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汇发展适合大规模投资吗
双汇比如说,双汇的冷鲜肉和双汇的茶卖的都特别的好,所以我觉得双汇适合大规模的投资和生产
2. 史密斯菲尔德财务报表并入双汇发展了吗
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于1936年成立于美国弗吉尼亚州,20世纪80年代获得较回快发展,到1998年成为美国排名第一答的猪肉生产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2013年5月史密斯菲尔德和双汇国际达成战略性合并,双汇国际将以总价71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
2013年9月24日,双汇71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生猪屠宰商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的交易获得了后者的股东批准,这意味着这宗中国企业在美最大规模的收购案扫清了所有障碍。史密斯菲尔德预计将在9月26日最终完成交易,从交易所退市后将作为双汇国际的全资子公司。[1]
3. 双汇财务工作有发展前途吗
这些年双汇发展很炔,财务人员需求越来越多,一般财务人员月工资2500-5000,
财务经回理年十万以上,漯河以外工答厂财务总监30万,如果有水平,很快就可提拨,因为今后要建新工厂很多,财务人员,干部就多,机会多
4. 经济管理学作业:高盛集团的案例分析(案例3000字,分析3000字)
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国资委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股权对外转让,底价为10亿元。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资产约60多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净利润1.07亿元。另外,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3.89亿元。2006年4月26日,由美国高盛集团、鼎辉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代表上述两家公司参与投标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
根据挂牌信息,此次双汇集团股权转让要求受让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国外资本、财务投资者、管理团队不变、税收留在当地。另外,双汇集团规定意向受让方或其关联方在提出受让意向之前,不得在国内直接或间接经营猪、牛、鸡、羊屠宰以及相关产业,也不得是这类企业大股东。闻讯,JP摩根、美国国际集团、新加坡淡马锡、高盛等国际资本展开了对双汇股权的激烈争夺。从受让者条件来看,本来JP摩根是最有可能获胜的。相比早有准备的JP摩根,进入较晚的高盛赢面并不大。因为高盛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双汇受让者的要求:其一,高盛在2005年承销了双汇最大竞争对手南京雨润的IPO,并持有雨润13%的股份,而且在雨润董事会派驻了一名非执行董事,不符合竞标条件。其二,代表高盛和鼎辉的香港罗特克斯公司事实上并不符合双汇要求的管理资产500亿元的条件。但最后的胜出者却是罗特克斯,实在有点出乎外界的意料。高盛和鼎辉能够最终胜出,其竞标之外的运作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他们的理解,以万隆为首的经营管理团队,在此次股权转让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为此,高盛和鼎辉将目标锁定在了双汇发展的第二大股东海宇投资身上。拥有双汇发展25%股权的海宇投资,其股东中有多名双汇高管。2006年4月24日,双汇发展突然刊登公告宣布海宇投资转让手上所有双汇发展股权的决定,如此一来,其他竞标方进退两难。另一方面,高盛不断提高收购价格,最终使出价在12~15亿元的JP摩根败北。2006年5月6日,双汇发展第二大股东海宇投资与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海宇投资将其持有的双汇发展1.28亿股(占总股本的25%)全部转让给罗特克斯,转让价款总计5.62亿元。至此,高盛旗下的罗特克斯以25.72亿元共赢得了双汇集团100%的股权和上市公司双汇发展60.715%的绝对控股地位。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已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2006年6月1日,罗特克斯以每股18元的价格提出全面要约收购,双汇停牌至今。关键人物双汇董事长万隆无疑是本桩交易当中最令人瞩目的人。坊间传闻称,双汇此次产权变更的“主要动力”就是来自于双汇的高管,特别是有双汇“教父”之称的万隆。众所周知,双汇集团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是它的崛起却是以董事长万隆为首的高管一手做起来的,他们在公司里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两次股权转让过程中,我们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万隆为首的管理层的身影。双汇在产权交易前,明确表示受让方必须是外资背景,此举将国内企业拒之门外,也引起媒体关于“国退洋进”的争论。据悉,中粮掌门人宁高宁与万隆曾就收购交换意见,但遭到后者的严词拒绝。而紧随其后的海宇投资转让双汇发展股份更是与管理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调查,海宇的16名自然人股东当中有数名是双汇集团的管理层。综上所述,双汇的此次股权转让极有可能“动机不纯”,是一次曲线MBO。因为实际收购者是一家私人基金罗特克斯,其背后的股东身份很难调查,不能排除万隆为首的管理层在其中持有股份的可能。作为财务投资者,高盛在时机成熟时必然会退出,届时,如果有心人士增持,会很容易将双汇发展揽入怀中。点 评双汇集团在国内外拥有60多家国有全资、参股、控股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还进入了世界肉食品加工行业40强。既然是国内肉食品加工行业的老大,国外同行业的佼佼者,同时业绩稳健,双汇集团为何还要卖掉自己?原因有二:自身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走出国门的迫切需求。在双汇的当家人万隆看来,要保证“双汇”这个品牌不被吞并,保证双汇继续发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引入知名国际投行,凭借他们卓越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本支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加快国际化发展,实现双汇占领市场走向国际的远期发展目标。高盛入主双汇,不仅“帮助双汇理清产权体系,打通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更是大大提升了双汇的“分配制度、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员工素质、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在具体的资本运营手段上,高盛与鼎辉联手成功击退大热门,主要是由于他们认清了中国国有企业中管理团队的特殊地位,并强势出击拿下了海宇投资。这才是这场交易中的胜负手。
5. 双汇财务工作有发展前途吗薪酬在同行业标准如何
这些年双汇发展很炔,财务人员需求越来越多,一般财务人员月工资2500-5000,
财务经理年十万以上,回漯河以答外工厂财务总监30万,如果有水平,很快就可提拨,因为今后要建新工厂很多,财务人员,干部就多,机会多
6. 双汇发展今日走势帮忙分析下,成本81.40元,,5月3日就除权了,我是卖了,还是拿着,高手帮忙分析下谢谢
83.4是前期高点,类似这种股票,一般是会再次冲击前期刚创下的高点的。如果日线级别专非常稳定的属站上83.4上,则持股,如果无法站上83.4元同时放巨量,那走人。一般来说,这种股票分红送股以后是会走填权行情的。
7. 对双汇集团的双汇发展(000895 )的今年财务报表做水平分析与垂直分析
我也要找这个答案啊
8. 双汇发展的财务状况如何入股能赚钱吗
你可以通过每日一股TV的视频去了解一下双汇发展的财务状况,那里有详细的介绍。不过这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入股的话,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赚钱的。
9. 中恒集团的财务分析
2011年8月23日,股价表现一直抢眼的中恒集团忽然跌停,市场为之哗然。在网络上甚至传出各种各样的传言,随后当日晚间公司发布的公告,让跌停背后的原因开始浮出水面。
中恒集团公告称,公司与山东步长医药销售有限公司(下称“山东步长”)有重大业务正在磋商,有关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为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经申请,公司股票自2011年8月23日起停牌,并将于五个交易日内公告相关进展情况并复牌 。 资料显示,中恒集团2010年11月6日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梧州制药与山东步长签订产品总经销协议,将其生产的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的全部产品交由山东步长总经销,履行期限为2010年12月1日起至2015年11月30日共计五年。根据协议测算,中恒集团制药板块2011年度将实现含税销售收入约23亿元,2012年度将实现含税销售收入约30亿元,以后三年每年均有递增。而中恒集团200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仅为7.12亿元,其中制药板块营业收入为5.2亿元;2010年上半年制药板块营业总收入也只有3.67亿元。
业绩并非如预期合同那样的增长显然成为中恒集团跟山东步长之间矛盾的导火索。而业界也一致认为,23日的跌停以及之后的公告已经很显然表明了这份看起来很美好的合同恐怕已经难以为继。
众基金或现巨亏
引发股价暴涨的美好合同预期一旦破灭,二级市场股价的迅速跌停然后停牌,让扎堆其中的基金成为热锅上的蚂蚁。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共计47家主力机构持有中恒集团,其中基金就达到45家,共计持有数量达到1.82亿股,占到了其流通盘的16.7%。而值得注意的是,与一季度相比,共计有12只基金增持了8633万股,没有一家机构减仓。其中持股数量最多的要数广发系和华商系。华商系旗下阿尔法等12只基金,广发系旗下策略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19只基金持有中恒集团巨额股票。
而之前重仓的华夏系基金则似乎同样未能幸免。仅从中恒集团半年报透露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就能发现,华夏优势增长在二季度依旧买入了1040万股,进入前十大名单。
显然,合同恐生变的消息对于二级市场的股价影响已经让这些机构坐立不安。2011年8月25日,大量持有中恒集团的广发跟华商基金一起发出公告称,自8月23日起对旗下基金持有的中恒集团股票按每股14.80元的价格进行估值。这样,中恒集团的估值被下调了两个跌停板。而此前,双汇发展因为“瘦肉精”事件,成为首个被基金公司下调估值两个跌停板的股票。
华商基金表示,中恒集团后续停牌期间若发生重大事项,将进行合理评估,进一步确定其估值价格。待中恒集团股票复牌且其交易体现了活跃市场交易特征之日起,恢复采用当日收盘价进行估值 。 2015年8月28日中恒集团晚间发布公告,公司收到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公函,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许淑清涉嫌犯罪线索指定管辖的通知》要求,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司董事长许淑清以涉嫌单位行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侦查中。
许淑清已书面签署授权委托书,委托公司董事姜成厚代为履行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总经理的职责。中恒集团表示,公司生产经营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