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智库深度分析

智库深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1 19:43:55

Ⅰ 中国最大的行业研究咨询分析报告公司机构有哪些

1、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产业与市场研究服务供应商。目前,中为咨询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3万多家企业,并向海外市场拓展。中为咨询是中国最为专业的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企业致力于为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事业发展研究部门人员、市场投资人士、投行及咨询行业人士、投资专家等提供各行业丰富翔实的产业、行业、市场研究成果;为国内外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产业、行业及市场调查研究、投资咨询、战略咨询等服务。中为咨询拥有多年的投资银行、企业上市一体化服务、市场调查、市场研究、行业研究及投资咨询专业经验。目前,中为咨询已经为上万家包括企业、政府机构、银行、研究所、行业协会、咨询公司、集团公司和各类投资公司在内的单位提供了专业的研究分析报告、项目投资咨询及竞争情报研究服务,并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为众多企业进行了上市导向战略规划,同时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也为境内外多家上市企业进行财务辅导、行业细分领域研究和募投方案的设计,并协助其顺利上市;协助多家证券公司开展IPO业务。

2、深圳中商智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知名的资讯管理理论专家和竞争情报实战派携手创建的,是国内领先的研究及咨询服务机构。是中国领先的研究及咨询服务机构,集团下辖行业研究、专项咨询和投融资咨询三个事业群。中商业务范围主要覆盖了细分产业市场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企业IPO上市整体解决方案、专项市场解决方案、产业规划咨询、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咨询、政府招商促进、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营销咨询、管理咨询等以及为满足企业学习和提升经营能力的世界级经营管理智慧。目前中商拥有分析师、咨询顾问、行业专家共计350余名,致力于为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国内外知名企业、金融及投资机构提供全面有效市场咨询解决方案。

3、前瞻商业资讯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战略参考价值的细分产业竞争决策支持系统、细分产业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互联网+转型咨询、产业园区规划、区域(城市)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数据库营销服务等专项市场研究解决方案。前瞻产业研究院有机结合公司持续15年来积累的海量数据和专业研究,依托全国统计机构和各行业协会提供的专业数据,向客户提供全面、准确、及时、连续的产业市场情报和资讯服务。公司历经10多年的发展,现已是中国最大规模的专业市场研究机构,是中国细分产业市场研究的领导者。

4、厦门宇博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提供针对企业用户的各类信息,如深度研究报告、市场调查、统计数据等。为了满足企业对原始数据的需求,也为了能给企业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研究报告,中国报告大厅与国内各大数据源(包括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图书馆、信息中心等权威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报告大厅与国内100多家最优质研究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出超过100000份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中国报告大厅目标是打造一个真正的一站式服务的多用户报告平台。中国报告大厅汇聚全国各大市场研究信息生产商的研究成果,正是依托独有的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最准确、最及时、最权威、最专业的研究报告。

5、北京华经视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产业研究与市场调研的专业研究机构,也是提供国内外行业报告的最大供应商之一。另外,公司还聘请了一些业内知名专家、教授参与报告的撰写工作。公司总部设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长沙、南京、青岛、西安、贵阳、昆明、海口、济南等地都设有调研小组和信息研发中心。经过发展,网站主要业务包括各行业研究报告、项目数据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融资报告、IPO报告、十三五专题报告、征信报告、论文指导等,以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庞大基础数据平台,为客户提供市场、渠道、营销等竞争性市场行为的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是一家以个性化咨询、行业研究、市场调查等服务为主的高端专业商务服务平台。为企业把握市场机遇,规避风险,制定行之有效的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Ⅱ 什么叫“智囊团”

智囊团又称头脑企业、智囊集团或思想库、智囊机构、顾问班子。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它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咨询,为决策者献计献策、判断运筹,提出各种设计;反馈信息,对实施方案追踪调查研究,把运行结果反馈到决策者那里,便于纠偏;进行诊断,根据现状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症结;预测未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方法,提出各种预测方案供决策者选用。
智囊,是现时流行的说法,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叫法,如门客、军师、谋士、参谋、顾问等等,智囊在古代军事及其他政治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史书、兵书中有记载的孙武为吴王阖闾献谋、吴起为魏文侯献谋、孙膑为齐威王献谋,这里孙武、吴起、孙膑都是谋士,他们在为各自的国君在治邦立业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现代管理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巨大挑战,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愈演愈烈,智囊就更为人们所重视了,并形成了智囊组织、智囊系统,作为一个群体的组织来为企业、为社会服务,这也就是所谓的智囊团问题.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由此可见,“智囊团”的力量不可忽视。在现代社会,“智囊团”又称智库、思想库、智囊机构、顾问班子,是一种特殊生产知识和思想的组织。

领头雁与智囊团
美国钢铁公司创始人卡内基曾说过“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员,4年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喜欢与别人共同创造财富、分享财富的卡内基可以说是智囊团这一原则的倡导者。
看看南迁的候鸟,它们以“V”字形飞行,是为了利用群体的力量,减少飞行时因气流造成的阻力。领头雁受到的阻力最大,所以它们轮流领航。据物理学家研究,集体飞行的路程要比单独飞行远72%以上。一个企业,如同一个雁阵,领航的是其精英,它就是企业中的智囊团。
智囊团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组成,以和谐的姿态与积极向上的精神,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协作的团体。
美国钢铁公司创始人卡内基,就是一名出色的“领头雁”。他所拥有的巨额财富,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并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财阀,他喜欢与别人共同创造财富、分享财富。可以说,他是智囊团这一原则的倡导者。
卡内基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对钢铁知识知之甚少的小工。他成功的奥秘在于善于利用人才技术的优势,并且把他们集中到自己麾下。于是,他四处网罗人才,同50多名专家组成智囊团。他们为他出谋划策,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正是这股巨大力量的融合,才产生了美国历史上一个钢铁托拉斯。
重视人才、知人善任是卡内基成功的第一要诀。卡内基说:“我的工作就是激发他们的信心,提供最佳服务的愿望。”他把人才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员,4年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在卡内基的智囊团中,各方面专家组成一个合理的智能机构,能针对任何重大问题及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从而推动事业的持续发展。
卡内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坚毅品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励每一个成员。他了解智囊团的每个成员,并与他们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公正待人,给他们应有的利益和应酬,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的公司不断扩大,一跃成为美国资产最多、力量雄厚、拥有25万员工的超级钢铁企业。
卡内基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镌刻道: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能力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他管理的机构中。
这不仅是对卡内基的一生中肯的评价和推崇,也给世人以深远的影响和启迪。微软公司、西门子、诺基亚、海尔集团……所有傲视群雄的实业巨头,无不有一个智囊团在为其运筹帷幄,从而决胜千里。

举例分析智囊团的作用

1982年,比尔·盖茨登上了美国《金钱》杂志的封面。杂志这样评价道:“你可以喜欢他,也可以憎恨他,但你不可以忽视他。”的确,这个象征高科技精英的符号人物已经并继续主导着一个崭新的时代。
如今,已经没有人可以否认盖茨与微软的成功,优秀的人才无疑是盖茨能够迅速称霸软件市场的法宝。在一次接受记者的提问中,比尔·盖茨做出了回答:是微软公司的智囊深度,是微软的人才优势撑起了一个时代。
盖茨的回答说明了一个真理。他总是衷情于智囊工程师而不是市场经理或者其它总裁,智囊团才是帮助他设计公司对策和产品的真正行家。从微软的最初发展阶段,盖茨就意识到了一点,当时他就采纳了查尔斯·西蒙尼,一名施乐电脑专家的建议来帮助他发展一个文字处理系统。而这名专家如今已经成为了智囊团的成员之一。从1981年离开施乐公司,西蒙尼在接下来的10年中一直致力于微软的应用软件开发,Multiplan、Word、Excel等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开发成功的,他被誉为“微软首席程序大师”。
目前微软的智囊团是一个新老混合的团体。成员包括公司的最高层领导、高级开发员和程序经理,核心大约由10来个人组成,他们管理关键产品领域和负责公司新的举措,组织非正式的监督组来评估每个人的工作。
除此之外,也有许多在各个项目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组成了智囊团的外围;一些人还是公司的元老,从微软建立之初便一直在这儿工作,然而越来越多的成员来自对手公司或者是个人计算机领域之外新技术方面的专家。这些主导微软操作系统和因特网发展战略的专家,曾帮助盖茨,把微软的事业推到巅峰。虽然他们当中,有些人目前已经离开了微软。
现任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WINDOWS项目迟迟无法完成,成为一堆无法收十的烂摊子时,他挺身而出,承担了开发责任并成功地将其推向市场。师从于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芬·霍金的副总裁内森·梅尔沃德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微软面对瞬息万变的技术市场和扑朔迷离的未来走向时,提供战略的思想库。他是指引微软走向未来的舵手。进入微软后,为帮助盖茨摆脱繁重的官僚式的组织管理包袱,他把IBM的四项基本准则引入微软,从而对微软实行战略转折,使竞争网际网络在管理方面的配套改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保罗·富莱斯那在1994年加入公司之前,控制着一个计算机社团,是一个最不满意的微软顾客。从加入微软那时起,他已设法改变公司文化,首先关注品质,他促进了公司推进.Net网络服务及首次推出数据库软件业务。一年五千万美元,微软的数据库业务就自富莱斯那接管它以来,有着十多亿美元的发展,他已成为在公司的领导理事会里面举足轻重的人物。
此外,在智囊团外围,有些人物因不断作出惊人贡献取得大胆的突变而显得尤其出类拔萃,比别人要技高一筹,深知开发过程要髓的克里斯·彼得斯1981年加入微软以后,他先后为MS-DOS 2.0、Microsoft Mouse1.0、PC Word 1.0和视窗1.0进行程序设计。之后大约有5年时间,他担任Excel的开发经理。由于运用了新的开发过程技术,他成功地把Excel 3.0推向市场,仅仅比预定时间晚11天。之后他成为Word产品单位的总经理,为微软创造了好几亿美元的收入。
而2003年2月,“微软高信任度计算机处理学术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意味着微软与学术界的联姻迈开了新的步伐。来自世界各地名牌大学中计算机安全和软件开发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和5名独立工作的法学专家成为微软产品安全性以及全球发展战略方面的顾问。作为回报,微软将对学术委员会成员所在的大学提供一些科研资金援助。
首选的顾问们将不得不面对和处理一些直率强烈的争论,但这些主要通过公司的电子邮件系统,而无需面对面的会议。
这些顾问们已经听取了微软在加强Windows产品以及相关的IE、Office办公软件等产品的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工作进展情况,微软希望能听到学术专家们对这些工作进展的反馈意见,从而达到避免犯“方向性错误”的目的。微软表示,虽然今后该顾问委员会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并不见得件件都会被微软采纳,但他们每一个建议都将会被微软认真考虑,因而这些建议对微软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由盖茨兴起的借脑行为在微软公司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微软目前已经团结了一大批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高科技领域众多资深人士,可谓人才济济。无可否认,在不断推动计算机软件产业实现前所未有速度的更新换代和制订行业领域一系列最新标准,引发这场全球性的世纪新技术革命的过程中,正是这些杰出的人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正是这些智囊团的幕后操作,才使得微软在发展的过程中鳌头独占,独领风骚。

Ⅲ 普信智库介绍一下。

你好,这个于‏2017年7月正式‏成立
‏专属顾问团‏囊括这个内部与外部‏智慧结晶,
‏由多学科专家组成
‏犹如企业的“大脑”一般
‏深度挖掘每一位智库成员‏蕴藏的能力
‏为企业在‏管理、‏经济、‏投研、‏法务、‏品牌等各方面出谋划策
‏提供最佳决策与‏最优‏方案。。。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Ⅳ 如何打造一流新智库

在“智库竞争力与评估圆桌会议”期间,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荣华教授,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洪民荣研究员,上海社科院科研处处长权衡研究员,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李安方研究员,围绕探索与评估一流新智库的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要“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
记者:在西方,智库常常被称为“影子内阁”或“政府外脑”。有人甚至还把它列为立法、行政、司法及媒体之外的“第五权力”。请问,智库为何如此受重视?
王荣华:当今世界,智库作为一种相对稳定且形式独立的公共研究机构,日益广泛深入地参与重大公共政策的研究、咨询和决策。特别是在美国,从制定军事战略到国际关系研究与外交决策,再到综合性战略研究,智库的身影无处不在。
近年来,我国的智库建设和智库研究取得较大进展,逐渐从“后卫”变成“前锋”、“边缘”走向“前沿”、“单向”转为“互动”。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社科院,率先探索和实践转型发展策略,提出了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的基本定位和战略目标。
随着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深化以及应对国际战略竞争的需要,打造一批“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智库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敢言真言善言”创造好产品
记者:建设一流的社会主义新智库,光有勇气显然不够,还要有足够的“智慧”。请问,中国智库的发展之路何在?
王荣华:智库以影响政府决策为首要目标,归根结底是为国家形象和根本利益服务。客观来说,目前我国智库的整体能力不强,在贡献新思想、提供有创造性的政策建议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当务之急,一要推动智库“自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敢言、真言、善言,勿失语、乱语、妄语。二要有“客户”意识,多做调研,科学判断,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解决实际问题。三要处理好批判性与合作性的关系,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该缺乏前瞻性、预见性。
与此同时,要创造好的智库产品,关键还在于是否有新思想、是否具可行性、能否推销出去。这就意味着,智库产品要讲深度,也要讲速度;要搞大部头的著作,也要弄短小精悍的政策性报告;要注重产品质量,也要重视成果的推广。
加强专业化建设提高竞争力
记者:在一些人看来,中国智库缺乏独立性,是官方政策解释的工具。有人甚至据此表示,2000个中国智库也抵不上一个兰德公司。请问,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王荣华:科学性、思想性、独立性,是现代智库的显著特征。当前,我国的智库大多由政府出资或者与政府有密切从属关系,运作机制具有很强的“官本位”色彩,不同程度存在公共性异化或民间性缺乏的问题。在政府决策中,政策咨询服务也往往向官方智库倾斜,甚至为其所垄断,民间智库很难进入这一领域。此外,一些智库或囿于权力的束缚,或惑于经济的诱扰,难以独立思考和发表观点。
洪民荣:要让我国的智库进一步得到认可,重点是理顺智库与政府的关系,加强智库专业化建设,努力构建市场化运作体制,大力推进民间智库建设。在此进程中,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切实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三要努力为公共利益服务,四要重视智库的品牌建设,五要树立全球意识。
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
记者:随着所谓“中国十大智库”集体浮出水面,人们对智库评估的标准愈发感到好奇。据我所知,除上海社科院外,国内不少科研机构也相继提出了智库建设的目标。在此情形下,是否需要构建有说服力的智库评估指标体系?
权衡:在智库竞争力的评价问题上,国内目前的情况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缺乏一个统一、有公信力的指标体系。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以“智库竞争力研究”为主攻研究课题之一,尝试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智库评估指标体系。
具体来看,这一评估体系涵盖一系列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大致分为智库资源、科研资源、社会服务资源以及政府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要素。
李安方:在具备基本的核心业务能力之外,智库竞争力还要求不断匹配环境变化的要求,适应、整合、重构多种技能和资源。例如,在世博期间,评估指标可有所侧重对“世博效应”的研究;而在“十二五”筹备阶段,对个案或规划予以准确分析和建议,也应适当予以加分。归根结底,智库竞争力主要看的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力和品牌影响力。
智库研究的“入门教材”
——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丛书”简介
智库研究起源于西方,相对来说,中国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政府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智库建设和智库研究方兴未艾。世界智库的现状如何?在公共政策研究上智库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中国智库如何提升竞争力?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历时近一年编写的智库研究丛书,为人们解答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

这套丛书包括 《国际著名智库研究》《西方学者论智库》《中国智库竞争力建设方略》《智库能发挥作用吗?》《智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治策的政治学》共五本,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国际著名智库研究》对全球三十多家知名智库进行案例分析,为国内智库研究提供参考。《西方学者论智库》以国外第一手学术文献为基础,介绍和分析了国外学者有关智库研究的思想、观点和分析方法。《中国智库竞争力建设方略》以借鉴国际智库发展经验、提升中国智库建设水平为基本方向,尝试探索一个评估中国智库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框架。《智库能发挥作用吗?》《智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治策的政治学》是两本译著,前者对比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智库的发展历程,探讨评估智库以不同方式在不同阶段对政策制定和形成政策制定环境的影响力和作用,后者则更多探讨的是政府、智库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共决策的作用。

Ⅳ 中农智库是干什么

为中小企业做经营、策划服务和信息提供的。

Ⅵ 美国有哪些著名智库

1、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创设于1910年,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非洲政策、亚洲政策、世界安全、全球经济、环境能源、核武不扩散、俄罗斯及欧亚事务等,目前在世界各地有百位研究专家。

2、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

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简称胡佛研究所,是美国著名的公共政策智囊机构,由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赫伯特·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于1919年创建。该机构对美国新保守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运动有主要影响。该组织于2001年开始出版《政策评论》(Policy Review)。

3、布鲁金斯学会

布鲁金斯学会,美国著名智库之一,是华盛顿学术界的主流思想库之一,其规模之大、历史之久远、研究之深入,被称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库”并不为过。

4、对外关系委员会

对外关系委员会,美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思想库,有“超级智囊团”、 “无形政策”和“真正的国务院”之称。该会创建于1921年,现有成员约2000名。其中,来自企业界和法律界的占40%,政府官员占15%,高级学者占20%,新闻界人物占10%, 民间社团、基金会和各类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占15%。

5、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

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简称美国企业研究所,是美国保守派的重要政策研究机构,与布鲁金斯学会并称为美国华盛顿的“两大思想库”,有“保守的布鲁金斯”之称。

Ⅶ 智囊团的举例分析

卡内基智囊团
卡内基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对钢铁知识知之甚少的小工。他成功的奥秘在于善于利用人才技术的优势,并且把他们集中到自己麾下。于是,他四处网罗人才,同50多名专家组成智囊团。他们为他出谋划策,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正是这股巨大力量的融合,才产生了美国历史上一个钢铁托拉斯。
重视人才、知人善任是卡内基成功的第一要诀。卡内基说:“我的工作就是激发他们的信心,提供最佳服务的愿望。”他把人才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员,4年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在卡内基的智囊团中,各方面专家组成一个合理的智能机构,能针对任何重大问题及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从而推动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怀根本
卡内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坚毅品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励每一个成员。他了解智囊团的每个成员,并与他们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公正待人,给他们应有的利益和应酬,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的公司不断扩大,一跃成为美国资产最多、力量雄厚、拥有25万员工的超级钢铁企业。
对卡内基评价和推崇
卡内基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镌刻道: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能力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他管理的机构中。
这不仅是对卡内基的一生中肯的评价和推崇,也给世人以深远的影响和启迪。微软公司、西门子、诺基亚、海尔集团……所有傲视群雄的实业巨头,无不有一个智囊团在为其运筹帷幄,从而决胜千里。
微软
1982年,比尔·盖茨登上了美国《金钱》杂志的封面。杂志这样评价道:“你可以喜欢他,也可以憎恨他,但你不可以忽视他。”的确,这个象征高科技精英的符号人物已经并继续主导着一个崭新的时代。
如今,已经没有人可以否认盖茨与微软的成功,优秀的人才无疑是盖茨能够迅速称霸软件市场的法宝。在一次接受记者的提问中,比尔·盖茨做出了回答:是微软公司的智囊深度,是微软的人才优势撑起了一个时代。
盖茨的回答说明了一个真理。他总是衷情于智囊工程师而不是市场经理或者其它总裁,智囊团才是帮助他设计公司对策和产品的真正行家。从微软的最初发展阶段,盖茨就意识到了一点,当时他就采纳了查尔斯·西蒙尼,一名施乐电脑专家的建议来帮助他发展一个文字处理系统。而这名专家如今已经成为了智囊团的成员之一。从1981年离开施乐公司,西蒙尼在接下来的10年中一直致力于微软的应用软件开发,Multiplan、Word、Excel等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开发成功的,他被誉为“微软首席程序大师”。
微软的智囊团是一个新老混合的团体。成员包括公司的最高层领导、高级开发员和程序经理,核心大约由10来个人组成,他们管理关键产品领域和负责公司新的举措,组织非正式的监督组来评估每个人的工作。
除此之外,也有许多在各个项目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组成了智囊团的外围;一些人还是公司的元老,从微软建立之初便一直在这儿工作,然而越来越多的成员来自对手公司或者是个人计算机领域之外新技术方面的专家。这些主导微软操作系统和因特网发展战略的专家,曾帮助盖茨,把微软的事业推到巅峰。虽然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离开了微软。
现任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WINDOWS项目迟迟无法完成,成为一堆无法收拾的烂摊子时,他挺身而出,承担了开发责任并成功地将其推向市场。师从于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芬·霍金的副总裁内森·梅尔沃德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微软面对瞬息万变的技术市场和扑朔迷离的未来走向时,提供战略的思想库。他是指引微软走向未来的舵手。进入微软后,为帮助盖茨摆脱繁重的官僚式的组织管理包袱,他把IBM的四项基本准则引入微软,从而对微软实行战略转折,使竞争网际网络在管理方面的配套改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保罗·富莱斯那在1994年加入公司之前,控制着一个计算机社团,是一个最不满意的微软顾客。从加入微软那时起,他已设法改变公司文化,首先关注品质,他促进了公司推进.Net网络服务及首次推出数据库软件业务。一年五千万美元,微软的数据库业务就自富莱斯那接管它以来,有着十多亿美元的发展,他已成为在公司的领导理事会里面举足轻重的人物。
外围人物贡献
此外,在智囊团外围,有些人物因不断作出惊人贡献取得大胆的突变而显得尤其出类拔萃,比别人要技高一筹,深知开发过程要髓的克里斯·彼得斯1981年加入微软以后,他先后为MS-DOS2.0、Microsoft Mouse1.0、PC Word 1.0和视窗1.0进行程序设计。之后大约有5年时间,他担任Excel的开发经理。由于运用了新的开发过程技术,他成功地把Excel 3.0推向市场,仅仅比预定时间晚11天。之后他成为Word产品单位的总经理,为微软创造了好几亿美元的收入。
而2003年2月,“微软高信任度计算机处理学术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意味着微软与学术界的联姻迈开了新的步伐。来自世界各地名牌大学中计算机安全和软件开发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和5名独立工作的法学专家成为微软产品安全性以及全球发展战略方面的顾问。作为回报,微软将对学术委员会成员所在的大学提供一些科研资金援助。
首选的顾问们将不得不面对和处理一些直率强烈的争论,但这些主要通过公司的电子邮件系统,而无需面对面的会议。
这些顾问们已经听取了微软在加强Windows产品以及相关的IE、Office办公软件等产品的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工作进展情况,微软希望能听到学术专家们对这些工作进展的反馈意见,从而达到避免犯“方向性错误”的目的。微软表示,虽然今后该顾问委员会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并不见得件件都会被微软采纳,但他们每一个建议都将会被微软认真考虑,因而这些建议对微软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由盖茨兴起的借脑行为在微软公司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微软已经团结了一大批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技领域众多资深人士,可谓人才济济。无可否认,在不断推动计算机软件产业实现前所未有速度的更新换代和制订行业领域一系列最新标准,引发这场全球性的世纪新技术革命的过程中,正是这些杰出的人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正是这些智囊团的幕后操作,才使得微软在发展的过程中鳌头独占,独领风骚。

Ⅷ 什么叫“智囊团”

智囊团又称头脑企业、智囊集团或思想库、智囊机构、顾问班子。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它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咨询,为决策者献计献策、判断运筹,提出各种设计;反馈信息,对实施方案追踪调查研究,把运行结果反馈到决策者那里,便于纠偏;进行诊断,根据现状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症结;预测未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方法,提出各种预测方案供决策者选用。
智囊,是现时流行的说法,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叫法,如门客、军师、谋士、参谋、顾问等等,智囊在古代军事及其他政治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史书、兵书中有记载的孙武为吴王阖闾献谋、吴起为魏文侯献谋、孙膑为齐威王献谋,这里孙武、吴起、孙膑都是谋士,他们在为各自的国君在治邦立业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现代管理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巨大挑战,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愈演愈烈,智囊就更为人们所重视了,并形成了智囊组织、智囊系统,作为一个群体的组织来为企业、为社会服务,这也就是所谓的智囊团问题.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由此可见,“智囊团”的力量不可忽视。在现代社会,“智囊团”又称智库、思想库、智囊机构、顾问班子,是一种特殊生产知识和思想的组织。

领头雁与智囊团
美国钢铁公司创始人卡内基曾说过“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员,4年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喜欢与别人共同创造财富、分享财富的卡内基可以说是智囊团这一原则的倡导者。
看看南迁的候鸟,它们以“V”字形飞行,是为了利用群体的力量,减少飞行时因气流造成的阻力。领头雁受到的阻力最大,所以它们轮流领航。据物理学家研究,集体飞行的路程要比单独飞行远72%以上。一个企业,如同一个雁阵,领航的是其精英,它就是企业中的智囊团。
智囊团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组成,以和谐的姿态与积极向上的精神,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协作的团体。
美国钢铁公司创始人卡内基,就是一名出色的“领头雁”。他所拥有的巨额财富,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并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财阀,他喜欢与别人共同创造财富、分享财富。可以说,他是智囊团这一原则的倡导者。
卡内基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对钢铁知识知之甚少的小工。他成功的奥秘在于善于利用人才技术的优势,并且把他们集中到自己麾下。于是,他四处网罗人才,同50多名专家组成智囊团。他们为他出谋划策,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正是这股巨大力量的融合,才产生了美国历史上一个钢铁托拉斯。
重视人才、知人善任是卡内基成功的第一要诀。卡内基说:“我的工作就是激发他们的信心,提供最佳服务的愿望。”他把人才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员,4年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在卡内基的智囊团中,各方面专家组成一个合理的智能机构,能针对任何重大问题及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从而推动事业的持续发展。
卡内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坚毅品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励每一个成员。他了解智囊团的每个成员,并与他们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公正待人,给他们应有的利益和应酬,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的公司不断扩大,一跃成为美国资产最多、力量雄厚、拥有25万员工的超级钢铁企业。
卡内基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镌刻道: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能力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他管理的机构中。
这不仅是对卡内基的一生中肯的评价和推崇,也给世人以深远的影响和启迪。微软公司、西门子、诺基亚、海尔集团……所有傲视群雄的实业巨头,无不有一个智囊团在为其运筹帷幄,从而决胜千里。

举例分析智囊团的作用

1982年,比尔·盖茨登上了美国《金钱》杂志的封面。杂志这样评价道:“你可以喜欢他,也可以憎恨他,但你不可以忽视他。”的确,这个象征高科技精英的符号人物已经并继续主导着一个崭新的时代。
如今,已经没有人可以否认盖茨与微软的成功,优秀的人才无疑是盖茨能够迅速称霸软件市场的法宝。在一次接受记者的提问中,比尔·盖茨做出了回答:是微软公司的智囊深度,是微软的人才优势撑起了一个时代。
盖茨的回答说明了一个真理。他总是衷情于智囊工程师而不是市场经理或者其它总裁,智囊团才是帮助他设计公司对策和产品的真正行家。从微软的最初发展阶段,盖茨就意识到了一点,当时他就采纳了查尔斯·西蒙尼,一名施乐电脑专家的建议来帮助他发展一个文字处理系统。而这名专家如今已经成为了智囊团的成员之一。从1981年离开施乐公司,西蒙尼在接下来的10年中一直致力于微软的应用软件开发,Multiplan、Word、Excel等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开发成功的,他被誉为“微软首席程序大师”。
目前微软的智囊团是一个新老混合的团体。成员包括公司的最高层领导、高级开发员和程序经理,核心大约由10来个人组成,他们管理关键产品领域和负责公司新的举措,组织非正式的监督组来评估每个人的工作。
除此之外,也有许多在各个项目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组成了智囊团的外围;一些人还是公司的元老,从微软建立之初便一直在这儿工作,然而越来越多的成员来自对手公司或者是个人计算机领域之外新技术方面的专家。这些主导微软操作系统和因特网发展战略的专家,曾帮助盖茨,把微软的事业推到巅峰。虽然他们当中,有些人目前已经离开了微软。
现任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WINDOWS项目迟迟无法完成,成为一堆无法收十的烂摊子时,他挺身而出,承担了开发责任并成功地将其推向市场。师从于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芬·霍金的副总裁内森·梅尔沃德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微软面对瞬息万变的技术市场和扑朔迷离的未来走向时,提供战略的思想库。他是指引微软走向未来的舵手。进入微软后,为帮助盖茨摆脱繁重的官僚式的组织管理包袱,他把IBM的四项基本准则引入微软,从而对微软实行战略转折,使竞争网际网络在管理方面的配套改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保罗·富莱斯那在1994年加入公司之前,控制着一个计算机社团,是一个最不满意的微软顾客。从加入微软那时起,他已设法改变公司文化,首先关注品质,他促进了公司推进.Net网络服务及首次推出数据库软件业务。一年五千万美元,微软的数据库业务就自富莱斯那接管它以来,有着十多亿美元的发展,他已成为在公司的领导理事会里面举足轻重的人物。
此外,在智囊团外围,有些人物因不断作出惊人贡献取得大胆的突变而显得尤其出类拔萃,比别人要技高一筹,深知开发过程要髓的克里斯·彼得斯1981年加入微软以后,他先后为MS-DOS 2.0、Microsoft Mouse1.0、PC Word 1.0和视窗1.0进行程序设计。之后大约有5年时间,他担任Excel的开发经理。由于运用了新的开发过程技术,他成功地把Excel 3.0推向市场,仅仅比预定时间晚11天。之后他成为Word产品单位的总经理,为微软创造了好几亿美元的收入。
而2003年2月,“微软高信任度计算机处理学术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意味着微软与学术界的联姻迈开了新的步伐。来自世界各地名牌大学中计算机安全和软件开发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和5名独立工作的法学专家成为微软产品安全性以及全球发展战略方面的顾问。作为回报,微软将对学术委员会成员所在的大学提供一些科研资金援助。
首选的顾问们将不得不面对和处理一些直率强烈的争论,但这些主要通过公司的电子邮件系统,而无需面对面的会议。
这些顾问们已经听取了微软在加强Windows产品以及相关的IE、Office办公软件等产品的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工作进展情况,微软希望能听到学术专家们对这些工作进展的反馈意见,从而达到避免犯“方向性错误”的目的。微软表示,虽然今后该顾问委员会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并不见得件件都会被微软采纳,但他们每一个建议都将会被微软认真考虑,因而这些建议对微软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由盖茨兴起的借脑行为在微软公司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微软目前已经团结了一大批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高科技领域众多资深人士,可谓人才济济。无可否认,在不断推动计算机软件产业实现前所未有速度的更新换代和制订行业领域一系列最新标准,引发这场全球性的世纪新技术革命的过程中,正是这些杰出的人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正是这些智囊团的幕后操作,才使得微软在发展的过程中鳌头独占,独领风骚。

Ⅸ 美国智库是什么东西

即智囊机构,也称“思想库”或“智慧库”,英文称呼“think
tank”。是指由专家组成、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美国主要智库一览
布鲁金斯学会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成立于1927年。作为美国著名的综合性政策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致力于对经济、外交事务和行政管理等公共政策的研究,立场相对中立,旨在充当学术界与公众政策之间的桥梁,向决策者提供最新信息,向公众提供有深度的分析和观点。该学会主要得到美国东部财团的支持,洛克菲勒财团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与民主党关系密切,许多重要成员系民主党人。学会非常重视中国问题和对华政策的研究,集中了包括卜睿哲、李成、李侃如等一批中国问题专家。
外交关系协会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 成立于1921年,主要受洛克菲勒、摩根等东部财团控制。协会致力于对国际事务和美国外交政策的研究,主要任务为宣传美国的外交政策,对美国制定对华政策具有一定影响力,并主办《外交事务》杂志,乔治·科南的“遏制理论”最早就是在该杂志上发表。其现任主席理查德·哈斯曾在小布什政府第一任期内担任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司长。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Carnegie Endowment for lnternational Peace 成立于1910年,以促进各国间的合作并致力于推动美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宗旨,是美国知名的外交与国际事务政策研究所。尤其注重分析促成全球性变化的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主要通过四大部门的活动——全球性政策项目、俄罗斯和欧亚问题项目、中国项目以及《外交政策》杂志,来协助制定关于传统和新兴问题的政策辩论内容。中国研究由其总裁杰西卡·马修斯亲自领军。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成立于1981年,致力于研究债务及发展、全球化、国际金融及宏观经济、国际贸易与投资及美国经济政策。2006年4月11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联合出版《中国:决算表》一书,讨论中国崛起和美国对策。
传统基金会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成立于1973年,是一个兼有教育性和研究性的智囊团,是美国新右翼分子的主要政策研究机构。其理念包括主张小政府,限制政府开支和规模;捍卫个人自由;捍卫传统价值;强调美国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其主要活动包括:每年公布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系的经济自由度指数;出版各类研究报告;发表成员的每周评论;筹办青年领袖计划。
美国企业研究所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成立于1943年,是美国保守派的重要政策研究机构,曾与布鲁金斯学会并称为美国华盛顿的“两大思想库”,有“保守的布鲁金斯”之称。该所主要得到摩根财团等东部财团的支持,与共和党渊源较深,共和党尼克松、福特政府下台后,许多重要官员纷纷加入该所,故舆论界又称它为共和党的“流亡政府”、“影子内阁”。近年来,有向中间摆动的趋势,对美国国会和政府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强。该所的高级研究员纽特·金里奇曾任美国众议院主席,在1999年还当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卡托研究所 Cato Institute 成立于1977年,其理念深植于约翰·洛克和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主张减少政府对于国内社会和经济的干预,并且减少在国际上的军事和政治干预。所提倡的政策包括了废止最低工资管制、改革反毒品政策、废止企业补助和贸易壁垒、减少联邦政府对市场运作以及地方州政府的干预、深化自由学校选择制度、废止政府实行的族群歧视政策等。其成员多为学界知名人物,包括哈耶克、詹姆斯·M·布坎南等。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成立于1968年,是一个教育型的智库,研究领域覆盖整个人文和社会科学,尤其以历史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为重点。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政府治理、美国在世界的角色、美国和世界面临的长远挑战等。威尔逊中心没有直接影响美国政府行政和立法的议程和目标,主要以广播节目、公开会议、出版物、电子服务等形式影响社会公众。
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 The 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 成立于1919年,素以研究共产主义和反苏反共著称,有“右翼思潮的智库”之称。该所的研究和收藏主要围绕着“战争、革命与和平”3个主题。其经费大部分由保守团体和大公司捐助,像埃克森·美孚、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宝洁等都是研究所的捐助大户,另外,斯坦福大学的资助占总预算的15%。
史汀生中心 The Stimson Center 成立于1989年,是与美国国会和政府联系紧密的自由派智库,专注于区域安全、跨国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控制和国际安全与和平问题的研究,并以浓重的军事背景为其鲜明特征。自1995年以来,史汀生中心加强了东亚尤其是中国台海问题的研究。
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成立于1962年,主要从事包括评估美国的政策风险,分析欧盟、东盟等地区性事务,研究国际安全与稳定以及建立国家长期战略等研究活动,是美国具有保守色彩的重要战略和政策研究机构,素有“强硬路线者之家”和“冷战思想库”之称。定期出版物有《华盛顿季刊》、《华盛顿文集》和《重要问题丛刊》望采纳!!

Ⅹ 智库中国是做什么的

智库中国是大型的B2B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专业为企业、政府和个人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提供第三方监督服务。

阅读全文

与智库深度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理财发布论坛 浏览:619
公墓陵园融资 浏览:788
中国银行香港人民币汇率今日汇率 浏览:761
p2p理财产品有那些 浏览:238
上海市九卿投资 浏览:623
信托的违约风险 浏览:735
非洲投融资 浏览:574
圣诞来信托 浏览:77
融资结构调整 浏览:187
融资比例越大 浏览:457
投融资平台是什么意思 浏览:147
悟空理财月息 浏览:155
北京电影项目融资 浏览:150
外汇美元骗局 浏览:285
钱时代理财真的假的 浏览:968
海格通信股票股吧 浏览:760
贾探春理财 浏览:711
理财信息平台 浏览:135
大华银行理财怎么样 浏览:769
投资理财演讲稿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