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最新货币财政政策分析

最新货币财政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1 07:59:12

❶ 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今年的哦)

2003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了通货膨胀的隐忧,2007年下半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显著增加。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安排由“双稳健”转变为“一稳一紧”,这种新的组合模式也对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形势和国际竞争环境下,我国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进行结构优化调整,宏观调控在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方面的任务都很严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仅要在各自的调控领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要加强协调配合,发挥调控的互补和联动效果,而避免效果的相互掣肘和抵消。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地区差异显著的特点,决定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结构变动因素特别强烈,问题十分突出,涉及总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等诸多领域的矛盾,而且在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环境中,这些结构性问题更容易传递总量问题,例如,在总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比例偏低是导致出口压力大的重要原因,而出口快速增长又是诱发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我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赶超性质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等,不允许我们坐等由漫长的平均利润率形成过程和调节资源配置过程来解决结构问题。对此,财政收支可以成为非常重要的操作手段,财政政策可以积极发挥其结构调整功能的优势,以区别对待的方式,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的流向和流量,达到促进结构优化的效果。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调控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宜实施过多差别性的调控措施,因此,两大政策在我国结构优化调控方面的协调配合,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近期,财政政策的重点是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住房保障、生态保护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出,同时积极探索有关税制改革和推进收入分配格局合理化。

在总量方面,目前我国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避免经济过热和防止明显的通货膨胀,由于货币政策对于总量调控的功能更为显著,效果更为直接,尤其长于通货膨胀时期的总量紧缩,所以,货币政策应在当前担任总量调控的主力。而财政政策的总量调控效果具有间接性,并且我国财政政策需要在较长时期内承载优化结构和为改革提供财力保障的历史任务,不到非常时期,不宜实施过分紧缩的财政政策,因此,近期在紧缩总量的调控方面应以货币政策“从紧”为主导,财政政策发挥适当配合作用。财政政策在总需求调控方面的影响应尽量保持中性,在增加有效供给方面更多发挥作用。

❷ 1. 题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2019年01月21日

今天高顿ACCA的财管超人——熊劲给大家讲下ACCA考试科目F9里面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这部分的知识点会在选择题里面考到哦。分值2-4分。戳>>>2019年ACCA备考资料免费领
货币政策是一国央行控制经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工具,而财政政策则是政府控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工具。通过两种政策的组合拳,避免经济短期过度波动,引导经济发展。当经济过热时,政策要给它降降温;当经济低迷时,政策要刺激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政策、利率(interest rate)政策与汇率(exchange rate)政策。有的时候,货币供给政策与利率政策甚至就是一个事情的两面。正如经济学家曼昆所说: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花销(government spending)与税收(taxation)政策。政府其实就像企业或者个人一样,如果想要花销(spending)更多,总得有这么多的钱给它花。这资金或者来源于历史财政盈余,或者来源于当期税收,或者来源与借款。美国政府债务已达20万亿美元,你看,它借了多少钱!需要美国人不吃不喝工作四年才能还清。
重要的是,同学们要学会判断相应的经济政策是旨在促进总需求与总供给,还是抑制。以下表格可作以为记: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❸ 分析宏观经济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主要是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在分析财政政策效果时,比方说分析一项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政府支出会使利率上升很多(这在LM曲线斜率大时就会这样),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下降很多(这在IS曲线斜率小就会是这样),则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就大,从而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反之则反是。 可见,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 IS曲线斜率较小时(原因如投资对利率较敏感,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从而支出乘数较大,边际税率较小从而也使支出乘数较大),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原因如货币需求对利率较不敏感以及货币需求对收入较为敏感),使得财政政策效果较小。 在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时,比方说分析一项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很多(这在LM曲线斜率大就会是这样),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增加很多(这在IS曲线斜率小就会是这样),则货币政策效果就会很明显,反之则反是。 可见,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都是使货币政策效果较大的因素。

❹ 分析我国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1月9日公布的这十大举措力度大,出手快,发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烈政策信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以投资为例,中国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13.7万亿元,而这次新安排的扩大内需投资规模到2010年底仅两年多时间内达4万亿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综合各方专家判断看,这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大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前外需减弱,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投资下滑,内需不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中国经济存在下滑的风险。此时重新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国内需求,是应时之需、必要之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这一政策曾在1998年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遭遇特大洪灾等冲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2005年,鉴于国内社会投资明显加快,经济活力充沛,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7年后正式退场,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这次也是中国10多年来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998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经济中呈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当宽松”,意味在货币供给取向上进行重大转变。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充分表明了这一轮宏观调控措施的鲜明特点,显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❺ 经济学概论分析题货币与财政政策

1、当经济过热时:(1)根据逆经济风向使用原则,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投资与公共支出,减少国债发行规模;(2)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提高再贴现率,卖出国债,促进资金回拢,提高准备金率。
2、当经济萧条时:(1)根据逆经济风向使用原则,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公共支出,增加政府投资,扩大国债发行规模;(2)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准备金率,买进国债

❻ 用IS-LM模型简要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一定的财政与货币扩张或收缩政策所引起的均衡产出增加或减少的大小。增加或减少得大,其效力就强;反之,其效力就弱。

1、一般线性IS―LM模型

对于既定的正常LM曲线,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强;反之,越弱。对于既定的正常IS曲线,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强;反之,越弱。对于既定的正常LM曲线,IS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越强;反之,越弱。对于既定的正常IS曲线,LM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越弱;反之,越强。

2、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形

一是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穷大(凯恩斯陷阱)。LM曲线为水平的,表示当利率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人们的货币需求为无限大。由于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最好。货币政策无效。

二是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或者很小。IS曲线垂直或接近垂直,此时表示私人投资对利率的变化非常不敏感,也就是说,私人投资者的投资与利率变化几乎没有关系,这时,政府直接扩大投资当然不存在挤出效应了,所以财政政策的效果则非常好。

3、古典主义情形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古典主义情形是指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的情况,此时货币政策有效果而财政政策无效。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即政府支出增加多少,私人投资支出就被挤出了多少,因此财政政策毫无效果。而人们对货币没有投机需求,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4、一般非线性IS―LM模型

一般的,IS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平缓,LM曲线的斜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因

此,在收入水平较低的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好而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小;而在收入水平较高的经济繁荣时期,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好而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小;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具有一定的促进经济稳定的效力,可以根据实际经济情况而作出相应调整。

(6)最新货币财政政策分析扩展阅读:

1、投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投资增加是指投资水平增加,也就是在不同利率下投资都等量增加。因此,投资增加△i则投资曲线i(r)向右移动△i,这将使IS曲线向右移动,其向右移动量等于i(r)的移动量乘以投资乘数k,即IS曲线的移动量为k△i。

2、储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设投资保持不变,若储蓄水平增加△s,则消费水平就会下降△s,IS曲线会向左移动,移动量为k△s。

3、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作用与增加投资类似,因而会使IS曲线平行右移,移动量为政府购买支出增量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之积,即kg△g 。

4、税收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税收增加类似于投资或消费减少,税收减少类似于投资或消费增加。因此,税收增加会使IS曲线平行左移,税收减少会使IS曲线平行右移,移动量为税收乘数与税收变动量之积,即kt△t。

总之,无论是投资、储蓄、政府购买支出还是税收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若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IS曲线左移会使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下降。

❼ 结合当前经济形式,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

经济形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和CPI持续高位的两难选择。
政策微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基准利率,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到10%,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试行。
根据我国现有情况我认为:总体是双松,但货币政策放松必须是步伐缓慢,可以通过在放收结合中达到适当放松。财政政策则需要放松。
1.GDP增速从2011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经济增长减缓,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要为失业及由失业导致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货币政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但放松货币政策引起信贷规模的一定增长,一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在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GDP创造者的当今,可能效果不会明显;二是在高准备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绕过货币政策的做法,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等财政政策的实施,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存贷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❽ 结合实际,分析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模式。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仅靠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不同的搭配组合,政府究竟采用哪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❾ 简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并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应该如何进行宏观政策调控。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经济形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和CPI持续高位的两难选择。
根据我国现有情况我认为:总体是双松,但货币政策放松必须是步伐缓慢,可以通过在放收结合中达到适当放松。财政政策则需要放松。
1.GDP增速从2011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经济增长减缓,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要为失业及由失业导致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货币政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但放松货币政策引起信贷规模的一定增长,一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在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GDP创造者的当今,可能效果不会明显;二是在高准备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绕过货币政策的做法,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等财政政策的实施,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存贷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阅读全文

与最新货币财政政策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企业理财主体 浏览:678
地浦科技股票 浏览:204
四川唯鸿股票 浏览:987
富诺股票 浏览:897
泰安小额贷款哪个正规 浏览:441
融资金额增加说明什么 浏览:889
150万港元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25
盛世投资股票 浏览:283
客户理财心理 浏览:788
投资个融资 浏览:235
完成c轮融资的p2p 浏览:303
睿融资 浏览:136
韩元1000对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971
留学生的外汇 浏览:923
施罗德外汇 浏览:704
每日币读交易所 浏览:203
非法融资和民间融资 浏览:328
浙贷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659
创投企业新三板投资 浏览:5
天治趋势基金如何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