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后正式成为一篮子货币中的一种货币,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它们的权重分别是:41.73%、30.93%、10.92%、8.33%和8.09%。
2. 某种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条件是什么
国际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它必须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一定的国际经济实力为背景。
(2)它能自由兑换其他的国际储备资产,转移国际间的购买力,使国与国的货币流通成为可能。
(3)各国中央银行对其国际市场购买力的稳定性具有信心。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得·麦金农和爱德华·萧提出的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合称为“金融二论”。当金融业能够有效地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可以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可称作金融深化。但若由于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挚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作金融压制。
(2)金融压制政策所带来的金融萎缩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使得发展中国家陷入金融萎缩和经济萎缩的恶性循环。为解除对金融资产价格的不适当管制,进行了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的改革。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通过金融深化可增加储蓄、扩大投资、提高就业量和总收入以促进经济增长。
(3)解除不合理的管制或过度干预是必要的,但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完全自由放任则是行不通的。要改变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仅解决金融问题、强调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对“金融二论”进行认真的辨析,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对待和借鉴该理论。
3. 人民币成为第五大货币的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一是人民币贬值的趋势。许多国际投资人前些年持有人民币主要是人民币升值预期驱动的,他们未来如果减持,会形成一定的压力;二是现在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三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元表现强劲。
专家认为,人民币纳入SDR有望开启新的市场格局,但也并非一路坦途。人民币成功“入篮”,标志着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后的第五大世界货币。作为SDR篮子中的新成员,人民币也是第一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加入SDR货币篮子。
(3)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条件分析扩展阅读:
“入篮”SDR助力人民币资本走出去
SDR又称“纸黄金”,是IMF在1969年创设的一种辅助国际储备资产,是IMF赋予成员国可以自由兑换国际储备货币的一种特殊权利,仅限在IMF成员国官方部门使用。
人民币“入篮”SDR是IMF历史上首次将一个新兴经济体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入篮”SDR标志着人民币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成为了IMF180多个成员国官方使用货币,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获得更大话语权。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SDR绝对数量较小,实际交易也很少,其更多代表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代表着一种货币的国际认可程度和影响力。
人民币进入SDR,将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促使国际社会更多购买人民币资产,不仅能够帮助中国吸引外资,也能助力人民币资本走出去。
4. 人民币成全球储备货币是怎么回事
根据IMF官方最新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全球外汇储备报告,在以货币种类归类的外汇储备中,赫然地,首次出现了人民币的字样!
从规模来看,目前全球央行持有人民币的规模为84.51亿美元,占已支配外汇储备中排名第七位,份额约占1.07%。
一国货币在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往往伴随着其贸易量在全球比重的不断提高而增长。目前我国在贸易量上和美国旗鼓相当,在经济贡献上远超美国,如果不是欧美长期地把持全球货币定价体系,人民币可能早就和美元势均力敌!
5. 试分析人民币加入sdr以后,人民币兑主要储备货币汇率将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一
央行行长表示,加入SDR有以下一些目的,中国可以成为很多国际商品定价国,中国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以更低的成本借贷,人民币可以被更多的国家需求等等。这些目的是经济层面的目的,但是上文论述过SDR带来的这种经济利益对中国来说是有限的。其实,并不是人民币一定要加入SDR才能实现上述目的,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帐户开放一样可以实现这些目的,而加入SDR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各种努力中的一种。 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以及我国资本帐户开放,我国自然有在国际市场上扮演定价国的资格;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成本一样会降低;国际资本也自然会大量流入我国。人民币加入SDR,只能说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我国很多内在的保障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可以让国际社会先承认人民币正在国际化的事实。 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我国还需要配套相关的金融市场改革措施。例如最明显的一项改革就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如果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不是市场完成的,那人民币不会成为全球其他国家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而要让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前提就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否则如果人民币自己的价格都不是由市场决定的,其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价格无法做到由市场决定。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还必须要配合全方位更深入的金融市场改革,并非央行取消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就等于利率市场化。此外,我们要区分名义汇率市场化和实际汇率市场化的区别,因为后者才是真正的市场化,对人民币自主政策的制定才有帮助。由此可见,我国推动国际资本帐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拔苗助长”的风险和危害。 人民币加入SDR的主要好处之二:获得认可,提高人民币声望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迫切希望通过加入SDR提升自己在IMF和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声望。人民币和中国经济实力获得认可,是一种政治上的诉求。这种诉求是否要通过IMF来满足未尝可知,因为IMF自身也存在体制上的问题。我国倡导建设亚投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包含了我国对IMF的失望。 IMF创造SDR,希望部分取代美元成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然而,SDR自身设计的缺陷以及IMF成员国利益诉求的不一致,严重阻碍了SDR的发展。到目前为止,SDR在全球储备中所占份额不足4%。SDR给成员国带来的经济利益有限,尤其是受到分配不合理的影响,许多成员国并没有从SDR中获得什么好处。而人民币加入SDR储备货币的篮子,更主要的意义是配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比重。当人民币真正从RMB变成CNY的时候,我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诸多诉求自然能够得到满足
6. 人民币能顺利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吗
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也就是SDR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不仅是中国融入与完善世界金融体系的重要一步,更透射出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
就在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之际,不少国际组织和投资机构已经开始行动,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
7. 人民币成为新国际储备货币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将会给中国经济和股市带来的五大好处:
1、扩大经济及政治影响力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表明了中国经济地位得到世界认可并可大量用于国际贸易,对资源(如石油、铁矿石、铜等)的定价权将有着不小的影响。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越高将不断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为我国经济及A股上市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2、国民财富实际上在持续增值
随着人民币的地位持续升高,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将持续升值,国民的财富也在不断增加。最直接体现是,国人可以用更少的人民币去购买更多的外国商品。对进口为主的贸易企业及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的企业,他们的经营环境将大幅改善,甚至可以预期未来将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值。对于外债较高的企业也是利好,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其需要偿还的本息实际上是处于下降状态。
3、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将明显增加
人民币的地位一旦被确认,政府对于外汇管制的放宽,将使人民币资产拥有更大的吸引力。
在全球主要央行不断QE地背景下,中国的利率明显较高,配合人民币资产可以持续升值的预期,人民币资产的优势本来就非常巨大。国际游资最大的担忧就是国内的外汇监管政策,说白了就是人民币不能随便兑换。一旦政府为了满足SDR而放宽外汇管制,那必将呈现资金持续流入国内或者明确说是人民币资产的状态,由此可见,未来可持续上涨的不仅仅是国内的A股市场,还有港股。
4、中国制造品将不再贱卖
目前最大最著名的中国制造品——高铁,由于长期使用美元结算,致使部分利润被汇率差价卷走。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一旦确认,外国政府可以直接用本国货币与人民币兑换后直接与企业交易,那对于目前正在努力走出过门的高铁、航天航空等优势制造企业来说,将砍掉不少以前的汇率兑换损失。当然,对于部分依赖出口的企业来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上涨,虽然单价出现明显提高,但可能因为订单数的减少而过上一段比较艰难的时期。
5、中国资本走向世界将更容易
中国企业在国外并购失败、出现重大投资损失等等新闻不时出现在各大媒体。失利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中国资本遭到外国资本、外国企业的排挤。人民币的地位提升将有助于中国企业乃至中国资本更容易在其他国家收购合并优质的资源矿产、企业乃至港口等资产。
8. 人民币靠什么融入多币种储备体系
要让人民币稳定立足于多币种储备体系,必须“以开放促改革”,低调加速前行。
很显然,不少央行已提前行动,将人民币纳入到外汇储备篮子,即使人民币目前还无法自由兑换。除了欧洲国家央行的秘密持有,公开信息显示:去年年初,韩国与日本相继宣布,计划在外汇储备中增加人民币资产;去年年底,卡塔尔的主权财富基金对10亿美元的QFII额度表示“不满足”。据一些经济学家的乐观预计,到2015年,非洲国家央行外汇储备资产中的20%或为人民币资产。
当人民币正迅速被国际市场接受的同时,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成为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障碍之一。
不可否认,改革本身确实是有风险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管控措施。但若把目光过于集中在风险上,改革本身将会停滞不前,错过最好的时间窗口。在人民币“储备化”加速的外部环境利好下,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放宽视野,顺势而为,从而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9. 人民币可能成为新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目前无疑是顽疾缠身,但现在就宣布其即将丧失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可能还是过于夸张了.
美元近来连遭重创跌至纪录低点,因为投资者担心美国经济衰退和美国下调利率,以及全球多个央行打算解除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或者打算将外汇储备向美元以外的币种进一步分散.
随之而来的说法是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时代即将终结.先是金本位制度垮台,有人说现在轮到美元本位制度了.
尽管未来美元的地位可能比不上近40年来的辉煌,并可能最终失去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但这短期之内还不会发生.
"美元目前仍占统治地位.诚然,其地位正在缓慢下降,但短期来看,大宗商品还不大可能以美元以外的货币来计价,"基金公司道富的资深外汇分析师Michael Metcalfe表示.
国际货币基金会(IMF)的储备数据显示,截至第二季末,全球外汇储备达到5.7兆(万亿)美元,差不多是2001年底时2兆美元的三倍.美元的全线下滑之势也大致开始於六年前.
在当前的总外汇储备中,有相当于3.65兆美元的币种构成是已知的--这其中有64.8%是美元储备,而在1999年初欧元诞生时,该比例为71%.但在1995年时,该比例仅为59%.
这暗示,现在就大肆宣扬美元在外汇储备领域的统治地位终结,未免有些为时过早.
**缓慢过程**
而且,这样的转变总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有人统计,英镑走完外汇储备首选货币之路大约用了25-50年.还有个问题是何种货币将接替美元,是欧元还是人民币?抑或一篮子货币?似乎每个都有缺陷.
"每当美元处于疲弱阶段,人们就倾向于宣告其死期到了,"投资咨询公司Intelligence Capital执行董事长、外汇专家Avinash Persaud表示,"显然,这种事情需要一个很长的酝酿过程."
随着美元兑包括欧元在内的主要货币连创低点,美元作为无可辩驳的全球首要货币的地位已经受到质疑.
今年迄今,美元兑一篮子六种主要货币已下滑约10%,并很有可能在这六年来,录得第五个年度下滑.
房屋市场崩盘加剧衰退忧虑,随后利率调降以及料进一步下调,都拖累美元下滑.
令美元下挫趋势更加意味深长的是,美元疲势令市场益发猜测海湾和亚洲国家可能会放弃紧钉美元的汇率制度.美国的敌对国家委内瑞拉和伊朗则已要求考虑以美元以外的货币来购买石油.
虽然美元持续下滑,但若要它丧失外汇储备首选货币的地位,还需要当前美国与全球经济脱钩的趋势继续下去--但这一幕远不是那麽确定会发生.
举例来说,美国经济今年的成长将慢于欧元区.但许多观察人士认为,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明年将受到拖累,经济成长也将放缓.
"我不确定(美国与全球经济的)重新挂钩是否会来得足够及时,从而使中东国家货币避免改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但对於把它引申为美元崩溃的说法,我还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因为并不是只有美国经济会受到影响,"Metcalfe称.
**继任者是个问题**
法国AXA投资管理公司则认为,美元不大可能丧失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的地位.它在报告中说,"除了一些美国敌对国家发出的论调,大宗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都没有对改变计价货币表现出多大兴趣."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元在较长期不会丧失首选储备货币地位,但谁将成为继任者仍然是个问题.
Intelligence Capital的Persaud说,全球储备货币需要发挥避风港的作用,那就是在其他货币下跌的情况下能够上升,而一篮子货币没有这种功能;欧元面临的问题是,欧元区在全球经济中的相对规模并没有在扩大.
"再过25年,人民币将有能力成为继任者,"Persaud说.不过目前看来,人民币尚未做好准备
特点:1.国际储备的流动比率上升
2.发展中国家欧元储备增加3.证券资产受到青睐
4.储备资产进一步多样化5.储备管理的复杂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