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中国的股市还不是真正意义上成熟的股市,跟发达国家的股市不一样,而股市暴跌的原因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当然全球经济出问题肯定会影响到我国,但我国的经济还没发生像美国那样的次贷危机,因此其实本身没问题,所以经济仍然会增长,只是增长的幅度快和慢的问题。
股市是国民经济晴雨表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在前面加上时间期限,股市在短期内的涨跌会和国民经济短期内的表现有关,但长期来看国民经济是会增长的,只是加快还是放缓,而股市在几年的期限内有可能是点数的不停的涨跌波动。
2. 马光远:中国股市为什么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中国股市不是经来济的晴雨表的有点自太偏激,是站不住、不科学的伪命题!任何股市都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只不过有的国家股市反应经济相对比较快、比较激烈,有的国家则反应经济相对比较慢、比较缓,但不会是绝对不反应、一点都不是,有失偏颇,这种观点似曾相识。看来至少是缺乏唯物辩证理念。
3. 中国股市为什么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股市很难说是经济的晴雨表。不光中国的股市,即使欧美的股市也很难说是经济的晴雨表。很多时候,股市走势都是和经济背离的。当然,站在5年、10年以上的周期看,股市确实反映着经济的走势,但是股市并不能预测经济。 不知道是谁说的:股市能预测经济,但是我的实际经验却告诉我,股市只能反映经济,不能预测经济。 中国的股市由于很多特殊原因,对经济的反映更差,但是长期看,还是反映着经济走势。比如:2002年之后,世界经济就进入了上升周期,中国股市在三年时间里却是大熊市,好象没反映经济。但是,如果把时间延长,延长到2007年,整体看,股市还是很好的反映了经济。 当然,中国股市有自己的特点:中国股市是脱胎于计划经济国家,上市企业少,当初很多企业上市纯粹是为了国有经济的脱困,所以这些上市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质量上看很难反映整体的经济发展。规模小,投资者不成熟,股市容易受到人为的操纵。再加上2005年之前,股市的股票还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部分,股权的分离更弱化了股市的反映能力。各种原因,导致中国股市和实体经济的背离次数更多。当然,长期看他还是能反映经济的。 从目前中国股市的发展来看,中国股市将来也越来越能反映经济了,但是要求股市完全的符合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的。股市有股市自己的规律。
4. 为什么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人们常说,股票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也就是说股价变动不仅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能预示经济周期的变化。实证研究显示,股价的波动超前于经济波动。往往在经济还没有走出谷底时,股价已经开始回升,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经济周期的一致判断所引起的。
我们通常称股市是虚拟经济,称与之相对的现实经济为实物经济,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如影随形”,彼此都能对对方有所反映。
由于受资源约束、人们预期和外部因素影响,经济运行不会是一直处于均衡状态。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经济处于不均衡状态。相应地,股市也具有上下波动运行的特点。
(4)中国股市是不是晴雨表扩展阅读:
股市的变化因素:
就股市而言,概括地讲,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可分为:个别因素和一般因素。
个别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其所处行业地位、收益、资产价值、收益变动、分红变化、增资、减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供求关系、股东构成变化、主力机构(如基金公司、券商参股、QFⅡ等等)持股比例、未来三年业绩预测、市盈率、合并与收购等等。
就影响股价变动的个别因素而言,通过该上市公司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大抵可以判断是否值得投资该股以及获利预期。
对于缺乏一般财务知识的投资者来说,有几个数据有必要了解,它们是:该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前三年的收益率和未来三年的预测、历年的分红和增资扩股情况、大股东情况等等。这些是选股时应该考虑的要素。
就影响股价变动的一般因素而言,除对个股股价变动有影响,主要可以用作对市场方向的判断,而且市场对场外的一般因素的反应更为积极和敏感,这是因为场外的任何因素要么利好市场,要么利空市场。
这就意味着股价的涨跌除上市公司本身因素外,空头市场还是多头市场的判断来自于影响整个市场的诸多因素。
5. 中国股市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吗我感觉完全不是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当然是实体经济。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
举个例子,经济低迷,一个人的收入微薄就无法参与这样的资本市场。
这样的比例呈现出放大的趋势,就会导致股市低迷。因此股市的情况是直接体现经济的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晴雨表。
6. 中国股市还是晴雨表吗
1. 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相关度不高,但不是绝对没有关系。
2. 股市涨跌周期与经济周期不是同步的,在国外也不是;
3. 中国股市是政策市,也不完全是,要不为什么在高点股市狂热时,政府一再警示,一再出政策打压,市场仍然上涨;股市惨淡时政府一再降息,降准备金,……,股市也不涨;
4. 中国股市归根到底是资金市。是资金博弈的场所,是大资金绞杀散户的场所。大资金是忍者,条件不具备时大资金也不会去作无用功推动行情;多方面条件配合时(譬如:2005年股市连续下降4年,同期GDP高速增长,国外股市连续多年上涨,新兴市场股市连续上涨(很多涨4倍5倍),因此中国股市此时存在多方面的上涨原因,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成为了此后股市快速大幅上涨的导火索(如果你研究一下日本、台湾等地本币升值过程中股市楼市上涨的历史,就可以预判到2005年7月开始的波澜壮阔的行情)),才会发动行情,散户才能入套,最后在高位多次反复震荡后大资金逃脱,留众散户在山上站岗。
7. 中国股市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我举了几个例子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千真万确的,GDP不代表经济好坏,至少不全部。起自01年的大跌是由于国有股的市价流通政策造成的,如果短时间内大量股票涌入市场,承接资金不足,价格一定会跌倒可承接价位才会停住。资金*股数=市值 一段时间内三者是相对固定的,如果股数增加了,另两项不变,怎么办?每股价格自然要降低了。至于07年的大跌,本质上是相同的,源源不断的股票大量上市,非流通股同样过了解禁期大量涌出,加上价格的不断上升,市场现有资金支撑不住这么高的市值,大跌是一定会出现的,即便没有金融危机,没有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也会。
抛开GDP定义不谈,它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的总额,只要钞票不断印,GDP会无限上升,所以单纯看GDP是没用的。给你就一个例子吧,是一个笑话。话说两个亿万富豪在马路上看见一只狗留了一坨便便,富豪甲对富豪乙说:“你把这坨吃了我给你一个亿,立马兑现。”富豪乙犹豫了一下走过去吃了下去,甲兑现了承诺。乙虽然的了钱但觉着输了一局,甲同样也觉着有点后悔。正走着,两人又看见一坨便便,乙立马对甲说了同样的话,甲毫不犹豫吃了下去,拿回了那一个亿。这时,甲对乙说:“我们这是在干什么,除了一人吃了一坨狗屎,什么也没得到”。乙说:“不对,我们为国家贡献了2个亿的GDP。”
在经济的运行中,如果价格不能自由表达买卖意愿,企业的经营决策不能充分考虑市场的真实需求,那么任何的数据都是失真的。反过来如果这两条达到了,经济运行才有迹可循,分析才有意义。按照这个逻辑,沪深市场主板的绝大多数股票是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基本面分析价值的。根据我这个纯粹的中国人对今后政策的理解,资产重组、借壳上市是绝大多数国企的必然选择,那些大股东背景深厚,集团资产多样的上市公司早晚要全部整合,而且还不会是一次完成。这样,剩下的小市值股票尤其是私企,产品是自由竞争产物的上市公司,这样的企业才有所谓的基本面分析价值。而且,主要精力要放在企业家分析上。政策是多变的,如果企业家没有一个专心做企业的信念,企业是不可能发展、长存的。
删除了垃圾以后,在剩下的企业中再分析股市和经济的关系你会明白的。股市会提前3--6个月反应经济的运行。企业在运行中首先会感到经济的冷暖变化,随后会在业绩中体现,那就是季报。如果那些自由竞争的企业不约而同出现了经营滑坡、库存上升、业绩下降,问题不就已经有答案了吗。至于政府投资,只会产生挤出效应。“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现在不就是在还账吗?
8. 中国股市是国家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两者并非是无缝连接的,所以,很多投资人就老想不通为什么GDP的增长不错而股市总是下跌呢?其实,这很简单前几年炒中小创时,炒得太高了,炒出了地球,至到现在还有不少的股票价格仍然是在高空中飞翔,别看它们已跌到什么三元、四元或者二元它们的基本面是不值这个价的!何况从市场规律上讲几年后或十几年后多数公司都会处默默无闻的状态,其中部分公司还会在沉默中宣布死亡的!
第二个问题GDP是代表一个国家某一时期的经济总量,而这个经济总量不并全是在上市公司创造的。比如阿里巴巴是在中国创产值,但人家是在美国上市的,所以它家股价这几年持续上涨是贡献给美国的,还有比如中国的华为这些年也是GDP的贡献者,可人家不上市呀!……
9. 中国股市怎么了难道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中国股市没有问题啊,有涨就有跌,受美国股市影响。你要知道,中国股回市和美国股市是有多么密答切的联系。最近的股市会以反复震荡下跌为主,慢慢形成底部,下跌幅度不会太大,所以整个阶段都是介入的好时机。有空你可以看下“NEW星星”老师的博客,对此他都有详细的文章分析和说明,而且大涨和大跌前都有提示,对我们散户是个非常好的指引。希望能帮到你,网络一下就能看到了。
10. 为什么中国股市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因为中国股市是政策市,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当股市上涨过快时就提高交易印花税,或银行利息,对股市打压,反之亦然,所以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