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电量同比去年明显提升,怎么能写的委婉点
认真落实的节电的政策,比如做了哪些行动。
然而为了保证生产,xxx。然后分析一下主要耗电原因。
是明年继续努力的方向。设定一个节电目标。
总的来说,事实都已经发生了,分析一下原因,领导看到了还觉得有情可原。要是想一笔带过恐怕很难啊,领导又不傻。。。
Ⅱ 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了多少
据报道,数据显示,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6.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二产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60.2%,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9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8%。
据介绍,2017年我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同比增长45%,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约26%,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为工商企业减少电费支出603亿元。
(2)居民生活用电用增长同比分析扩展阅读:
2015年1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9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
第二产业用电量406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第三产业用电量66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9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
2015年10月19日,国家能源局公布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数据显示,2015年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56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具体来看,2015年1-9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1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用电量29559亿千瓦时,下降1.0%;第三产业用电量5406亿千瓦时,增长7.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573亿千瓦时,增长4.6%。
国家能源局发布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数据显示,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49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1-10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58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
第二产业用电量32858亿千瓦时,下降1.1%;第三产业用电量5959亿千瓦时,增长7.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140亿千瓦时,增长4.6%。
2015年12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6%,业内预计12月用电增速将继续回升,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或为1%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全社会用电量
Ⅲ 一季度我国用电量增长9.8%的原因是什么
4月24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在会上表示,一季度我国用电量同比增长9.8%,创2012年以来季度增速新高,较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回升2.9、4.1个百分点。
三是用电增长新旧动能转换提速。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服务、汽车制造等行业用电增速均高于16%,带动新兴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持续35个月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同比增长4.8%,持续13个月低于全社会用电增速,表明传统行业用电增长力度减弱,新兴产业持续引领全社会用电增长。
四是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加快。一季度,东部地区二产、三产和居民用电齐头并进,对本地区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32%和34%,基本呈“三分天下”之势,而西部地区二产用电贡献率接近66%,中部地区贡献率为42%。全国二产用电增长中,西部地区贡献了52%,东部地区贡献了29%;而东、西部地区对全国三产用电增长的贡献与二产正好相反,东部地区贡献了52%,西部地区贡献了27%。
Ⅳ 全国人民人均用电量的增加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正在进入或者说已经进入电气化时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势不可挡的大趋势。企业用电量增多,说明企业在产值和效应再提高,商业用电量增多,说明第三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居民用电量增加,说明居民在日常电器在不断更新换代。总之,只能说明我国经济在健康稳定地发展,人民 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
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的用电量也越来越大,高峰期造成电力紧张,用电事故也时有发生,提高安全用
(1)由于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V电压,而零线和大地之间没有电压,故居民家中发生的触电事故主要是由于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
(2)分析右图可知:由于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据图①可看出,家庭电路中并联的用电器越多,总功率越大,干路电流越大,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有可能引起火灾;据图②能看出,当用导线将火线和零线连在一块时,即此时发生短路,据I=
U |
R |
Ⅵ 中国一年用电量
2020年1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722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722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用电量493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用电量118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
2019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825小时,同比减少54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726小时,同比增加119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293小时,同比减少85小时。
2019年,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10173万千瓦,其中,水电417万千瓦,火电4092万千瓦。
(6)居民生活用电用增长同比分析扩展阅读:
2020年前8月
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7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这是全社会累计用电量降幅持续收窄后,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同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用电量降幅也在持续收窄。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叶春分析,这主要是受到经济稳定恢复、持续向好和夏季高温天气等因素拉动。
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2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2.1%、9.9%和7.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下降1.2%。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制造业用电量35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制造业日均用电量113.2亿千瓦时/天,比上年同期增加9.9亿千瓦时/天,比上月增加6亿千瓦时/天。
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2%、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8%,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6%,其他制造业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7.2、11.5、5.3和2.3个百分点。
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发布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
中国政府网-前8月全社会用电量年内首现正增长
Ⅶ 已知每个月的用电量和同比增长,如何让求全年同比
全年同比=全年增长量÷去年用电量
Ⅷ 如何看待经济增长与用电量的关系
在不同的时期,各因素对用电量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用电效率(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与用电量的比值)与用电量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用电效率基本上处于下降或平稳波动状态,改革开放后,用电效率大幅度提高,从1980年的1.5增长到1998年的6.8,降低了这段时间的用电量。产业结构变动对用电量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各产业用电效率不同。如果用电效率高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并且上升较快,则用电量将减小。改革开放至1990年,我国工业由重型化向轻型化转变,工业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44%下降到1990年的37%。但1990年以后,工业占GDP的比重又开始上升,到2000年为44%,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实际上,此时产业结构对用电量的消减作用已经减弱,而用电效率的影响力增强。从1997年开始,我国实施经济调整,工业GDP增长在1998年和1999年出现了历年最低点,分别为3%和5%,此时也正是经济结构转型和国企全面改革的关键时期,同期出现了用电量的历年最低点。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也刺激了电力消费,尤其是1992至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高达40%以上,用电量增长率也在10%左右;2003至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维持在25%左右,此间的用电量增长率也高达15%左右,在电力消费第三轮周期和第五轮周期中,电力消费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合同利用外资也一直影响用电量,改革开放后,外资不断涌入,推动了用电量的上涨。受政治原因影响,1989年至1990年,利用外资短时下降,但又很快恢复增长态势,直到199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继续上升至本次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前夕。期间,用电量也相应波动。减少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需求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居民生活用电呈快速上升趋势,对全社会用电量的影响越来越大。电价也是影响用电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国的电价是根据供给成本行政确定的,无法反应电力市场供求关系。
Ⅸ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4月24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在会上表示,一季度我国用电量同比增长9.8%,创2012年以来季度增速新高,较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回升2.9、4.1个百分点。
三是用电增长新旧动能转换提速。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服务、汽车制造等行业用电增速均高于16%,带动新兴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持续35个月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同比增长4.8%,持续13个月低于全社会用电增速,表明传统行业用电增长力度减弱,新兴产业持续引领全社会用电增长。
四是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加快。一季度,东部地区二产、三产和居民用电齐头并进,对本地区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32%和34%,基本呈“三分天下”之势,而西部地区二产用电贡献率接近66%,中部地区贡献率为42%。全国二产用电增长中,西部地区贡献了52%,东部地区贡献了29%;而东、西部地区对全国三产用电增长的贡献与二产正好相反,东部地区贡献了52%,西部地区贡献了27%。
内容来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