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分析包括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和总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Receivable Turnover)是反映应收帐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应收帐款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周转次数,另一种是应收帐款的周转天数即所谓应收帐款帐龄(Age of Receivable)。
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的次数越多,表明应收帐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及时收回贷款,减少或避免发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企业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是一定时期内企业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在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在存货平均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存货周转率越高好。在存货平均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销货成本数额增多,产品销售的数量增长,企业的销售能力加强。反之,则销售能力不强。
企业要扩大产品销售数量,增强销售能力,就必须在原材料购进,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品的销售,现金的收回等方面做到协调和衔接。因此,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销售能力,而且能用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有关方面运用和管理存货的工作水平。
存货周转率还可以衡量存货的储存是否适当,是否能保证生产不间断地进行和产品有秩序的销售。存货既不能储存过少,造成生产中断或销售紧张;又不能储存过多形成呆滞、积压。存货周转率也反映存贷结构合理与质量合格的状况。
因为只有结构合理,才能保证生产和销售任务正常、顺利地进行;只有质量合格,才能有效地流动,从而达到存货周转率提高的目的。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达到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
因此,存货的质量和流动性对企业的流动比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进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的这些重要作用,使其成为综合评价企业营运能力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比率。
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Current Assets Turnover)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流动资产的平均占用额与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所完成的周转额之间的比率。
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的效果越好。流动资产周转率用周转天数表示时,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时占用的时间越短,周转越快。
生产经营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得到改善,都会反映到周转天数的缩短上来。按天数表示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能更直接地反映生产经营状况的改善。便于比较不同时期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应用较为普遍。
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周转率(Fixed Assets Turnover),是指企业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
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同时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反之,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不强。
运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时,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净值因计提折旧而逐年减少因更新重置而突然增加的影响;在不同企业间进行分析比较时,还要考虑采用不同折旧方法对净值的影响等。
总资产周转情况的分析
反映总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Total Assets Turnover)它是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这一比率可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果这个比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得能力。这样,企业就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从而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资产。
(1)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分析扩展阅读:
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对企业管理当局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即各类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上所述,不同资产对企业经营具有不同影响,所以,不同性质、不同经营时期的企业各类资产的组成比例将有所不同。
通过资产结构分析,可发现和揭示与企业经营性质、经营时期不相适应的结构比例,并及时加以调整,形成合理的资产结构。
2.改善财务状况。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存量资产,是企业取得收益或利润的基础。然而,当企业的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占用资金过多或出现有问题资产、资产质量不高时,就会形成资金积压,以至营运资金不足,从而使企业的短期投资人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不良的印象。
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分析、改善资产结构,使资产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赢得外界对企业的信心。特别是对于资产“泡沫”,或虚拟资产进行资产结构分析,摸清存量资产结构,并迅速处理有问题的资产,可以有效防止或消除资产经营风险。
3.加速资金周转。非流动资产只有伴随着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才能形成销售收入,在资产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非流动资产和非商品资产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所实现的周转价值越小,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越低。为此,企业必须通过资产结构分析,合理调整流动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比例关系。
2. 如何分析企业营运能力
企业营运能来力(Analysis
of
Enterprises'
Operating
Capacity),主要指源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出量与资产占用量之间的比率。
根据营运能力分析的含义与目的,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全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全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
1、全部资产产值率分析;
2、全部资产收入率分析;
3、全部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
1、全部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2、全部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分析;
3、流动资产周转加速效果分析;
4、存货周转率分析;
5、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三)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
1.固定资产产值率分析;
2.固定资产收入率分析。
3. 什么是资产运营能力,具体包括那些内容,急!!!
资产运营能力指标
生产资料的运营能力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总资产及其各个组成要素的运营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资产的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况、资产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
资产的周转速度,通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来表示。(1)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产的周转额与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在一定时期的周转次数。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营能力越强。(2)周转期,是周转次数的倒数与计算期天数的乘积,反映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周转期越短,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营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数(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生产资料运营能力可以从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固定资产周转情况、总资产周转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4. 企业经营分析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按照分析的对象不同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
主要从资产项目、负债结构、所有者权益结构方面进行分析。资产主要分析项目有:现金比重、应收帐款比重、存货比重、无形资产比重等。负债结构分析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等。所有者权益结构是分析:各项权益占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重,说明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及所有者的权益构成。
2、利润表分析
主要从盈利能力、经营业绩等方面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增长率等。
3、现金流量表分析
主要从现金支付能力、资本支出与投资比率、现金流量收益比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指标主要有:现金比率、流动负债现金比率、债务现金比率、股利现金比率、资本购置率、销售现金率等。
(4)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分析扩展阅读
财务报表分析是由不同的使用者进行的,他们各自有不同的分析重点,也有共同的要求。从企业总体来看,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企业权益的结构,估量对债务资金的利用程度。
2、评价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资产的分布情况和周转使用情况。
3、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不同年度盈利水平的变动情况。
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内容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可以综合的描述出企业生产经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基本需要。
其中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而营运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盈利能力则是前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前两者的增强其推动作用。
我国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变得非常复杂,特别是在企业数量非常多的前提下,要想在有限的市场中获得优势,就必须要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对于财务报表的分析。
财务报表能够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关于企业长期以来各类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给企业的战略发展决策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支持。但目前很多企业还不明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在决策过程中不能充分的利用报表中的信息,提高的决策风险。
5. 为什么要进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Analysis of Enterprises' Operating Capacity),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出量与资产占用量之间的比率。
根据营运能力分析的含义与目的,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全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全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
1、全部资产产值率分析;
2、全部资产收入率分析;
3、全部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
1、全部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2、全部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分析;
3、流动资产周转加速效果分析;
4、存货周转率分析;
5、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三)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
1.固定资产产值率分析;
2.固定资产收入率分析。
6.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意义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第一,营运能力分析可评价企业资产营运的效率。
第二,营运能力分析可发现企业在资产营运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营运能力分析是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的基础与补充。
(6)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分析扩展阅读
常用的营运能力指标。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也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或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款项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其中: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应收款项年初数+应收款项年末数)÷2
应收款项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帐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帐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越高表明:
(1)收帐迅速,账龄较短;
(2)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
(3)可以减少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同时借助应收帐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购买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订的信用条件是否适当。在评价一个企业应收款项周转率是否合理时,还应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二)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也称存货周转次数,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和销货能力的一项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存货营运效率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平均存货×360)÷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周转速度快慢,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出库、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状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存货占用水平低,存货积压的风险就越小,企业的变现能力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就越好。但是存货周转率分析中,应注意剔除存货计价方法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三)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平均占用额应按分析期的不同分别加以确定,并应当与分子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在时间上保持一致。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该周转率高,说明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高,取得的收入多;该周转率低,说明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低,取得的收入少,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应采取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程度,如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的资产。
(四)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2
固定资产周转率高,不仅表明了企业充分利用了固定资产,同时也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率。反之,固定资产周转率低,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欠佳。
在实际分析该指标时,应剔除某些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固定资产的净值随着折旧计提而逐渐减少,因固定资产更新,净值会突然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折旧方法不同,固定资产净值缺乏可比性。
7. 企业经营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企业经营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是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
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出量与资产占用量之间的比率。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第一,营运能力分析可评价企业资产营运的效率。
第二,营运能力分析可发现企业在资产营运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营运能力分析是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的基础与补充。
相关原则:
反映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有许多,要正确分析评价企业资产营运能力,首先必须正确设计评价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体系。设计选择评价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应体现提高资产营运能力的实质要求
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实质,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资产占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周转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实现尽可能多的销售收入,创造尽可能多的纯收入。
2、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应体现多种资产的特点
企业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它们各有其特点。对于固定资产应考虑它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脱离的特点,指标计算上,从两方面加以考虑;对于流动资产,主要应体现其流动性的特点。
3、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应有利于考核分析
应尽量采用现行制度规定的考核指标,或根据现有核算资料可以计算并便于分析的指标,否则,指标再好也没有实际意义。
8. 什么是运营能力以及如何分析企业的运营能力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比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包括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和总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Receivable Turnover)是反映应收帐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应收帐款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周转次数,另一种是应收帐款的周转天数即所谓应收帐款帐龄(Age of Receivable)。
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的次数越多,表明应收帐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及时收回贷款,减少或避免发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企业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是一定时期内企业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在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在存货平均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存货周转率越高好。在存货平均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销货成本数额增多,产品销售的数量增长,企业的销售能力加强。反之,则销售能力不强。企业要扩大产品销售数量,增强销售能力,就必须在原材料购进,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品的销售,现金的收回等方面做到协调和衔接。因此,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销售能力,而且能用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有关方面运用和管理存货的工作水平。
存货周转率还可以衡量存货的储存是否适当,是否能保证生产不间断地进行和产品有秩序的销售。存货既不能储存过少,造成生产中断或销售紧张;又不能储存过多形成呆滞、积压。存货周转率也反映存贷结构合理与质量合格的状况。因为只有结构合理,才能保证生产和销售任务正常、顺利地进行;只有质量合格,才能有效地流动,从而达到存货周转率提高的目的。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达到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因此,存货的质量和流动性对企业的流动比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进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的这些重要作用,使其成为综合评价企业营运能力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比率。
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Current Assets Turnover)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流动资产的平均占用额与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所完成的周转额之间的比率。
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的效果越好。流动资产周转率用周转天数表示时,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时占用的时间越短,周转越快。生产经营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得到改善,都会反映到周转天数的缩短上来。按天数表示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能更直接地反映生产经营状况的改善。便于比较不同时期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应用较为普遍。
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周转率(Fixed Assets Turnover),是指企业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
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同时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反之,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不强。
运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时,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净值因计提折旧而逐年减少因更新重置而突然增加的影响;在不同企业间进行分析比较时,还要考虑采用不同折旧方法对净值的影响等。
总资产周转情况的分析
反映总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Total Assets Turnover)它是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这一比率可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果这个比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得能力。这样,企业就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从而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资产。
9. 如何分析企业的运营能力,重点分析哪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全部资产总额
权益总额=全部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有形净值债务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递延资产)
利息保障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
应运资金与长期负债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产
盈利能力:
长期资本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费用)/(长期负债平均值+所有者权益平均值)
资本金收益率=净利润/资本金总额
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值
普通股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利润-优先股股利)/(股东权益平均值-优先股股东权益平均值)
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普通股每股帐面价值=(股东权益总额-优先股股东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净额)/平均资产追总额
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利息支出净额)/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润=净利润/销售收入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运能力指的是企业资产的周转运行能力,通常可以用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四个财务比率来对企业的营运能力进行逐层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营业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我们以苏宁电器为例,向投资者介绍如何进行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苏宁2004年销售收入为91.1亿元,平均总资产为14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增加到160.4亿元,平均总资产更是增长了2.3倍,达到31.9亿元。由于总资产的增长幅度超过了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总资产周转率由6.49下降到5。
该比率的下降与苏宁在2005年大规模开张新店有直接的关系。为了完成“全国性布网”的战略格局,苏宁在2005年新开门店65家,新登陆了20多个城市,而原先的物流、服务体系的辐射半径有限,因此苏宁要进行大量的管理平台的建设,以此来支撑以后在同一个城市建设其他卖场的物流和管理。这使得苏宁扩张战略的初始成本相对较高。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通过这个比率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短期内营运能力的变化。从报表中看出,苏宁2005年销售收入近160亿元,增长幅度达到42.9%,而平均流动资产增加了一倍以上。流动资产的大量增加没有带来同样幅度的销售收入的增长,因此流动资产周转率由2004年的7.36下降到2005年的5.61,说明苏宁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有所下降。
存货和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通过对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进一步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变化。苏宁以现货销售为主,因此,应收账款仅占流动资产的4.75%,而存货占50%。
存货周转率指的是企业的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存货周转状况也可以用存货天数来表示,即表示存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天数越短,说明存货周转越快。苏宁2004年存货周转率为15.05,而2005年这一比率下降到10.33。相应地,存货周转天数由24天延长到35天。存货变现速度的明显下降,说明苏宁可能存在销售能力下降或者存货过量的问题。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的是企业一定时期赊销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的应收账款转变为现金的速度。由于赊销收入不容易取得,在实务中多采用销售收入替代赊销收入进行计算。苏宁的顾客主要是个人消费者,以钱货两清的方式进行交易,赊销收入占应收账款的比例很小,所以用销售收入数据得出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非常高。一般说来,企业的该项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催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可以减少坏账损失,而且资产流动性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会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流动比率低的不利影响。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催收账款的效率太低或信用政策十分宽松,会影响企业资金利用率和资金的正常周转。
10. 分析企业营运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也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或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款项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帐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越高表明:
(1)收帐迅速,账龄较短;
(2)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
(3)可以减少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同时借助应收帐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购买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订的信用条件是否适当。在评价一个企业应收款项周转率是否合理时,还应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二)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也称存货周转次数,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和销货能力的一项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存货营运效率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存货周转速度快慢,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出库、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状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存货占用水平低,存货积压的风险就越小,企业的变现能力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就越好。但是存货周转率分析中,应注意剔除存货计价方法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10)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分析扩展阅读
相关原则
反映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有许多,要正确分析评价企业资产营运能力,首先必须正确设计评价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体系。设计选择评价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应体现提高资产营运能力的实质要求
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实质,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资产占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周转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实现尽可能多的销售收入,创造尽可能多的纯收入。
2、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应体现多种资产的特点
企业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它们各有其特点。对于固定资产应考虑它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脱离的特点,指标计算上,从两方面加以考虑;对于流动资产,主要应体现其流动性的特点。
3、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应有利于考核分析
应尽量采用现行制度规定的考核指标,或根据现有核算资料可以计算并便于分析的指标,否则,指标再好也没有实际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企业营运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