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后,引发了金融改革的强专烈预期,金融机构属都想抢先分食改革红利。目前已有10家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以及花旗银行、星展银行)涌入自贸区。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重大举措.上海自贸区建设无疑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商机。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在决策是否进入、何时进入、如何进入、进入后如何运作管理之前,必须要对机遇和挑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否则会战而不胜,甚至一败涂地,殃及全行经营目标的实现。
Ⅱ 如何利用上海自贸区金融政策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在金融方面,上海自贸区是能够实现利率市场、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对外开内放、金融产品的创新容以及离岸金融业务的开放式区域。
金融支持试验区实体经济发展、便利跨境投资和贸易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二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使区内企业和个人更加灵活使用本币进行跨境交易。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四是深化外汇管理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
同时你可以到到海外自贸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比如加勒比自由贸易区属于全球知名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当地没有外汇管制,可以有汇出,允许外资100%所有权,无所得税遗产税等等,行业监管也比较宽松,可开展离岸银行,保险,信托、基金业务,是不错的金融业务地。
Ⅲ 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的融资租赁公司属于金融业还是服务业 公司经营范围是:融资租赁业务;租赁业务;向
金融业(金融业也属于服务业)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Ⅳ 如何防范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风险
您好。以下就是离岸业务风险控制。参考下。
离岸金融是有关货币游离于货币发 行国之外而形成的通常在非居民之间进 行的各种金融交易或资金融通具有离岸 性和“两头在外‘’的特征我国现在尚未 建成自己的离岸金融市场。
中国人民银 行于2002年6月重新开放离岸金融批 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离岸 金融的概念重新纳入中国金融业的范围 需要银行业在有效控制离岸金融风险的 基础上发挥其积极的经济效用 风险监管不力的后果 离岸金融可能出现的风险 信用风险。离岸金融为’‘非居民”性 质的个人或团体服务其广泛地外延使 银行难以深入把握服务对象的信用表现 及所属产业的资信状况。这种风险尤其 是对于外汇贷款业务更加出。
法律风险。离岸投资者的投资目的 虽然有个人差别.但他们的根本一致性 是利用存在于世界各国税收金融体制上 的差别来维护个人财产的保值增值。离 岸金融可能会给予投机行为者机会,目 前‘’洗钱”、“逃汇’‘即是离岸金融热点 法律问题。 利率和汇率风险。人民币在境外的 流通始隐藏在迷雾中我们对此的监督 管理尚未建立。如果人民币被货币投机 者利用.就很可能以其在外汇市场上的 操纵影响人民币的兑换汇率。
希望能帮到你
Ⅳ 关于上海自贸区 有什么金融问题
现在自贸区很多 融资公司 投资公司 进入自贸区了 而且现在内保外贷和FT账户2块还是蛮多人来操作的
Ⅵ 盖网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上海)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间
2014年3月11日,盖网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上海)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Ⅶ 上海自贸区怎样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
2018年6月21日下午,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召开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工作推进会,推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形成开发开放新优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今年摩根大通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在华欲设合资券商。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金融市场部总监何昕表示,之所以选择上海自贸区,一是因为上海有较为健全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因为在人民币跨境业务等方面有政策优惠和便利,三是具有包括海外背景人才在内的人才优势。
据张红透露,上海自贸区目前储备的外资金融机构项目类型涵盖了银行、证券、基金、保险、评级、第三方支付等几乎所有金融业相关领域,既有新设金融机构,也有存量机构申请金融牌照、增加外资股权比例,或者扩大业务范围等。
张红表示,从开放对象上看,涵盖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新加坡等欧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土耳其、约旦等发展中国家;从综合实力来看,这些项目的股东背景雄厚,均为国际上的大型、知名金融机构,这些外资项目多是中国第一家或第一批,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
Ⅷ 试分析上海自贸区对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创新有何贡献
金融改革创新措施涉及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以及不断完善金融安全网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综合监管执法制度框架,从事前审批和主体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和功能监管。一系列创新,缩小了我国现行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的差距,为我国加入更高标准的投资、贸易协定积累了经验。