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排放峰值将是多少
简单的说就是预测出的将来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值。本质上说就是反映出将来能源的最大消耗量。这个数字和“能源”或“石油供应和消费峰值”的作用差不多。
“碳排放峰值”的预测和估算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也能反映出将来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我个人认为,如果关起门来搞经济的话,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能源消费的增长,那样的话就不会有所谓的峰值了。之所以经济的发展出现能源消费峰值,不防把它解读为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也要把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其他的落后国家去,而我们只发展高科技或金融服务业,这样自己的能耗不就降下来了。今天的美国不就是在这样干吗,20年后的中国肯定想学美国。
补充:
丹麦文本的全文现在还看不到,都还是道听途说,按照现在网上传出的数字,即“到2050年,美国等发达国家要限制在2.67吨/人年,发展中国家限制在1.47吨/人年”的话,我感觉对我们中国的影响有限。
原因:按照现在能看到的公开发表的数字,现在我们国家是1吨/人年左右,美国至少应该在6-7吨/人年左右。这意味着未来40年,我们仍然不需要承担减排的义务,这和美国的主张不一样。而且未来十年内,我们的能源消费还有增长50%的空间,到2020年以后,我们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宣布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成为发达国家了,这样不就又能得到一个100%的增加能耗的空间?对美国呢,可是要拦腰砍去一多半的,美国能答应吗?
『贰』 您好,我已有的只是中国各个年份的碳排放量,不知还要什么量才能求得江苏、上海、浙江地区的碳排放量拜
如果环保部或者类似部门没有统计的话,就说明难找到具体的、官方的统计数据。当然,也可以求助如上海的统计部门。
如果再找不到,可以这样处理,按各地GDP的比例(或者按工业总产值比例可能准些)来求。
『叁』 碳排放峰值的预估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昨天正式开幕,中国官方也首次明确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年份预期——2030年到2040年之间。
科技部部长万钢昨天在接受英国《卫报》专访时表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将在2030年-2040年间达到顶峰,他希望中国能在此时间范围内尽可能早地达到峰值,并指出将采取必要的步骤以实现这一目标。这也是中国部长级官员首次公开预估中国碳排放的峰值年份。
有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年份已成为昨天开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敏感话题。丹麦此前提出的一份大会草案要将全球排放峰值年定为2025年,遭到以中国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
『肆』 为什么碳排放要尽早达到峰值
“碳排放峰值”,就是指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
了解了“碳达峰”之后,还可以了解一下“碳中和”指标,就是指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相关的知识,可以在碳盈协同APP上了解更多,或者登录碳银网了解一下~
『伍』 如何尽快实现中国碳排放峰值的路径图
从煤炭消费量来看,未来的总体趋势是中国煤炭消费尽早达到峰值并逐步下降,排放峰值时间越早则相应的在一次能源中比重越低,蓝绿四类情景中203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39%至50%,消费量约为20至30亿吨标准煤,即28至42亿吨煤炭,其中浅蓝44.2%、浅绿40.8%,意味着即使最保守的条件下,煤炭消费在2020年也要求基本达到峰值,即2030年煤炭消费量至少降至总量的1/2以下,2050年则要降至总量的1/4左右,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某种程度上是煤炭的革命。
从石油消费量和进口依存度来看,未来的总体趋势是中国石油消费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但进口量仍将长期维持在高位,随着经济体量的增长可能超过美国历史的最高水平(6.7亿吨标准油),在考虑国内油砂、油页岩等非常规资源开采的情况下,其依存度变化不甚明显,但毫无疑问排放峰值时间越早则相应的依存度略低。蓝绿四类情景中2030年的石油消费量约为8.6至9.2亿吨标准油,进口依存度约为71%至73%,进口量峰值约为6.1至6.8亿吨,其中浅蓝9.5和7.2亿吨、蓝绿8.9和6.4亿吨。当前我国的石油进口量不到3亿吨,未来该数值可能翻番。
从天然气消费量和进口依存度来看,未来的总体趋势是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呈较快增长态势,并将面临大规模开采非常规天然气和进口天然气的挑战,在考虑国内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开采的情况下,不同情景的依存度变化较大,但显然排放峰值时间越早则短期的依存度将更高。蓝绿四类情景中2030年的天然气消费量约为3.3至4.2千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约为33%至43%,呈短期内突高随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浅蓝4.2千亿立方米和48%、浅绿4.1千亿立方米和46%。天然气2050年的消费量有可能达到5.6至8.5千亿立方米,减排远景潜力巨大。
从非化石能源消费来看,未来的总体趋势是中国化石能源减量替代和新增能源消费将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来满足,排放峰值时间越早则一般而言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将越高。蓝绿四类情景中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约为20%至26%,其中浅蓝23%、浅绿25%。要尽早实现碳排放峰值,那么《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到的非化石能源目标还要适度加强。
从电力部门来看,未来的总体趋势是终端消费的电气化程度将更高,中国电力消费量将有可能面临大幅增长,这种增长主要是由于一次能源中非化石能源比重的上升和能源转换技术限制导致的,一般排放峰值时间越早则非化石电力的比重越高。蓝绿四类情景中2030年的电力消费总量约为9.8至11.4万亿千瓦时,人均电力消费量约为7020至8169千瓦时/人,非化石电力的占比约为40%至50%,其中浅蓝11.4万亿千瓦时和45%、蓝绿10.3万亿千瓦时和48%。中国2050年非化石电力占比有望超过70%,局部电力供给地区可接近100%,这对电力技术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出很高的要求。
从碳捕获规模来看,未来总体的趋势是即使煤炭消费量大幅下降,CCS技术仍将在化石能源和工业领域得到较大范围应用,排放峰值时间越晚则应用的规模越大。蓝绿四类情景中2030年的二氧化碳捕获量约为0.4至0.6亿吨,其中浅蓝0.42亿吨、浅绿0.47亿吨。CCUS在2050年的利用规模有望达到8至26亿吨。
『陆』 中国承诺, 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是什么意思
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意味着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美国提出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整体下降26%-28%,意味着其排放相对于1990年要下降14%-16%,其2020年后的降速相比之前的京都目标和早前宣布的2020年目标都提升了一倍。
(6)上海现碳排放峰值扩展阅读
近年来,为了减少碳排放,中国一直坚持低碳发展,并于2017年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中国已经认识到空气污染、水污染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挑战,并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实现转型,中国制造正在向价值链上游移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碳排放新的增长来源值得警惕。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气候经济学之父:2030年左右中国能达到碳排放峰值
『柒』 中国碳排放量已见顶了吗
港媒称,根据7月2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从2014年到201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或许已经达到峰值,结构性经济变化使中国得以提前实现预期目标。
据香港某网站7月3日报道,研究人员说,2014年至2016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是在经济转向高科技行业之后。
报告说,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每年增长9.3%,但中国经济在2014年经历了“结构性断裂”,随后转向不那么高碳密集型的高技术行业。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东英吉利大学气候变化经济学教授关大博(音)说:“除非出现巨变,否则中国的排放量将稳定下来,并逐渐减少。”
不过,关大博说,2017年的计算结果并不完整,没有考虑到煤炭质量提升、效率提高或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这些变化可能会让碳排放总量减少。
『捌』 承诺将于什么时间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承诺于2030年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
『玖』 什么是碳排放峰值
你好,“碳排放峰值”,就是指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内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容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
了解了“碳达峰”之后,还可以了解一下“碳中和”指标,就是指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相关的知识,可以在碳盈协同APP上了解更多,或者登录碳银网了解一下~
『拾』 碳排放峰值的介绍
碳排放峰值引(Carbon discharges peak value)就是预测出的将来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值。本质上说就是反映出将来能源的最大消耗量。这个数字和“能源”或“石油供应和消费峰值”的作用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