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东亚银行成为首家在前海开设分行的外资银行吗
2018年7月12日,总部位于上海的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其深圳前海支行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拟将升格为分行。东亚中国由此成为首家获准在深圳前海设立分行的外资银行。
据了解,作为首批进驻前海的外资银行,东亚中国早在2013年就在中国内地外资银行中率先筹建成立了前海支行,专门支持并服务于前海的建设和发展。经过五年的深入服务和协同发展,东亚中国前海支行已拥有良好的客户基础和服务体系,并和多家前海创新机构与平台搭建了战略合作关系。
东亚中国方面称,目前东亚中国前海分行正积极办理相关证照及业务系统的更新工作,不久将以全新风貌竭诚为前海、深圳乃至大湾区的客户及各界合作伙伴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并积极探索跨境联动等金融创新服务。
『贰』 深圳和上海谁更有实力争当国际金融中心
当然是上海比深圳强。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有一半人在北京办公,一半在上海办公,但是不在深圳。国际都只看上证,不看深指。而且深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远落后于上海,因为是新城市,连台湾人都把深圳读成深俊,就不要说外国人没听说过深圳了。金融证券交易量,上海上海证券交易所远超深圳。银行数量,上海也远超深圳。当然深圳发展速度稍微快一些。我的观察是,深圳逐渐会变成科技城市,就是中国的硅谷。上海以服务外企和大型央企国企为主,深圳以私营企业为主。虽然高层反复强调也支持民营企业,但中国赶超美国主要靠国企,因为有规模,以民企为辅。主辅要分清。另外,深圳的政治地位很低,副省级,深圳市委书记是中央候补委员,而上海则比省级高半级,市委书记则是政治局常委。深圳的高校研究机构远不能和上海比。上海地价过高,外推初创企业。深圳本来是初创企业王国,但深圳地价也骤升,几乎快赶上上海的地价了,连华为都把部分部门搬到惠州,这会阻碍深圳的活力来源。深圳和香港在逐渐同城化,甚至珠三角鹏穗港澳珠一小时生活圈,珠三角大湾区行成,会是新的增长点。但上海也会整合江浙成为上海大湾区。另外,借朝鲜韩国和解,以及朝韩俄蒙经济通道开跑,渤海大湾区(京津冀辽鲁)也会形成。
『叁』 香港都有哪几大银行
1、汇丰银行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于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2000年5月,汇丰将其中国业务总部移至上海的浦东,成立“汇丰驻中国总代表处”,统筹业务发展。由于汇丰银行成立时间较早,范围很广,遍布全世界的各大城市,服务最完善,所以是商家的首选银行。
2、恒生银行
1985年,恒生银行在深圳设立首间代表处。1997年香港回归,恒生是首家获批将上海代表处升格为分行的香港银行。1998年底,恒生在北京成立代表处。2004年5月,恒生银行取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恒生拥有丰富经验和财务实力,及优质的专业服务。
3、永隆银行
永隆银行是香港所有银行中汇率最优惠的银行,换汇率通常比一般的华资银行高2-3个点。所以如果您经常与美国等国家做外汇生意,或经常电汇(TT),可选择此行。另外,由于永隆被招商银行收购,建立起强大的网络,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可实现对汇,所以经常涉及到内地的业务的,永隆银行不失为不错的选择。
4、东亚银行
东亚银行于1918年在中国香港成立,一直致力为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及世界其他主要市场的客户,提供全面的零售及商业银行服务。东亚银行是香港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于2018年12月31日的综合资产总额达港币8,395亿元(1,072亿美元)。
5、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香港)或中银香港,是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最主要资产,也是中国香港第二大的商业银行集团,在香港分行超过300家。中银香港由12家中国银行的附属银行及机构,于2001年10月1日重组合并而成,并于2002年10月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
『肆』 香港银行有哪些
香港有三大银行,分别是:汇丰银行、渣打香港、中银香港。汇丰银行的英文全称为(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首字母简写为HSBC),中文直译为“香港和上海银行有限公司”。取“汇款丰裕”之意,中文名称为汇丰。
1、汇丰银行发家、崛起于香江之畔,也是香港三大具有港币发行权的商业银行之一 (另外两家是中国银行和渣打银行)。作为一家国际性金融机构,汇丰的业务范围覆盖欧洲、亚洲、北美、拉丁美洲、中东和北非,但细看其报表会发现,中国香港才是它真正的利润核心。
据2020年4月28日发布的一季报,汇丰控股一季度总营收(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后,以下均为相同口径数据)为106.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3%。一季度税前利润32.3亿美元,净利润为22.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1%,净利润几乎腰斩。
2、渣打银行作为扎根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外资银行之一,渣打银行从1858年在上海设立首家分行开始,在华业务从未间断。2007年4月,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本地法人银行之一。
2019年浦发银行和渣打银行在上海签署《“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合作,着眼于服务两家银行客户的国际化发展需求开展深度全面合作,通过银团、联合债券承销、贸易融资、全球现金管理及金融市场等业务合作共同发展,力推人民币国际化,共同支持“一带一路”领域项目。
3、中银香港作为试点银行,2019年3月20日起代理开设内地银行账户。账户可用来绑定内地手机钱包,享受在内地日常消费的支付便利。中银香港副总裁龚杨恩慈表示,大湾区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在内地与香港监管机构支持下,中银香港与母行中国银行及大湾区内分支银行紧密合作,推出大湾区“开户易”服务,代理开设内地银行账户,以满足港人在大湾区工作、生活及出行等跨境金融服务的需要。
(4)上海银行大湾区扩展阅读:
2019年9月3日,香港金管局、汇丰银行、渣打香港及中银香港三家发钞银行宣布,新系列100港元纸币在三家发钞银行推出。
面额100港元的新钞票设计以粤剧为主题,三家发钞银行的设计各具特色,也呈现不同的人物造型。其中,汇丰银行的设计主要构图为一对情侣在庭园相会;中银香港以闺阁女子作为主题;而渣打香港以身穿蟒袍及凤冠霞帔的驸马与公主为构思。
除了百元面额的新钞外,还有50港元及20港元的新钞,将于2020年初发行。香港金管局表示,旧版钞票继续为法定货币,与新系列同时流通。
『伍』 《纵横大湾区》中的珠三角世界500强为什么超过了长三角和环渤海
摘要:在最新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单中,若剔除央企,深圳数量位居第一,超越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如果以民营企业(剔除央企、地方国企、外企)来论,深圳仍以6家数量排在第一位。
昨天(7月21日)晚上,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出炉。
中国企业上榜数量继续增加,规模达到115家。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更是跻身榜单前五,总部坐标均是北京。上榜的中国企业中,首都北京占有量接近一半。
最近十年,金融实力反超广州,并缩小了与京沪间的距离。
深圳用实践、数据和实力检验了经济特区自由市场的可行性,也印证了“国企看北京、外企看上海、民企看深圳”的说法。
『陆』 中国人民银行为何总部设在上海而不是北京
中国人民银行有四个总部,理法上总部在北京,其他三个都是地方区域性总部,其中上海(华东)总部早就已经运作,目前密筹的是深圳(南方)总部,第三个是重庆(西部)总部未有进展。
中国人民银行是采取垂直管理体系的中央银行,具有独立制定货币规则并落实的权力。区域总部的建设,是完善央行制定规则,地方总部监管,各分支银行落实的体系性健全的重要一环。该体系的建设完成有利于全部省份升分行,同时一些重要城市晋升中心支行,打破体制中心支行的束缚,兼顾了银行业务的侧重,巩固了全国金融的稳定,为人民币走出国门提供内部有力的支撑。
目前各省只有中心支行,不能满足省份发展业务需要,提出另建支行不利于省内货币统一,只有中心支行升分行,才是解决一些目前非分行省份业务的发展问题。而央行管不过来这些分行,所以必须结合国情及自身业务的需要,才提出了总部方案。
除了北京总部是正部级外,上海总部,深圳总部及将来的重庆总部都是副部级配制。各分行依然是正厅级,不过中心支行届时会修改为副厅级,其他支行依然是正处级编制。
中国国内三大金融中心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在西部实力连成都都未有超过。加上如今搞了一个粤港澳大湾区其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深圳金融地位,即只有深圳落实了南方总部建设之后,重庆才有可能被谈及实力的提升相对成都而言,深圳落实人民银行南方总部被誉为银行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对中南乃至西南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上海总部根本不是北京总部的那么回事,也不会只有两个总部。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是非法设立的产物,因为中国人民银行法并未授权国务院拥有在上海设立总部的权限。根据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立分支机构作为派出机关。根据国情就是设立分行和支行,并且确定为厅级和处级级别。
那么合法的上海总部是如何设立的呢?规范的流程是,国务院授权深圳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南方总部的创新,有了国务院法规的专项创新政策,深圳根据经济特区法就可以探索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南方总部。以深圳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南方总部的经验和措施报告国务院总结,国务院以经济特区法与中国人民银行法无法在国内统一为由向全国人大申请法律条纹修改。全国人大以同意设立深圳和上海设立总部的国务院申请修改法律条纹。国务院以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依法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设立上海总部,这样上海总部才是合法的产物,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柒』 您好!我卡被封,如何转出多余的钱
带着身份证去银行,冻结资金之外的钱可以动用。
『捌』 为什么很多人説《纵横大湾区》中是深圳被港珠澳抛弃了
“特区特不特”的争论虽然被人为制止,后续影响却不可小觑。这就像落了根的风湿病痛,每遇潮冷天气,便要发作一番。
1997年,香港回归,深圳经济特区特下去的一大理由——照应香港回归——似乎已经不是理由了。那么,香港回归之后的深圳何去何从?你对深圳的未来是看好还是看衰?你之于深圳,是到来还是离去?坊间所谓“深圳主义者”的自觉,深圳人对于深圳城市命运的理性思考,实始于此时。1997年6月来到深圳的金心异,后来写了篇网络长文《深圳,你是到来还是离去?》,并与网络名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作者呙中校各持“乐观”、“悲观”姿态,互为“黑白脸”,长期争辩。同样于1997年来到深圳的老亨,也是基于对“深圳问题”的执着,创办“一切与深圳有关”的因特虎网站,专议深圳人、深圳事,并由此酝酿提出“深商说”。“深圳主义”,一时洛阳纸贵。
似乎就在深圳繁华渐褪之际,上海浦东却正光鲜登场。巨大的反差,引发了深沉的思考,也引发了狂风暴雨般的论争。
06
六问:岭南,可堪承受商业文明之重?
平安、招商、中兴、华为等企业总部的可能外迁是“抛弃论”的重要表征,以至于后来每每指陈“抛弃论”不成立,都以这些企业总部依然安守深圳作为反证,却无人深究:是企业外迁引发了“抛弃论”,还是“抛弃论”阻遏了企业外迁?
但是历史上“粤企迁沪”确是不争事实。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主要舞台一直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始终未能进入主流。明清以降,伴随着西方商业力量的崛起,滨海之地先近商,广东开始由农业文明的边缘转而成为商业文明的高地。广州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最繁华的一个商业中心,这是粤商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商业龙头老大的角色。然而,这把老大交椅还没坐热,就被当时还只是个小弟的上海夺走了。五口通商以后,上海凭借地缘优势,从小小的凇江县一下子跃升为中国乃至世界性的商业中心。
一个被很多人都忽略了的史实是:上海商人的始祖,主要的不是宁波帮,也不是江苏帮,而是广东帮。近代粤商后来大多成了沪商。活跃在近代上海的广东人不可胜数,仅广东香山小县,就有孙中山、容闳、唐绍仪等名流,徐钰亭、徐宝亭、徐润、唐廷枢、唐廷植、唐瑞芝、唐国泰、莫仕扬、郑翼之、徐渭南等买办,郭乐、郭标、郭泉、郭葵、郭琳爽、马应彪、蔡昌等百货业巨头,方举赞、马玉山、郑伯昭等实业界巨子,还有撰写《盛世危言》的郑观应,艺术家郑君里,音乐家萧友梅,电影明星阮玲玉,武术明星卢炜昌、陈公哲……,可谓猗欤盛哉!
反观广东,第一个剿丝厂、第一个织布局、第一个造船厂、第一个电信局、第一个银行、第一条铁路……,无数近代商业的第一都是因为粤商的参与,但是当上海后来居上的时候,广州却在一场大火之后一蹶不振。
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第一批出洋打工经商的人、第一批海外留学的人、第一批为创建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国奔走呼号的人……,广东人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作为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中国,但是上海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在商业文化和商业制度方面的创造性成就,广州商人一千年也未曾达到。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似乎在经历另一次轮回。改革开放自广东始,自深圳始,成千上万的人们南下广东,投奔深圳,他们在早期的改革开放中筚路蓝缕、胼手胝足,打造出平安、招商、中兴、华为这样的深圳名企,现在却有可能因为浦东开发而北迁上海!正是因为“抛弃论”直截了当地揭示了这种可能,才引发了人们的共鸣,也促使人们深思:现代商业文明女神的裙裾扫过广东之后,会不会又在上海飘落?珠江三角洲是否天然不具备产生伟大商业城市的条件?广州、深圳是否仅仅是特殊政策背景下昙花一现的商业奇葩?岭南到底有无成为伟大商业中心的天赋条件?万千菁英,是该继续南渡,还是应该北归?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因特虎老亨开始系统研究“深商”问题,并于2006年出版第一本关于深商的专著——《深商的精神》。
在对中国商业历史和商帮历史的梳理过程中,老亨注意到,曾在《史记》中写过《货殖列传》的司马迁,对楚越之地为何“不是经商处”,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缛,果隋嬴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致偷生,无积聚而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沂泗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少人众,数被水灾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鲁好农而重民。三河、宛、陈亦然,加以商贾。齐、赵设智巧,仰机利,燕、代田畜而是蚕。”
太史公的意思:江淮以南、楚越之地,自然条件比较好,人们不耕、不织,尚不至于饥寒,商业就更无必要了。沂泗以北,秦夏梁鲁,天灾人祸的,必须常备不时之需,所以平时要加紧耕作,发展农业;养蚕织布,发展工业;仰机取利,发展商业。
岭南更在江淮以南、楚越之南了,古称南越。植被之丰,水草之茂,更胜江南,更不是商业形胜之地。后来,江南商业的发展是与北方过度开发、粮草资源匮乏有关的。加之战乱频仍,于是衣冠南渡,繁育江南。江南粮棉丝茶要大量供应北方需求,成了大宗商品,于是开始了集约生产,长途贩运。这是江南商业繁荣的肇始。
岭南则不同,岭南的物资救不了北方的急。逶迤峻峭的南岭是南北交通的肠梗阻,南越的物产无法通过古代陆运系统或自然水系大规模向北方输送,只有看起来比较希奇古怪的轻巧物件如珍珠、玛瑙、象牙、香料、海外器物等,才可以翻山越岭,抵达北方宫廷大院,获得王公贵族的青睐,赚取价值不菲的回报。广州,就是因为既能将夷人势力屏障于外、又能将番邦珍奇纳贡于上,才得以成为中国两千年不曾关闭的对外贸易商埠。
正是这一丝未曾掐断的联系,使西方商业文明得以在广州试水,得以在澳门立足,得以在香港成气候,得以在近现代、乃至当代以来深刻地影响中国历史的方向与进程,这是广州商埠与古宁波商埠、古泉州商埠大大不同的地方。
当农业传统过于沉重,商业新苗无法在本土萌发的时候,广东成为嫁接外来商业文明的枝桠,这一点,是太史公也未曾料想得到的。
与徽商的财富得自国内贸易不同,粤商的财富得自国际贸易;与晋商的财富得自欧亚内陆也不同,粤商的财富来自浩瀚的海洋。
早在西汉初年,汉武帝平南越后即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从广州出发,带领船队远航南海和印度洋:经过东南亚,横越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抵达锡兰(今斯里兰卡)后返航。
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航线,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经魏晋时期的拓展,到隋、唐、宋代,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空前繁荣。当时广州与南洋和波斯湾地区有6条定期航线,其中最著名的一条航线叫做“广州通海夷道”:由广州起航,越南海、印度洋、波斯湾、东非和欧洲,途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1400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
盛唐时期,每日到达广州的海外商船11艘,一年4000多艘。每船载200人,一年有近80万客商抵达广州。诗人刘禹锡因此感叹:“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宋元时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称:“整个意大利都没有这个城市的船只多”。
明清海禁,只剩广州“一口通商”,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达到极盛,出现了财大气雄的“十三行”。彼时的广州城“番珠犀象如山,花鸟如海,番夷辐辏,日费数千万金,饮食之盛,歌舞之多,过于秦淮数倍”。嘉庆10年,仅朝廷正税,就达到1,641,971两,而当时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不过8000万两。广州因为海外贸易,成为“天子南库”。广东商人更是长袖善舞,获利丰厚。十三行首富伍秉鉴个人财富多达2600万两,几达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不但在国内拥有大量的地产、房产、茶山、店铺和巨款,还投资美国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
昔日广东商人得自海外贸易的确切财富已经无法考证。我们可以推算出十三行行商们的财富:他们多居住在广州关西,历史上“关西大屋”800余座,今天还有几十座残存。通过大屋的排场,可以推算出屋主的殷实程度,依次类推,不难想象“行商”的财富实力。但是那些不受官方控制,被视为“走私”的民间“帆船贸易”,他们的贸易利得就无法简单地估算了。
事实上,明万历年间,粤人纷纷合资造船,结成贸易团伙,冒险出海,这才是粤商作为一个独特商帮而不仅仅是朝廷商业垄断手段真正觉醒和崛起的开始。从那时起,“闽粤之人,驾双桅船,挟私货,百十为群,往来东西洋”。这些非官方商人,除了地近澳门的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广府商人以外,还有粤东地区的潮汕商人。他们并不仅仅固守本土,往往还主动出击:新马泰等东南亚地区、南北美洲、大洋州……等等,都是粤商们历史悠久的商业领地。今天,已经成为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梅溪牌坊、赤坎欧陆商街、澄海中西合璧的商人故居……,记录着近代广东商人海外拓展商业的艰苦历程和辉煌业绩。这样的业绩从纯粹经济意义上讲,远远大于官方垄断的“十三行”,从社会意义上讲更是封建商行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正是因为商业利益比皇恩还要浩荡,重商轻官在岭南蔚然成风。徽商其实是重仕轻商的;晋商对经商看得过于严重,让人轻松不起来;江浙商人在读书作官还是下海经商方面的内心挣扎,着实让人痛苦;惟有闽粤之人,视经商做生意为当然,粤人尤其觉得天经地义,无可置辩。
尽管广州是世界上唯一维系两千年繁荣而不辍的商业大港,尽管广州“十三行”行商一早就是“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商人”,中原人真正注意到广东人,还是非常近代的事。以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郑观应、容闳、徐润为代表的粤派人物可以说是牵引着近代中国的潮流。这种潮流初看起来不过是除弊兴利的改革、醒眼向洋的开放,最终却是指向了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气质格局大相径庭的现代商业文明。中原文化的一切智慧与手段似乎都对付不了这群其貌不扬、口齿不清的广东佬的讨厌的搅局,原因不是别的,是广东佬手握一枝法力无边的“魔棒”:商业,商以兴利,商以强国,商以新文,商以革政。
粤人重商,但是粤地能否成为商业文明的重心却是个疑问。
广州,尤其深圳,显然不会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中心城市。譬如长安,譬如洛阳,譬如开封,譬如北京、南京,那是平原的中心、车马的中心、舟楫的中心,皇权辐辏,天地之中。深圳不是这样的城市,深圳是山之一角,海之一隅,前面是波涛微茫,后面是重峦叠嶂,植被之厚,瘴气之重,刀不能耕,火不能种,历千年而不开化,良有以也。
深圳也不会是近代工商业的中心城市。近代的火轮、火车尚不能征服岭南的蛮荒。那时的轮船吨位尚小,可以直达内河航道;那时的火车、汽车还只能在平地奔跑。地势低平、河道纵横、地理位置靠海而居中的上海成为近代工商业中心城市的不二之选。而广州、香港,虽有河、海之便,而无便捷通畅的腹地,即使曾领近代工商文明之先,也不能先发先至。所以岭南商人大多先后迁徙到上海。
今天的技术水平则完全突破了山海地理的局限。高架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越崇山峻岭如履平地;民用航空器拉近了岭南与华北的距离,浩瀚的南海成为南中国的内湖;空调器的广泛使用,使得岭南亚热带气候不再闷热;现代建筑技术使得依山临海而居成为一种惬意;大型海运集装箱运输使得黄浦江这样的内河航道形同摆设,而象盐田港、维多利亚港这样的天然良港则成为一个世界性商业城市开埠建港的根基;谷物不再是现代生活的全部食品,岭南、东南亚的果蔬之丰,南中国海的鱼鲜之富,不仅是当地人的口福,而且是新型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绝对优势;环珠江口带状城市分布,疏密有致,绝无“摊大饼”式的老大城市弊病……
中国文明重心南移,不仅有了可能,而且是大势所趋。
汉唐时期,黄河流域是绝对的重心;两宋时期,重心就开始向长江流域南移。今天的华北地区、中原地区在长期过度开发之后,地力尽耗,草木不长,水源枯竭,风沙肆虐,已渐渐不适合人居。长江中下游地区虽是鱼米之乡,但是人口密度过大,农业开发已属过度,再加上工业开发,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惟有浙东、福建、广东等地区,靠山而近海,气候好,阳光雨水充沛;开发晚,生态系统较完整;海滨地带狭长,与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相若,有富裕人群心向往之的理想居住环境。多民族、多国家、多元思想、多种文化、多年生聚……,环南中国海地区的活力和潜力,在20世纪中后期以来每每得到印证。
不仅是重商的传统和新兴工商业技术,在制度和文化方面,粤人对西方文化的宽容,对内地移民的宽容,最终也结出了善果。英国人把西方商业制度成套地搬到了香港,而深圳商人从一开始就是有理想、有文化企图、有成建制的创新愿望的。这些传统粤商的短处被外来者和后来者悉数弥补。有此之故,新粤商完全可以承接中国文明重心的继续南移,并悄然将商业基因成功地植入以往的农业文明的母体。我们都会是这一历史壮举的见证者。
『玖』 上海创智天地园区的现状
目前,在创智天地附近,集聚了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10个专业化科技园区、建成了上海最大的科技孵化器,3500多家头脑型、创业型中小科技企业集聚在周边,现代设计、电子信息、环保节能、教育服务等产业保持年均30%以上的快速发展,科教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
目前园区已建成的办公楼宇由四大部分组成,一是创智天地广场,由十二幢甲级办公楼组成。重点引进以跨国公司为主的总部级研发和销售中心,园区已引进的大型企业有EMC、IBM、甲骨文和易保软件等,同时还引进了以联合国南南全球技术交易所和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国际机构;二是创智坊,该区域以乙级办公楼和公寓式办公楼为主,重点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业型企业,外包服务企业等,三是科技园,以定制总部级公司办公楼为主,重点引进企业总部,已与多家公司在接洽商谈中,四是江湾体育中心,以历史保护建筑为主,建成上海东北片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
创智天地园区目前所引进的以信息技术产业、现代设计产业和科技金融三大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企业已占到园区内现有企业总数的80%以上。既有规模大产值高的世界500强行业巨头企业,也有规模小、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存共荣、错位竞争、良性发展的产业氛围。
特别是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经聚集了一批著名跨国企业包括EMC、IBM、甲骨文软件、易保软件、缤动信息等。
随着五角场市级副中心的初步建成,万达广场、百联又一城等大型商业设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了相关的需求保障;复旦新校区的建成,为园区与高校的紧密结合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地铁10号线等大市政配套建设,为园区长期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目前区政府还在积极推进园区的向北延伸,在新江湾城紧临园区的地域建设近百万平方米的新商务区,以保证园区在未来10年的发展需求。
创智天地作为市政府批准的“杨浦知识创新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现已纳入张江高新区,特享受“张江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扶持政策。被认定为“上海软件出口创新园区”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
2006年,杨浦区在创智天地成立了政府主导的区域性风险投资服务机构—杨浦风险投资服务园,建立健全金融创新服务体系。2009年又进一步设立了杨浦区金融办,向投资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和被投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力争将杨浦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风险投资及相关服务机构集聚基地、被投资企业集聚基地、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基地。2009年9月,美国硅谷银行中国办事处入驻创智天地。上海浦发银行创智天地支行年内投入运行,将成为上海市创新型的两家科技银行之一。目前,园区与3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开展了投融资项目对接工作。
依托创智天地初步形成的国际化社区的良好氛围,园区积极建立国际合作网络,为企业提供一个谋求国际合作的有效平台。2008年底引进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等联合国南南合作局项目,架起一座中国与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间技术转移、经济合作的桥梁。旧金山湾区委员会上海办事处也在筹划中,促进杨浦与硅谷地区的交流合作。
『拾』 中国七个较大的城市群,除了粤港澳大湾区你还知道哪个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2、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包含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城市。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战略定位是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2012年4月10日,由中国学者方创琳编写的《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于6大世界级城市群。
3、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南部,前称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包含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等城市。
根据2009年1月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定位是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2015年1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群。
4、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位于中国西南内陆,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九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76万亿元。包含成都、重庆大部、自贡、泸州、德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资阳等城市及绵阳、达州、雅安部分地区。
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将基本建成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重庆、成都等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渝城市群将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5、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面积约32.6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5亿人,地区生产总值7.90万亿元。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全国3.4%的土地面积和9.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9.6%的经济总量。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6、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中东部,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根据国务院2016年12月28日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南阳、安阳、商丘、新乡、平顶山、许昌、焦作、周口、信阳、驻马店、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济源,山西省的长治、晋城、运城,河北省的邢台、邯郸,山东省的聊城、菏泽,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阳、亳州等5省30座地级市,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2017年,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67778.12亿元,总人口16353.17万人。
中原城市群地处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陆桥通道与京广通道交汇区域,“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装备制造、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物流、旅游等产业具有国际影响力。《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将中原城市群建设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同时指出:建设现代化郑州大都市区,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国际化发展。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正式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7、关中平原城市群
关中平原城市群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挥其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推动全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包含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城市及商洛、运城、临汾、天水、平凉、庆阳部分地区。
2018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18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