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解放战役的第一枪是在哪里打响的
上海解放战役第一枪在宝山区月浦打响。
上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难打的城市攻坚战,按照“钳击吴淞、解放上海”的战略部署,宝山是这次战役的主战场。在这里,打响了解放上海战役的第一枪。鏖战月浦,激战刘行、杨行,钳击吴淞,4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占整个解放上海战役牺牲烈士的一半。
当年解放上海的人民解放军共有10个军,其中5个军在宝山激战,攻克了国民党自诩为“固若金汤”的海陆空立体防御,为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16个昼夜的鏖战,上海这座东方国际大都市完整回到了人民手中。
(1)解放上海21扩展阅读:
上海战役,除汤恩伯率5万人乘军舰撤逃外,第三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第51、第37军和5个交警总队全部及第123、第21、第12、第75、第52军大部,共15.3万余人;缴获各种炮1370门,坦克、装甲车119辆,汽车1161辆,舰艇11艘。
上海的解放,为继续肃清华东国民党军余部,保卫东南沿海国防。上海的解放,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利用上海继续顽抗、抢夺资财及挑起国际事件的阴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2. 上海是什么时候解放的
上海是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
1949年5月12日,解放军第九、十两兵团向上海外围守敌发起进攻,主要箭头指向吴淞,汤恩伯被迫从市区调出3个军增援,从而使市区更加空虚。
1949年5月23日晚上,解放军提前发起总攻,为了不打烂城市,进入市区作战时,尽可能不使用重炮轰击。24日,上海守敌全面退却。
1949年5月26日至27日凌晨,第二十军在铁路管理局等地接受国民党守军1500人投降。第二十三军在造币厂等地歼灭国民党守军9400多人。第二十六军攻占真如车站等地,俘虏和接受投诚国民党军3.2万余人,进至江湾以东地区。
1949年5月27日,在第三野战军的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在上海工人群众的逼迫下,据守杨树浦发电厂和自来水厂的国民党第二百三十师8000多人缴械投降。
至此,上海完全解放。
(2)解放上海21扩展阅读
上海的历史沿革: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杨浦、榆林等20个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洋泾、真如、高桥等10个郊区。同时,上海的郊县划入苏南、苏北行署,后由江苏省管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1956年经过行政调整,上海市辖区减为18个,辖15个市区和3个郊区。
1958年,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将江苏所属上海地区的郊县划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辖黄浦、邑庙、蓬莱、卢湾、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新成、江宁、虹口、提篮桥、杨浦、榆林等14个区,浦东、嘉定、宝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贤、南汇、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个县,总面积达6340.5平方公里,比建国初大十倍以上。
3. 解放初期,上海共划分为哪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市中心区(1949-1960,期间逐步归并,形成目前行政规划):
1.黄浦区,2.老闸区,3.卢家湾区(简称卢湾区),4.邑庙区,5.水上区(1953年以黄浦江、苏州河及其68条支流水域设置。因居民都是散居水上的船民,故名。1956年年底因散居水上船民大部分都已在陆上定居而撤销),6.新成区,7.蓬莱区,8.嵩山区,9.徐家汇区(简称徐汇区),10.常熟区,11.长宁区,12.静安寺区(简称静安区.1956撤消建制,1960年复建),13.法华区,14.普陀区,15.闸北区,16.北站区,17.北四川路区,18.提篮桥区,19.虹口区,20.杨树浦区,(1949年改今名),21.榆林区
撤并至今日情况(只针对以上区名,并不涉1970年后的更动):
南市区(1956年6月水上区撤销,黄浦江和苏州河两水域的中线以西,以南归区境,1960年新成区东部及邑庙区、卢湾区的部分地区划归区内,后改动见备注1)
卢湾区(1956年、1960年两次调整行政区划,先后将撤销的嵩山区和邑庙区部分地境并入,成今界。)
徐汇区(1956年常熟区与徐汇区合并,仍名徐汇区。)
长宁区(无撤并情况,但1980年后有多次括界成今界)
静安区(1956年撤销静安区建制,以常德路、富民路为界,析为东、西两部,分别并入新成、长宁2区。1960年初以江宁区全部、新成区西部及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地复置静安区。)
普陀区(1950年闸北、真如、新泾3区部分地段划入后,辖境扩展至苏州河以北,1956年后又多次划入真如、大场、西郊等区和宝山县部分地域。)
闸北区(1956年北站区并入。1958年划入原北郊区中山北路至场中路地区。1962年从虹口区划入罗浮路以西地区。)
虹口区(1956年划入北四川路区,1960年划入提篮桥区)
杨浦区(1958年北郊区撤销,将走马塘以南划入。1960年1月榆林区撤销后并入。1961年浦东县撤销,将沪东街道并入。吴淞区及浦东新区变更见备注)
郊区(1949-1965期间逐步归并,形成目前行政规划):
民国末期至解放初期10个郊区名:
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杨思、洋泾、高桥、真如、新市街区(1952年撤销建制,辖地划归江湾区)。
撤并情况:
1.东郊区(1956年由杨思区,洋泾区,高桥区合并而成.)
2.西郊区(1956年由新泾区,龙华区,真如区合并而成)
3.北郊区(1956年由吴淞、江湾、大场3区合并设置)
4.浦东县(位于今浦东新区西部。1958年以东郊、东昌2区设置,因地片名浦东为名。县境东邻川沙县,南接上海县,西濒黄浦江,北临长江口。县人民委员会设在浦东南路。辖高桥、洋泾、杨思3镇用11个公社、6个街道办事处。1961年撤销浦东县,原东郊区地划归川沙县,原东昌区地分别划归杨浦、黄浦、南市3区。)
注意:1.为今浦东新区雏形.2.为1980年代上海县雏形.现都已撤并.
3.为今宝山区雏形.4.为1980年代川沙县雏形.
以下为今大体建制,已有较大变动.
1.上海县(1958年1月从江苏省划入上海市,1960析出闵行镇及吴泾镇设闵行区,1992年9月由原上海县和闵行区“撤二建一”,设闵行区,沿袭闵行区名。)
2.川沙县(1950年从江苏省划入上海市,1961年浦东县农村地区并入县境,1982年划出杨思公社部分大队归南市区,1984年又划出洋泾镇和洋泾、严桥、六里、杨思、张桥5个乡127个生产队归杨浦、黄浦、南市3区。撤县前辖2个镇、27个乡,面积446.11平方公里,人口62万。1993年撤销川沙县,全境划归浦东新区。)
3.宝山县(1956年江湾、大场、吴淞3区合并为北郊区,1958年北郊区和川沙县横沙乡并入县境,同年划属上海市。1960年吴淞镇及薀藻浜南至长江路、长江西路一带划入吴淞区境,1980年划出盛桥、月浦、吴淞、淞南、庙行公社所属部分地区及城厢镇归吴淞区。1988年撤销宝山县,全境与吴淞区合并设立宝山区。)
4.嘉定县(1958年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92年,长征、桃浦2乡划属普陀区,同年改县为区。)
5.南汇县(1949年属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1952年苏南行政公署撤销后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划归上海市。20世纪末撤县建区)
6.松江县(1958年撤销松江专区,县属苏州专区,同年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20世纪末撤县建区)
7.金山县(1958年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20世纪末撤县建区)
8.崇明县(民国期间隶属江苏省,1958年11月改属上海市。)
9.奉贤县(1949年5月后,隶苏南行署松江专区,1952年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撤销松江专区属苏州专区,同年划归上海市。世纪末撤县建区)
备注:
1.1964年吴淞区撤销后并入杨浦区(1980年又划归复建后的吴淞区)
2.1993年撤消川沙县,川沙县全境与杨浦区沪东街道,黄浦区浦东部分(1961年浦东县撤销后,东昌路办事处、崂山西路办事处、张家浜办事处划入,区辖境始跨黄浦江两岸。1984年8月川沙县所属的洋泾镇、洋泾乡的7个生产大队,严桥乡的张家楼及光辉大队部分地域划归区境),南市区浦东部分(1961年浦东县撤销,黄浦江以东的周家渡一带划入区境,1982年和1988年又先后划入杨思乡部分自然村和杨思镇,区境东、东南以杨高路、白莲泾一线与川沙县、上海县为界;1993年浦东的周家渡、塘桥、上钢新村、南码头路4个街道和杨思镇等地区划入浦东新区)及上海县三林乡撤并建立浦东新区。
3.2000年南市区及黄浦区“撤二建一”,仍沿用黄浦区名。
4. 上海解放时间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5月,在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主力对上海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
4月下旬,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被突破后,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以8个军25个师20万人据守上海市区,及沿浏河、太仓、蓖山、青浦、嘉善和平湖一线地区,企图凭借坚固工事,组织顽抗,掩护其战略撤退,并准备大肆破坏城市,挑起国际事端,促使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其部署是;以第21、第51、第52、第54、第75、第123军约20个师,配属坦克、装甲车百辆守备黄浦江以西,置主力于吴淞、月浦、大场地区;以第12、第37军共5个师守备黄浦江以东,置主力于高桥,以确保市区及吴淞口海上通道,另以海军第1军区和驻上海空军协同守备。上海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重要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市北之吴淞口位于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点,是上海对外海上交通的咽喉;高大建筑多而坚固;市郊地形平坦,村庄稠密,公路河渠纵横。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冶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依据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淮海前线总前委指示,决心集中第9兵团、第10兵团共8个军攻取上海。首先从两翼迂回钳击吴淞口,断国民党军海上退路,尔后视中共中央华东局接管上海准备工作进行情况,再向市区发起总攻。具体部署是:由第10兵团指挥第26军、第28军、第29军、第33军及特种兵纵队一部,首先以主力攻占吴淞、宝山,封锁黄浦江口,尔后由西北方向与第9兵团会攻市区;第9兵团指挥第20军、第27军、第30军、第31军及特种纵队一部,首先攻占浦东地区,协同第10兵团封锁吴淞口,尔后由东、南、西三面与第10兵团会攻上海市区;并要求尽量歼守军于上海外围,对市区作战力求不使用重武器,以尽量减少城市损失。12日,战役发起,至18日,第9兵团先后攻占松江、南汇、青浦、川沙等地,进抵高桥附近。第10兵团攻占浏河、太仓、嘉定、昆山、南翔等地,与第9兵团形成夹击吴淞口之势。汤恩伯为确保退路,令其所部利用既设阵地,拚力扼守高桥、刘行、月浦。第9、第10兵团对守军阵地构筑缺乏认真调查研究,攻击准备不足,经多次攻击仍未能突破,遭较大伤亡。为迅速解决战斗,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总前委的指示,增调第7兵团之第23军和第8兵团之第25军分别配属第9、第10兵团,于23日夜发起总攻。24日,第9兵团攻占浦东市区和虹桥、徐家汇车站,第10兵团直插吴淞、宝山。国民党军一面调兵增强月浦防御,一面向吴淞收缩,准备从海上撤退。解放军各部队采取快速猛攻的动作,多路直插市区。第9兵团攻占上海市区,并争取负责指挥上海国民党军余部的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率部放下武器。第10兵团相继攻占大场、吴淞、宝山、杨行等地。至27日,上海全部被攻占。
点评:此战,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5.3万余人,缴获各种炮1370门,坦克、装甲车119辆,汽车1161辆,舰艇11艘等装备和物资。入城部队严格遵守入城纪律,露宿街头,谢绝馈赠,保护外侨,以实际行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政治影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扬,上海的解放,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利用上海继续顽抗、抢夺资财及挑起国际事件的阴谋,为继续肃清华东国民党军余部,保卫国防,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5. 上海人民是哪一天得到解放的A)1949年5月21日,B)2010年10月31日 请回答. . . . . .
A
这天是上海解放的日子。
6. 1949年是那支部队解放了上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主力对国民党军重兵据守的上海市进行的城市攻坚战,最终上海完全解放。
第一阶段:解放军进驻上海。1949年5月12日,解放军对上海外围发动攻势。先后攻占平湖、金山卫、奉贤、南汇、嘉兴、松江、青浦等地。至此,上海外围阵地第一道防线全部攻占。
第二阶段:解放军向上海市区发动总攻。20军、23军、26军、27军4个军一起进攻上海市区,占领浦东地区后,在苏州河边,爆发了上海战役中的最后高潮。上海地下党策应起义,从苏州河畔到黄浦江边的枪声停息,上海战役结束。
(6)解放上海21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由华东野战军改编而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
上海战役战报
在16天的激战中,解放军共歼敌15.3万人,缴获各种火炮1370门,各种枪支8万余支,坦克、装甲车119辆,汽车1161辆,舰艇11艘,以及大量各种物资。上海地区守敌,除汤恩伯及从海上逃脱的5万人外,全部被歼。人民解放军伤亡2万余人,其中牺牲连以上干部433人。
7. 解放前后的上海
上海在迈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变化极大,传统的住宅建筑逐渐为新类型的住宅所取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住宅建筑遍布市区,特别是西方独立式的花园洋房,面积达160万平方米,近6000幢这类住宅建筑,已成为“时代的缩影”和“历史的年鉴”。 上海一直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在这个大舞台上活跃着一大批外国殖民者、淘金者,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在上海建造起西方独院式高级住宅,中国封建统治者、买办、官僚资本家也起而仿效。西方独院式高级住宅面积一般都很大,讲究庭院绿化,到20世纪初达到高潮,建筑装饰更趋考究,大都有草坪、喷泉、花房、假山、凉亭和车库等设施,有的还有游泳池、网球场、台球房等运动场地。这些建筑均为独院式单体住宅,位于租界内环境良好的特殊地理位置,人们习惯地把这些曾经见证过大上海十里洋场、花花世界盛衰荣辱的花园式住宅。
55年前的上海电台广播声再次响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进城了,上海解放了!现在,我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公告……”再现了当年上海市民迎接解放军进城的盛况。
55年前,南京路的第一面红旗在这里——当年永安公司(今华联商厦)顶部的绮云阁冉冉升起。今天上午,数以千计的人群再度聚集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地方。迎风飘扬的55面红旗,象征着55年来上海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当年解放上海进驻南京路的27军某团参谋长、原上海警备区政委章尘、播报新生的上海电台第一声的老播音员钱乃立、参加55年前在上海新创刊《解放日报》的肖木以及当年绮云阁升旗过程的见证者等,都被请到了现场,畅谈当年的难忘情景。
当年参加上海战役的老战士代表向劳模、上海建设者、青少年代表等赠送《战上海》影片的DVD,来自南京路社区的兵妈妈们向“南京路上好八连”、“霓虹灯下新一代”武警10中队的战士赠送《感受上海》等书籍,显示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场面。配乐诗朗诵《活着的塑像》、评弹与舞蹈《玉兰飘香》、小型音乐剧《南京路上
橄榄绿》等先后登场,唱出了上海的新貌和市民的情怀。
黄包车、老式留声机、西洋酒柜……当这些只能在老电影中才能见到的“古董”,还有在城隍庙的街角弄口,补碗的、箍桶的、捏面人的、代写书信的、变戏法的、看西洋景的、拔牙的、相面的……他们和着鼻烟壶、牙霜、水瓶塞、针箍、鸡毛帚等逐渐隐退为历史。当它们一一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立即在你脑中闪现的也许只会有一个地点———上海。
而如今的上海已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国际大都市. 外滩,东方明珠,金贸大厦……这些早已成为中国的代表,我们即将迎来的将是2010年的世博会,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8.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上海的战役一共打了多久
上海战役从1949年5月12日外围总功开始(从苏州河畔到黄浦江边的枪声停息,)一共激战了16天,解放军共歼敌15.3万人,缴获各种火炮1370门,各种枪支8万余支,坦克、装甲车119辆,汽车1161辆,舰艇11艘,以及大量各种物资。上海地区守敌,除汤恩伯及从海上逃脱的5万人外,全部被歼。人民解放军伤亡2万余人,其中牺牲连以上干部433人。
9. 解放上海花了多久时间! 从战役发起时间到结束
上海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上海战争。1949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主力胜利渡过长江后,对国民党军重兵据守的上海市进行的城市攻坚战。解放军发动以消灭汤恩伯主力、解放大上海为目的的“上海战役”。1949年5月27日,上海国民党守城部队投降,上海彻底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