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如果没了陆家嘴,真的就是一个二线城市吗你怎么看
胡扯。别说是没了陆家嘴,就是没有整个浦东,上海依旧是一线城市。陆家嘴只是浦东新区一小块区域,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它主要是上海金融业最集中的地区,有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入驻。可以说,陆家嘴是上海的金融中心。
(上海港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高的港口,连续多年超过新加坡港)
任何一个城市,其地位如何取决于综合实力,而不单单是某一方面的实力。上海陆家嘴就是上海金融实力的象征,而不代表上整个上海。这陆家嘴上海还有洋山港、外高桥、南京路、长兴岛造船基地等重要经济区域。这些区域是共同构成上海竞争力。就像美国纽约的实力不仅仅来源于华尔街,还包括曼哈顿其他区域。
B. 上海过去五年经济发展如何
1月23日上午9点,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在世博中心举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应勇做政府工作报告。此次会议会期7天,1月29日闭幕。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要把到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奋力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使全市人民享有共同富裕、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要加快建设更有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之城,世界级创新人才纷至沓来,高水平创新机构高度集聚,创新活动无处不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们要加快建设更富魅力、更有温度的人文之城,市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包容,人文关怀根植大众,文明美德蔚然成风,中外文化交相辉映,城市记忆深刻隽永。我们要加快建设更加美丽、更可持续的生态之城,绿色产业成为主导,低碳生活成为时尚,蓝天白云、水清岸绿成为常态。
C. 如果上海继续发展有可能和哪个城市合并合并后会怎样
在国内经济发展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国家发展的小视频,当我们看到我国GDP数据的快速增长时,我们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当然,南通作为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有1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它还有较好的旅游资源,比如狼山、濠河、水绘园、余西古镇等,这些都是南通著名的旅游景点,被誉为“北上海”的城市未来的发展实在是不可估量。
D. 全国各省经济实力及综合实力排名
网络知道
我国各省重要排行
全国各省经济实力及综合实力排名
我来答有奖励
匿名用户
2018-08-07
中国各省经济状况比较
第一层:人均40000+的
1 上海 65473
2 北京 57431
3 天津 47972
第二层 人均30000--40000的
4 浙江 35730
5 江苏 32985
6 广东 32142
第三层 人均20000--30000的
7 山东 27148
8 内蒙古 25558
9 辽宁 24645
10 福建 23663
第四层 人均15000--20000的
11 河北 19363
12 黑龙江 18463
13 吉林 17211
14 新疆 16164
15 山西 16143
16 河南 15056
第五层 人均10000--15000的
17 湖北 14733
18 重庆 14011
19 海南 13361
20 湖南 13123
21 陕西 12843
22 青海 12809
23 宁夏 12695
24 江西 12204
25 四川 11708
26 西藏 11567
27 安徽 11180
28 广西 11417
第六层 人均10000以下的
29 甘肃 9527
30 云南 9459
31 贵州 6742
有几个看点:
一,内蒙古以25558排名第8进入前10,是一个被人们忘记的种子选手,进步神速。
二,河南以15056排第16,已经进入全国中游水准,进步很快。
三,人们印象中南方富裕省份福建以23663排第十,并没有北方的山东,内蒙,辽宁发达。
四,人们印象中富裕的海南以13361仅排19,属于较不发达省份,需要努力发展。
五,同为东北三省的黑龙江和吉林已被辽宁拉开,已分属于不同的发展水平了,辽宁已经达到新的层次
六,人口大省四川和重庆人均GDP靠后,虽然成都和重庆市区发达繁华,但并不能掩盖周边县市的经济相 对落后的问题,但在国家新批准了成渝经济特区后,有很大可能在近期崛起,成为与环渤海湾,长 三角,珠三角并列的经济第四极。
七,26 西藏 11567
27 安徽 11180
28 广西 11417
29 甘肃 9527
30 云南 9459
31 贵州 6742
由上表看出,排名26---31最后六位的五个省中,除安徽以外,西藏 广西 甘肃 云南 贵州 均为
多少数民族的省份,以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国家应加大对少数民族省份的扶植。
而做为东部省份的安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我也不知道,可能跟该省政府及各地市政府的行事风格有关,以安徽的优异位置(紧邻长三角,又有长江过境),丰富的资源(煤,电,水利),应该是发达省份才对,需要从自身找原因。
八 三大直辖市依然占领前三,由于天津今年开始受到中央重视,这两年应该会重新崛起,直指京沪。
九 粤江浙依然排在4,5,6位, 只是广东的人均GDP已经被另江浙超过,珠三角的金融服务系统的不完 善已经成为广东发展的瓶颈,但由于有香港和澳门在,广东和港澳经济完全对接之后,后势依然强劲 ,重新拿回省人均GDP第一的位置也非难事。
GDP虽然不能代表各省市的人均收入状况,但对人均收入构成直接影响,也直接反映了各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程度,以上的评述完全客观!
E. 50宗地王货值万亿元难入市是什么原因
近三年抢地王的房企,喜者少,忧者甚。徘徊于“割肉”还是“等待”的路上,多数地王项目仍在被动“等待”入市。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国住宅类高总价地王地块单宗地块成交金额超过65亿元的合计50宗,其中20宗于2017年成交,20宗于2016年成交,另外还有10宗是2015年成交的。
盘点2016年争抢地王的房企,《证券日报》记者发现,有扩张需求的中小房企更为激进。事实上,这类房企信用评级较低,拿到低成本借款的能力比大型房企更差,判断市场和操盘能力更弱,甚至没有产品IP的现状,使其高价地在手无法快速变成现金,其被拖进危机之中的概率也就更高。
“拿高价地的房企可能有两种死法”,上述房企高管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种是猝死,比如猛拿高价地,拖几年仍没变成现金,在这种局势下,假如明天从银行贷不出款,就可能马上破产;另一种是慢死,比如一家房企有400亿元净资产,每年亏损10亿元,可以亏40年,外界似乎看不出来,但这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死法。
“2018年,资金链告急将成为近三年拿高价地的房企最大的压力。”张大伟直言,大部分企业鉴于开发周期计算,都预判2017年下半年项目进入回款阶段,因此借款融资都集中在2015年-2016年之间,而2018年则是其还债期。届时,旧债因销售回款率低难以偿还,新债又难借,多重压力齐至,不排除比亏本更严重的被逼出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
比如像新能源车啦。新能源板块的股都会有不同的收益。
G. 中俄合作又添新砖:5万亿投资项目来了,添砖什么成语
添砖加瓦
[tiān zhuān jiā wǎ]
[释义] 比喻做一些工作,尽一点力量。
H. 上海GDP超3万亿全国第一,在美国算什么水平和纽约比呢
上海作为我们国家的一线城市,同时也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它的影响力在中国不言而喻,并且上海这个城市的经济非常发达,它的GDP总量达到了3万亿,成为了全国GDP最高的城市,而且上海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和公园,而且这里还有很多现代建筑的杰作,例如东方明珠塔、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等等,其中上海中心大厦是国内最高的大楼(632米),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游玩,据了解上海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就超过上亿人次,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上海有多么的发达,对此也有人提出了疑问,上海的GDP超3万亿是全国第一,但是放在美国是什么水平,和美国第一城纽约比呢?
最后校长认为,上海是世界一线城市,在入围的城市,也能看到一些的美国城市,但是美国的城市非常多,我们无法一一列举,总而言之上海的经济水平虽然比不上纽约,但在美国也算是比较发达的城市了。
I.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时有半年,得失之间的远见与近思,我们如何看待?本期特邀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财科所所长史生荣、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从投资、信贷、消费和宏观等层面深刻解析:4万亿半年报。
4万亿投资细节
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成效初显,半年间的投资细节值得审视。
《新理财》:去年为了挤上4万亿的经济列车,各地政府都期望能多申请项目和资金,您如何看待这个机遇?
史生荣:我认为应力求使4万亿资金安全、迅速、通畅地投向最合适的地方,国家可以向社会公众公开资金投向和用途;对资金投向使用情况进行同步审计,并定期全面公开审计结果,披露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强化审计机关的财政监督职能,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新理财》: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现成的项目可能越来越少,您说呢?
史生荣:所以应重点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进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对重要问题要严肃查处。比如,检查工程项目规划和立项是否符合中央规定的投资方向,以及是否符合地方发展战略,对地区和部门项目安排不当、投资方向不符合的要收回投资,缴回中央国库,核减该地区、部门安排投资的数额。
《新理财》:中央的每个项目都需要地方配套,但地方配额资金缺口很大,这怎么解决?
史生荣: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新理财》:以前也发生过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不配套,导致设施长期闲置,下一步如何操作?
史生荣:我觉得关口前移、跟踪审计、公开透明是三个关键点。关口前移就是先看投资是否符合中央方向、是否及时开工、对“保增长”作用会怎样。跟踪审计的好处有两点: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做出相应处理,规范资金运作;另外,还可以从完善相关制度的层面上向各级党政机关及时提出建议,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此外,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通过社会监督机制促进投资监管。
天量信贷解密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合计为4.58万亿,同比增加3.25万亿,已完成全年新增贷款计划(5万亿)的91.6%。此天量信贷背后意味着什么?
《新理财》:信贷增长是为了促进投资、活跃生产和消费,这么多钱投下去情况如何?
郭田勇:目前来看,中长期贷款(主要与基础设施项目相关)和票据融资占据了新增贷款的绝大部分。我们都知道,政府的投资应该要能够拉动社会投资,同时能够帮助出口的企业把市场转向国内市场,再通过国内消费的增长来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这个效果并不明显。
《新理财》:不容回避的是,天量信贷增长毕竟不可持续,在信贷大潮之后,有哪些问题需要被关注?
郭田勇:我觉得要注意三方面:
一是要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密切监测。此次信贷增长,虽然在短期内并不意味着有通胀,但长期来看还是要注意这个问题。
二是银行需要关注高额信贷背后的风险。虽然某些基建项目有政府信用支持,但其本身依然存在诸多风险,比如项目仓促上马容易导致实施过程出现问题。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商业化程度并不高,直接影响其未来收益,再加上大型项目通常耗资巨大,回收期较长,难以保证到期时的债务偿还能力。
三是未来信贷的投向问题。流动性贷款分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贷款,此次高额信贷中,中小企业贷款不到20%,这比预期所获得的贷款份额要少。
《新理财》:您刚才提到了信贷投向的问题,那么,下半年信贷投向应该是怎样的?
郭田勇:我觉得信贷政策应该更多地给高效率的企业以货币,从而提升企业与消费者的信心。此外,银行现在要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信贷、消费信贷和农业信贷等,切实引导信贷资金的流向,让资金流入真正需要钱的地方。
《新理财》:这也是对经济刺激的一种补充与完善?
郭田勇:是的。只是单纯依靠投资来拉动GDP的方式并不具有连续性, 而信贷增长和投资扩张的速度能否持续尚无定论。当优质的基建项目贷款被银行瓜分完毕,对于基建的贷款力度可能会衰竭下来,而出口、投资和消费可能依然萎靡。所以,在信贷数量增长的同时,要保证信贷运用的效率和质量,要真正摆脱信贷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真正促进消费的升级,这才是经济复苏的着力点。
快打“消费补丁”
要使经济获得长效、稳定发展,最终还得让国民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协调运行。我们期待在促进出口恢复正常的同时,也更加期待“消费马车”跑稳跑快。
《新理财》:您认为未来的政策着力点是怎样的?
马晓河:我认为下一步宏观政策要从政府消费转向民间消费。应该把消费力更多地导向城市,尤其是针对中低收入群体,让他们购买指定家电产品也可享受同样的补贴政策,并对城镇低收入者给予购房补贴政策。
《新理财》:但我国目前消费率太低,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动力并非易事,您有何建议?
马晓河:我国消费率低的原因之一是消费政策的限制。目前我们银行的政策多是生产性贷款政策,针对生产才能贷款,老百姓贷款来消费就难了。我们应该消除一些抑制老百姓消费的政策或者是制度安排,把这些障碍扫除掉,使贷款更多地转变成消费。比如金融领域可以加快改革,开辟一些金融新产品,让老百姓能为消费贷款。
《新理财》:我国从外向型经济转向国内消费型经济是一个艰难的进程,您看呢?
马晓河:因为这涉及一个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问题。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里面,如何让老百姓相对快地增加收入,调节高收入者,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提高低收入者水平,是我国今后政策的主要目标。
《新理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我们还需如何去做?
马晓河:我觉得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继续大力推动投资,把一些项目尽快落实,多发一些国债,多搞一些民生工程。也许在农村修一条路,就会带来农民大量购买摩托车;也许再给农民增加一些消费补贴,还会带来农村消费的更快增长。
积极财政入手点
经济危机中有着生存之道,而积极财政政策的入手点在哪里?
《新理财》: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本身有很强的局限性,具体有哪些?
韩伟森: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约束和制度性约束两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制约着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在当前形势下,采取不可持续的高筑债台的手段将危害长期的宏观经济形势,这种草率的政策并不可取。
财政政策的制度性约束主要是指,制定财政政策应与一国的行政与制度能力相一致,一些应对措施可以超出现行的正常预算周期,尤其是当我们追求消费增长与增加市场对长期财政政策稳定性时,更应如此。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延误与滞后是预算过程的一个规律性特征,而在对经济危机下弱势群体的帮扶过程中,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极为重要。因此,建议中央政策应该与下一级政府的政策理解与执行同步进行,以确保实施的及时与正确。
《新理财》: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政府的实施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您看呢?
韩伟森:政策应能区分出短期还是中期,短期政策致力于预测危机,中期政策目标应在于维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当前危机下,各国根据财政政策空间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没有财政政策空间的国家,这包括需要依赖外援的国家。这些国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促进事关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核心消费,并避免影响经济增长的增税政策的出台。同时,选择性地消除无效消费和扩大税基等行为,因为有效的国民收入管理都将缓解危机对公共财政的不利冲击。
二是存在一定政策空间,但没有能力制定实施新计划的国家。这些国家可以重点落实现有的消费计划。此外,发掘易于实施的新的财政措施,同时制定机动政策以便应对可能超出现有财政资源的经济危机。
三是拥有财政政策空间与实施管理能力的国家。这类国家的政策可以包括强化社会安全网的新型措施,或旨在加速长期增长的基础设施支出措施,以便在近期提供反周期的财政政策刺激。中国就是这类国家的典范。
《新理财》:您认为中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应注意什么?
韩伟森:我认为,在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时应注重短期刺激与长期平衡的关系,这是一个双赢的问题。短期与长期的交汇点是财政政策入手的关键,例如,中国可以从能源资源利用与污染整治方面入手,短期内可以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消费,长期内也将有益于中国经济环境的改善。
但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于逆势中的发展中国家并不能总是起到预期的良好效果。一经实施,当经济情况有所好转时,自主的扩张政策很难逆转,这将威胁长期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财政扩张应该及时,但不能过于贸然行事。一旦时机选择失误,财政干预将起到反作用
J. 中国投资最大的工程叫什么名
中国超级工程排行榜:
1、长兴岛造船基地 ——打造世界最大造船基地
工程总投资:
350亿元
2、京沪高速铁路 ——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项目
工程总投资:
2200亿元
3、北京南站——亚洲最大火车站
工程总投资:
63亿元
4、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工程总投资:
160亿元
5、曹妃甸开发区——规模远超三峡工程
工程总投资:
2300亿元
6、苏通长江大桥——世界最长斜拉桥
工程总投资:
78.9亿元
7、西部大开发 ——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
工程总投资:
8500亿元以上
8、福厦漳龙城际铁路
工程总投资:
380亿元
9、“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
工程总投资:
9000亿元
10、中国“八横八纵”大容量光纤通信网
工程总投资:
70亿元
11、“南水北调”工程——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工程总投资:
5000亿元
12、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世界最大单体建筑
工程总投资:
250亿元
13、湛江东海岛:宝钢千万吨级钢铁基地
工程总投资:
690亿元
14、上海临港新城——世界最大填海造地项目
工程总投资:
1500亿元
15、上海洋山深水港——打造世界第一大港
工程总投资:
500亿元
16、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工程总投资:
2万亿元
17、川气东送工程
工程总投资:
627亿元
18、辽宁红沿河核电站
工程总投资:
500亿元
19、战略石油储备工程
工程总投资:
1000亿元
20、武汉火车站——迈向内陆最大铁路枢纽
工程总投资:
140亿元
21、昆明新国际机场——中国第4大航空枢纽机场
工程总投资:
231亿元
22、海南电网跨海工程
工程总投资:
22亿元
23、天津百万吨乙烯项目
工程总投资:
268亿元
24、上海光源实验室——中国重大科学工程
工程总投资:
12亿元
25、四川灾后重建
工程总投资:
1.2万亿元
26、丝绸之路复兴计划
工程总投资:
430亿美元
27、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
工程总投资:
792亿元
28、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
工程总投资:
434亿元
29、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工程总投资:
120亿元
30、大飞机工程落户上海
工程总投资:300—500亿
31、散裂中子源项目
工程总投资:
12亿元
32、世界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工程投资额:
6.27亿元
33、沪蓉高速公路(上海至成都)
工程总投资:
1700亿元
34、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工程总投资:
1000亿元
35、港珠澳大桥
工程总投资:
700亿元
36、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工程总投资:1.53万亿元
37、甘肃酒泉——世界最大风力发电基地
工程总投资:
1200亿元
38、武广高速铁路
工程总投资:
1168亿元
39、广州新火车站
工程总投资:
180亿元
40、《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工程总投资:
4500亿元
41、上海虹桥交通枢纽
工程总投资:
360亿元
42、哈大高速铁路
工程总投资:
923亿元
43、天津海上油田开采装备基地
工程总投资:
220亿元
44、陕北能源化工基地
工程总投资:
900亿元
45、中石化伊朗亚达瓦兰油田
工程总投资:
20亿美元
46、中石油苏丹石油项目
工程总投资:
70亿美元
47、中石油尼日尔石油项目
工程总投资:
50亿美元
48、非洲加蓬贝林加铁矿
工程总投资:
27亿美元
49、中国十一五国家电网建设规划
工程总投资:
12150亿元
50、十一五西藏公路交通规划
工程总投资:
4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