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船舶(600150)为何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1、截止到2015年8月28日,中国船舶(600150)的最新股价为39.37元,所以没有成为A股第内一高价股。
2、中国容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8年,是经由沪东造船厂下属的柴油机事业部和上海船厂下属的造机事业部重组和改制设立的。其股票中国船舶(代码600150)于1998年5月20日上市。
『贰』 中国船舶和中船重工有可能合并吗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目前面临合并传闻,而且大概回率是要合并了。
至于为答什么合并?
1.诞生一个新的巨无霸。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旗下是有上市的子公司的。合并后,新企业的营收至少达到5080亿元人民币。同时,如按市值计算,将是世界三大造船企业——韩国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海事工程和三星重工合计年营收的两倍多。(没错..世界三大造船企业都是韩国的..)
2未来海军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提高。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家集团都参与设计和建造中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中船集团还计划设计和建造游轮..
3.更多关注【七点说】,上面不少分析还不错。
『叁』 阐述中国船舶在2006年6月1日到2007年9月期间价格能从5元涨到298的原因
中国船舶在2006年6月1日到2007年9月期间价格能从5元涨到298的原因:当时中国股版市处于大牛市,从权998点上涨到6124点。
具体:
1.当时的大背景是世界经济空前繁荣,船舶制造业成为当时的领军行业之一,船期订单排到2010年,利润丰厚。
2、中国船舶前身是沪东重机,其作为资产重组背景,股价出现连续飙升。
3、注入的资产大股东让利较多,使得沪东重机的净资产、每股收益大幅增加,股价出现连续翻番。
4、正逢大盘处于6000点的高位,市场对于中国船舶的估值明显高估,导致股价过高。
5、该股股东人数极低,大部分筹码在基金手里。
『肆』 大学 “证券投资” 案例分析(指出重组方,分析重组方式和重组效应),案例如下
重组抄方是中船集团 、宝袭钢和上海电气;被重组方式沪东重机股份公司
重组方式:是以以上公司分别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认购。说白了就是交叉持股
重组效应:摘帽成功,资产注入,重组概念玩到位。股价不涨不行。基本面没发生任何变化,只是用了些财务手法。
『伍』 中国船舶为何涨的如此力害
1、中国船舶的股价上涨是有很多因素的,比如庄家炒作、大盘指数暴涨、有军工集团的资产注入等。以往军工重组的优点是路径比较清晰,都是大股东注入资产的模式,但这个优点后来演变成了缺点,较为明确的重组前景导致股价长期虚高不下,这会导致军工企业换股较少,最为重要的是,停牌前后,重组标的市值增长空间不够大。
2、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8年,是经由沪东造船厂下属的柴油机事业部和上海船厂下属的造机事业部重组和改制设立的。其股票中国船舶(代码600150)于1998年5月20日上市。
『陆』 中国船舶因资产重组停牌,是不是要南北船合并了
现在说的就是南北船合并所以停牌。慢慢等等看吧。
『柒』 中国船舶还会涨几天,可以涨到多少啊
1,不一定,股票上涨或者下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近期及当天的行情进行分析。
2,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8年,是经由沪东造船厂下属的柴油机事业部和上海船厂下属的造机事业部重组和改制设立的。其股票中国船舶(代码600150)于1998年5月20日上市。
『捌』 中国重工什么时候合并重组
中船重工的新闻发言人刘郑国3月4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没有看到相关的新闻,对此事不太清楚”。而中船工业新闻发言人柯王俊的手机则处于“关机状态”,固定电话也无人接听。
相对于南北车而言,中船重工与中船工业可以称作是造船行业的“南北船”。尽管本次合并启动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确认,但长期以来两个地域化的船舶集团进行合并的呼声却是早已有之。
合并或仍停留在建言阶段
事实上,两船系出同门,后来才按地域南北分道扬镳。
1999年7月,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将旗下企事业单位进行拆分,组成两家特大型国企。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包扩武汉在内的造船工业都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长江以南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船工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两船都已成为资产过千亿,拥有大批子公司、科研院所的大型集团。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坊间有传言称“中船重工和中船工业两造船集团的合并也已进入实际启动阶段”。
3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向中船重工和中船工业求证。但中船重工新闻发言人刘郑国明确表示,“没有看到相关的新闻,对此事不太清楚”,而中船工业新闻发言人柯王俊的手机则处于“关机状态”。
中船重工旗下上市公司之一风帆股份(42.38, 0.00, 0.00%)(600482.SH)的证券事务代表吕少杰也表示,“目前没有收到任何相关信息。”
另外一家中国船舶参股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亦回应称尚不清楚内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追查传闻来源发现,最初公开的信息或来自于今年1月20日的《中国船舶报》的一条消息。
该消息称,1月19日,船舶工业的老领导与中船工业集团现任领导座谈,其中有老领导就直接建议:“将船舶工业两大集团进行合并”,他们认为,“船舶工业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将两大集团分割开来,导致两大集团多年来均存在发展的短板,会致使中国船舶工业的产品建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对此,中船工业一名资深人士表示,目前尚没有合并的具体消息,但是从去年以来,业内的确就已经有合并的传闻。
南北船合并预期强烈
一位造船业内人士表示,前述老领导建言的“两大集团分割开来,导致两大集团多年来均存在发展的短板”并非无稽之谈,这些短板会致使中国船舶工业的产品建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据其分析,中国三大造船基地分别为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其中后两者属于中船工业,环渤海湾属于中船重工。
1999年南北船分家,属于按地域原则进行的划分。但是,地域、经济区位、各自经营与科研发展使得南北船在发展自己造船业务的同时,各自拥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
以上市公司为例,目前两船各拥有3家上市公司:中船重工旗下包括中国重工(14.29, 0.41, 2.95%)(601989)、风帆股份(600482)、乐普医疗(41.550, 0.73, 1.79%)(300003);中船工业旗下拥有中国船舶(600150)、广船国际(46.27, 1.16, 2.57%)(600685)、*ST钢构(600072)。
从经营业绩来看中船重工的三家关联上市公司近四年都保持盈利,而且业绩相对稳定,尽管由于造船行业的不景气,造船龙头中国重工的业绩有一定幅度下滑,但在最差的年度,也能达到超过20亿元以上的净利润。
而中船工业旗下三家公司受行业景气度的影响则极为明显,均从2012年起净利润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其中*ST钢构(600072)连续三年亏损;中国船舶2012亏损9312万,2013盈利3953.51万,2014年前三季度盈利1.38亿,只能说略有回升,但与2011年22.52亿元的净利润仍有天壤之别。广船国际在经历2012年的低迷,2013年的巨亏后,在2014年前三季度也有所回升,获得了1.51亿元的净利润。
上述业绩的差别,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南北船各自的特点。
据前述中船工业内部人士介绍,其实从造船业务上说,目前行业仍属低迷,中船工业下属几家公司尽管在2014年有所盈利,但均系外部因素主导:今年起广船国际的军品订单开始大幅增长;中国船舶则是因承接了中远集团的大量订单,而国家对中远集团的每艘新船都给予5000万到1亿元的补贴,中国船舶能获得相应补贴的一部分。
相比南方船企的低迷,中船重工旗下造船龙头中国重工却仍然能在造船业务上获得暴利,业内人士表示,“原因很简单,中船重工方面的接单能力很强,一直都能获得大批军品的订单,而且,航母也是由他们为主建造的。”
业内对两船的合并早就有着一定的预期。
“其实,中船工业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科研实力和多元化的产品设计能力。如果与中船重工的接单能力相结合,能够互补双方的短板,发挥各自的长处。”一位业内人士称,“尽管现在造船行业低迷,但是合并之后,大力开发出钻井船等多用途海洋工程业务,是完全可以抵御行业周期的压力的。”
但合并的难度也十分明显,该业内人士并不讳言:“南北船的子公司体系都很庞大,涉及的业务与利益划分都很复杂。”
虽然两者整合有着一致预期,但是资本市场的态度却并不像此前面对类似题材那般积极,有券商分析师就表示,“两大集团合并,相关个股多达6只,双方以什么样方式合并决定着相关股的涨幅,哪些涨哪些不涨还不好说。” (本报记者安莉芬对此文亦有贡献)(编辑 卜坚 郑世凤)
『玖』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重组
中国重工复牌 军工股全面爆发
中国重工将定增募资不超84.80亿元,其中32.75亿元用于收内购大船集容团、武船集团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及资产,26.61亿元投资用于军工军贸装备和军民融合产业技术改造项目。此次收购大船集团和武船集团都是它们的核心军工资产,具体包括大船集团旗下军品总装业务和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设计研究所100%股权以及武船集团旗下7家公司。
中国重工此次注入超大型水面舰船等军工重大装备总装资产,开创了此类核心军工资产证券化的先河,同时将加快新一轮军工资产重组进程,对军工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此次中国重工资产重组的影响来看,船舶制造、飞机及发动机制造将是最受益的行业,未来随着航母编队建立进度的加快,相关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拾』 中国重工与中国船舶合并重组后股票就跌停
好比养小三,养在外面顶多家里吵,把小三跟老婆放一起还不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