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智慧城市在国内有哪些示范城市发展的怎么样了
湖北武汉不断推进智能城市建设。近期在武汉举行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以下简称“北斗年会”)上,武汉被确定为“北斗”产业化试点城市。
北斗年会是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投入应用以来的首次年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一旦相关应用技术成熟,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值将达5000亿元。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在这次年会上表示,要把武汉建设成全国重要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基地。
而随着这一产业的发展,作为“大学之城”的武汉有望借此改变人才外流及科研成果本地转化不足的现状。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武大校长刘经南介绍称,丰富的科研资源是武汉成为试点的重要区位优势之一。
刘经南表示,武汉有武大、华中科大等众多高校和研究所,可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武汉还拥有全国最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可以提供足够的人才;其次武汉作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这些交通设施在未来几年都会使用北斗卫星导航。
此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将逐步推动北斗的规模化应用。武汉在2012年已宣布将投入800多亿元建设智慧城市。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称,“北斗”这样的高新产业与武汉市拥有的科教资源相结合,是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探索。
但是一直以来,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及全国大学生数量最多的武汉,科教优势并没有最大化彰显,当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反而与广东等沿海地区联系紧密。据了解,如武大、华中科大等高校,都在广东建立研究院,将科研成果运用于当地企业。
人才流失也较严重。武汉市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22.12万人,11.2万人选择留汉就业;2011年毕业生总人数26.77万人,留汉为8.83万人;2012年毕业生为27.66万人,留汉仅为8.64万人。
前瞻网了解到,近些年,武汉市逐步认识到这方面的不足,陆续出台政策。2012年,武汉政府借鉴湖南长沙等地模式出台“黄金十条”,包括支持教授“下海”创业,为其保留5-8年岗位,以及将成果收益权的70%乃至80%划归创业人员等一系列令外界关注政策内容。
今年以来,武汉市启动“留汉工程”,争取每年新增留汉大学生人数到10万人,并出台取消毕业生落户限制、新就业大学生可享公租房、服务基层可直接入编,以及给予重点引进人才资助等优惠政策。
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2012年10月,武汉市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的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与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在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成立,12月,与武汉大学共建的“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挂牌。到2013年,武汉市政府与其他重点高校合作建立工业研究院也都提上日程。
“从落户政策到资金支持,能想到的政策都已经公布,能不能留住人才并加快科研成果本地转化,要看政策的执行力度。”叶青表示。
北京市
北京东城区、北京市朝阳区、北京未来科技城、北京市丽泽商务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房山区长阳镇[1]
天津市
天津津南新区、天津市生态城、武清区、河西区[1]
河北省
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廊坊市、邯郸市、迁安市、北戴河新区、唐山市曹妃甸区[1]、唐山市滦南县、保定市博野县[1]
山西省
太原市、长治市、朔州市平鲁区、阳泉市、大同市城区、晋城市[1]、朔州市怀仁县[1]
内蒙古自治区
乌海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石拐区[1]
辽宁省
沈阳市浑南新区、大连生态科技新城、营口市、庄河市、大连市普湾新区[1]
吉林省
辽源市、磐石市、四平市、榆树市、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白山市抚松县、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1]
黑龙江省
肇东市、肇源县、桦南县、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安达市[1]
上海市
上海市浦东新区
江苏省
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南京河西新城、苏州工业园区、盐城市城南新区、昆山市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市张浦镇、南通市、丹阳市、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宿迁市洋河新区、昆山市[1]、徐州市丰县、连云港市东海县[1]
浙江省
温州市、金华市、诸暨市、杭州市上城区、宁波市镇海区、杭州市拱墅区、杭州市萧山区、宁波市(含海曙区、梅山保税港区、鄞州区咸祥镇)[1]、宁波市宁海县、临安市昌化镇[1]
安徽省
芜湖市、铜陵市、蚌埠市、淮南市、阜阳市、黄山市、淮北市、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1]、六安市霍山县[1]
福建省
南平市、平潭市、福州市仓山区、莆田市、泉州台商投资区[1]
江西省
萍乡市、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新余市、樟树市、共青城市[1]、上饶市婺源县[1]
山东省
东营市、威海市、德州市、新泰市、寿光市、昌邑市、肥城市、济南西区、烟台市、曲阜市、济宁市任城区、青岛市崂山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中德生态园[1]、潍坊市昌乐县、平度市明村镇[1]
河南省
郑州市、鹤壁市、漯河市、济源市、新郑市、洛阳新区、许昌市、舞钢市、灵宝市[1]
湖北省
武汉市、武汉市江岸区、黄冈市、咸宁市、宜昌市、襄阳市[1]
湖南省
株洲市、韶山市、株洲市云龙示范区、浏阳市柏加镇、长沙市梅溪湖国际服务区、岳阳市岳阳楼区[1]、长沙市长沙县、郴州市永兴县、郴州市嘉禾县、常德市桃源县漳江镇[1]
广东省
珠海市、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市萝岗区、深圳市坪山新区、佛山市顺德区、佛山市乐从镇、肇庆市端州区、东莞市东城区、中山翠亨新区[1]
海南省
万宁市
重庆市
重庆市南岸区、重庆市两江新区、永川区、江北区[1]
四川省
雅安市、成都市温江区、郫县、绵阳市、遂宁市、崇州市[1]
贵州省
铜仁市、六盘水市、贵阳市乌当区、贵阳市、遵义市(含仁怀市、湄潭县)、毕节市、凯里市[1]、六盘水市盘县[1]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柳州市(含鱼峰区)、桂林市、贵港市、[1]
云南省
昆明市五华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1]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林芝地区[1]
甘肃省
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陇南市、敦煌市[1]
陕西省
咸阳市、杨凌示范区、宝鸡市、渭南市、延安市[1]
宁夏回族自治区
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含大武口区)[1]、银川市永宁县[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库尔勒市、奎屯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伊宁市[1]
2012年试点扩大范围
常州市试点新增新北区[1]
武汉市试点新增蔡甸区,2012年试点含江岸区
沈阳市:新增沈河区、铁西区、沈北新区,2012年已批复浑南新区[1]
南京市:新增高淳区、麒麟科技创新园(生态科技城),2012年已批复河西新城区(建邺区)[1]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新增洋湖生态新城和滨江商务新城,2012年试点含梅溪湖区[1]
佛山市:新增南海区,2012年已批复顺德区、顺德区乐从镇
公开数据显示,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9年的205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556亿元,年均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9年的71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353亿元,年均增长24%。技术合同交易额从2009年的74亿增长到2012年的169.7亿,年均增长32%以上。
“北斗”产业化试点落户武汉,无疑会推动相关研究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城市产业升级转型。
到2015年,广东全省信息化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珠三角地区信息化水平迈进世界先进行列。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大数据和商业智能试点示范应用成效明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全面普及,信息化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转变,信息化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更多关于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楼主可以去网络搜索前瞻产业研究院
满意的话采纳下 谢谢了
❷ 上海市的智慧城市示范区有哪几个
张江高科技园区 :浦东新区张江镇
将建设成为“智慧城区”的先行区
上海闵行区做的也不错哦
你是什么单位?希望能在今后帮到你。
❸ 上海智慧城市综合体 建设成本大概多少
在上海建设成本怎么说呢,这个要看你的城市综合体体量和改造深度作内为一个参考依据,容再一个就是要动态的看待这个改造成本,因为在升级部署期间智慧化改造所带来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很多智慧化改造后的城市综合体在智慧化升级改造部署完成后短期内就“节省”回了改造投入成本。为什么这么说呢?城市综合体的智慧化升级改造不仅仅是软硬件上的部署升级,更是实实在在的节省人力成本、节约能源消耗和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为城市综合体的企业招商入驻增加强效竞争力。具体你可以查查国内做城市综合体智慧化升级改造的龙头产品“O+智慧平台”,去了解一下就知道了。
❹ 我想知道谁做过智慧城市,政府对智慧城市的补贴是如何进行的,这种项目大概如何实施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智慧城市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逐步得到重视,加大了扶持力度,同时宽带、物联感知、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也开始高速发展。在中央方面,工信部先后在扬州、常州进行试点,还与浙江省签署了智慧城市部省合作协议,并还组织落实了中欧绿色智慧城市项目。科技部也牵头成立了中国智慧城市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在一些地区,智慧城市已经步入了实质推进阶段。比如,由北京市政府和相关卫星导航企业共同投资3亿元人民币的北京市北斗公共平台,2013年开始建设。作为中国内地首个已经落实的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北斗平台,它将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为智慧城市提供政务管理、行业应用和民生服务。
今年,哈尔滨市也计划投资10亿元,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扩大公共热点区域WiFi网络覆盖范围,加快编制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推进“智慧松北先行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湖北省也即将启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工作,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让试点城市居民由此获得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等方面的便捷服务。
“智慧城市”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而作为智慧城市各个应用项目实施的基础,城市各个区域的高质量宽带网络至关重要。
运营商作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者,自然是智慧城市推进的主力军,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农业等众多行业应用均离不开运营商的支撑。
近期,浙江省政府与工信部、国家标准委、环保部、水利部、卫生部、国家旅游局等部委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等央企合作签署六项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合作协议,力推智慧城市的建设,其中三大运营商将继续积极参与浙江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据悉,三大运营商作为合作主体参与了智慧城市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推进相关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商务模式创新、运营服务、人才培训等基地的“落地”。
还有,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签署合作协议,将在2015年前将投入超过200亿元,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TD-LTE网络,实现广州10区2县级市TD-LTE信号和WIFI信号的全覆盖,为智慧广州提供多层次、立体化、高带宽、全覆盖的无线基础网络。
琼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海南公司也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合作在5年内打造“数字琼海·智慧城市”。两方将在5年内,围绕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等三大领域开展深入战略合作。
而作为国内首家发布“智慧城市”战略的电信运营商,湖北联通在2012年底与省政府签署了“智慧湖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建造一个覆盖面广、覆盖深入、承载力强、接入速率高的“智慧城市”网络。
❺ 广西是否已经成为北斗技术应用试验地
广西建工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黎平山8月1日表示,该公司近日顺应智能化施工发展方向,创新性引进北斗云系统与公司桩机设备有机结合,推出桩机智能桩位测量定位系统并成功应用于项目智能桩位定位,开创了广西“北斗云+打桩”应用的先例。
今年6月11日,中国―东盟北斗智能产业园落户广西南宁市。项目致力建成中国―东盟区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和北斗国际化产业技术与推广集聚基地。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不仅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未来信息产业中的基础产业。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兼有海陆通道的省份,具有助推北斗走出国门的优越区位地理条件,发展北斗导航产业和应用意义重大。目前广西已出台《广西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工程实施方案(2017-2018年)》,将通过引智引技引资,扩大和深化北斗卫星导航在广西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以及开展与东盟国家的相关合作,从而带动广西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形成具备广西特色,集产品研发、高精度应用、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北斗导航产业链,加快广西北斗导航产业向融合化、规范化、集群规模化方向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