以现代化、大型化、连续化为主要特征。拥有独立的水、电、汽、气公用工程供应系统,独立的环保处理系统,以及海运、内河航运码头和铁路、公路运输等设施。至2006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276亿元,在册员工总数2.29万人。
公司主要生产石油制品、中间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及塑料制品、合纤原料及合成纤维等四大类60多种产品。产品覆盖全国,部分远销国外。“三人”牌商标为上海石化注册的主要商品专用商标,是市场上的著名商标;“三人”牌产品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和“信得过”产品。
上海石化的前身是创建于1972年6月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1993年6月作为中国第一批股份制规范化改制试点企业之一,改制为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股票在上海、香港、纽约三地同时上市的国际上市公司。2000年10月更名为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占总股本的55.56%;社会法人股1.5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2.08%;境内人民币普通股7.2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10%;海外上市外资股23.3亿股(H股),占总股本的32.36%。
最高领导戎光道,现年五十五岁,现任本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戎先生于一九七三年加入上海石化总厂,历任上海石化总厂化工一厂副厂长,乙烯厂副厂长、厂长等职。一九九四年四月被任命为本公司副总经理,一九九五年六月任本公司董事。二零零三年十月至二零一零年七月任本公司总经理。二零零四年五月兼任中国金山联合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二零零四年六月至二零零五年六月任本公司副董事长。二零零五年四月至二零一零年七月兼任本公司党委副书记。二零零五年六月任本公司董事长。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兼任上海赛科石油化工责任有限公司董事、副董事长。二零零八年八月兼任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二零一零年七月任本公司党委书记。戎先生在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戎先生一九八五年毕业于上海石化总厂职工,大学自动化仪表专业,一九九七年取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有高级工程师职称。
历史沿革
上海石化是在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关心、支持下,从无到有,跨越式地发展壮大起来的。从1972年在金山卫杭州湾畔围海造地,到2002年4月四期工程建成投产,上海石化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走过了跨越式的发展征程。 于2000年6月开工建设,2002年4月全面建成投产。四期工程以内涵挖潜改造为主要特征,总投资约52亿元人民币。四期工程建设,使上海石化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总量、销售收入、综合实力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四级跳”。
据统计,从1972年建厂到1992年20年间,上海石化总厂累计实现利税147亿元,相当于一、二、三期工程总投资的1.4倍。从1993年至2004年,上海石化的总资产从115亿元增长到288亿元,增长1.5倍;净资产从40亿元增长到189亿元,增长3.73倍;国有股权益从40亿元增加至105亿元,增长163%;累计上缴国家税收179.15亿元,向全体股东派发红利68.56亿元,其中派发国有股红利40.20亿元,派发社会公众股红利28.36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106.06亿元。
⑵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本公司,原名为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6月9日组建,本公司是国有企业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重组的一部分组成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化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直接监管与控制。中国石化于2000年2月25日完成了重组。重组完成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作为该重组的一部分,中国石化将其所持有的本公司4,000,000,000股国有法人股股本,占本公司总股本的55.56%,出让给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因而成为本公司第一大股东。2000年10月12日,本公司更改名称为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石化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大规模集中建设,至2012年底,已具有原油综合加工1600万吨/年、乙烯84.5万吨/年、有机化学品440万吨/年、合成树脂100万吨/年、合纤原料114万吨/年、合纤聚合物59万吨/年、合成纤维34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并拥有独立的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系统,及海运、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配套设施。上海石化的主要产品分为四个大类,其中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等;化工产品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纯苯、甲苯、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丙烯腈、乙二醇、环氧乙烷、醋酸乙烯、碳五等;合成树脂及合纤聚合物产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乙烯醇等;合成纤维产品包括:腈纶短纤维、腈纶毛条、涤纶短纤维、涤纶工业长丝等。
2012年,上海石化加工原油1119.35万吨,生产汽油102.03万吨、柴油402.79万吨、航空煤油83.06万吨,生产乙烯91.47万吨、丙烯50.44万吨,对二甲苯86.62万吨,生产合成树脂及共聚物108.75万吨,生产合纤单体101.56万吨、合纤聚合物63.61万吨、合成纤维25.16万吨,累计发电28.75亿度。目前,上海石化正按照中国石化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策略以及公司低成本与差异化兼顾、规模化和精细化并重的发展战略,侧重上游低成本、规模化,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充分发挥公司产品链较宽、产品多样化且靠近市场的优势,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
上海石化一向重视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振兴中国石化工业而不懈努力;一贯坚持规范化运作,致力于用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一直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石化产品和良好服务为己任,多次获得社会各界的嘉奖。2006年公司荣获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称号。2008年公司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用户满意企业。2010年,公司被中华环保联合会授予“中华环境友好企业”称号。2011年公司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工环保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2008年、2005年公司连续三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公司被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评为“2010-2011年度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2010-2011年度合同信用AAA级企业”(有效期2年)。2012年,公司在上海市“2012年纳税排名前100位企业”名单中列第7位。在《财富》杂志“2012年中国500强排行榜”排名中,公司列第39位;在“2013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中,公司列第29位。
⑶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一期工程于1974年打桩,1976年建成投入生产,建设了以生产乙烯、涤纶、维纶、腈纶、塑料为主的18套生产装置。该工程的建设对促进我国掌握石化化纤新技术,自主生产石化产品,加速发展合成纤维工业,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作出了贡献。二期工程于1980年开工,1985年全面建成,主要建设了10套生产装置。该工程使上海石化年增合纤原料20万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能力。三期工程于1987年开工,1992年全面建成,主要建设了年产30万吨乙烯等7套生产装置。该工程建成后,上海石化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高度综合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1993年,上海石化由原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重组改制为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使上海石化在中国石化行业领先一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上海石化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四期工程于2000年开工,2002年全面建成。主要进行了以年产7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为主的一系列内涵挖潜改造。该工程使上海石化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销售收入、综合实力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2003年至2009年,上海石化开展以优化结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结构调整工程(五期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新建33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12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等炼油拓“瓶颈”项目,新建60万吨/年PX芳烃联合装置、15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38万吨/年乙二醇装置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及多项节能环保项目。通过结构调整工程,上海石化进一步优化资源和产品结构,保持炼油化工一体化的综合竞争优势,从规模、成本、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等方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⑷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程
一期工程于1974年打桩,1976年建成投入生产,建设了以生产乙烯、涤纶、维纶、腈纶、塑料为主的18套生产装置。该工程的建设对促进我国掌握石化化纤新技术,自主生产石化产品,加速发展合成纤维工业,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作出了贡献。
二期工程于1980年开工,1985年全面建成,主要建设了10套生产装置。该工程使上海石化年增合纤原料20万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三期工程于1987年开工,1992年全面建成,主要建设了年产30万吨乙烯等7套生产装置。该工程建成后,上海石化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高度综合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1993年,上海石化由原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重组改制为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使上海石化在中国石化行业领先一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上海石化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四期工程于2000年开工,2002年全面建成。主要进行了以年产7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为主的一系列内涵挖潜改造。该工程使上海石化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销售收入、综合实力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2003年至2009年,上海石化开展以优化结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结构调整工程(五期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新建33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12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等炼油拓“瓶颈”项目,新建60万吨/年PX芳烃联合装置、15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38万吨/年乙二醇装置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及多项节能环保项目。通过结构调整工程,上海石化进一步优化资源和产品结构,保持炼油化工一体化的综合竞争优势,从规模、成本、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等方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⑸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中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之一,也是国内重要的成品油、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和合成纤维生产基地。
上海石化的前身是创建于1972年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1993年,经过国有企业股份制规范化改制,上海石化成为中国第一家股票同时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目前,上海石化的总股本为108.24亿股,其中境内人民币普通股73.29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67.71%;海外上市外资股34.95亿股(H股),占总股本的32.2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4.60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50.44%。
上海石化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大规模集中建设。至2017年底,上海石化具有1600万吨/年综合加工原油能力和乙烯70万吨/年、有机化工原料428万吨/年、塑料树脂100万吨/年、合纤原料109万吨/年、合纤聚合物59万吨/年、合成纤维26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并拥有独立的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系统,及海运、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配套设施。上海石化的主要产品分为四个大类,其中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等;化工产品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纯苯、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环氧乙烷、醋酸乙烯、碳五等;合成树脂及合纤聚合物产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乙烯醇等;合成纤维产品包括:腈纶、涤纶短纤维、涤纶长丝等。
目前,上海石化正按照中国石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布局,紧紧围绕“价值引领、创新驱动、资源统筹、开放合作、绿色低碳”五大发展战略,切实树立“向先进水平挑战、向最高标准看齐”的理念,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步伐,努力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炼化企业。
上海石化一向重视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振兴中国石化工业而不懈努力;一贯坚持规范化运作,致力于用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一直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石化产品和良好服务为己任,多次获得社会各界的嘉奖。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中华环境友好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法定代表人:吴海君
成立日期:1993-06-21
注册资本:1082381.35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上海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000132212291W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制造业
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台港澳与境内合资、上市)
英文名: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Ltd.
人员规模:100-500人
企业地址:上海市金山区金一路48号
经营范围:原油加工,油品,化工产品,合成纤维及单体,塑料及制品,针纺织原料及制品,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催化剂制备及废剂回收,电热水气供应,水处理,铁路装卸,内河运输,码头,仓储,设计研究开发,"四技"服务,物业管理,自有房屋租赁,系统内员工培训,设计、制作各类广告,利用自有媒体发布广告,质检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⑹ 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成立于2008年,由“上海南郊石油化工交易中心”升级而来,并于201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认定为“上海石油化工贸易服务功能区”。作为服务型企业,它是上海石油化工领域到目前为止,唯一一家功能完备、服务面广阔的石油化工产品交易平台。 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将以上海为中心,整合平台资源,与“上海自贸区石油化工交易中心”联动,对接国际资源,辐射全国各地。成为年交易额过千亿,税收过五亿的贸易服务功能区。
法定代表人:孙继东
成立时间:2015-06-09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2000279339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868号598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