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仅次于东京的远东第二大城市。如果你需要更感性的说法,我可以告诉你,当时,好莱坞的大片,在美上市后三天之内就会出现在上海的各大影院,此其一。其二,改革开放到今天,你能学到和看到的几乎所有现代营销和广告手法在那时的上海都可以找到。尤为让我感佩的是,翻看当时民族企业的广告创意,你会发现,其实我们中国人对市场经济一点也不陌生,而且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经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此外,当时上海的繁荣与租界有很大的关系,再次就不多作举例了,你可以搜索一下,从某个层面上说,租界的繁荣在上海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至于1楼那位说的上海那时的牛都是靠外国人,这是毫无依据可言的。楼主可以去上海图书馆或者上海档案馆查阅当时的一些史料就明白了。其实上海的租界与《南京条约》签订后的开埠是有直接联系的,而开埠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租界和移民的繁荣,这些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
继续回1楼,香港如今的繁荣与上海有着非常大的关系。49年解放后,老蒋卷走中国百分之八十的硬通货。而从这时开始,上海人开始了移民香港的浪潮。第一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席执行官董建华、现任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上海青帮掌门人杜月笙、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中信集团主席荣智健家族、娱乐圈教父邵逸夫、香港娱乐圈阿姐汪明荃、著名主持人沈殿霞等人均是上海发家后去香港发展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远东巴黎”的美誉,也因此经常被报刊杂志特别加上一个“大”字,即“大上海”来形容上海在当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程度。听我外婆聊过一些往事,据说当年的香港仍处在发展低潮,许多香港有识之士都渴望有朝一日将香港打造成如上海一般繁华,故当地报纸也曾将香港形容为“小上海” 来勉励公众。
在这之后的另一波移民潮则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得益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国门打开的同时也让国人进一步领略到了香港高速发展的魅力所在,而上海则因受困于“文革”等客观因素,和香港的差距在六七十年代加速拉大,昔日有着“远东巴黎”美誉的“大上海”,在改革开放初期只能面对香港已如磐石般稳固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望尘莫及。
再补充一篇转的文章,供各位参考:
中央政府于3月25日透过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对全世界宣布:当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会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距离北京对外正式宣布建设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决定后不到半个月时间,中央政府于4月8日授权新华社发文,宣布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列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
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当晚即透过媒体为港人打气,称其相信中央政府另有打算,香港也会积极准备,希望成为内地以外首个配合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地区。曾特首的此番及时回应在香港市民看来意在向中央讨政策,力求保住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面对现实,如今的上海就金融中心地位而言依然无法同香港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性相提并论,甚至还不如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被誉为“远东巴黎”的全盛时代,这其中有主观因素,比如近几年人才外流的严重性已经达到了几乎无可救药的地步。在上海着名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内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最优秀的毕业生去了美国,第二等的去了香港,哪也去不了的留在大学读研,然后教书。
客观上来讲,中国央行和外汇监管部门对人民币兑换的严格管控也在很大程度上让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梦想更像是一句高喊的口号,至少目前看来没有太大实际用途,就连前些日子载我去中环开会的香港的士司机都知道,哪天人民币自由兑换,上海哪天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金融中心。
也正是基于这个最根本的判断,不少经济学家在获悉中国国务院有关202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决议通过之后纷纷兴奋地提出这样一个逆向思维的结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自由兑换,2020年之前有戏!
『贰』 上海和北京到底谁是中国的金融中心
根据近期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北京要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内响力容的金融中心城市。
该规划称,“十三五”期末,北京作为集金融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标准制定为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要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提起国际金融中心,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上海。
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十三五”时期要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确立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等。
上海提出的人民币定价和清算中心,与北京将要打造的支付结算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存在业务重叠的情况。
京沪均有国际金融中心定位,会不会有冲突?专家认为,可以差异化发展。
『叁』 上海和香港哪个才是中国第一,都号称金融中心
上海是大陆最重要的金融中心,2012 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为专 2450 亿元,香港为 3193 亿港币,后者略高。13 年上属海为 2823 亿元,香港为 3400 亿港币左右,按汇率折算,上海金融业增加值首次超过香港。但上海和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却是不可相互取代的。因为上海和香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金融模式、也面对了不同的金融受众。
首先,香港位于珠三角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拥有非常完备的金融离岸市场系统;再加上一国两制的政策使得香港的政治、金融环境都不同与上海。
上海位于长三角,是中国内地另一个金融高度发达的地方,上海拥有大量的金融受众和广阔的金融市场,这是香港所不能比的。
因此他们是不能相比的,因为上海永远不可能一国两制;而香港永远都不可能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失去金融离岸市场。
『肆』 内地第一金融中心是上海还是北京
金融中心应该是香港啊。
不过,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已经具备了多方面的回条件。两大股市交答易所,三大期货交易都有设在上海的一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已在上海挂牌,央行也在这里设立了上海总部。此外,包括货币市场、黄金市场等方面上海的实力目前在中国均居于首位。因此,上海要建金融中心,从自身条件来说在内地排名当居首位,优势明显。
『伍』 北京和上海谁才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请说明原因,谢谢高手!!
上海被规划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金融中心,简单举例,美国华盛顿有金融行业么?有吧,他是金融中心么?不是吧,一样道理,政治中心才是北京
『陆』 为什么说上海是金融中心呢
为什么说上海是金融中心呢
上海精心打造,给很多优惠政策,让银行,金融公司入驻上海。
『柒』 中国北京厉害还是上海
谁是中国城市一哥?上海还是北京?中国真正的一线城市从来都是北京和上海,那么它们谁是中国城市一哥?我们从8个方面比较:
1,经济:上海的gdp总量高于北京,北京人均gdp略高于上海,经济作为评定一个城市实力最重要的指标占到了最高的权重,数据上上海领先较多,再加上中国经济中心的头衔,此轮上海领先。
2,政治地位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直辖市,长三角龙头,中国门户城市,政治地位不言而喻,但还是难与首都北京竞争。政治地位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并关乎到影响力和发展。此轮北京胜出。
3,体量:上海在人口,建成区面积,GDP总量占优,北京仅全市面积大于上海,此轮上海占优。
4,生活水平 :北京在人均工资,人均存款,人均消费方面略胜一筹。上海在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社消 ,人均税收方面占优。综合来讲都代表中国富民最高水平,但北京物价似乎稍低,本轮持平。
5,金融业 :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金融市场更大更广,外资金融企业集中。但北京由于金融街这个bug一般的存在,北京金融资产规模,生产总值都高于上海,金融企业实力也更强,本轮北京小胜。
6,历史文化 :北京始终是历朝前几大的城市,并且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文化遗产的城市,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而上海晋朝时叫松江府作为苏州的附属城,直到近代才开始发展,文化影响力较弱。此轮毫无悬念北京大胜。
7,城建 :上海浦西商业区的建设很人性化,夜景led虽多,但内透也不差。而北京单体见诸虽然品质更高,但城建除了几大商圈外细节方面就要逊色上海很多,特别是城南和郊区,规划设计夜逊色一些。此轮上海胜。
8,教育:清华北大人大遥遥领先复旦交大同济,人大附和四中貌似也强于复旦附中和上海中学,北京胜。
综上,8个方面北京上海各占4优,谁是中国城市一哥,只能说半斤八两,如果硬要分出个高下,北京作为首都,似乎中国一哥称号更名符其实。你认为呢?
『捌』 北京和上海哪个会成为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 为什么
上海,地理优势摆在这里,经济发展比较快速,而且上海现在就已经是我国的金融中心
北京是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是不可能成为金融中心的
『玖』 北京市现在的文化中心,上海是现在的金融中心,请问深圳和广东哪一个是骗子中心
也不能这么讲,因为城市里面人口密集度比较大,所以骗子的人数肯定也是会多一些的,但是不能说这个城市是一个骗子的中心
『拾』 上海市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吗
上海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金融中心狭义指在商品货币的运行中专处于中心地位属的金融市场。广义指在宏观地理区域内发挥金融活动中枢作用的大中城市。
中国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北京、上海和深圳作为中国的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均具备特有的金融中心竞争优势,但存在的不足也较为明显 。
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
①金融中心需要集聚足够数量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和与金融活动有关的服务业或支持性产业;
②金融设施先进、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是超过城市所在区域的更大地理区域资金的聚散地;
③中心城市的良好的基础设施、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环境为金融中心功能发挥提供依托;
④是金融体系的枢纽,在总体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发挥着总体金融体系的关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